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精選15篇)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精選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夫與蛇》讀書筆記(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1

  今天我讀了一篇《農夫與蛇》的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晨,一個農夫帶著兒子去山上砍柴。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看到了一條凍僵的蛇,農夫連忙放下柴把蛇抱在了懷裡,兒子急的叫起來說:“它是毒蛇,會咬你的。”農夫說:“它也是一條生命呀,不能見死不救啊!”凍僵的蛇在農夫溫暖的懷抱中慢慢甦醒過來,張口就咬,最後農夫中毒而死。臨死前,農夫後悔地對兒子說:“我應該聽你的話,那樣就不會死了。”

  雖然農夫最終醒悟了,但他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認為助人為樂是好事,但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哪些人能夠幫助、哪些人不值得我們去幫助。當看到電視裡報道汶川地震、南方旱災時,我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壓歲錢;可當我走在街頭,碰到一些年紀很輕、身強力壯的人伸手向別人要錢時,我會很憤怒的對媽媽說:“他們為什麼不透過勞動去掙錢呢?咱們不要給他錢。”我認為這些人就根本不值得我們去幫助。

  從這個故事中,我還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在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與建議,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2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叫《農夫與蛇》的文章,大家可不要做毒蛇這種惡毒陰險的小人。

  從前,在一個春天的早上,農夫遇上了一條毒蛇。毒蛇要和農夫做朋友,農夫聽了,一口回絕,並掄起手中的大板斧把毒蛇的頭給砍了下來。

  有一次,我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時,灰太狼把自己裝成一隻羊的樣子,想要進入羊村。可是,它終究是一匹狼,那黑尾巴露了出來,小羊們用炮火把它“送”回了狼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惡毒陰險的小人,無論變換成什麼樣的嘴臉,其害人之心是不會變的。這個農夫很有見識,也很果斷;他徹底看透毒蛇的險惡用心,不被它的話語所矇騙,而是堅決地把毒蛇砍於大板斧之下。這種不向邪惡遷就的態度令人讚賞。

  生活是美好的,人群是複雜的,大家一定要時刻提防那些像毒蛇那樣的惡人。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3

  今天,我讀了《農夫與蛇》這個小故事,對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冬天,農夫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的懷裡。蛇溫暖後,甦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他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該死,我憐憫惡人,應該受惡報。”

  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即使你對惡人仁至義盡,但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我們可不要像故事裡的那個農夫一樣去對壞人做有所的幫助。這樣自己也會受到傷害的。

  比如說:有一隻大灰狼快要被餓死了,一隻好心的小綿羊把它抱回了家,把東西拿給了大灰狼吃,它醒過來之後又恢復了邪惡的本性,就撲過去咬住了小綿羊,小綿羊悲哀的說:“我真傻,居然去救壞人,最後自己還要被吃掉,我是罪有應得。

  所以同學們,我們不能心太軟,去救壞人,弄得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4

  最近裡我看了《農夫與蛇》的故事。這個故事令我久久心都不能平靜下來,使我感到“怨恨和惋惜”。

  這則故事主要講了好心的農夫為了把蛇救活,竟然將已凍僵了的蛇放在自己的懷裡,最後蛇是救活了。可蛇卻不知農夫的好心,咬死了農夫。有句話叫: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作為一個人要知道感恩,別人對你好,你也要對別人好,可像蛇那樣無藥可救的人,救了他最終遭殃的也是你。

  我想今後不管在社會、還是在生活裡,我們做人千萬不能想蛇那樣,我們要對我們好的人,關心我們的人,要懂得感恩,感謝那些曾經有恩我們的人,我們一定要有恩必報,千萬不能恩將仇報,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要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銜環結草,以恩報德。”

  希望大家多讀書、多積累,揚起船槳,在大海“奔波、奮鬥、遨遊。”助大家雙喜臨門,馬到成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5

  星期天,我寫完作業後,家裡停電了,不能看電視也不能玩電腦,我就找了一本寓言故事來看。我被《農夫與蛇》這個故事吸引住了。

  這個故事的內容是:一個農夫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路邊有一條凍僵的蛇,然後他把那條蛇揣在懷裡,蛇醒來後把農夫咬了一口,結果農夫中毒而亡。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你認為蛇是個恩將仇報、無情無義、狼心狗肺、不知道感恩的動物,可是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蛇身上,蛇也是無辜的。因為蛇本來就是冷血動物,具有攻擊性,當它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就會自衛。而我認為農夫的死是活該,因為他愚昧無知,不知道蛇是冷血動物,具有攻擊性,而且有毒。雖然我們敬仰農夫的愛心,但不敢恭維他的善舉。

  作為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然就會像農夫一樣悲慘。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6

  自從我看了《農夫與蛇》以後,就懂得了一個道理,在沒有知道別人身份,不知道別人心底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幫助別人,壞人不會因為你的熱心而感動。我們應謹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給好人的幫助。

  一個農夫在寒冷的冬天裡看見一條正在冬眠的蛇,誤以為其是凍僵了,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放進懷裡,用暖和的身體溫暖著它。那蛇受了驚嚇,被吵醒了。等到它徹底甦醒過來,以為農夫要傷害它,便因為自衛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使農夫受了致命的創傷。農夫臨死的時候痛悔地說:“我欲行善積德,但學識淺薄,結果害了自己,遭到這樣的報應。”說完就死去了。

  所以,不要隨意幫助不該幫助的人,要知道,壞人是不值得可伶的。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7

  前幾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童話故事書,在書上有一個俄羅斯《農夫與蛇》的童話故事,我對這個故事印象很深。

  這個故事主要內容是:一條狡猾的毒蛇藉著自己脫去了舊的皮為理由,加上花言巧語,來騙取農夫的信任。可是,聰明的農夫早就看穿了毒蛇的鬼計,毫不留情地舉起斧子把那該死的毒蛇砍死了。

  讀了這個童話故事,我從中感受到了:農夫堅定的意志,在毒蛇的花言巧語前面毫不動搖。農夫其實早就看穿了毒蛇的本質,它就算換了新皮,但毒蛇的骨頭和心都沒有脫胎換骨,還會千方百計地去害人、吃人。這樣的毒蟲一定不能與它做朋友,而且更不能去憐惜它,否則一定會深受其害,要毫不留情地消滅它。

  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信用如果喪失得乾乾淨淨的話,那即使是改頭換面了,也是毫無用處的,到頭來還不是和這條狡猾的毒蛇一樣,終究是沒有好下場的。

  因此,做人應該講信用,說話一定要算數。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8

  我昨天又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在這裡面寫的都是寓言故事,文章都特別短小,在這幾篇文章裡面,讓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故事是《農夫與蛇》。

  有一個農夫在上山砍柴的路上碰見了一條凍僵的蛇,農夫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就把蛇拿回了家,農夫和他的妻子都看著這條蛇,然後用火喚醒了這條蛇,蛇本來就是一種兇猛的動物,他不能因為農夫救了他,他就不咬人,最後蛇還是露出了自己的本性,把農夫家的所有人都咬了一遍,農夫家的人因為中毒而死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農夫是一個善良的人,蛇是一種極易傷人的小型動物,他不能因為農夫救了他而改變了他的本性,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幫助別人本來是一種好事,當我們在幫助別人時,在幫助別人之前要看看別人本質,以免幫助他人之後造成一些不良後果。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9

  今天,我讀了《農夫與蛇》的寓言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農夫在路上見到了一條蛇,那條蛇已經奄奄一息了,好心的農夫不忍心看著蛇就這樣被凍死,便把蛇放進了胸前,用衣服包裹著。可是蛇依舊是那個心狠手辣、蛇蠍心腸的蛇,暫時來後便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

  這是一個典型的好心得惡報的列子。這則寓言故事的本意是誡告人們不要去同情一個不該同情的人。我認為,這只是本面的意思。如果人人都缺乏像農夫那樣的愛心,社會將會變得冷酷無情,自私自利,那樣的世界,將會是一個冷漠的世界。

  寓言中的農夫富有愛心,而蛇卻無情。我覺得農夫是一個善良又愚蠢的人,愛心不分物件,可悲而又可憐。當我再次讀完後,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誰能分清誰是“好蛇”?誰是“毒蛇”呢?

  如果人人都能毫無保留的將愛心獻出,那麼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會充滿陽光,到處都會灑滿溫暖,因為愛心無價。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10

  爸爸以前就和我講過《農夫與蛇》的故事,這次又讀了《農夫與蛇》的故事感受很深。

  我感到特別憤慨,那條蛇真是太可惡了,我真恨不得也咬蛇一口。

  《農夫與蛇》就是講農夫與蛇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在寒冷的冬天,一條蛇凍僵了,快死了,正好遇見了一位善良的農夫,農夫不忍心看它被凍死,把蛇放在懷裡,用自己的體溫救了蛇,哪知道,蛇醒後卻反咬了農夫一口。

  讀過《農夫與蛇》這個故事,我感到農夫太善良了,當一個人要給與別人幫助的時候很需要看清事情的本質,不能不分好壞,不然可能會傷害了自己。《農夫與蛇》這個故事就是這樣。這個道理很簡單。

  我們學農夫要有愛心,有一顆善良的心,可不能不辨是非好壞,對壞人不能心慈手軟。

  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11

  《農夫與蛇》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寒冷的傍晚,農夫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頓時起了憐憫之心,農夫便把蛇撿起來,放進自己溫暖的懷裡,不一會兒,蛇甦醒過來,恢復殘暴的本性,不分青紅皂白就咬了恩人一口,農夫受到了致命的傷害,毒發身亡,雖然農夫最後把蛇打死了,但自己也付出了生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後行,幫助人和救人都要看物件,可別像農夫那樣,更不要像蛇一樣恩將仇報!這個故事教育我們:蛇咬人的本性是不會變的,壞人做壞事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對壞人和有毒的動物絕對不能心慈手軟,就算你對它再好,它也會恩將仇報的。同情惡人,只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和損失。

  在現實的社會當中,誰是小人?誰是君子?人都是一樣的五官一樣的軀體,看不清的是靈魂。有誰能分清和界定誰是好“蛇”,誰是毒“蛇”呢?可上天是公正的,人在做,天在看。恩將仇報的人一定會有報應的。古語云:施恩莫望報,一個沒良心的人他也不會得到什麼富貴,善惡有報天理常在。

  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關心,就要心生感激之情,懂得知恩圖報,時時刻刻都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12

  我很喜歡閱讀。如:一些名著、小說、寓言故事等,在我讀的所有書籍裡面我最最喜歡的就是寓言故事,因為它不僅生動有趣,而且還能告訴我們一些深刻的道理。

  《農夫與蛇》是我最喜歡的寓言故事之一。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冬天,農夫外出時發現了一條凍僵的蛇,好心的農夫就用自己的身體溫暖它。沒有想到,蛇醒了後,很快就咬了農夫一口,農夫就死了。這個故事使我的內心感到很震撼。

  農夫是一個好心人,他看到蛇凍僵了,起了憐憫之心,救了蛇,可蛇卻恩將仇報咬死了農夫。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歇後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作為一個人,要知道報恩,別人對你好,你就要記住別人的恩情,對別人好,不能反過來去陷害別人。別人對你好,你卻對別人壞,這不讓人氣憤嗎?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農夫的精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當然如果有壞人向我們求助,我們不能像農夫那樣光有同情、憐憫之心,而不明辨是非;這樣必將給自己帶來不利。

  《農夫與蛇》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和人之間要互相幫助、知道感恩,同時我們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以免上當受騙。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13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叫《農夫與蛇》。

  一位好心的農夫把一條凍僵的蛇給救活了,可是這條蛇卻恩將仇報,不但沒有報恩,還反過來咬了農夫一口。我覺得世界上有許多人像蛇,還有許多人像農夫。好多人像蛇一樣別人幫助了他,他不知道感恩,還忘恩負義。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它教育我要分清事物的發展,不能把好人當成壞人來看,也不能誣陷了好人。

  比如說,在馬路上,有人在馬路上撞到了人,他就騎著車子走了,一位好心人來把他送到了醫院,等那人醒來時卻說是他撞到了自己,還要他賠償。那人怎麼解釋他都不聽,就是要他賠償,他萬分無奈只好賠償他。

  還有,下雨天一個小朋友走進了爛泥裡,一不小心滑了一個跟頭,這時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走了過來,把他扶了起來,由於那個小朋友的身上都是爛泥他就把他帶到自己的家裡,給他洗了個澡,然後他問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又打了一個電話給他媽媽,他媽媽來到他家卻說他拐騙小孩,說著,把他的孩子給帶走了。這令他很委屈。

  像這些好人都是被人誤認為是身邊的壞人,他們跟農夫一樣都是好心沒好報,一定還要學會感恩,報答別人,有恩就要報。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14

  今天中午,讀起了那本我最愛的《伊索寓言》,今天正好讀到了書中的《農夫與蛇》,這個故事寫的很好,令我深受啟發。

  《農夫與蛇》這個故事寫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有一個農夫外出,在路上,他看見了一條蛇,這條蛇快要凍死了。農夫很善良,就想:“這條蛇都快要凍死了,我得救它。”可他又遲疑了一會,想到:蛇很狠毒,醒來怎麼辦。最後,農夫自言自語地說道:“哎,如果我救了它,它應該不會恩將仇報的。”於是,善良的農夫便把蛇放在自己懷裡,他錯了。慢慢地,蛇甦醒了過來,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最後農夫倒下了。在臨死前,農夫對自己又說了一句話:“我真是傻啊,怎麼應該憐惜這樣惡毒的東西呢,現在連命都沒了!”

  讀完這則故事後,讓我明白了大人老說的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認為: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時,都應該小心,但是我們還是要給好人幫助的,對待那些壞人一定不要心慈手軟。

  《農夫與蛇》讀書筆記15

  暑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去讀了《農夫與蛇》這個故事。它講的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農夫在雪地上遇到了一條凍僵的毒蛇,農夫好心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它,沒想到蛇醒來恢復了本性,反咬了農夫一口,農夫就被蛇咬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使我深受啟發,由此我想到古代的曹操也上演了一次農夫與蛇:曹操被董卓緝拿,與陳宮一起逃到父親的朋友:呂老家中去。半夜聽到“殺兩口”的聲音,已是驚弓之鳥的曹操以為是要殺他們兩個,便拿起刀把呂老一家全部殺光。雖然後來才知道“殺兩口”是為了殺兩頭牲畜為他們吃,但是曹操不但不知悔改,還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

  一個人最起碼的善心是一定要有的,但不可氾濫到每一個人,因為這個世界好人也有,壞人也很多。

  對壞人好,以為他會知恩圖報,但一個人的本性是不容易被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