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數學《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範文

《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

數學《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周長計算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了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平面圖形面積的教學。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面積的求法,這些都是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推出的。所以這節課是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估計、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去發現問題的意識,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結合三年級學生學習能力,我將本節課的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探索發現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在教學資訊和演示的材料上,我選用了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這樣使學生更直觀易懂,另外,我還為學生準備了邊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個,長5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13個,邊長3釐米的正方形13個。

  五、說教法與學法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所以,在教學中我綜合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並藉助直觀的教具、學具、多媒體等手段,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拼擺、動腦思考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從感知到抽象的過程,體會知識的產生及發展,使數學知識在充滿探索中得到昇華。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因此,我在整個教學設計上,我努力構建自主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經歷猜想、操作、分析、驗證的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鞏固,情境匯入

  首先我出示課件

  1、填空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2)邊長是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邊長是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2、然後我就以豆豆家買了一套新房,最近準備裝修,父子已經畫好了新房的平面圖來創設情境,教師邊說邊出示資訊窗二。教師接著說這是新房子的平面圖紙,你從圖紙上都發現了什麼?能不能提出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許多問題,如:廚房的面積有多少?客廳的面積有多大?掛毯的面積是多少?他們家整個有多大?房間都是什麼形狀的?等等。然後我就順勢把問題鎖定在幫父子倆算一算廚房和餐廳的面積是多少?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藉助教材中豆豆買新房裝修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體現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所學內容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第二環節: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一)解決廚房的面積有多大?

  1、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我再次點選課件,螢幕上只出現了廚房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要求廚房的面積,實際就是求長方形的面積,那麼如何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我順勢把問題拋給學生,然後讓四人一小組利用手中的材料進行有序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2.反饋交流,交流發現

  小組合作後是交流的環節,在每組的代表交流前,我提示他們要說清組內的思考過程。我事先預設學生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其一:用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紙片擺一擺,有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多少。其二:沿著長擺5個小正方形,沿著寬擺2個小正方形,也就是每行擺5個正方形,可以擺2行,52=10(個)面積就是10平方釐米。由此透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初步得出長與寬的乘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

  3。動手實驗、驗證結論

  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中是否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引導學生再借助紙片擺一擺,兩個臥室的面積各是多少?學生透過動手拼擺,推匯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公式。

  4、課件演示,及時小結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長10釐米寬6釐米的長方形拼擺的過程。總結得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一改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拼擺、動腦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參與學習活動。透過學生在小組內動手擺一擺、數一數,初步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再透過學生動手實驗,進一步明確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使學生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二)解決餐廳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出示餐廳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餐廳是什麼形狀的?你能不能像剛才一樣,自己試著計算出這個餐廳的面積呢?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可能會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動手拼擺,也可能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直接推匯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邊長邊長(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在本環節,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同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對學生探索出現的多種情況,我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從而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三環節:靈活應用,深化新知

  1、判斷

  (1)學生課桌面長10分米,寬4分米,面積是40平方分米。()

  (2)黑板長3米,寬1米,它的周長是3米。()

  (3)一張正方形郵票邊長5釐米,面積是25平方釐米。()

  [設計意圖]這組判斷題主要是讓學生在複習新知的同時注意周長與面積計算方法和單位名稱的區別。

  2、做課本48頁自主練習1: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本題是讓學生複習鞏固本節所學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計算後標明單位名稱。

  3、做課本48頁自主練習2:請學生估一估每個圖片的面積。

  設計意圖]本題是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各種標牌,進行估測並記錄下來。

  4、做課本49頁自主練習3。

  [設計意圖]透過本題實際應用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拓展應用

  透過以上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交流談收穫,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七、說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圍繞這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在揭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直接板書公式,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起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總之,為了讓學生學好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去總結,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教師是合作者、引路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發展!

  我很年輕,所說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的第53頁—54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作用。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一)心理特徵:三年級的學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絡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認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麵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鑑於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一)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於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透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過程來學習。

  (二)設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三)類比法: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學具: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

  四、說學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情境匯入

  1.首先複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區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透過複習,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二)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2.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透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個長方形長5釐米、寬3釐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1)畫一畫(畫方格)(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隻擺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釐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後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接著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麼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長×寬。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後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然後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擺一擺填一填,之後再彙報結果。透過剛才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後說一說,我以例題1為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釐米,沿著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寬3釐米,沿著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麼?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最後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三)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接著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最後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絡。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競賽能手

  2.足球場的長是80米,寬是8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學巧用

  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把收穫講給大家聽。

  七、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瞭,基本概況的本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