查文庫>觀後感> 2016年電影誘狼觀後感

電影誘狼觀後感

2016年電影誘狼觀後感

  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情景的一部電影。yuwenmi小編整理了電影誘狼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電影誘狼觀後感【篇一】

  這部電影總體可以打4至5分。(十分制)

  片名很符合影片內容,一步步引誘敵人深入埋伏圈,也呼應了男主“狼誘子”的稱呼。劇情前半段大多抗戰片大同小異,沒有吸引力。後半段高潮迭起,一次次的引誘,一次次的鬥智鬥勇很好的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

  期間也有很創新的地方。例如阿部逼迫新兵殺八路軍,新兵膽怯,被張英看在眼裡,在之後,她本有機會殺了他,卻選擇了放棄。無論是為了表現阿部的兇狠,還是張英的善良,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包括漢奸在戰亂中裝死,將他貪生怕死的性格可謂詮釋到了極點。

  配樂有好有壞,從激烈的戰鬥聲瞬間歸於沉寂,又響起悲樂,實在令人莫名其妙,對於男主女的感情線也是如此,完全沒有鋪墊,先是男主沒通知女主可以回分割槽,最後女主陣亡男主悲痛欲絕。觀眾很難帶入情感,加上同種劇情的泛濫,缺乏新意,大大減分。

  兩軍混戰的場面除了用一個混亂來形容,完全找不到閃光點。甚至於幾個八路軍,憑著幾個手榴彈,硬生生炸燬了日軍的幾輛坦克這種明顯的誇張橋段。過分地宣揚了八路軍的神勇。男主女主的演技也是一大敗筆,雖然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史實改編,最後片尾也引用了日軍的報紙,毛澤東、蔣介石的賀電,倒敘的手法不算多好,也稱不上多壞,但都改變不了它的浮誇風。同如今很多的抗片一樣,大多是宣揚共產主義,卻不從細節入手,很難讓觀眾產生同感。

  反思到這裡,我對此的評分由6至7降到了4至5分,而豆瓣對此的評分是3.2,只能稱作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平庸之作甚至是爛片。

  電影誘狼觀後感【篇二】

  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誘狼》把觀眾帶回到76年前那一段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本片聚焦黃土嶺戰役,這是我黨抗戰期間取得的一次輝煌大捷,20多歲的曾雍雅當狼誘子一口氣擊斃了日軍中將阿部規秀,的確振奮人心,讓人解氣。

  不同於電視熒屏上頗受詬病的手撕鬼子、褲襠掏手榴彈等抗日神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誘狼》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簡單說,就是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中一定要嚴謹以待,不留下戲說歷史的痕跡;而為了增加影片的觀賞性,可以在次要的細節上做合理的藝術加工。

  該片在劇作上採用先抑後揚的三段式經典敘事結構,開篇“抑”的主要表現在於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下,曾雍雅領導的支隊處於全軍覆沒的危機之中,另有500名手無寸鐵的百姓被日軍殘忍殺害,這個“因”導致了最後誘敵深入剿滅日軍中將的“果”,知恥而後勇的曾雍雅接連透過雁宿崖之戰“激狼”、黃土嶺之戰“誘狼”報了大仇。

  導演安瀾一直熱衷於拍攝戰爭片,他執導的《曾克林出關》和《夜襲》等戰爭片都獲得了不俗的口碑。《誘狼》跟安瀾導演之前拍攝的戰爭片最大的突破在於,用移動鏡頭近距離特寫坦克等正行進的重灌武器,營造出一種寫實的壓迫感。這主要出現在影片的第二場戰役雁宿崖之戰上,英勇的八路軍往正行進的敵軍坦克上裝炸藥的那一幕可謂驚險非常,極具視覺衝擊力,堪比國際一線戰爭大片。

  激烈的戰爭場面大約佔據該片的一半篇幅,除此之外,導演在細節上的編排也頗為用心。比如,日本中將阿部規秀是著名的'山地戰專家,有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但同時,他也是一名冷靜堅毅的指揮官,對中國兵法、日本茶道很有研究;完成黃土嶺大捷的曾雍雅則有製造泥塑的愛好。這些細節化的展現讓歷史人物在銀幕上更加生動、豐滿,有利於觀眾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也緩和了緊張的戰爭場景,讓影片做到張弛有度。

  作為紀念抗戰勝利70年的重點影片,《誘狼》的公映證實我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為影片的第一齣品方,電影頻道也借《誘狼》拉開了大銀幕精品戰略的序幕,希望電影頻道以此為契機,結合自身優勢將精品戰略貫徹到底,出品更多的優質國產大片。

  電影誘狼觀後感【篇三】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計程車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鬥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