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1

  週末帶領學生參加全區“暑期觀影徵文頒獎活動,我校八年級10班學生XX代表發言,落落大方,內容簡短有力,贏得全場熱烈掌聲。為有這樣優秀的學生而驕傲!頒獎結束後,和學生一起觀看影片《嗝嗝老師》,收益頗豐,與大家一起分享。

  《嗝嗝老師》裡,身患“圖雷特綜合症”的女主人公奈娜老師無法控制自己神經性的抽搐,會不自主地發出“喔喔”的聲音,就好像打嗝一樣…正是這樣一位說話都有問題的人,在經歷了被18所學校拒絕後,終於獲得了一個當老師的機會,而所接的班級是一批來自於貧民窟的吊兒郎當的差生所組成的9F班。奈娜老師基於“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堅強信仰,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帶著14個孩子成功逆襲。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一部不僅有溫度,也有人性思考深度的影片,更是一部直擊當下教育痛點的影片,這不得不讓身為教育者的我反思。

  嗝嗝老師最大的閃光點就是她的永不言棄。雖然嗝嗝老師擁有教育學學士和理學碩士的閃亮學歷,但由於其身患怪病,5年時間裡,被18所學校連續拒絕。一般人估計早就崩潰了,但是嗝嗝老師屢敗屢戰,最終在自己的母校贏得了難得的上崗機會。然而這只是開端,在學生的一次次惡作劇中,在其他老師嘲諷的眼光中,在父親持疑的態度中,在一次次嘗試改變中,她幾乎想要放棄了。所幸,孩子們的心裡其實已經照進了陽光。嗝嗝老師向所有人詮釋了:“一般的老師教知識,優秀的老師能讓你明白道理,更好的老師頂多教你如何學以致用,而有些老師激勵你前行。”奈娜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極大熱情,和“他們就是一群孩子,還能有多糟糕”的寬容和智慧,一生投身在教育事業,直至退休。

  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著一群不完美的人去追尋完美的過程。為人師長,亦是為人父母,一個好的老師,就是一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北極星,讓他們在茫茫的世間不會迷失方向。我勵志做好這個角色,在前行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許多麻煩,但我絕不會放棄!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2

  週六晚上,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嗝嗝老師》,影片的主人公嗝嗝老師奈娜給我的印象深刻,讓我感動至深。

  奈娜患有先天性“圖雷特氏綜合症”,總會不受控制地抽搐或發出類似打嗝的奇怪聲響,因此被18所學校勸退,聖蒂克學校的校長以寬大仁愛的心接納了她。經過刻苦努力,她獲得了雙學士學位,立志做一名老師。她四處求職,卻屢屢碰壁,先後被拒絕12次之後,終被母校所聘用,教了一個最差班級——9f班,經過師生的不懈努力,9f班逆襲成全校最優秀的班級。

  看了這部影片,我懂得了堅持不懈的真正含義。9f班的孩子們一次次戲弄她、嘲諷她,學校也給她施加壓力,她哭過、傷過,但都沒有放棄。她採用獨特的方法教育他們,喚醒他們改變命運的激情。她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做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因而也收穫了常人所沒有的碩果。公交車上、廣場上、貧民窟裡、實驗室裡留下了她和孩子們拼搏的身影;領獎臺上,也見證了他們創造的奇蹟。“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成了奈娜的人生信條,她也因此最終成為一個受人敬仰的校長。

  相比嗝嗝老師,我真是差得好遠好遠,我是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即將面臨人生中的第一個門檻——小考,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課程,做不完的練習,太忙了,太累了,也太難了!我無數次想過要放棄,看了電影才知道眼前的這些根本不算什麼,將來還有更艱鉅的使命,根本沒有理由放棄。嗝嗝老師在逆境中鍛鍊自己,成就不平凡的人生。我也要像她那樣勇敢、堅強、積極,以最好的狀態衝刺小考。

  今後,再遇到困難退縮時,想想嗝嗝老師;再受挫折落淚時,想想嗝嗝老師。嗝嗝老師時刻鞭策著我,鼓勵著我,使我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相信我的人生也將隨著這部影片重新啟航!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3

  《嗝嗝老師》看了開頭就能想到結尾的劇情,卻還是被感動了一把,真是年紀漸長,經不起一點感動。看過之後同為教師的我,也有一些小感觸!

  患有圖雷特綜合症的奈娜老師和一群來自“貧民窟”的孩子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開始了A班和F班的對決。奈娜老師使勁各種方法,無論在教室,在校外,她總是利用身邊所能利用的切資源當做學生學習的工具。(所謂“教無定法”也莫過於此了吧。)她去到孩子們所生活的家庭,全方位的瞭解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勢,在之後的教學中不斷鼓勵表揚學生。(現在似乎不怎麼提倡挫折教學了,能表揚絕不批評,看來表揚的作用真是不容小覷。)最後一個鏡頭奈娜老師芳華已逝,拄著柺杖,當年的孩子們擁上來的一剎那,我想,奈娜老師的幸福感定會油然而生。(瞬間想到了自己上週出去培訓三天,回來之後,孩子們一起擁上來的感覺,一個個抱著不願鬆開,對這個班的歸屬感以及孩子們情感的抒發確實會讓作為教師的我有種職業幸福感。)

  其實孩子們並沒有好壞之分,生下來環境的不同,習慣的不同,造成了孩子們各方面的差異。確實,對待不同孩子因材施教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作為一個新手老師,這也確實是挑戰。面對我們班最皮的孩子,其實孩子心是善的,但是幼兒園行為習慣養成的空白期,使他在步入一年級時顯得格外出眾。現在似乎也在慢慢變好,最起碼打架的次數變少了。我堅信,用心凝聚起來的班級定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孩子們也會越來越好。讓孩子們越來越喜歡的馬老師,加油吧!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4

  作為一名教師看完此電影縱有千言萬語想要分享。還記得剛當老師的時候幻想:為每一個學生製作成長日記;每週為自己寫一篇教學日記與教學反思;把每節課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將課堂變得有趣生動。這些幻想直到今天都沒能堅持每天都做到。

  看到電影裡嗝嗝老師新穎的上課方式,我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是的,根本不可能。中國的課堂教育永遠不可能是開放式的,寓教於樂也只是說說而已。好像卓越真的都是辛苦得來的。還有,其實我不太贊同電影裡的一句話"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這句話我一直不敢苟同。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而不是教師。家庭教育永遠要比學校教育重要的多。

  A班班主任一直認為F班的同學就像爛泥巴敷不上牆,也對嗝嗝老師的教育方法有所懷疑。但是在影片最後,當他看到F班的的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卻發現原來自己教出來的好學生為了自己所要的東西不擇手段的時候,他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但是當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那一刻開始,他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因為當他知道自己需要反思的時候,他其實正在尋找一條正確的道路。F班的孩子是這樣,A班班主任也是這樣,他們都學會了反思自我,反思自我的不足,反思內心的恐懼。

  所以我認為世上不存在好學生壞學生,也不存在好老師或壞老師,好壞都是暫時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有反思自我和有面對自己缺點的能力,切忌不要驕傲自負。雖然錯誤永遠都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是如果能做到反思自我,那也就能成長,變成更好的自我。

  觀影途中幾次被感動落淚。當嗝嗝老師面對校長,面對父親,面對學生的時候,我是動容的。我無法想象一個被拒了n多次的人還能一直堅持當老師。我也無法想象一個連自己父親都不想接納的人還期待誰去接納。我更無法想象面對一群頑固不化的學生時,得付出多少耐心、智慧和愛去澆灌他們。是的,做教師的應該反思自己。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5

  教育給了我們宏大的舞臺,更需要我們專業的引領。做一名有“溫度”的老師,做有“溫度”的教育。

  《嗝嗝老師》這一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自小患有妥瑞氏綜合症的奈娜馬圖爾老師因病時常會發出嗝嗝的聲音而被社會、同學嘲笑、嫌棄,甚至被學校勸退。在她最灰暗的日子裡,遇到了可汗校長。校長的鼓舞改變了這個女孩的一生,從此做一名老師成為她最大的心願。長大後的她即使應聘了18所學校,即使擁有理科碩士、教育雙學士這樣的高學歷,但人們始終對這位打嗝的老師持有懷疑的態度,不被錄用。當她再次來到她聖諾特克斯,有幸成為這裡的老師時,她所要帶的班級卻是F9班一群被放棄、被嘲笑、被看不起,抽菸、喝酒、甚至打架的“壞”學生。在這裡奈娜老師用她的愛感化了學生,用她活潑有趣、獨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吸引孩子們學習,鼓舞他們重拾信心,獲得成功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奈娜老師在這群孩子多次的惡作劇之下她還能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她走訪孩子們生活的地方,瞭解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內心的真正的渴望。她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賦,他們當中有的擅長數學,有的擅長科學,並利用他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切入點進行教育,使孩子們找到學習的方法,找回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感觸頗深。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我們應該做有“溫度”的教育,做有“溫度”的老師。用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心去幫助孩子改善其不足。接納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和他們一起學習,在生活中做“活”教育。正如影片所說:普通的老師只會教書,優秀的老師教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知道教師的真諦。願我們都能帶著滿腔的熱情,滿懷的愛走在教育的路上,浸潤每一顆心靈,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6

  我在寒假的一個晚上,有幸和家人一起欣賞了一部意義深刻的電影——《嗝嗝老師》。

  這部電影開頭講了主人公奈娜從小就患有妥瑞氏綜和症,自己的大腦會時常短路這會使她發出奇怪聲音,在學校被視為另類。但她遇到了一位好校長,這才使她順利完成了小學學業,後來她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碩士學位。

  之後奈娜應聘了老師,成為了一個“無藥可救”的特殊班級的班主任。馬圖爾奈娜老師寬厚的原諒孩子們每一次的惡作劇,看出貧民孩子們的心理後,馬圖爾老師採取了獨特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操場上課,用扔熟雞蛋的方式點名,每一節課外活動都是馬圖爾老師精心準備的課堂計劃,在馬圖爾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同學們終於感受到了馬圖爾老師的良苦用心,開始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意義,而不侷限於在貧民窟的狹小天地中放棄自我,這群學生們看更大的世界更美好的未來。最後馬圖爾老師當上了校長,而學生們走出了貧民窟,成為了有正當工作的人。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到受益匪淺的一個片段,就是馬圖爾老師在激發孩子潛能時,讓同學們在紙上寫上自己最害怕的事或討厭自己的哪點壞習慣。並讓他們將紙折成紙飛機,從樓上飛下去,在扔掉不滿後的孩子釋懷了,也理解了馬圖爾老師的良苦用心。

  在電影中還有一句名言:“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真正負責的老師不僅在傳授知識,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除了教書還得育人。

  一個好老師要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而敬業與愛學生是分不開的,要愛學生,要讓學生喜歡你。春雨能溫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撫慰心靈的湖水,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教育是一項“灌溉”的事業,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一條有源頭的河流,所以要傳授知識,教師必須知書達理。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自己的職業當做一種事業來對待,要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

  看了《嗝嗝老師》以後,我明白了老師是我們的引路人,是我們的燈塔,是我們的北極星。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7

  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這句話是我在電影裡最深刻的一句話,但是他也許看起來非常像一句口號,老師,可以用來勉勵自己,但是學生也可以用這句話推卸自己不努力的責任,也可以看出來教育不只是單方面,而是學生與老師共同的結果。

  一張紙上面充滿了學生們畏懼與害怕的東西,摺紙飛機乘著夢想,一路飛揚。

  在人們沒有指南針的時候,航海家是透過北極星來辨方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一生中遇到一位這樣的北極星,生活中也充滿了許多像這種抽搐一樣的事情,他是你無法控制無法避免,但是需要你去勇敢面對的事情。

  同樣從這部電影裡也看到了一些社會的陰暗面,例如大家對於殘疾人以及的窮人的歧視,就例如,現在的學習生活大家也都知道,看到自己拼盡了全力,努力了半個學期的年級排名或者單科排名,只是在前三實驗班的最後,也不禁會讓人產生那種抽搐的感覺,並且事實上貧窮和富有的差距在現代社會中是非常大的,在電影裡有一幕畫面,老師去家訪一位女孩的時候,老師,還沒有說出口的學習和學習生活,就被一句“老師你家也缺水嗎”打斷了,看起來多少有些諷刺。一個人他連正常的吃喝飲食飲水都無法解決的時候,哪有心思去照顧自己的孩子,甚至他孩子的學習,但是我也不像魯迅那樣認為社會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鐵牢籠,但是我認為這個社會上還是多多少少有這樣的鐵牢籠的存在,在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希望透過電影美化的希望,但事實上很多孩子會在學習的途中找不到這顆北極星或者明燈而迷失了航海的方向,更多時候是靠著那一份努力,一份熱情,但是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一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8

  昨天晚上,帶著兩個寶貝去看了一場電影《嗝嗝老師》,因為看著評分很高,所以想著應該挺好看的。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反映了一個社會現實,患有圖雷特綜合徵的奈娜從小就被同學,老師歧視,大家都視她為怪物,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正常上學,直到遇到一個校長,他能用正常的眼光來看待她,並且能接受她,讓她在他學校像正常人一樣上學,奈娜就立志長大了要當一名老師,當她雙教育學位畢業後,她就開始去應聘教師,可是,每次都是因為她那不受控制的打嗝,抽搐,讓各個校長都認為她不適合當一名老師,但是,她卻沒有因此停止她的夢想,整整持續了五年的應聘教師的時間,直到遇到一個機會:能教一批貧民窟的孩子,但是他們不被學校,老師公平對待,所以一直搗亂,怨天尤人,然後趕走了一個又一個老師。而奈娜用她的愛心,智慧讓那一群孩子得到了轉變,獲得了學校以及其他同學,老師的`尊重,並且最後還和學霸班級一起參加了全國科學競賽獲得了金獎。

  在這部電影中,一個個場景都很樸實,但是又很感人,可能與自己是一名教師有關,能更好地理解老師的那種心境,只要學生能好,能進步,能被尊重,一切都以學生的發展作為前提!所以,整個一部電影,我被感動了好多次,特別是聯想到我遇到一個學生,原來也是在我課上很是調皮搗蛋,直到有一次我很委屈,準備了一節課,但是他卻在課上不僅不聽,還故意搗亂,我當時就很生氣,一股腦把自己的委屈都吐出來了,還偷偷地哭起來了,從那次以後,那個學生居然有所改變了,課間看到我會主動和我打招呼,課上還會幫我一起管紀律,幫助我做一些小事情等等,明顯的讓我感覺到他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有時候,老師的滿足感,成就感就在這小小的時刻,看到學生一點點進步就會很開心,很滿足,不因名,不因利。

  但是,社會是一個很現實的地方,能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老師呢?不過,老師能做的,就是無愧於心,無愧於學生,那就足矣!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9

  觀看《嗝嗝老師》這個電影后,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對於一個從教十幾年的老教師的我而言。洗滌心靈,反思自身工作,重新審視自我。

  電影中的嗝嗝老師患上一種奇特的病,從小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成長,雖然有愛她的家人讓她總是受傷心靈可以安放,但她對愛的需求卻遠遠不夠。直到老校長給他豎起大拇指。這不僅僅是一個鼓勵,更是一種給她指明方向的北斗星,讓她感受到了理解與愛,同時也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所以才選擇做一名教師。工作中,碰到一群問題學生面對學生的挑釁。她驚嚇、苦笑、鬥智鬥勇崩潰的時候,自己躲在角落裡哭泣。看到這裡相信每一位都會有很深感觸。

  問題學生們被感化後,她的課堂成了愛的海洋。孩子們愛上學習,取得了進步,她發自的內心的高興。愛的種子就悄悄在孩子們心中生了根。孩子說她是指引方向的北斗星,她哭了,其實在她看來是孩子們才是照亮她的北斗星。這讓她更加堅定她的教育生涯。

  影片的亮點是她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很新穎,寓教於樂,快樂學習,深受學生喜愛。她提倡開放體驗式教學,比如把教室挪到籃球場上,同學們邊玩籃球邊學習物理和數學。又比如把教室搬到操場上,向學生扔雞蛋既解決了早餐,又學到了拋物線知識。

  好的老師是放下架子,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拿可樂做實驗學習化學知識,一起吃飯,沒有老師和學生的界限,和朋友一樣。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有魅力的老師誰不喜歡?

  聯絡自身我們的這個職業就是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雖然暫時看不到他的成長為一棵參天的大樹,我們也給孩子做好了愛的根基。種下一顆愛的種子,總會有一天長出愛的果實。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10

  下午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依然延續了我對印度電影的好感。雖然看的印度電影不多,但《摔跤吧,爸爸!》《猴神》看過之後都不得不佩服,原來印度電影甩了國產電影幾條街!這些電影總能從小故事出發,逐步放大成人性的大主題,讓人充滿感動。

  本片《嗝嗝老師》也不例外,影片主角奈娜是不幸的,患有圖雷特綜合症,從小就給她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巨大困擾,但她又是幸運的,校長在眾人面前給了她莫大的鼓勵,讓她可以平等、自信的和之前用異樣眼光對她的人相處,她得以成功獲得高學位。而後充滿艱辛萬苦,謀得一份老師工作,教授差生班並最終完成逆襲,功成身退。

  電影表達了很多資訊,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導演借奈娜之口所傳達的理念:學會和恐懼做朋友。最感動我的一刻是在樓頂上同學們放飛了寫滿自己害怕和恐懼的紙飛機,電影的鏡頭雖然短暫,但依然給人深深的觸動。

  奈娜恐懼自己的怪病引起旁人嘲笑的眼光;奈娜的父親恐懼女兒的怪病讓家人蒙羞;9F班差生恐懼自己的階層出身而自暴自棄;瓦迪亞老師恐懼差生變好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懼,恐懼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恐懼在哪裡,你的邊界就在那裡。如何克服恐懼?奈娜給出的答案是直面恐懼,和恐懼做朋友。

  奈娜正視了自己的缺陷,和怪病做朋友,將傷害降低到最小;奈娜的父親最終懂得了女兒的想法選擇了支援;9F班的同學放飛了恐懼選擇去努力變的更好;瓦迪亞老師沒有逃避,承認了9F班同學的努力。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每個人都變的更好了。但生活中可能不盡相同,有點人沒有挺過去,而另外的一些人選擇了改變,正如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的格言:認識你自己。是的,認識你自己的恐懼,選擇面對,選擇眺望遠方,希望就在腳下。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11

  世界上有沒有把一群猴子馴養好的馴獸員?有沒有把一群壞蛋教成天才的人?有!嗝嗝老師就是一位偉大的老師。

  話說,星期四晚上,我們全體老師和學生都觀看了一部非常引人深思的電影《嗝嗝老師》。

  這部電影為什麼引人深思呢?因為嗝嗝老師最後成為了校長,也教出了一批能為世界造謠的學生。其實,那群孩子一開始都是一群猴子,沒有嗝嗝老師,她們也成為不了那麼厲害的人物。

  一開始,她們是學校裡最爛的學生,是很快就要被踢出學校的最窮、最弱、學習最不用心的低等生。但是有了嗝嗝老師,她們就開始有了一點一點的改變。

  嗝嗝老師,是一個殘疾病人,有神經性疾病圖雷特綜合症,不時會打嗝,但她的心裡卻沒有得病。

  這部電影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人不能沒有夢想!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12

  今天看了評分很高的印度影片《嗝嗝老師》,影片講述的女主人公奈娜,患有妥瑞氏綜合徵,一緊張就會控制不住的打嗝。因此,一直面試被拒。

  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終於成為了自己曾經所在中學的一名老師,只不過被分配到的班級,是全校最調皮搗蛋,甚至被學校放棄的9F班。

  9F班的學生都來自貧民窟,一開始入校,也都非常的努力,但老師和同學們,似乎並沒有想要接納他們,沒有一個人在意他們,都是冷漠以對。慢慢的,這些學生也就徹底放棄了自己,成了人們心中所認為最差的學生。

  奈娜面對這些學生的惡作劇和嘲笑,不但沒有輕言放棄,更是真心為他們爭取,爭取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爭取一個遲到的尊重。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他們對學習重新產生的興趣。

  在老師的真心教育下,學生們也終於開始書寫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影片的結局無疑是美好的,有點類似《放牛班的春天》。

  雖然看了開頭,就大概知道結局會是怎樣,但在這過程中還是情不自禁的感動落淚好幾次:

  奈娜老師中學的校長當著會場所以人,承諾她將會受到和其他人同等待遇,並給她豎起大拇指的時候。

  奈娜老師讓學生們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恐懼,帶他們去天台放飛紙飛機的時候。

  學校要開除這些學生們,奈娜老師不停向校長求情的時候。

  影片的結尾,奈娜即將退休,9F班所有學生來為她送行的時候。

  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差的。關鍵在於,老師和家長,給予了他們怎樣的眼光和期許。

  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和天賦,不以統一卻冰冷的標準去評判和定義他們 ,給予每一個孩子應有的尊重,或許是作為老師能給予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13

  看過《嗝嗝老師》後,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當老師”。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老師要擔很大的責任。

  《嗝嗝老師》中9A班的老師說“老師教孩子,老師教錯了,學生考試會扣分,老師卻什麼事也沒有。”而負責人的老師,卻會為了給孩子改正的機會,主動背鍋。

  嗝嗝老師(奈娜)會為班上學生,惡作劇的爆炸事件背鍋,9A班的老師會為學生不光彩的“手段”背鍋。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老師的影響力太大。

  老師對孩子好的、壞的影響,都會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

  奈娜小時候因為神經性疾病,被老師和同學們歧視,不停的轉學,這種傷害一直伴隨著她;因為校長的鼓勵而重拾信心,這種力量也會一直支援著她,讓她強大。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老師需要專業的能力。

  知識的專業度只是基礎,當老師更需要有教授知識的能力。可能考試的題目你都會做,但你不能只告訴學生答案,讓他們去死記硬背。他們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背後的“為什麼”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奈娜的課堂可能在操場上、在公交車上、在大海邊,你可能只會照本宣科,告訴他們書上的東西。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你不能容忍。

  不能容忍他們在課堂上大聲喧譁;不能容忍他們“不聽話”;不能容忍他們青春期的叛逆,更不要說他們扎心般的嘲諷了。

  奈娜為學生所做的一切,我們都看在眼裡,但當她出手制止學生間的爭執時,聽到了學生的心裡話“這是學校不是動物園”。奈娜揚起的手,最終還是放下。

  總有一群人,這些顧慮他們都知道,但還是義無反顧投身教育工作。

  我見過晚上11點後,教師辦公室亮起的燈。

  我見過中午放學後,還在教室“拖著”不肯走,幫孩子檢查作業的老師。

  我見過半夜因為學生問問題,從被子裡爬出來,點亮檯燈為學生解答的老師。

  ……

  我見過很多很多這樣的老師,因為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14

  老師需要有耐心,需要更深入的瞭解學生。那些調皮的學生都是貧窮家庭的孩子,溫飽都是問題,所以家長根本就不關心他們小孩的成績,就像宇和小龍一樣。我們往往都看到的是外在的東西,而更深層次的東西並沒有去挖掘。我們的員工同事都有他內在的一些可以挖掘的東西。

  嗝嗝老師從小有這種功能性的障礙,但她沒有自卑,她仍然保持了自信,只是一個自信的正常人帶著一些別人沒有的毛病。很多人因為有了一些障礙,開始變得自卑,變得心理扭曲,那樣一切就複雜不已,因為面對的不僅是缺陷,還有心理上的一些複雜性。接受自己的缺陷,想想她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有利的東西,然後去接受她感謝她。

  透過自己實踐得來的知識要比直接講出來的知識更牢靠。嗝嗝老師都是帶著學生去實踐去獲得知識的,引起別人的興趣然後才能開始自己的演講。演講或者教書前一定要記得先引起別人的興趣,再去講,要不然沒有人會聽。嗝嗝老師觀後感200字

  假期開始培訓的時候,培訓的老師推薦了這部印度電影,假期快結束時,我看完了這部電影。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沒有英雄,沒有戰爭,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拯救世界。但是,她卻一次次讓我們落淚,使我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當一群來自平民窟的孩子,伸出手掌,把北斗星的位置留給深愛他們的納娜老師時,我知道,那是來自孩子們內心最強烈最真摯的信仰、信任和愛。

  大學時看過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兩部電影有相似之處,同樣值得一看。

  畢業到現在6年了,作為一名老師有過迷惘,有過無助,其實很多時候看到孩子們那天真的面龐,都會給我一絲欣慰。教師用愛,可以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學生也同樣在一點一點的影響著老師。沒有好與壞,只有真心以待與責任,僅此而已,足夠!

三年級觀後感:《嗝嗝老師》15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它們往往有著輕鬆搞笑的外表氛圍,卻同時有著抨擊社會現實的深遠意義。有笑有淚的同時還能帶出對社會現狀的反思與探討,這是我國電影市場上比較欠缺的。《嗝嗝老師》就是這樣典型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患有妥瑞氏綜合症(患者時常會不受控制的打嗝)的女主人公奈娜,經過無數次面試失敗後,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成為一名中學教師,然而她被指派的班級學生卻是全校最頑劣的學生。

  奈娜應該是勵志的典範了,因為一種怪病從小就被各方面的目光歧視,甚至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嫌棄,卻仍然努力拿下了雙學歷和碩士學位。更為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教師而不懈努力,哪怕被18所學校拒絕,用了5年時間才有機會接下這麼一個爛攤子。她都不曾放棄過。

  F班的十幾名學生,因為貧民窟的出身而顯得和其他學生格格不入,同樣也生活在歧視中,但他們卻選擇了消極應對,甚至叛逆惡搞,奈娜剛到F班教學時就被他們整的很慘。

  這就是一個被歧視的老師和一群被歧視的學生的故事,因為境況相似,只有奈娜真正瞭解學生們的內心感受,也願意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她鼓勵學生們正視自己的出身,發揮天賦。幽默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逐漸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也越來越親近奈娜這個老師。最後他們也用自己的才華成功征服了以前歧視自己的A班老師,獲得了全校的尊重。

  《嗝嗝老師》聚焦的是因為貧富差距而造成的階級教育差距,以我們個人的力量很難改變這種現狀,但我們可以做好自己,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奈娜一樣從被歧視到幸得所有人的尊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消極怠工,得過且過,畢竟人生是自己的,走過的人生就再也沒有後悔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