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中考作文教學反思

中考作文教學反思

中考作文教學反思

  導語: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關於中考教學反思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考作文教學反思

  閱讀與寫作的孰輕孰重是否能統籌有致

  毋庸諱言,語文學科一到畢業年級不自覺地淪為學生心中的“雞肋”,關鍵問題在於大多數教師把初三語文教學演化為純知識的灌輸純技術的操練,常常錯誤的認為語文成績的提高完全可以借鑑數理化的魔鬼訓練,也因此消磨掉學生的熱情、興趣,事與願違。另一方面,教師總認為,畢業班的作文學生已經定型,提高的空間不大,讀與寫的孰輕孰重的天平常常傾向於閱讀,把寫作看成了閱讀的剩餘品。其實,無論在什麼時候,閱讀與寫作都是語文教學中相互依存又相對獨立的不可偏廢的主體。讀是寫的附庸,寫是讀的剩餘,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

  閱讀,筆者認為,一種是直接指向閱讀能力考查的,重點在於閱讀方法的指導;一種指向偏重於積累與薰染,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為豐滿學生的精神墊底子。曹文軒先生強調“閱讀經典寫出有心性的文章”。閱讀經典,就是種植精神的種子,讓我們的學生變得更加清明與健朗,讓我們的'學生變得仁愛和智慧。這些都是作文中最為重要的精神元素。

  中考作文教學真的無可作為嗎?餘映潮先生對中考作文教學所做的研究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與引領:中考作文教學的天地裡同樣有萬水千山。如果教師不能熟稔《課程標準》的要求與目標,跟著感覺走,又怎能收穫到中考作文的萬紫千紅呢?如果說中學作文的序列化問題是當下作文教學中最值得研究最需要突破的課題的話,那麼同樣中考作文教學高效性問題同樣是值得我們研究與探討的。

  閱讀與寫作相互依存,不容割裂,也不容有輕重之別,孰輕孰重需要我們統籌安排,那種為考而教的行為自然是狹隘的,事實也證明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新中考中也是難以真正奏效的。

  訓練指導的序列是否能匠心獨運

  在畢業班的作文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前一年的中考作文題成為學生練筆的“範題”,前一年的滿分作文成為學生練筆的“範文”,中考作文題、滿分作文對中考作文複習的借鑑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很多的教師認為中考題練得多了,學生應付中考作文就有感覺了,成績自然就提高了。還有所謂“萬能作文法”大行其道。這些很顯然,把中考作文教學簡單化、隨意化和技術化了。

  缺乏精心指導,再多的訓練也是徒勞的。這幾乎是常識。說到底,一在於科學序列的建構,餘映潮老師在中考作文教學中僅複習過程就精心設計了諸如:讀題訓練、材料訓練、構思訓練、成文訓練、修改訓練、應變訓練。如此細密的規劃,匠心獨運,不僅僅有利於應對中考作文,重要的是更有利於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終身受益。二在於有效的訓練指導的落實。諸如審題、立意、謀篇等寫作知識在新課改的“淡化”要求之下,教學實際中已經被忽略了,作文教學更顯隨意和無序。讀懂文題是立意謀篇的第一步。審題不到位造成作文失敗的例子並不鮮見。主題不鮮明、思路不清等等問題,與作文有效的規範訓練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必要的作文規範要循序推進,紮實訓練。筆者認為,沒有充分的入“格”訓練,是很難實現作文的出“格”,更難做到升“格”,走向作文的自由和個性。

  這些似乎都不是畢業年級所要思考和著力的問題,而恰恰是現實作文教學作文複習中常常被忽略了的問題,由此衍生出諸多中考作文之硬傷。

  生活積累的淺薄厚重是否有智慧引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當下中學生的生活面狹窄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是不是這真就成為學生寫作言之無物,無病呻吟的理由呢?筆者認為不盡然。豐富多元,多姿多彩的世界真的無法走進學生的生活嗎?那缺少的是什麼呢?缺少的是引領學生用耳朵去傾聽,用眼睛去發現,用心靈去欣賞,用閱讀去感悟。正如2008年南通市中考作文提示語所言:一尾嫩紅,一灣碧溪,一襲雲彩,一陣鳥鳴,一叢風中的蘆葦……就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一曲生命讚歌,一幀活動剪影,一次風采展示,一處公益廣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風景線;一位哲人說:你的靈魂就是一道精選的風景線。也許,你眼中和心中的風景線更多更多……如果真去傾聽了,真的去發現了,真的去欣賞了,真的去感悟了,學生的生活還會因空間的狹窄而貧乏嗎?

  學生作文缺乏個性,缺乏生氣,缺乏真情,是因為少了一份智慧的選擇。智慧的選擇需要教師智慧的引領。教師引領學生去梳理、歸類屬於自己的生活,引領學生去回味屬於自己的那一瞬間的“怦然心動的感覺”,把這些生活細節、心靈感悟形成單元形成系列。我想,學生在整理歸類中、在回味感悟中也是一種情感的昇華意趣的提升。讓學生用個人獨特的視角去看自我,去看世界,作文自然有“真意”;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作文自然有“真情”。

  解決中考作文的“硬傷”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諸如表現技術與藝術的融合等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不斷的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