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追逐心中的夢想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追逐心中的夢想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追逐心中的夢想

  電影《錢學森》講述了這位偉人畢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難,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為共和國國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艱辛歷程,為每一箇中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關於理想的課。

  電影《錢學森》——追逐心中的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一代人都在談論自己的理想。雖然我們很清楚,夢想之於理想的區別在於能夠實現夢想的機率遠低於理想,但是我們卻很難弄清楚,將夢想轉變為理想的要點是什麼。

  最近,所黨委組織觀看《錢學森》,電影講述了這位偉人畢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難,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為共和國國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艱辛歷程,為每一箇中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關於理想的課。

  每天在茶餘飯後讀報上網的時候,總會聽到和看到很多的抱怨,抱怨現實是多麼的殘酷,彷彿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永遠存在著各種各樣我們無法跨越的鴻溝。於是有人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現在的人們只有夢想沒有理想。但是,電影《錢學森》用這個偉人一生的奮鬥經歷告訴我們,理想與夢想之間最大的鴻溝是缺乏堅定的信念和真正的行動。

  這部電影看似是在講述錢學森老先生的事蹟,但它實際上向我們展現了一代人的奮鬥歷程。他們就是在那樣一種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創造出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核武器。在創造奇蹟的過程中,沒有來自名牌大學的科學家,沒有基本的`航空製造技術、沒有風洞、沒有研製導彈的基本引數,他們有的只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的人”和“一批信仰堅定、願意為共和國國防事業獻身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就是在這樣一個僅由信念與行動搭建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令世人驚歎的奇蹟。

  在我們“痛心疾首”地空談我們的夢想時,是否應該先反思一下自己為這個夢想做過什麼。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說“我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是我相信一分耕耘就會有一份積累,而成功就是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獲得的”。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近日,我們在所黨委的組織下觀看了電影《錢學森》,一部感人至深、激人奮發的作品。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長大後當一名科學家的夢想,我也不例外。同時我還有一位科學家作為榜樣,那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控制論的開創者——錢學森。

  這部電影真實生動地的講述了錢學森同志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奮鬥一生的感人事蹟。從最初在國外留學、突破重重阻隔回到祖國,到為我國航天事業鞠躬盡瘁,我們不得不由衷地慨嘆這位科學家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情節令我感受很深。他不畏美國政府的威脅與迫害,不為美國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科研環境所誘惑,立志歸來建設祖國的精神自然可嘉。但最令我感動的是,當錢學森同志給我們國家的研究人員有的甚至可以說只是工農兵講解有關火箭知識時,問大家聽懂了麼,當大家都一致表示沒聽懂時,他回想起了當時在美國講學時對那些人的不理解置之不理,可是在這兒他卻笑著說:“來,咱再講一遍!”。那是何等的精神,之前都不屑給人講這些自認為很簡單的東西,而如今卻耐心地給大家一遍遍重複講解。這是因為他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人民,他把深深的愛傾注於這份偉大的事業,傾注於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錢學森同志把他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

  在錢學森先生的之年,他對夫人所表現出的那種內疚,夫人蔣英所表現出的那種寬容和大度,他們生活上的互相扶持和心靈之間的默契令我淚流滿面。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時6分,我們敬愛的錢學森同志走了,他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我們祖國的科學事業,是我們每一位科院人的榜樣。一代偉人走了,可是他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