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

  很多影評說《華爾街》是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電影但在我看來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華爾街》是一部於1987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華爾街電影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一)

  在沒有選擇金融這一專業之前,就對神秘的華爾街充滿了好奇,而好奇心主要來源於它巨大的財富,所以就選擇了把《華爾街》作為了我觀看的物件,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僅選擇了資本無眠和拯救危機兩節來換看。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金融全球化也日漸成熟,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一個覆蓋所有角落的金融網,而華爾街這條僅僅500米的街,卻成了整個世界金融網的中心,掌控著全球的金融市場。影片指出,華爾街的主要功能是高效融資,分散風險。這其實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的功能是一致的,但有不同是金額與效率,作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每日進出華爾街的金額達到了2萬億美元,這是沒有任何一個金融中心可以比擬的,另外單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達到了3000所,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90多家都在華爾街上市。透過華爾街籌措到的資金被運用到各個領域,最典型的就是好萊塢的電影,好萊塢電影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拍,不僅僅是因為技術問題,更關鍵的龐大的資金投入,而好萊塢電影就能夠依靠華爾街來籌集所需的資金,拿《阿凡達》來說,總耗資3.5億美元,都是從華爾街的來的。

  華爾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紐約證券交易所,從05年開始了交易的資訊科技化,交易工具全面使用網際網路,這樣使交易不再僅僅侷限於所內,在世界任意角落都可以隨時獲取資訊進行交易,更先進的是,有交易所編制了計算機自動交易程式,計算機可以自行獲取資料,進行分析,自行決定證券買賣。於是就有人預言,未來個個交易所股票買賣的輸贏,不再取決於是否擁有優秀的證券交易員,而是更先進更完善的計算機程式。當然有利必有弊,很多人都把2008年9月29日道瓊斯指數最大單日點數跌幅下跌777.68點歸因於計算機自動交易。所以說,金融全球化離不開金融科技化,但是科技也是有利有弊的。

  2008年3月美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低價收購,成為金融危機的第一滴血。兩大房貸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局,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正式登場。個人失業,公司破產,國家經濟動盪,讓拯救的過程極具挑戰。而就在80年前,正經歷戰後繁榮的美國,同樣遭遇了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

  1929年成為美國曆史上災難性的一年。資本主義世界週期性的經濟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影響也會隨著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斷的擴大,所以我國面對外來的金融衝擊和內在的金融系統問題時,應該要借鑑華爾街成功的經驗,也要以其失敗的地方為鑑,努力完善我國金融體系。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二)

  電影《華爾街》中,貪婪,金錢和人性的衝突時刻存在,而實際上,這種衝突也瀰漫在現實的商界,以至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關於貪婪。電影中的股市大亨蓋葛是一個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叱吒風雲,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言談舉止充滿著咄咄逼人、自信飛揚的人,他不僅有精明的商業頭腦,也善於演講,這是他的魅力,也是他能欺騙所有人的高階偽裝。他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因素來獲取利潤,體現出理性人和經濟人的一些特點。在收購巴德父親工作的藍星航空公司的過程中,貪婪的蓋葛利用了巴德,違背當初的諾言準備解散並賣掉航空公司,我並不因此感到詫異,現實社會中這種背信的做法是確實存在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巴德,曾經他利用自己的父親、同學、同事以及一切可能的機會刺探訊息,將情報提供給蓋葛進行股票內線交易;後來,又在事業的巔峰時幡然醒悟,力挽狂瀾卻親手撕毀了自己事業的圖景。他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好人,但是也不是十分的壞人,人都有貪婪的本性,人類貪婪的慾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人奮鬥抗爭的動力之一,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貪婪和道德倫理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點,尤其在商界,出賣誠信也許會帶來金錢、名利,但如果任由貪婪的慾望氾濫,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血腥世界。

  關於成功。衡量成功的標準,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還是權利來作為評價的尺度?如果巴德最後沒有幡然醒悟,他會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會失去親人的信任,失去人性最寶貴的誠信,而最終成為像蓋葛那樣唯利是圖的人。他受到心靈和道德的拷問,最後破壞了這場金融陰謀,雖然因此鋃鐺入獄,但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後的決策和做法,懺悔的同時扞衛了商業道德。我認為,巴德曾經的輝煌並不算是一種完全的成功,或許只是成功的表象,他最後的轉變才是人性的覺醒與誠信的迴歸。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以皮夾的厚薄來衡量,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誠信是最高貴的品質。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三)

  華爾街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但也是滋生貪婪與罪惡的地方,像電影中戈登一樣吃人不吐骨頭的股市黑手和銀行家比比皆是,他們的手段高明,往往能逃過法律的制裁。電影中有這麼一句經典臺詞:“貪婪是個好東西”,雖然它不好聽,可是默默被它指引著的人卻很多。

  儘管戈登的違法行為讓華爾街的大多數人反對,但他大的價值觀還是被贊同的,合法的騙局能給資本家帶來金錢,所以他們一定會去做。等到金錢對他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的時候,他更多的動機是為了參與這種挑戰並且成為贏家。

  機遇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關鍵點,在巴德催頭喪氣地回到原來的崗位的時候,那通關鍵性的電話打來,他被認同了。對於渴望出人頭地的小人物來說,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他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也步入黑色渾濁的腐朽黑暗的新環境。在這個時刻的轉變,考驗的不只是巴德的定力,也考驗著我們在貪念面前的表現。

  這部電影塑造了電影歷史上批判現實醜陋的最閃亮一面。在巴德得知“藍星航空”的悲慘命運的時候,那種驚訝和悔過的神情表現的很自然,那種複雜的心情困擾著他的思想。他困惑著,他在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在思考這段時間的富貴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性的貪婪和人性的良知在這裡赤裸裸的表現出來,特別是這種強烈的人物心態對比,這種人物心態和思想的彷徨,在這裡表現的如此真實。讓人歎服。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這部電影在人物的塑造上,不可否認的成功,導演大膽的.披露著華爾街浮華背後那醜陋的一面。可惜這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部紀錄片,否則披露出來的東西絕對不只是電影裡那麼簡單的一個故事。而應該是恩多的我們所不知道的手段和技巧。當然這應該是不可能拍出來的。不過該電影還是有自己特別的紀念意義,特別是放在今天,放在金融危機過後的日子,這個故事還有警示我們的意義。貪婪的結果始終是把自己吞噬,最後自己成為貪婪最美味可口的食物。特別是巴德最後的懺悔和反擊,讓人大快人心,不過結果還是他為自己的過錯接受應有的懲罰,特別是最後他走在法院門口的階梯上,望著父母的眼神,他迴歸了,他知錯了,他心甘情願接受懲罰,那燦爛的表情,我至今都難忘。他就是用著這樣的表情,走在去法院的路上。

  人類貪婪的慾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獸,會吞噬我們的靈魂,撕碎我們的心靈和肉體。可我們也必須保持必要的貪婪,對知識,對生活,這也是我們奮鬥前進的動力。就像恩格斯所說的,人類的貪婪、慾望是永不滿足的,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槓桿。可在兩者之間究竟保持什麼樣的平衡,什麼的尺度,可能只有每個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影片中有很多經典的臺詞。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在影片中經常教導巴德的那些話,自信、貪婪、赤裸而直白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是會有感觸的。

  “外面的人買股票是猜的,我可不會亂槍打鳥,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

  “你(巴德)沒有我想象中聰明,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過史坦普500股價指數,因為他們是綿羊,綿羊就是要被宰的。”

  “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多數比狗屎還不如。(股票買賣)這一行需要窮苦的聰明人,要夠飢渴,還要冷血,有輸有嬴,但要一直奮戰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

  “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內人,那你就是出局了。”

  “我不是指年薪40萬、在華爾街討生活的老古板,坐坐頭等艙、生活舒適就算了。我說的可是大筆的現金,有錢到可以自己買飛機,有錢到不會浪費時間,我說的不是五千萬而是一億。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當無名小卒。”

  “美國企業的法則似乎變成了,不適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對,要不就是被消滅。”

  “(賺錢)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這是場零和遊戲,非輸即嬴。金錢本身並沒有輸嬴,只是轉手了而已,就像變戲法一樣。”

  “我不去創造,但我能擁有。規則就是我制訂的,朋友!”

  共同的夢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部電影,市場是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