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憤怒> 關於生氣的議論文

生氣的議論文

關於生氣的議論文

  【第一篇:關於生氣的議論文】

  龍應臺在《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中呼喚:人在法治社會是有權生氣的,你不生氣、不說話,明天你的下一代就會成為沉默的受害人、犧牲者!但網上流傳的:“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這不禁讓我深思:若生氣了能怎麼樣?不生氣我還能心情愉悅,青春永駐。其實,生氣促使我們覺醒。

  生氣,不是個簡單的詞彙,而是一個人無能的表現。歌德曾在公園裡遇到一個對他主張非常反感的對手。對手擋住他的路並說:“我是不會讓路給蠢傢伙的。”換做平常人,早就怒髮衝冠了。結果歌德並沒有生氣,相反還一臉和藹地說:“我會讓路給你。”也許他知道生氣是表達出這人很無能、庸俗的資訊,從此歌德的好名聲被人讚頌不已。你生氣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卻更深層地表現出了你這人很無能,如此,何必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生氣,除了表現一個人的無能外,但是卻是整個社會的覺醒。有回想起被碾死的小悅悅,我們面對漠視生命的路人,徹底的憤怒了,社會於是掀起了反思道德的`大浪;回顧起前些年暴露的食品安全危機,什麼“毒豆芽、墨汁粉條”,我們又憤怒了,社會上又湧現出嚴抓食品是否健康合格的現象;再為“黑校車”而生氣的我們,有開始反思,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對這些道德泯滅、人性喪失的事件而生氣時,社會也終於覺醒了。

  生氣,是社會的覺醒,也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覺醒。聽著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思緒紛飛,想到那個任人欺辱、任人宰割的時代裡,中國被迫簽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可恥的中法戰爭勝利後仍要簽約,可憐的英雄們的慘死。被人殘害、受人壓迫的中華民族終於徹底地憤怒了,一頭沉睡的巨龍被驚醒了,雙眼赤紅。正如“你今天不生氣,明天你我的下一代就會成為犧牲者”。中國人的怒氣,不斷鞭策自己民族的復興。生氣,使得不朽的中華民族覺醒,振興。

  生氣,雖說是人無能的表現,但他能讓社會反思,讓千年古老的中華民族驚醒。把握好生氣這把雙刃劍,帶領你的民族富強振興,走向輝煌!

  【第二篇:關於生氣的議論文】

  世間之事,總難遂人意,遂有“一點即著”的動怒者;社會百態,多不平之事,亦有“萬馬齊喑”的眾生相。於是,我聽到了德國哲學家康德的淡然之語:發怒是拿別人犯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也聽到了龍應臺的義憤之辭: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前者,是不怒於微言的超脫;後者,則是存氣於大義的正直。而我所堅信的是,這兩者,都是醫治這個趨於病態的社會的一劑良藥。

  是的,我們已經從前些日子那條“因吃飯大聲,泰國航班上中國乘客用刀叉互毆”的新聞中品出了一陣陣苦澀與淒涼。雞毛蒜皮,三言兩語,便引來一場惡戰,這難道不是世界級的一個笑話?我們難道真的就不能平心靜氣,做回一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嗎?

  我當然知道,人生有如江河,面對微言傷人的落差或是惡語相向的撩撥,我們總是難以真正持心如水,不起漣漪,而會有意無意地洩怒如洪,傷人傷己。但我更相信,現實多半是美好多於兇頑,哪裡用得著擺出什麼“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的架勢呢?如果我們對於外界的微言冷語連最起碼的自制力都沒有,那麼,我們無疑會成為柏楊先生口中“立刻憤怒地鉗住,死也不放”的“螃蟹型人物”,甚至會讓福樓拜所說的“和白痴生氣是冒著使我們自己也變成白痴的危險”成為現實。很多人,失去了快樂,自尋了煩惱,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太敏感了,太容易生氣了太容易憤怒了。而要重拾快樂,方法也很簡單,便是不困於心,不怒於行,讓“不怒於微言”的淡然滋養生命。

  當然,生命也需要另一種形式的養料,那便是“存氣於大義”的正直。作家荀夜羽曾在歌詞中寫下“欺善即惡,不平便一腳踏破”的句子,那種不縈冷言冷語於心,卻要執人間正道於唸的人生態度,是何等的豪邁與坦蕩!

  可而今,我們卻往往在最應該生氣的時候保持著一種可怕的平靜態甚至冷漠感,我們不再為食品安全問題拍案而起,而默認了自己“化學元素週期表”的身份且用以自嘲;我們不再為路有不平之事義憤填,而笑說著“社會上什麼奇葩都有”,然後坦然地扭頭走開。在這個空前開放的時代裡,很多人對惡人惡事卻空前一致地保持默,保持“冷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我們何時變成了一個沒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概念的民族?何時忘卻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責任與擔當?長此以往,我們不就真的成為了龍應臺所說的那“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了嗎?其實,我們不必無比蒼白地辯解著什麼,也不必故作激憤地誇口著什麼,這個社會需要的,只是一份乾乾淨淨坦坦蕩蕩的“存氣於大義”的心意,與即刻開始的真實行動,唯有此,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我們的生命也自會生光。

  是故,縱然旁人多無聊,煽風點火,欲激我怒,我自淡然而笑:吾不怒於微言;縱然眾人皆默,世有不平,不怒不言,我獨坦率而歌:我存氣於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