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通用38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通用38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

  昨天我看了八百這場電影,劇情開始當時的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一河之隔,租界裡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然而就在河對岸團副謝晉元告訴大家:這裡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堅守在這裡的四百多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呈英雄,而是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勇敢的壯士,致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戰士們的英勇戰鬥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的隊伍。戰爭不是浪漫,而是用生命去拼搏。謝團長明知堅守就是死亡,但他不甘心,希望戰鬥能重新激發戰士們的信心,激發對岸民眾的抗戰激情。

  他們都想活著,其中的人當了逃兵,把對生的希望刻畫的淋漓盡致,哪怕僅僅是四百號人,在這種情況下,毅然對外宣稱八百,明知道升旗會讓他們更早的死亡犧牲,但他們毫不畏懼,以一種坦然面對,這是在向這個世界證明,我們還沒有撤退,為的就是喚醒中國人最後的希望與血性。

  這場戰役我們輸了,但是這群革命先輩以他們自身來喚醒了這個病態的國家,當我看到那個中俄混血的女人捐款時,她身邊伴隨著陣陣辱罵,她一句,我的父親也是中國人讓周圍啞口無聲,我在這想起了金陵十三釵,她們同樣的,為了他人,為了國家。無論何等身份,大家都在為救國努力

  所有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寫得真好。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我覺得我們得珍惜當下,對得起那些年那些人的犧牲。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製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製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場中,留著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

  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

  和平年代,國人,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網上都說這部電影十分好看,所以我們就前往了電影院去觀看。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便是幾位戰士揹著炸藥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時候,想一想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所以他們都在那個時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還有更多讓我感動的片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的勇敢,為了不讓四行倉庫變成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裡抵抗,最後他們贏得的勝利。

  而這部電影充分的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4

  十點多,和朋友看完點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以至於疫情前最後一場電影和誰看的、看的什麼,完全沒有一點印象。時間流淌得真無情,不久之前鮮活的記憶竟然會消失不見。

  因為買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開始出現的音效讓我對朋友一直說:“我害怕。”現在不自覺驚歎,害怕這種感受,我是多久沒有擁有過了。

  說說電影。僅僅一河之隔,對比強烈,炮彈聲此起彼伏,一面中國軍人在流血流淚,一面租界百姓在猶唱後庭花。經歷炮火的中國軍人讓人心疼,那麼多英勇無畏甘心奉獻的,那麼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讓“大無畏精神”不單單是形容詞,更成為了中國軍人縱身一躍、犧牲自我的動詞,“大無畏精神”背後浮現著的中國軍人形象讓這個詞語永遠飽含力量。另一面看熱鬧的百姓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從一開始不允許中國軍人跨河到最後伸出想要幫扶的雙手,“商女不知亡國恨”漸漸消失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認同支援、奮不顧身越來越多。的確,日本的炮彈傷了多少同胞、中國軍人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讓國人不得不警醒:國不太平,何以為家?

  說到如今。一個民族對我國傷害如此之深,但是我們的歷史那樣客觀地講給人們,我們的觀點那麼正確地引導人們,是要多麼大的胸懷才能這樣毫無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孫孫千秋萬代:讚美和平。

  影片結束時,朋友邊哭邊說非常感動,我倒是很久沒有過想哭的感動了,等擁有這樣的感動我一定第一時間記下來。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5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聽爸爸說最近有一部國產抗日片電影《八佰》很火,於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心裡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意。

  爸爸說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的尾聲戰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實際只有四百多人的一個臨時組成的連隊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後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位戰士把炸彈綁在身上,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麼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眼淚流下來,他們也是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直不變。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英雄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6

  晚上去看了八佰這個電影,感覺還是挺好的。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國民黨大部隊撤退,只剩一個師獨自留守一個倉庫裡跟日本軍交戰的幾天。倉庫地處市區和租界一河之隔,河這邊是士兵應對日軍殘酷圍剿,河那邊是各種百姓生活,有商鋪戲院也有各國使館人民,大家都在觀望河對岸這場戰役。

  幾次交鋒的戰爭場面很震撼,士兵們身綁炮彈與日軍同歸於盡往下跳的時候,瞬間淚崩。但也有臨陣脫逃,臨時收編的百姓搖擺不定,對於殺人對於戰場充滿畏懼,不敢迎敵。感覺挺真實的還原了士兵們的各種心態狀態,包括他們聊天時那些話語。不同於之前看過的戰爭題材的電影。還有一匹白馬出境,不太明白寓意什麼。

  河對岸有戰地記者不顧風險進入倉庫拍攝,也有召集募捐的女同學冒著槍彈游到對岸送旗子,有老外對賭下一場交鋒輸贏率,也有對岸高樓裡用望遠鏡觀察局勢的知識分子。

  電影裡有一句:戰爭的背後就是政治,類似這樣的一些話。

  還有一個片段記得很清楚,有很多百姓排隊要支援(需要冒著敵人槍林彈火跑到對岸,很壯烈的行動)報名時需要報哪裡來的,聽見一人大喊:聊城東昌府區某某某。把我驚了,這不我家鄉的人吶~

  總之電影拍的很好,很真實。各種視角描述都有。戰爭場面也挺震撼。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十幾年前在二環衚衕裡和管虎導演有過幾句近距離聆聽和麵談。全然已忘當時的狀態模樣。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7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部電影,它講的內容是:日本人要打中國,想要攻下上海,但是他們必須先拿下一個放著很多武器的大倉庫,那裡由我軍堅守著,敵人有很多很多人,但是我們只有420人,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謊稱八百人,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戰爭剛開始,有一些膽小懦弱的人,特別怕死,甚至還有人不會拿槍,總想逃跑,可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戰友和親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犧牲了,他們也鼓起勇氣決定和敵人奮戰到底。還有對面租界外的上海灘,燈火通明,因為日本人不許打那邊,所以那邊的人過的相對安全,老百姓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心,到後來主動給我軍運送食品、醫療器材,打氣加油,這些鏡頭看的我激動萬分,熱淚盈眶。

  現在我們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可以過上心滿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簡直是太幸運了,作為學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用新知識報效祖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8

  今年暑期檔有一部大熱影片——《八佰》,聽說好評連連,媽媽迫切地在上映一週後就帶我去觀影了。一開始並不熱衷的我,看完以後深受觸動。

  這是一部講述淞滬會戰末時在上海四行倉庫,國軍頑強抵禦敵軍的一場戰鬥。是以微弱的420多名士兵以少敵多對抗30萬日軍倭寇的慘烈戰爭。然而為了壯大聲勢,迷惑敵軍,當時的團長對外宣稱抵抗士兵有800餘人,這也是《八佰》這部影片的由來——不是“八百”,而是“八佰”!

  這樣人數懸殊的戰鬥無疑是十分艱難的。其中有一個片段是最讓觀眾震撼的:有重要人物要與倉庫裡的指揮官通話,有人捐了電話線卻苦於無法送進倉庫,愛國人士排隊主動請纓跑過橋送電話線,然而無一例外都被日軍射殺於橋上,這時看賭場的刀子自報姓名,冒著敵軍的槍林彈雨,跑上橋,拾起前面英雄掉落的電話線向橋那頭跑去,一槍,他倒下……又站起來跑出去,接二連三的子彈飛射而來,他無處躲避,兩槍,三槍,他已經跑到橋那頭,用盡最後力氣將電話線拋向倉庫,最後倒下……那邊的戰士終於順利拿到電話線。僅僅是為了一通電話,僅僅為了跑過一座橋,就是數條人命……我的耳邊一片沉寂,還有隱隱的啜泣聲……

  我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年代,無法感同身受。但是這部影片讓我知道今天的和平安寧來之不易,沒有戰爭不慘烈,沒有犧牲不讓人痛心,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少年兒童一代要了解歷史,好好學歷,走科技強國的道路!少年強則國強!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9

  看完這部電影,心裡會湧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螢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後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瀰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鬥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鬥,是全中華民族的戰鬥。

  而在最後,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後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0

  《八佰》這部電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媽給我說這是一部抗戰的片子,我本以為這是八百壯士抗爭成功了呢?誰成想,最後的結果令人感到傷感!

  《八佰》主要講 的是一九三九年,關於“淞滬會戰”的故事,位於蘇州河北岸的是戰火硝煙不斷的”四行倉庫”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卻是英國人租借處,人民安居樂業,一條河流,將兩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經過不斷抗戰,最後雖然失敗,但依然有大多數戰士存活了下來!

  在《八佰》中,最讓我感到十分“震撼”一個片段是在日軍準備爆破大樓時,因為他們四面八方都有鋼板防護,手榴彈一扔就彈開了。於是,一位士兵將炸彈綁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顧敵人重力的炮火攻擊,縱身一躍,直接跳入了一群日軍所圍成的鋼板陣,隨著一聲響動—“咚——”他與一些日本鬼子同歸於盡了:之後,越來越多的戰士也像先殉職的那一位戰士一樣;身綁炸彈,與日本鬼子同歸於盡!

  其中,我還特佩服一個人,他叫“刀子”,他本來在難民過橋時攔下了一個想“逃”的軍人,但在德國人運電話線受阻時,他卻挺身而出,以身殉國,將電話線安全運到四行倉庫!

  從大體上看,他們的抗戰已經輸了,但,他們的精神卻被後人所銘記,他們,才是真的中國人!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1

  整場電影看完,心情無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復。

  回想小時候,爺爺跟我講述他們在戰場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說白洋淀百姓在日軍侵略時對槍炮聲的恐懼。至今還記得他們最喜歡看電視劇是《長征》。

  電影《八佰》場景高度還原歷史,代入感非常強烈,給人一種置身蘇州河對岸的真實感。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戰役的最後一役,留下的是以謝晉元為首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堅守四行倉庫,他們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倉庫,一個特殊的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燈火輝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陸離,歌舞昇平;一邊是浴血奮戰的四百戰士,血肉橫飛,硝煙瀰漫。一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場歷史直播戰役,透過電影形象描述了當時歷史背景下,戰士們保家衛國,壯懷激烈的決心,電影中微觀戰場的刻畫,擊爆無數人淚點,螻蟻尚且貪生,影片中就連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卻在赴死,為抵擋日軍進攻,陳樹生抱著兩捆炸藥包,縱身一躍,留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在他之後,一個個戰士拉響身上的炸藥包,大喊著自己的姓名,跳下倉庫。“護旗手”堅毅的守護旗幟,整個過程,就像是接力賽,那面飄揚的旗幟卻更顯悲壯。

  電影的燃點與淚點太多,戰士們保護的不是旗幟,而是民族尊嚴,戰士們激發的是整個民族的血性!這場電影用歷史警醒我輩,勿忘國恥,奮勇前進。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2

  最近,最火的電影非《八佰》莫屬了,也經常看到同學寫《八佰》的觀後感。正好媽媽單位發了兩張票,趁今天下午沒事,就把電影看了。

  《八佰》改編於真實事件,電影取材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講述了中日淞滬會戰交鋒近三個月,彼時的國民心中遍佈恐懼和迷惘,軍人畏戰,人心渙散。在上海瀕臨淪陷的時候,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命帶領420餘人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他對外謊稱倉庫內有800人,“八百壯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當時還有英國等國家的租界,所以日軍打的時候,不能打租界,轟炸也是如此。蘇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為二,雖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別,一面到處是硝煙、廢墟、千瘡百孔的建築,衣衫襤褸的人們,而對面燈紅酒綠,有唱戲、賭場玩牌,人們有時髦的髮型和名貴的衣物。

  日軍用鋼板陣掩護工兵爆破牆體,手榴彈無法擊破,壯士們就將炸藥捆到自己身上,從樓上跳到日軍的鋼板陣中。一位賭場老闆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個女孩冒著生命危險,從河對面遊了過來,送中華民國國旗,升旗必定會激怒日軍,可在自己地盤上,為什麼不升?民國國旗升起來了,日軍戰鬥機掃射,人肉來擋,死一波,上一波,無論如何,國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國人民永遠會記住你們!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3

  《八佰》這部電影近期上影,一週時間票房幾近20億,勢頭仍然猛烈,作為“後疫情時代”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大片,無疑是成功的,而且有衝頂之勢,也許可以與當年的《戰狼2》並駕齊驅,伯仲之間。

  軍事題材,愛國情懷,在中國是最不缺乏資源與市場的,中國歷史久遠,經歷坎坷,戰爭一直都攪動人們熱血的魔法棒。壯懷激烈之士愫裹家國情懷,不能在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也要在“銀幕前”過一把英雄的癮,而《八佰》恰好讓這個時代的“英雄”與那個時代的壯士相遇,於是,花點小錢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體驗一番熱血奔湧,過一把家國情懷的“癮”。

  電影的內容與場面無疑震撼人心,“河界”兩岸,一邊烈士喋血,“瓜慫”奮勇,一邊歌舞昇平,紙醉金迷之中良知觸動,由漠不關心到揪心隱痛進而化為果敢行動,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捐軀赴國難,視死復如歸”之慷慨悲歌終於奏響時代最強音,這是一部“喚醒”之作!這裡沒有“娘炮”,有的是鐵血男兒與巾幗英雄!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4

  昨天晚上,我聽吳羽倫說《八佰》這個電影他希望大家去看看,正好昨天晚上媽媽有空,又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於是她帶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說是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讓我體驗一下戰爭的殘酷與血腥,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多廢話了,我們談一下觀後感吧!

  這部電影名字聽上去感覺沒啥不同,但其實是一部戰爭片。它不像《三體》那樣悲慘,不像《星球大戰》那樣科幻,不像《樂高大電影》那麼古怪,但人氣和評價很高。這是因為人們都被電影人物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很多人看著看著都哭了,不是嚇哭而是感動得哭。影片中守衛上海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最後為了守住上海租界,保護兩百萬人,奮勇作戰,為國捐軀,英勇無畏,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只有一個倖存者。他們都為國家為人民拼盡了全力,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尤其是看到最後他們過橋的片段時,看到他們都死於日本軍隊的炮火之下,我心裡只想復仇,但仔細想想,這樣我們不就和日本鬼子一樣了嗎?這些勇士的精神值得後人稱頌和紀念。

  透過這部影片,我明白了幾個道理:

  1、打仗不像你所想的一樣,戰爭是殘酷的,生命只要一次。

  2、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3、為了國家和人民,有時候自己生命就不那麼重要了。

  4、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也許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最真實的宣誓!所有的中國人都站起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5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悲痛和自豪的感情從心底裡湧動著。我好像透過螢幕,真實的感受到了那些戰士的勇敢和無畏。這些有血有肉的戰士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放棄小家,保護國家,用生命和鮮血喚醒了我!讓我懂得了身為中華兒女應該怎麼去做。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鋼板,戰士們把身上綁上炸藥,毅然從樓上跳了下去。他們的犧牲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隨著硝煙消失的戰士,都是默默無聞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飄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總以為有外國人保護是安全的。後來親眼目睹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保衛國家的血肉長城時,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們慢慢的覺醒了,他們就開始自發的為守備軍捐錢捐物,接電話向,送國旗和藥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場戰鬥不僅僅是400人的戰鬥,更是中國人民的戰鬥。

  影片最後,軍隊需要向租界撤退時,他們面對敵人的瘋狂掃射一點都不畏懼,看著戰士們身後的血霧,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苟活者在淡紅色的血色之中,會依稀看見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將更奮然前行。”沒錯,在血色之中。我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在我胸口燃燒,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且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為是的中國人民!八佰,不僅僅是八佰人,更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6

  “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這句振奮人心的話出自電影《八佰》。

  一年前,當我看到它的宣傳片時就衝出來了一股慾望,終於,在這個國慶假期,我實現了願望。

  它講述了淞滬會戰在上海市內的最後一場戰鬥“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故事。河邊是被稱為“地獄”的抗戰區,另一邊就是“天堂”租界。抗戰區這邊炮火連天,租界這邊就是燈紅酒綠,同樣身為中國人,租界這邊只有很少的人關心中國軍隊,甚至把日軍能不能在三小時之內攻下基地當作看點。這是多麼可悲啊!

  戰士們奮勇抗戰的場面讓我深受震撼。有一次護旗行動中,旗子被敵機射倒了,戰士們不顧槍林彈雨,兩步並作一步,衝上前去,死死地保住旗杆。密密麻麻的子彈像大雨一樣傾灑過來,戰士們也毫不退縮,用血肉之軀迎接它。一個戰士倒下了,另一個就衝上來接替。終於,他們守住了這面代表著中國軍隊不屈的信念的旗幟!也正是因為這次行動改變了租界的態度,有錢出錢,有槍出槍,儘可能的幫助中國軍隊。

  《八佰》,這部讓我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息的電影,讓我看到了先輩是如何不畏生死,堅持到底的。我們不要忘記,現在的美好生活,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歷史會記住他們,我們也不會忘卻!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7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河左邊,是血肉橫飛的戰場,每位戰士都戰在死亡的邊緣,河的右邊是一派歌舞昇平,人們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這麼強烈的對比,讓我們沉浸其中,久久深思。

  《八佰》這部電影生動地再現出了當時悲壯的場景。它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影片中的兩個情節更是讓人熱血沸騰。就如第一個情節中捨身炸敵的勇士,他們悍不畏死,在身上綁上十幾個炸彈,只為了能把敵人的陣容炸燬,和魔鬼同歸於盡。可謂“忠孝不能兩全”,一位勇士喊著:“娘!孩兒不孝了!”便拉開炸彈,跳了下去。他們那奮不顧身的一跳,是那樣悲壯,讓我熱淚盈眶。

  如果要說誰最不怕死,那就要數升旗護旗片段裡的勇士了,他們的抗日熱情值得我們敬仰。一面軍旗在四行倉庫的頂端升起,一架日本的飛機炸燬了旗杆,戰士們就用自己的身子當支撐架,但是飛機再次把人架打散了。一個勇士衝出來迎戰飛機,連被打中了腰也不知道,仍在抵抗。飄揚在四行倉庫的,不僅僅是一面旗幟,它還是中國人不屈的抗戰精神,誓死衛國的堅強意志!正是旗下那些傷痕累累的身軀、那些死不瞑目的雙眼震憾了全世界。

  歷史告訴我們:民散則國弱,國弱則受欺。現在雖然沒有戰爭,但不可能一直沒有。經濟戰爭仍在繼續,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刻苦鑽研、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8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國民革命軍為守住上海最後一個陣地———四行倉庫,與相差十倍的日本進行血拼。在這場戰鬥之中,僅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團卻要面對30萬日軍。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但那四百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中國人誓死保守祖國的心。在這部影片中,沒有主角,但每一個人物都讓我們記憶深刻。

  陳樹生,在敵軍的猛烈攻擊下,他選擇在身上綁了七八個爆破彈,視死如歸,沒有絲毫猶豫,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與敵軍同歸於盡,他說,必須要有人去開啟一個口子。那一瞬間,我哭了,陳樹生他不是沒有猶豫,他有母親在家,怎麼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沒有選擇,自己的犧牲會帶來更大的勝利。還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隊的一員,以為來上海只是清理戰場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戰亂結束一起去英國看看。但他為了國旗能夠順利升起,也衝出去英勇殺敵,最終中彈而亡。

  整部影片導演並沒有想當然的把主角定為銘記歷史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而是用了一個長的篇幅來描繪524團的戰士形象。其實在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逃兵,他們一開始並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險時,他們會逃會怕死,但正是這種形象,讓我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可最後他們不還是站了起來嘛,為了國家的尊嚴,他們不再退縮了,他們站了起來,去和敵人拼命!所以中華兒女都是好樣的,中國必勝!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9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松滬會戰期間,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其實四行倉庫裡並沒有八百人,士兵們有的膽小如鼠、害怕戰爭;而有的身經百戰,百鍊成鋼,加起來也就四百二十人。那他們又是怎樣守住四行倉庫的呢?當日軍入侵時,他們浴血奮戰,誓死堅守;當日軍用工程車想攻破四行倉庫時,壯士們一個個往自己身上綁好炸藥,從被日軍炸的洞裡跳下去,摧毀工程車,9個人那鮮活的生命也就到此結束了;當日軍派敵機來進攻時,壯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捨身保衛國旗,就連屍體也遲遲沒有倒下。這就是愛國的力量!八佰壯士們以陣亡9人傷20餘人的代價守護了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並且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擊斃日軍200餘人,阻止了日軍近萬人前進的道路。八佰壯士們,讓我感受到了熱愛祖國,不怕犧牲,勇於奉獻,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八佰壯士努力拼搏的精神,在學習中,努力、勤奮、積極進取。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數億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困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夠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從現在起,我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繁榮昌盛!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0

  週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觸頗深。

  第一是國難當頭的犧牲精神

  影片第1個打動我的鏡頭,是戰士陳樹生抱著炸藥跳下去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隨著一聲巨響,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看清他的面龐,他就從我的視線裡消失了。緊接著,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下去,彷彿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約,赴一場慷慨之約。歷史上真實的陳樹生也是這樣,犧牲的時候年紀只有20多歲。在影片的最後,螢幕上一個個介紹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這800壯士。原來他們都曾經在那個離我們很遠的戰爭年代,切切實實的用生命為民族奮鬥過。“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他們視死如歸的的精神令敵人膽寒,令後輩敬佩。

  第二是喚醒民眾的信心與尊嚴

  一面屬於中國的旗幟,一位小姑娘從世外桃源的天堂,帶到如魔鬼地獄般的地方,這面旗幟的遞送者是租界一個衣食無憂的賭場女老闆,而她的弟弟為了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犧牲在橋上。升起的那一瞬間,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儀式感的力量。升旗會引起日軍的注意,他們會瘋狂攻擊四行倉庫,但是戰士們這樣說:“不能讓國旗倒下,要讓全中國的人們知道我們還在戰鬥!”一個個的戰士為了保護旗幟倒在旗杆下,他們用血肉之軀支撐著旗幟巍然屹立。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記住那些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先烈們,雖然他們已經遠去,但是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他們的精神永不磨滅。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1

  《八佰》,這是一部講述了戰爭時期,中國革命戰士寧死不屈的精神的影片。視死如歸的英雄們,從八百位減少到了四百多、二百多,越來越少,越來越少,但他們不言放棄、頑強抵抗,始終不讓日本軍靠近倉庫,保護著後方的老百姓們。

  “小湖北”是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孩子,本想與叔叔、堂哥一起偷渡去英國的。上海,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只有租界那邊燈火輝煌,鶯歌燕舞,與之形成了明顯的差別。

  叔叔埋雷,意外犧牲了,小湖北很傷心。堂哥本來很膽小,但是親眼目睹那麼多的英雄人物,他再也不畏懼了,變得堅強而勇敢。在明知道抵抗不過敵人的時候,好多戰士紛紛綁上炸彈,往敵人堆裡跳了進去,同歸於盡……頓時,我熱淚盈眶,滿腔熱血沸騰起來。軍旗,一次次倒下,被扶起,又倒下,再扶起……軍人們毫不畏懼、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淚眼婆娑,感慨不已。

  在最後一場戰鬥中,小湖北主動報名敢死隊,引出敵人火力點,然後讓其他人快速過橋。可是,過橋不順利,一個、兩個戰士倒下,連團座都被槍擊中了,他用著自己最後一點力氣喊道:“全部過橋!”然後倒在地上的兩個戰士快速跑過來抬起團座一起往租界跑。

  現在的上海還保留著他們打仗的那個倉庫,時刻提醒著人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八百戰士,我像你們致敬!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2

  9月29日下午,平朔電力工程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和入黨三類人員一起到電影院觀看了《八佰》這部新上映的抗戰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了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有八百人。

  開始有一群人去往上海,參加淞滬會戰,保衛上海,租界裡面有很多的德國人,他們租了中國的國土。那些人在快到達上海時,遇上了日本鬼子,他們逃的逃,躲的躲,但還是沒有逃過日本鬼子的殘忍的屠殺。他們到到達四行倉庫,被安排完後,有一群平民來到這裡,他們被送往租界這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和日本鬼子戰鬥了4天4夜。

  中間有個片段讓我難以忘懷,那就是陳樹生綁著手榴彈跳下去的一刻,在歷史上陳樹生是一位抗日英雄,當時在四行倉庫也是這樣對付日本鬼子的,只有用這種方式砸進敵人們盾牌的隙縫,才能真正的摧毀敵人,戰士們一個一個的綁著手榴彈跳下去的場面異常的慘烈。

  從1931年至1945年,中華民族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辱的偉大篇章。十四年的抗戰中中華民族軍民傷亡了3500多萬人。

  影片《八佰》告訴我們要銘記歷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3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聽爸爸說最近有一部國產抗日片電影《八佰》很火,於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心裡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意。

  爸爸說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的尾聲戰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實際只有四百多人的一個臨時組成的連隊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後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位戰士把炸彈綁在身上,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麼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眼淚流下來,他們也是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直不變。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英雄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4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戰役爆發。80萬國軍慘敗於25萬日軍。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中校團副謝晉元奉命率領八佰將士進入上海閘北四行倉庫開始抵抗以拖延日軍侵略的步伐。

  四行倉庫槍聲四起,破爛不堪,而對面卻是歌舞昇平的租界。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在中國將士抵抗日本人這四天四夜中,視死如歸的感人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久久不能忘卻,但卻讓我知道了落後就會捱打這個殘酷道理。年僅十三歲的小湖北親眼目睹了兩個哥哥慘死於日本人刀下,喝下酒說老子不怕,自願加入敢死隊。在小小的年紀就有捨身忘死的氣概,這種精神深深影響了我。刀子,一個普通人,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用自己的生命接上了電話線。當日本攻城小隊即將破牆,陳樹生留下留生取義,兒所願也血書後綁上炸彈與日本人同歸於盡。

  當雙方戰役不分上下時,為壯我國威,激起國際社會支援,壯士們冒死在倉庫頂上升起了國旗。日本戰機不斷投彈俯射,護旗國軍傷亡不計其數,最終在戰友屍體簇擁下豎起了國旗。

  我們要時刻銘記落後就要捱打這個警句,一定要勿忘國恥,自強不息,肩負眾望,砥礪奮進,讓中國屹立世界強國之林。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5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八佰》。

  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松滬會戰末期的四天戰鬥,中國人在四行倉庫和敵人日本軍戰鬥。日本軍有16餘萬計程車兵,而我們中國只有僅僅420多人,題目之所以叫八佰,是因為團座對人民說有800壯士,也就是說要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但這還是敵不過兵強馬壯的日軍,所以,上海也淪陷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日本兵要把我們最後的陣地——四行倉庫爆破,我們沒有辦法,扔手榴彈下去,可是打不到,因為日本兵用鋼板防住了。用槍打,會反彈回來,沒法子。大家正愁著呢?突然,一位戰士背上炸彈,把一個手帕拿出來,放在隊長手上,說:“交給我媽。”然後,他走向大家砸出來的洞,朝著日本兵縱身跳了下去……原來他要用自己的身體來炸日本兵!只聽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頓時,火光飛起。儘管被炸了,但日本兵還是不罷休,繼續砸洞。於是,一個個戰士背上炸彈,從洞裡跳下去,隨著一聲聲爆炸聲響起、一道道火光飛起,一個個戰士跳下去,終於,日本兵被無畏的中國將士給嚇退了,我們守住了我們的陣地。

  同學們,祖國的希望是我們,讓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報效祖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6

  這週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在之前沒做過任何功課的情況下,到了才知道講的是戰爭片,而且是很沉重的片子——八百壯士。

  影片中有幾處劇情另我頗為感動,尤其是歐豪飾演的端午一角,由起初的想活下來,想當逃兵,到後來的英勇護旗,他那句“飛機被我們打跑了!”是發自內心的吶喊,令我的內心觸動,也是因端午的蛻變,他在弟弟小湖北心中的形象才變成了一個身披戰袍,騎著白馬的英雄。

  影片中還有一處,是戰士們爭先身捆炸藥包,跳下樓以身炸敵人的一幕幕,此時,對面租界裡姚晨實驗的角色(忘記了名字叫啥)含淚喊道:“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引起我諸多感想,真的是國人膽怯懦弱嗎?回憶起,八國聯軍侵華時,僅不到兩萬外軍,面對我國16萬清軍,只死傷幾人就能獲得“滿載而歸”,真的是我國人無能?懦弱?膽怯嗎?遠非如此,武器——實乃我國人之硬傷!騎兵、弓箭對戰槍彈、飛機,戰果可想而知啊!所以,也不怨士兵們膽怯,實在是曾經的代價太大,心中的恐懼太深;也不怨我國的創造力不行,實在是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等創新,武力裝備急需啊!

  遙觀古今,只有正確的領導統治,上下一心,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7

  2020年9月9日,包材事業部黨支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到太平洋影城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八佰》。

  影片背景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其戰鬥事蹟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劇中被硬召入伍小人物心繫民族氣節,抱定衛國捐軀之偉大壯志決心,壯士們甘心以自我犧牲喚醒當時中華四萬萬同胞奮起反抗之心、堅定華夏發展之心、為中華之崛起而奮發向上之心!一幀幀透過中國電影人提煉和還原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壯烈畫面,無時無刻不令觀眾為之動容!

  心懷敬意地看完兩個半小時影片,心中充斥著意猶未盡,最後鏡頭切換到當今之上海,身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身為和平時代的共產黨員,應為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盡獻自已力量,為今日來之不易的和平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8

  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幾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中國。

  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管虎導演把這場真人秀展現出來的戰爭的殘酷,還有人性的光輝。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竊笑,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之外的熒幕外那群看得熱血沸騰,欲罷不能但又幫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員。

  於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鏡頭:一個個士兵排著隊,身上繫著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上跳下去的時引爆,好讓敵軍的銅盾土崩瓦解。個別人還能跟別人說上一句:綁緊點。敵人誇下海口說三個小時能拿下四行倉庫,說實話,我差一點就信了,因為要知道七十多年前的國家和軍隊太弱了,那時的軟弱,就像那時的苦難一樣刺眼。

  這些普通人趕上了一場戰爭,骨子裡帶著點血氣,想活命的心思動過,但時局不好,走太丟人,乾脆都死在這兒吧,都能落個好名聲家裡的牌位都好了¨¨我的心隨著影片的推進而推進,眼見著一個個到死衣服破破爛爛、渾身髒兮兮的人倒下了,他們演了一場生命中最大的戲。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9

  淞滬會戰時期,第八十八師524團420人奉命死守四行倉庫,爭取國際支援的同時掩護50萬大軍西撤,史稱“八佰壯士”。

  上個星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讓我瞭解到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戰士的錚錚鐵骨,以及保家衛國的鬥志。

  電影中有很多讓我感動流淚的片段:日軍用炸彈爆破樓基的時候,機槍連的戰士一個接一個的捆著手榴彈跳下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砸開日軍的盾牌防護,用自爆的方式挫敗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啊!而壯士們用他們的拳拳愛國之心與滿腔熱血反擊,不惜同歸於盡也要保護陣地。正如劇中所說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為!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的中國已經足夠強大,現在的中華民族已經站起來了!已經不用擔心再受到侵略。但是我們依然要居安思危,依然要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只有不忘記曾經的痛苦與屈辱,才能更努力的前行,才能繼續使自身強大起來,才能帶領中華民族真正的站起來,真正的走向復興!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0

  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上海,真實的中國。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電影裡年僅13歲的小湖北,跟隨著叔叔哥哥落難逃命,卻在偶然交錯間被帶入四行倉庫。他看著對岸的燈光戲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著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顧他,七月給他帶來洋飯店的蛋糕,端午告訴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戰爭殘酷,戰火無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飛過子彈一槍斃命、端午在對抗敵方戰機中掏空五臟六腑,愛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在眼前驟然離世。後來,他放棄活的機會,用小小臂膀端著槍,眼神堅定地盯緊前方,恨不得一槍斃了日本兵!

  最後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是在中國人眼裡,是最棒的。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1

  “國家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題記

  前幾天觀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愛國電影——《八佰》,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日激戰時那僅存的400名軍人對抗3萬日軍時的英勇無畏。現在閉上眼,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面至今還歷歷在目。

  1937年淞滬會戰未期,中日雙方激戰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謝晉元帶領400人的軍隊在四行倉庫進行反擊,作為最後的據點,倉庫內有煤油等工業燃料,導致日軍不敢使用大型殺傷力武器。僅一河之隔的租界有英國人,日方不能攻擊,租界的人共同觀看對面的場景,這就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啊!但最令我敬佩的片段就屬於一個個士兵身上綁滿手榴彈,從四行倉庫跳下炸死樓下的日軍。那一個個名字,至今我難以忘懷。“俺叫王振興!”“俺叫李救國”。“爸,媽,俺來生再來孝敬您!……”。

  為了在全國會議上維護中國的發言權,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堆疊在一起,樹立起了中國國旗。

  影片早已結束,但我遲遲沒有離開觀影廳,為的是記住那些烈士的名字。我心中的.波瀾洶湧,思緒往前,一定要為國爭光,做祖國將來的棟樑!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2

  這天,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動的抗日電影《八佰》。看後,我被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誓死護國的壯舉所深深感動。

  電影講述的是:19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東北、華北依次淪陷,上海也即將淪陷,蔣介石的軍隊撤出上海,留下八十八師希望得到國際的支援。小湖北和他的哥哥、叔叔本是一個軍隊的軍人,被日軍衝散。來到背靠租界的四行倉庫,卻意外被正在巡邏的八十八師的團長謝晉元抓了個正著,誤以為是逃兵,和他的哥哥在倉庫裡經過了種.種磨難下漸漸成長為英勇的戰士。後來,小湖北的哥哥因為掃射日軍的飛機而受了重傷,搶救無效死亡。小湖北也因掩護眾兵將犧牲。

  看電影的時候,我時不時就會掉下眼淚。尤其是將士們眼看倉庫即將失手,奮不顧身的在自己身上綁好炸藥,邊大叫著:“中國萬歲!”邊跳下去炸死敵人時,以肉身捐軀護國,我完全就哭了起來。那可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就在一瞬間變沒了。這是多麼強的民族意識啊,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完電影,我不禁沉思起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那些將士們換來的嗎?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要努力讓我們的祖國很強大。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3

  9月12日桃山街道組織的踐行初心使命,永葆黨員本色主題黨日活動,做為一名快樂義工的黨員志願者,我參加了這次活動,活動內容是觀看影片《八佰》。

  電影的核心在於升旗的片段,以升旗為中心點上下串聯起來你會發現,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眾在看,人人都想遠離舞臺,安安靜靜當觀眾,士兵們也只能被動挨打。升旗之後,逃兵敢戰,群眾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己必須是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還捱打但士氣卻完全不一樣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全是靠這些不怕死的壯士們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同樣坐在電影院裡的我們不是看客,人人都是戲中人,我們只有把心裡的旗升起來,中華才能不倒。

  在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展現出不畏強暴、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對國家的富強而努力;銘記歷史,更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4

  昨天我們在段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戰士們奮勇抗敵英勇戰爭的形象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離去。

  影片中租界是一片祥和的地方,他那裡沒有戰爭,而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戰火紛飛的戰場。租界裡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然而河對面戰場上橫屍遍野。戰火紛飛。雖然敵人的攻勢猛烈,但戰士們卻一波一波地扛了下來。敵人們的武器先進。但戰士們英勇無畏,絲毫沒有畏懼之心。敵人攻勢越來越猛了。軍隊裡的戰士絲毫沒有畏懼,但也有貪生怕死之輩,可是最終他們堅持了下來,與將士們一起對抗敵人。從馬棚裡放出來的白馬在戰場中奔跑,這匹白馬代表著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敵人攻勢越來越猛烈了,他們決定撤退了。

  一些勇敢計程車兵們身上綁滿了手榴彈,一邊喊著娘一邊縱身躍下,看著河對面的年輕人為了一根電話線倒在了血泊中,還有那面旗幟在戰士的拼搏中一次次的飄揚在半空中。我為戰士們驕傲,也為戰士們留下了眼淚。他們準備撤退時。敵人卻早有預謀。用一顆閃光彈發現了士兵們的準確位置。士兵們沒有畏懼一步一步的衝上去可傷亡慘重,再沒有退縮,沒有畏懼,部分士兵撤離了。可有些人卻永遠留在了這片戰場上。

  影片最後一匹白馬從廢墟中走出來這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就像看了影片之後你明白了今天的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戰士們的鮮血渲染出來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為國家有貢獻的人。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5

  近期有一部名叫《八佰》的電影上映了,於是我和姑姑就趕往電影院觀看。

  電影開頭就講述的是戰爭的殘酷,一幫來自各地的人們被徵集去保護上海,可到了上海才發現殘破不堪的上海已無人煙,日軍的襲擊把徵集來的人們嚇得到處跑,我都有點看不起這幫人,這麼貪生怕死,這麼沒骨氣,氣的我都想打他們,他們成了逃兵,可他們又誤打誤撞的被撿進了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弟五二四團,來到了上海最後一個陣地四行倉庫進行鎮守,日本鬼子連續四日不斷的襲擊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死傷無數,國民黨軍人明知道憑這些人是趕不走日本鬼子的,可他們還是選擇犧牲自己去拯救大家,去守著這最後一塊陣地,國人的援助,送來了國旗,讓他們燃起了希望,即使要面對更猛烈的襲擊,也要在樓頂莊嚴的升起國旗,讓它在風中飄蕩,帶給所有中國人希望,看到他們為了保護國旗一個一個的被槍殺,甚至連貪生怕死的逃兵也都參與進來,扛起支撐國旗的重任,後來為了延續中國的希望他們選擇衝橋,一個一個的衝,一個一個的被殺,最後對面的友人大聲的為他們吶喊,為他們加油,對他們伸出了雙手,影片結束了,我還沉浸在裡面出不來……

  在這些貪生怕死裡的逃兵中有幾個典型人物,小小年紀的小湖北,有想法的哥哥,怕死的老算盤等等,他們看著蘇州河對面的天堂,他們羨慕對面的人,他們在地獄裡絕望,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逃離地獄,可終歸回到了四行倉庫,他們在四行倉庫經歷了連續四日的日本轟炸,看著軍人為抗日救國,捨棄生命,身綁炸彈縱身跳躍下去炸燬日本的攻擊,他們的精神感染了這批逃兵,他們變得一次比一次勇敢,我也被他們的愛國精神感染,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力氣,我要努力學習,要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6

  最近火爆的電影《八佰》上映了,朋友圈和抖音都反響強烈。爸媽為了加強我的愛國情懷,讓哥哥給我們訂好了電影票。我懷著激動又複雜的心情來到電影院,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戰爭類的電影,我無法想象電影裡的畫面,竟然是真正的歷史重現。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254團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團長謝晉元怕日本人發起下一場猛烈進攻,就把420人稱作800人。

  第四個晝夜最讓我激動。外面日本人越來越多,但是戰士們子彈也越來越少,他們一個個背上炸藥包,打算和日本人同歸於盡,只要人在,就不會讓日本人靠近一步,勢必堅守著上海最後一道防線。讓我最感動的是有一個護送電話線的任務,租界原本可以安安全全的活下去,但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並沒有隔岸觀火,而是紛紛報名參加這次護送任務,犧牲了不知道多少人,才最終接上電話線。戰鬥進入後期,謝晉元團長為了保住戰士們的生命,選擇衝過護城橋,雖然最終成功,但是隻有三成的人生還。

  在這部電影裡,我認識到了雖然粗魯但是愛國愛家人的老算盤;年齡雖小,但是不屈不撓的小湖北;頑強向前,忠肝義膽的謝晉元團長……雖然人物角色都不同,但是都是保家衛國的抗戰英雄。一寸山河一寸血,我們的五星紅旗是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們和平也是英雄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安於現在舒適的現狀,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對於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惡行,我們沒有資格代替先輩選擇原諒。勿忘國恥,向英雄致敬,向偉大的中華民族致敬!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7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正值電影《八佰》上映。為了紀念這個勝利時刻,爸爸決定帶我去觀看電影《八佰》。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時,中國軍人在上海四行倉庫與日軍戰鬥的故事。

  為了迷惑日軍,壯大聲勢,民族英雄謝晉元團長將駐守四行倉庫的四百多名戰士對外宣稱為八佰人,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八佰》的由來。

  電影中幾個場景讓我熱血沸騰,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激戰當中,日本人在鋼板掩護下靠近四行倉庫大樓,想用炸藥爆破樓體開啟缺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戰士陳樹生扛起兩捆手榴彈捨身跳樓砸穿日軍鋼板陣,最後引爆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為了阻止日軍,更多的戰士義無反顧地扛起手榴彈跳了下去,並報出自己的姓名,當我聽到“娘!孩兒不孝了!”這句話時,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侵略我中華大地!

  隔河相望的百姓們看到戰士們艱苦地與日軍戰鬥,想為戰士們提供幫助,但日軍殘忍地阻止這一切。百姓們為把電話線送過橋,他們一個接一個地犧牲在路上,只為幫助到自己的戰士。看到這裡我想說:百姓不畏死,中國是不會亡的。

  一位童子軍小姑娘深夜偷偷地遊過河送來了一面國旗,謝團長準備第二天早晨升國旗,可是這樣會引來敵人更猛烈地攻擊,但中國軍人依然決定升國旗。為了保護升起的國旗,戰士們不怕犧牲,勇敢地與日軍的飛機戰鬥,成功地擊落了日軍飛機。高高飄揚的國旗宣示著中國軍隊沒有撤退,上海沒有全部淪陷,我們國家還有勝利的希望。

  我們要向這些英雄們致敬,正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不再受到外敵欺辱;正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因為有他們,我們的民族精神才能生生不息。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8

  今天是8月22日,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八佰》,這是一部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7:10分開演,我們早早的去集合,看完後,我們大家都熱血沸騰。

  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看這部電影的心情十分複雜,全程神經緊繃,一秒都不想錯過。蘇州河隔開的是“兩個世界”,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但中國人抗日的熱情是一樣的,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開,只會更加緊緊相連。這場電影讓人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很多,當敵人發起進攻時,為保衛倉庫,戰士們腰纏炸藥跳到樓下的日軍中,一個接一個,讓人看的熱淚盈眶;還有升旗時,為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幾個軍人也獻出了寶貴生命,還有民族英雄謝晉元,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撤軍時內心的掙扎感,讓我們大家看著很揪心,能感受到軍人的血性,但又能在他對下屬的關懷中看到身上熱血浪漫的一面。

  歷史上10月27日至30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硝煙瀰漫,六層樓鋼筋水泥築,牆厚樓高,易守難攻,有糧食、牛皮和絲繭,準備持久作戰。敵人放的毒氣,要過橋,水戰,空襲,遞送電話線,步步逼近,以小化大刻畫了一張張生動的臉。在年輕戰士身捆炸藥跳下樓的片段我們大家都熱淚盈眶。

  看完後,我感覺抗日英雄不畏強敵,視死如歸,我們大家要向他們學習,這一場電影讓我們看的振奮人心,一會興奮,一會緊張,一會悲痛。抗日戰爭進行了很多年,最後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最終打敗了日本人。我明白了,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會活得有尊嚴。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