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範文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範文

  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董卿《朗讀者》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範文1

  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品,都是從當下社會現狀以及情緒的投射。這是個追求“快快快”的資訊爆炸社會,精神繃得夠緊,壓力總是很大,時間過得太快。文化類節目的悄然回暖,呼應著國民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級,滿足了大眾對於知識、審美、情感的多重高階需求,緩解了在資訊碎片化時代的“文化焦慮”。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作為一檔用文字承載情感的節目,《朗讀者》的氛圍相對安靜,節奏更為舒緩,和追求刺激、熱鬧的“快消內容”截然不同,恰恰會滿足受眾在疲憊的忙碌之後迴歸內心寧靜的慾望,感受朗讀傳達的力量。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共通的情感,會幫助觀眾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後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

  節目每期以一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有關“遇見”,有關“選擇”,有關“陪伴”,有關“眼淚”……名人和素人同臺,分別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一段安靜的訴說,就彷彿路過一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於別人,其實映照著最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聯起不同的人生關鍵詞。《朗讀者》還原著電視人的初心,希望節目帶來的觸動能溪流汩汩地從觀眾心靈流淌開來,在沉澱的甜美和安寧中,找尋自我。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範文2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不,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這段作為《朗讀者》的開場白,擊在了每位觀眾的心裡。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這檔節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處。重點放在挖掘人的百態——每位嘉賓帶來的不是乾巴巴的選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實寫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為“朗讀者”,那讓誰來朗誦就顯得尤為重要。節目的嘉賓設定沒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採用“明星+素人”這樣葷素搭配的巧妙結合。在2月18日第一期節目中,明星陣容包括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著名翻譯大師許淵衝,還有鮮花夫婦周小林殷潔,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這樣的普通人。

  在節目設定中,更是看出了節目組的獨具匠心。每一期設定一個主題,配上董卿的闡釋,再選擇相關聯的嘉賓和朗讀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題定為“遇見”,每位嘉賓都結合自己的故事選取最觸動自己的一段文字進行朗讀。還設定了開場曲的演奏和結尾的彈唱。此番用心在綜藝節目中實在是少見。

  央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