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觀後感之明朝那些事

觀後感之明朝那些事

觀後感之明朝那些事

  讀過《明朝那些事》以後,我讚歎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歷史。但是讀過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不是金戈鐵馬,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氣;不是爾虞我詐,朝廷上明爭暗戰的鉤心鬥角,而是一段段沉寂了千年的情誼。那情誼,有愛情,親情,愛國情。有的因為權力而漸漸消逝,有的情誼卻亙古不變。

  看多了《甄嬛傳》,便以為後宮只有無盡的虛偽與爭寵,沒有一份真正的愛情,然而我錯了。深宮中自有真情!朱元璋與馬皇后那一份真情,患難與共,別人不可替代。朱元璋被囚,是馬皇后每天將熱餅放在胸口送到牢中,胸口被燙出無數傷痕。而朱元璋一代硬漢在馬皇后逝去時也流下無盡淚水。幾十年,即使朱元璋當上皇帝,也未曾拋棄馬皇后,依舊與普通夫妻一般,高中《高中生優秀作文點評:《明朝那些情》》。這份情,真切濃厚。朱祁鎮與錢皇后那份愛更為震撼。朱祁鎮被俘,無人去管他的安危,唯有她賣盡家當,只求他平安歸來,而他在敵軍中能活下來,日日站在土坡上,向南迎風眺望,無論颳風下雨,日曬風吹,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來”。

  在那深宮中自有一分真情,不要讓虛偽掩蓋了愛情、真情的光芒。

  如果說愛情是兩顆陌生的心相互吸引而以身相許、白頭偕老的最美好最刻骨銘心的真情,那麼血濃於水的親情就更真摯,更深切,更永久的了。然而當親情碰上權力,在這裡卻完全變了!帝王無情,因為無數的人盯著那個位置,一旦你從這個位置上下去,你面臨的便不是淪為庶民這麼簡單了。朱棣、朱允文,一對叔侄反目成仇,叔叔將侄子打下皇位。侄子隱姓埋名20年,天天害怕被抓,叔叔擔驚受怕20年,夜夜輾轉反側,一切都因為權力。朱高熾、朱瞻基一對父子,子弒其父。父子原本是世上最為信任的人,卻因權力陰陽兩隔,而這操控手是兒子。朱祁鎮、朱祈鈺一對兄弟,弟奪兄位,囚禁其兄數十載,一切源於權力。這樣真的好麼?為了權力便不顧濃濃血緣之情?我想他們沒有人希望有這樣的結局,只嘆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用這詩句來描述你吧——于謙,書中我最敬佩的人。你為人清白磊落,兩袖清風,身居高位卻不貪一分一毫,在被人誣陷抄家時家徒四壁,竟抄不出任何東西。我敬你,還因為你有一顆赤子愛國心。土木堡之戰,明朝20萬精兵全部戰死,只留下一座空城。當時的大明朝,皇上被俘,國內無兵,也先帶領的蒙軍正欲攻下北京,重建元朝。是你,在士氣低落時,用自己一介書生的力量鼓舞士氣!是你,利用餘下的二線士兵打敗敵軍的`數萬精兵!是你,在戰爭打響之際立下軍令:臨陣,將不顧兵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而在一個月之前你還是一個儒雅書生,是什麼讓你變為一個軍事家?除了知識,就是那一腔愛國之情了吧!在戰中,你立下只可出城不可入城的軍令,你要與大明共生死。

  就是這炙熱的愛國情支撐著你,讓你最終在北京保衛戰中畫上了精彩的一筆!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愛國情,他們都讓人感嘆,這嘆中有羨慕,有嘆惜,有敬佩。明朝那些情,說不完,道不盡……

  點評:

  《明朝那些事》,可謂是反映明朝的百科全書,而作者卻仿書名以“明朝那些情”為題,專注於“情”,視角獨特、醒目且吸引人。再看作者如何寫“情”。一是選材典型,細節傳情;二是運用手法,敘抒結合。如寫愛情,馬皇后燙出“無數傷痕”,朱元璋流下“無盡淚水”;錢皇后賣盡家當“只求他平安歸來”,朱祁鎮風雨眺望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來”。細節歷歷在目,令人“震撼”,而又與《甄嬛傳》的爭寵與虛偽對比,更突出了愛情之堅貞和作者感慨之深沉。再如寫親情,三對人物“當親情碰上權力”冷酷相殘,作者連用兩個反問句,再重嘆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又如寫愛國情,對“最崇敬的人”于謙,一連串的“是你”排比句,把自己的感慨推到頂點。明朝那些情,讓人感嘆,有羨慕,有嘆惜,有敬佩……讀書貴在既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這篇既讀懂文字,又讀出自我,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融入了自己濃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