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十一則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十一則

讀書筆記十一則1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最後的名將——藍玉。主要寫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發起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並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遠征,藍玉在歷次正沙漠的行動中只是擔任了幾次配角。藍玉是安徽遠定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藍玉是一個要強的人,他從不會承認比任何人差。這次遠征無疑給藍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朱元璋同意了藍玉的請求,給了他右副將軍的位置,主帥自然是馮勝。藍玉來遼東擊破了慶州的重兵把守,納哈出率二十萬軍隊投降明軍。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遠征北元,脫古思帖木兒丟下軍隊逃走,元軍投降,北元滅亡。

  好詞:明目張膽、朝思暮想、百般無奈、無處不在、瓦解、震懾、洋洋得意、猙獰、凶神惡煞、不共戴天。

  我欣賞的句子有:其實他採取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本來在大都當皇帝的父親被逼得搬了家,親戚都被拉去吃牢飯,此仇實在不共戴天。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著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一看珍稀動物似的眼神注視著他。他很榮幸的成為第一個俘虜。

  實現理想之後的藍玉任意妄為,讓朱元璋再次揮動屠刀。

讀書筆記十一則2

  抱著應付公事的心態,毫不情願的拿起了這本早被我遺忘到九霄雲外的《簡愛》,不得不承認,我讀書的態度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跌宕起伏,我被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住了,當小簡愛被斥罵的時候,我不禁對這位被命運捉弄的孩子報以同情的眼光,或者在她的眼中,這所謂的同情是對她的蔑視,她不需要,童年的悲慘遭遇讓她反感,也會讓他感到痛恨。

  或者是海倫和譚波兒小姐的出現,讓她學會了改變,但在閒暇之餘,我們不得不感慨當時社會的無情與冷漠。伴著簡愛的每一次的化險為夷,我不禁為她歡呼,當他勇敢拒絕聖約翰的求婚而堅持自己的真愛時,我被她的選擇所感動,當她去照顧已經殘疾的羅切斯特的時候,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心靈的震撼。

  每一段的經歷更重要的還是寫出了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感糾葛和心路歷程,她的心靈矛盾和內心衝突,她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憧憬和追求,將女主人公的熱情奔放,藐視習俗,追求解放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簡愛的身上,不得不對今天的生活報以慶幸,相比較而言,我們所缺少的不都在簡愛的身上體現出來了嗎,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生活中,簡愛的任何一點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是當今社會的典範。

讀書筆記十一則3

  這個暑假,帶著好奇心,我翻開了《簡愛》這部小說的第一頁,便欲罷不能,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書。

  我為簡·愛在舅媽家被欺負而流淚;為簡·愛初到孤兒院糟受人格的屈辱而流淚;為簡·愛的生活境遇而流淚;但這些大多是對簡·愛的同情。真正讓我感動的是為羅徹斯特最終選擇了沒有社會地位、長相的簡·愛。我欣賞羅徹斯特,以他的紳士身份、他的貴族地位、他的淵博知識、他的財富,在當時與從孤兒院出來做家庭教師的簡·愛的結合,在很多人看來,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但為什麼這樣一個的事實會成為現實呢?他看中的是簡·愛的人品與氣質,而我自己認為那是簡·愛的內在美。這種內在美或許不如外在美那麼絢麗,那麼迷人,但她值得讓人細細品位,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吸引人,越發有魅力。

  當桑菲爾德莊園被瘋女人燒成了廢墟,更糟糕的是羅徹斯特被燒成了殘廢。他孤身一人,眼睛再也看不見一任何一切事物。遠在它鄉的簡·愛毅然放棄了表哥的愛情,回到他的身邊,去追求心靈中的真愛。

  或許有人覺得簡·愛傻,但真是這種單純的想法與質樸的感情才會贏得真正而美好愛情。他們共同演繹了人世間最美的感情,更獲得了人們的.祝福與尊敬。

讀書筆記十一則4

  這本書伴我好多天了,一直沒看完,今天,我終於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的故事,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魯濱遜漂流記》是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遜懷著雲遊四海的遠大理想,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遭遇不幸,唯有他一人奇蹟般地活下來,並來到一座荒島上,開始了寂寞的生活。

  他從絕望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人鬥智,也曾與吃人的野獸鬥勇,他是多麼英勇啊!

  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陰,秋天的豐收,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乾燥,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傷。畫的內容如何,全取決於畫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和觀點。魯濱遜那種對生活的不斷追求,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去珍惜呢?甚至還有人會去輕生----竟然會有這麼可悲的想法。想想魯濱遜,他為了生存下去,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奮鬥著。而對於那些人們,我不知道他們領悟到了些什麼。生命中是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存有許許多多的精彩和幸福。我們應該試著去體會,去挖掘,那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懂得更多,才會去珍惜現有的生活。

  我的生活不會像童話中的公主一樣快樂,有著數不勝數的傭人,什麼活都不用幹;也不會像富翁一樣有錢;也不會像才女一樣有智慧。但是,現在這樣普普通通的生活我已經很滿足了,因為那些令人嚮往的都只是幻想而已。只有不停地努力創造著,才會讓生活變美麗------

讀書筆記十一則5

  讀了《魯賓遜漂流記》後,我深深的感受到作者丹尼爾·迪福有著極不尋常的經歷,本應成為教士的迪福,在21歲時思慮再三決定“下海”經商。此後他就投身與商業,參與政治神之間諜活動,還寫文章辦刊物,還曾周遊歐洲列國。他一生的此事業大起大落,忽而發財,忽而破產,一時受國王器重,一時被捕入獄,但他從不氣餒,屢戰屢敗。60歲時,他開始動筆寫虛構小說《魯賓遜漂流記》,卻出乎意料的大獲得成功,數日後就推出多部作品。但在《魯賓遜漂流記》中,作者不僅加入了自己的經歷,而且對主角魯賓遜添加了神話色彩。合作者一樣,小說的主人公魯賓遜是個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動者,是當時不斷擴張、不斷攫取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社會的典型產物。他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三藩五次的離開小康之家,出海闖天下;他理志明達,勤於勞動並善於勞動。他遭遇淪落掉荒島上以後,不作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紉衣服,把荒島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他流浪多年多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獲取了一筆客觀的財富,完成了他那個時代典型的英雄世紀的創業歷程。

讀書筆記十一則6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裡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麼能去愛別人呢?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麼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己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非常生氣,對著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後,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己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幹什麼,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