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觀後感範文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觀後感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觀後感範文

  深夜,已是2點10分。

  看完一部經典的日系唯美愛情電影,但我沒有掉一滴淚。

  只有在亞紀迴光返照、為小律子表演生命中最後一個魔術的時候,大腦似乎意識到,之前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會在這一刻結束……積蓄的情感醞釀出了淚水,模糊了視線,卻少了奪眶而出的最後一步。

  “得了白血病,沒有骨髓匹配下,一定會死的啊!最後的結局肯定是兩個相愛的人無法走在一起的啊!”相信任何一個觀眾都能夠預料到。可是,是什麼,一直推動著自己往下看?

  有很多電影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這一部同樣如此。但是,往往講述故事的電影一般沒有其同名小說來的好看,是因為小說除了給予與電影一樣的情節外,還有豐富的飽含深情的文字。每當讀到深有感觸的文字時,都會令人不由得停下來,仔細品味、臆想、揣摩、醞釀,彷彿文字有著一種磁場力,讓讀者的心潮一起共振,直到讀者稍稍平復之後才會繼續研讀;而電影是連續性的敘事,在幀與幀的不斷切換中,如夸父追日般將電影播完,觀眾如同坐過山車,起伏跌宕中無暇休憩,直到影片的高潮或者結尾,積蓄的情感才會湧現出來,甚至是宣洩,而酣暢漓淋後早已拋卻因何感動的念頭。

  如果一個人追求的是視覺的享受,那麼電影是絕佳的方式;可如果一個人追求的是內心世界的享受,文字應該是最佳的選擇。但是,這部電影卻極好地綜合了對電影與文字的考量,舒緩的音樂中柔和地講述著朔太郎和亞紀的愛情故事,還有錄音帶這個貫穿始終的情感載體,大大放緩了故事敘述的節奏,給予觀眾時間去體會與理解男女主人公的內心。

  伴隨著男主角朔太郎記憶之門的開啟,我們看到了由長澤正美飾演的廣瀨亞紀樹立的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美少女形象。愛運動、愛學習、愛吹海風、愛夏日陽光、愛白色洋裝、愛海苔蘸著醬油吃飯……所有的喜好都襯托出一個17歲高中少女的清純美麗。而羞澀的小朔卻只是一直遠遠地看著她,看她在校長葬禮上讀著悼詞的'冷靜,看她在操場上練習起跑的活力……直到她一次“野蠻”地讓他騎著機車去海邊吹風,直到他說“你跟別的女孩不一樣”,這才有往後所有故事的開始。

  青春期的愛情很萌,也很單純,這也是日系電影最拿手的純愛風。比起寫日記,用錄音帶來傳遞彼此所想更加新奇。聲音其實是很豐富的東西,它除了音色、音調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反映說話者的心情與個性。女生在這方面天生佔有主動權,她們可以變換不同調調的聲音表達各種想說的內容;而對於男生來說,這多少是一種痛苦,因為當總是想不出合適的話題時,真心話成了唯一的選擇。不過,如果有勇氣說出真心話,那就多少能夠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開啟新的故事。

  錄音帶,記錄著兩人的相識、相知、相戀和相離。電影裡有許多細膩的描繪,這裡就不再贅述。但不論如何,最終那盒穿越又一個17年的時光才與朔太郎相見的錄音帶,不得不說是將整部電影從亞紀逝去的情緒低谷揚起的亮點。因為,包括巖井導演在內,沒有誰喜歡一直沉溺於過往的悲傷中,對於你愛的,也是愛你的人先你而逝,每一次的懷念只是徒增一道傷口。

  我想,重爺的一句話不僅是啟發了朔太郎,更啟發了那些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們:“生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遵守承諾!”。如果逝者最牽掛的就是生者,希望對方好好活下去,那麼生者就應該遵守承諾。我其實贊成小朔在墓地時對亞紀說的那句話:“一旦人死了,愛情就會結束。”天長地久的愛情,是針對億萬能夠看著天長地久的人類來說的,對於個人來說,愛情就是這一輩子的事情;而只要人還活著,愛情就不會結束,寄託於人的內心延續下去。因此,殉情總會是美麗的錯誤,為逝者的希望與承諾而活著,才能延續其希望。

  來到“世界的中心”烏魯魯,在亞紀的骨灰吹散風中的那一刻,所有悲傷的陰霾也被風所拂去。烏魯魯的寓言是,人的血肉身軀會迴歸大地,而象徵著靈魂的骨骼會化作精靈。我想,這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歸宿;我想,朔太郎和律子也會延續“小朔”與“亞紀”之間的愛情。

  寫到這裡,終於明瞭是什麼原因讓自己一直堅持看完:即使你能預料故事的橋段與結局,但只要你對愛情的信念還與之共鳴,並且不止步於愛情的悽美中,必然會汲取到導演和影片給予的希望和正能量——比大團圓結局並有深度的情感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