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2021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

2021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1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一支正義之師——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唱著正義歌曲,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保家衛國、反抗侵略的征程,御外來強敵,揚家國威名,打響了一場抵抗霸權欺凌、捍衛民族尊嚴的正義之戰。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生。風雨70載,彈指一揮間;追憶70載,多少艱辛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強調,銘記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必須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守望正義,無問西東。新時代年輕幹部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終保持浩然正氣,不懼狂風暴雨,不畏山高路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讓“正義之道”薪火相傳。

  勇鬥爭,揚正義。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義旗,奮起抗爭,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奪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鬥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鬥爭精神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當前,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肯定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面對各種各樣的要挾威脅。“人間正道是滄桑”。廣大年輕幹部要大力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涵養敢於鬥爭的政治本色,錘鍊敢於鬥爭的錚錚風骨,切實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敢擔當,講正義。抗美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破壞人類和平的囂張氣焰,為世界和平與正義作出了重大貢獻,體現了中國作為泱泱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勇於擔當、衝鋒在前,拼來了山河無恙,換來了家國安寧。革命戰爭年代需要擔當,新時代更需要擔當。在新時代,年輕幹部要時刻保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精神,不斷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激發出無往而不勝的正義力量,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彩華章!

  勤學習,樹正義。《荀子·儒效》倡導“不學問,無正義”。正義感正是來自源源不斷的學習,來自革故鼎新的認知。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立足於對當時國內外形勢的科學研判,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學如弓弩,才如箭簇,識以領之,方能中鵠”。新時代年輕幹部要持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以正義之名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重公道,有正義。“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後能舉天下之賢”。美帝國主義逆歷史潮流而動,恃強凌弱、侵略擴張,把戰火燃燒到中朝邊境,必然不得人心,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人間自有公理,公道自在人心。年輕幹部一定要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正氣之源、處世之要,把公道放在心裡,把正派作為標杆,在工作中不摻雜個人好惡,不夾帶私人感情,對任何事情都出於公心,堅持原則、主持正義,真正以公心換公信、以公道促公正。

  多奉獻,守正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民族正義、為了世界和平,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生命,築就了精神豐碑。正義的事業能夠產生堅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無數革命先輩正是源於對國家的熱愛、對人民的情感、對事業的執著,默默地發揮著光和熱,付出著心血和汗水。對事業不求回報的摯愛和全身心的付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黨員幹部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然選擇。廣大年輕幹部要時刻保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自覺地把無私奉獻作為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堅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職責,以建功必定有我的志向,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為偉大而正義的事業奉獻青春、貢獻力量。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2

  今天早上,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跨過鴨綠江》的電視劇,這是一個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劇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根思和馬金虎這兩位英雄人物的故事。

  一九五零年冬,為了阻止美軍北上,楊根思連線到命令秘密行軍二十多天到朝鮮北部的蓋馬高原長津湖地區。當時,蓋馬高原正經歷五十年來最寒冷的冬天,氣溫最低可達零下四十度。他們沒有東西吃,衣服也穿得很少,急需糧彈補給。兩天內凍死九名戰士。但是,他們非常堅強,還是等待了十天敵人來到的那一天才發起總攻。到最後,楊根思拿起自己僅有的一個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馬金虎是一個汽車兵。有一次,他接到了一個任務,是帶著三位汽車兵把四車物資開往長津湖,路上,被美軍敵機發現,馬金虎開啟車燈,開往反方向,試圖引開敵機,可是,美軍飛機太多,一些炸馬金虎,一些炸其他車輛。最後,只有一車物資到達長津湖。

  看完電視劇,我對志願軍非常感激和佩服,他們很英勇、堅強、不怕犧牲,為了和平、保衛祖國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作為小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3

  這幾天在看抗美援朝記錄片,被志願軍的精神和犧牲深深得感動著,他們確實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為了祖國的和平,很多人永遠的留在了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著床單死去的傷員,那些一聲都不敢發出痛呼的傷員,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鮮活的在我的腦袋中來回浮現,幾乎數次淚流滿面,最近我經常跟父親爭論,爭論人性中的自私,爭論天下皆為利,兩個人爭來爭去,現在我真為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覺得欣慰的是,我說我愛我的祖國,愛這個社會,即便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很多現象都不值得去愛,但是,我們的父輩用自己的鮮血為我們換來現在的生活,我有什麼資格不去愛她,與守護她呢,我的祖國人們勤勞,勇敢,聰明,努力,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們呢?

  父親老是說覺得活著真沒有意思,又說他活的也夠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親說這樣的話至子女於何地,不懂現在的生活這樣富裕,這樣平穩,為何老是覺得活著沒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點懂了,父親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爺是烈士,他的爸爸從小就被日本人綁在吊繩上要他說出三爺的下落,父親因為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驕傲,從小接受的都是這種精神,他的父輩的犧牲是為了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活著,所以在父親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這種大無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爭執,我說的人性中的自私和涼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嚮往那樣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親這一輩子沒有當兵,爺爺死的早,家裡沒有壯勞力,他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必須和奶奶頂起這個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寧,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軍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錢,不在乎他現在吃什麼東西,住什麼房子,在家人輪番勸說和洗腦下,孤獨的支撐,倔強的站著,這就是我的父親,你說他傻麼?不,那些為了抗戰勝利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信仰支撐著,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個多麼寶貴,而我一度想要去改變他,再一次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

  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快的我們早就不提革命前輩,早就沒有了犧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趨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想多掙點錢,多兩套房子,無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我的話,我會二話不說的獻上我的生命。

  最新《跨過鴨綠江》觀後感7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時代發揚。

  70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歷近代百年的戰爭後,百廢待興、百廢待舉。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不顧中國的嚴厲警告,肆意越過北緯38度緯線,侵襲我國東北地區的領空、領土。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挑釁,中國經過仔細權衡戰略形勢後作出了支援朝鮮的偉大抉擇。3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武裝到牙齒、裝備精良的美軍展開了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殊死對抗。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軍民團結一心、密切配合,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奮勇向前,在風霜雨雪中毅然前行,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鋼鐵長城,用生命詮釋著對祖國的忠誠。

  這是一場正義之戰、和平之戰,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197653名中國人民戰死朝鮮,湧現出一批批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有捨身堵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有忍受烈火燒身巋然不動的一級英雄邱少雲等大批戰鬥英雄。英雄們用他們的英勇頑強、壯烈犧牲換來了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英雄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後退一步”,英雄們這種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的責任與擔當正是中華民族血性的顯照。“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強了同仇敵愾、保衛國家和建設的決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中國的大國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反對侵略、捍衛和平的意志和決心,中國人民能夠真正地挺胸抬頭站起來了。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70年的櫛風沐雨,70年的風雨兼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轉變,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黯然失色,在歲月的長河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的中國人翻山越嶺,闖關奪隘,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抗美援朝戰爭為祖國換來幾十年的和平與穩定,我們要始終銘記歷史,銘記英雄。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要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頑強毅力攻堅克難、迎難而上,要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革命初心勇挑重擔、敢作敢為,要胸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民本思想,帶領中國人民一起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4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看過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後,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這熟悉的旋律,身為丹東人的我,從小就在鴨綠江邊長大,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是我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每個小朋友都會傳唱的一首歌。

  小時候,我們在鴨綠江邊玩耍,時長會哼著這首歌,那時只知道是父母教的歌,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但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當我跟隨學校參觀鴨綠江斷橋的時候,當我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的時候,當我工作以後重返家鄉踏上斷橋的時候,當我看過《跨過鴨綠江》的時候,我愈發能體會到這首歌的背後所承載的意義。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中國志願軍戰士義無反顧的跨過鴨綠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了祖國的東大門,擊敗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美國,洗刷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不僅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也打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跨過鴨綠江》這部劇蘊含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傳承著抗美援朝精神、意義和價值。正如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的歌曲,一定會銘記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歷史是一本書卷,它在不停的翻動;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它能照亮現實,也能照亮未來。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打下這美好江山,我們要銘記歷史,肩負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5

  自央視熱播《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我幾乎每一集都在認真收看,並且是含著眼淚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其中有感動、有心痛、更有對侵略者刻骨銘心的仇恨,有些場面我真的不忍直視,太慘烈了。

  影片再現了七十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那一幕幕真實震撼的驚心動魄場面,情景再現,把我們又帶回了那槍林彈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在武器裝備強我數倍的美軍面前,我志願軍戰士靠的是堅強的鋼鐵意志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的次進攻。

  長津湖一戰打的異常慘烈,戰士們冒著零下四十幾度的嚴寒,並且,衣著單薄,忍著飢餓,為了堅守陣地,身臥在冰雪之中,最後成為一座座冰雕,此情此景令敵人見了都為之動容。

  在第六次戰役,敵人動用了飛機、坦克、大炮,霎時間,空中,有敵軍的飛機狂轟亂炸;陸地,敵人動用幾十輛坦克,數百門大炮,向我陣地瘋狂掃射,由於敵人的火力太猛烈,為我軍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造成諸多障礙,只有打掉敵人的火力點,我軍方能展開對敵人強大的戰略攻勢,情急之下,黃繼光同志冒著敵人炮火的威脅,毅然決然的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搶口,直至壯烈犧牲,用一腔熱血為後續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尤為激烈,敵人在坦克、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開始向我陣地發起攻勢,面對數倍之敵,武器之精良的美軍,我志願軍硬是靠不怕犧牲和敢打敢拼的精神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彎了,就用石頭砸,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戰士們以勇猛無畏的精神迫使敵人節節敗退。這就是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他們以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鋼鐵洪流,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強大的敵人,把敵人打到了三八線之外並守住了三八線。

  在上甘嶺戰役中,邱少雲所在部隊擔負的是潛伏任務,敵人的一顆燃燒彈燃起了他身邊的枯草,頓時熊熊烈火向他撲來,此時邱少雲身邊就有一條小河,只要他往河裡稍稍滾動一下身體,火就會被很快熄滅,但是火一旦被熄滅,我軍就會暴露目標,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大家的安危,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那一份堅守,邱少雲紋絲不動,直到壯烈犧牲,火舌吞噬了他年輕的生命。這一幕,我真有些不忍直視,內心極其難過,我的熱淚在奔湧,我的心靈在震撼。我在想,他當時該有多痛啊!邱少雲同志,他是以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代價,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抗美援朝中湧現出的英雄層出不窮,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正是有了這些敢於犧牲,不畏強敵的和敢打敢拼的勇士們,才能極大的削弱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最後贏得這場戰爭的決定性的勝利,在毛主席親自部署和彭德懷將軍親自指揮下,我們終於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結束了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美軍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再次開啟談判條約,並宣佈無條件投降。

  抗美援朝戰爭,彰顯了我軍英勇頑強不畏強敵,敢打敢拼的鋼鐵意志,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這一戰,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這一戰,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打出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再一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帝國主義,妄想在東方海岸線上架幾門大炮,就想侵佔一個國家,征服一個民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和平是人們心中永遠的嚮往,然而,和平是千千萬萬個像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為什麼戰旗這樣紅,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們珍視和平,熱愛和平,當我們盡享和平之光時也絕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如今,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幸福安康,這一切,正如英烈們所願,我們可以告慰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英烈們,你們可以安息了,我們會永遠捍衛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之光。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6

  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湧現了很多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的英雄。

  羅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4月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某部偵察連文書。一天,連觀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軍飛機轟炸,他冒著濃煙烈火,搶救出一位朝鮮老大娘和一名兒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鮮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附近的櫟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聲呼救。

  羅盛教路經那裡,聽到喊聲,立即向出事地點飛奔。他邊跑邊脫掉棉衣棉褲,冒著-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潛入水中找尋。他兩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圍冰層破裂,又跌入水中。幾經周折,他凍得全身發紫,渾身打顫,難以支撐,但仍以驚人的毅力再次潛入水中,用盡最後的力氣,把少年頂出水面。這時一名戰士趕到,遂將那位少年搶救上岸。他卻因力氣耗盡,無力浮出水面,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志願軍為朝鮮人民付出了自己唯一的生命,這也證明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