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消失的地平線讀書筆記範文

消失的地平線讀書筆記

消失的地平線讀書筆記範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消失的地平線讀書筆記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消失的地平線讀書筆記1

  最近,讀了《消失的地平線》,就好像和作者一起進行了一場旅行,我們在建在天上的神奇國度中游覽了一番。那就是神秘的香格里拉。

  故事主要講訴了四個身份各異的西方人,由於各種原因,被一個東方人劫機,飛到了香格里拉。那裡有淨明如鏡的天空、蔥蔥郁郁的山林、潔白優雅的雪山、寧靜深邃的峽谷,和那安然和諧的淳樸民風。小說中的四人無一例外的被這遠離塵囂的“桃花源”所影響。他們疲憊的心理受到美景的洗禮,甚至不想再離開。也許,靈魂的淨土,才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大都市裡,看慣了人聲鼎沸的熱鬧集市,看慣了紅燈酒綠的都市霓虹,那純淨美麗的風景線早已被我們所遺忘。社會在飛速發展,經濟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空氣也越來越渾濁,我們也越來越像獨立在自然之外的生命體。我們擁有比古人更多的物質條件,但是,我們在這繁忙的生活之中,安靜的做個美夢,都會覺得是如此的奢侈。在這個和平表相下的社會之中,我們面對著諸多挑戰,激烈的競爭,學習的壓力。當看到為了爭奪利益而發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時,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我一樣感到恐懼、失望和無奈。我不懼怕挑戰,我只是不願意在鋼筋水泥之中迷失自己。

  我的心靈像西藏虔誠的朝聖者一樣天天在祈禱。我不希望香格里拉只是一夢想,不希望那美麗的地平線消失。正如作者所說,我們一直在追求,一直在失去,一直在傷感。大學就像香格里拉一樣,給了我們一個寧靜的學習環境,我們可以不被外界所困擾而專心學術,但當我們離開大學走向社會之後,還能否像現在這樣從容不迫,還能否守住心裡那片淨土。

  我並不是說我們要去逃離城市,畢竟對現代人來說,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事情。作者文中描寫的香格里拉也許只是他的想象,它不在雲南,也不在西藏。

  它只是借代了一個風景如畫,絕世脫俗,沒有一切紛擾的地方而已。不管現實怎樣,就在心裡留下一片淨土,去體味人生,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的生活還缺少什麼呢?

  這部小說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但全文沒有一句空洞的大道理。當我面對那讓人窒息的美景之時,心裡只有震驚。

  是我們發現了世界,還是世界發現了我們?

  消失的地平線讀書筆記2

  地平線,再詞典上的意思是: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線。消失是指:事物漸漸減少以至沒有,不復存在。那所謂的題目,是不是指世界末日哩?嘴角勾勒出不屑的冷笑,也許自己從心底裡還沒有真正接納這本書吧,可這種想法,卻在自己對這本書的深入中慢慢的結束,另一種想法真悄然的盤上我的心頭。

  可笑的是,末日換成了天堂——“香格里拉”。

  小說描繪了一個隱藏在中國西南部的淨土樂園——充滿祥和、寧靜、永恆和神秘色彩的藏族生息之地。小說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王國。在那裡,三條河流交匯在一起,群山高聳入雲,山頂白雪皚皚,腳下深草成茵,覆蓋大地。作者把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大蕭條、全球探險熱等融入書中的人物中。反映當時人們就是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這部小說驚險、刺激、離奇、富於戲劇性。更難得的是,閱讀這部小說將是一次身體、心智和靈魂的體驗。也許,康威的離開是可惜的,如果是我恐怕會一直住下去,直到永遠……

  “香格里拉”這只是作者心中的淨土的代名詞,一片虛化的'土地,沒有人可以辨別他的真偽,瞭解事情的真相,可是這些就夠了,就像文中說的“她的氛圍越是平靜,她的神秘感就越激盪人心,而且整個的感覺是愜意而令人欣快的。”是啊,如果真正的,完完全全的瞭解他,這片土地也許就不會這麼美好,這麼神聖,就像殘缺的美,往往是最美的,因為她永遠帶著我們無法揭下的面紗。

  現在可以說是個和平的年代,不過“它所蘊含的深刻而驚人的理念仍然可以撫慰了我們的心靈;我們也同樣喜歡這裡的人們普遍具有的深藏不露的情感世界和細膩婉轉的思想表達方式。”在這忙碌的生活中,人們能安安靜靜的停下來喝一杯咖啡或品一杯茶,而不想其他的事竟變成了一種奢侈,人來來往往的穿梭著,為了生計而奔走,根本不會停下來靜一靜,而所謂的“香格里拉”竟漸漸的塵封在心底,畢竟那是多麼的遙遠和不切實際阿。

  “沒有人和人之間的鬥心勾腳,沒有名利與財富的互相攀比。”這大概就是“香格里拉”的含義吧!也許這本書獲得了巨大的榮譽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勾起了人們塵封在記憶裡,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吧。我合上書頁,嘴角竟不由自主的上揚……這就是“香格里拉”的魅力啊!

  消失的地平線讀書筆記3

  “一些人在青年時代是朋友,但有些人不會變老,他們在40年後跟其他人迎面相遇,就再也認不出那些人。另外,他們之間也不可能再有任何接觸;他們往往是並排待著,但每個人都在一條不同的時間走廊裡。”。

  莫迪亞諾在《地平線》中構建的時間走廊,讓生活在同一個現在的人彼此隔離,卻讓同處一條走廊的人“交流”,絲毫不受時間流逝的影響。這種超越過去和現在的對立,而創造出的永恆的世界,或許就是作者本人一直追尋的吧。

  小說呈現出來的,是模糊而真實的畫面,主人公博斯曼斯在尋找他一生中的“暗物質”,而故事場景卻又那麼真實。時間走廊讓博斯曼斯從現時不確定的印記中回憶起40年前的一次偶遇。

  男女主人公在不斷逃離中短暫相遇,“這種相遇沒有未來,如同在夜裡的一列火車上”。彷彿結局早已註定,一年的短暫相戀,女主人公最終遠去,消逝在地平線上。

  忽然想起聶魯達的詩:“愛是那麼短,遺忘是那麼長。”40年都已過去,彷彿所有的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在時間的走廊裡,這40年卻顯得微不足道,只要有這一年的幸福,就足夠了。小說結尾處,博斯曼斯又踏上了柏林的道路,去尋找心中她的蹤跡。

  最終兩人是否重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懷疑時,至少還有一種希望,有一條逃逸線朝地平線逝去”。

  時間的走廊連通著未來和地平線。“未來”,這兩個字對於處在永久的現時之中的博斯曼斯,是令人心碎而又神秘莫測的。20歲時,它是地平線在我們面前展現的種種許諾和希望,而在小說中,所有人都迷失了方向,失去未來,無法達到這地平線。

  但未來是令人嚮往的,人不可能永遠活在過去,希望是追求地平線的唯一源泉。

  時間的逝去會帶走不安與猶疑,給予未來希望的同時也帶來過去幸福的回憶。

  40年後,地平線是那遙遠而又幸福的過去,是失去的時間。正如博斯曼斯對地平線的懷念,總有一些事物深藏在我們心裡,從未改變。這美妙的淡藍色的逃逸線,在時間的走廊裡勾勒出迷人的記憶,也給我們留下一生長久的懷念。

  無論我們在時間的走廊裡置身何處,始終不變的,是心中的那條地平線。

  而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