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 讀書實踐收穫作文650字

讀書實踐收穫作文650字

讀書實踐收穫作文650字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實踐收穫作文65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書實踐收穫作文650字1

  讀書如果不與實踐結合,那麼收穫也只不過是天邊的浮雲。——題記

  讀書·小巷舊憶

  一本關於北京往事的書勾起了我對小巷的興趣,書上寫北京的小巷幽深靜謐,充斥著溫馨與安寧,承載了無數小巷人的回憶。“只是一條窄窄的、幽靜古樸的小巷,卻和我們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每每走進小巷,看著熟悉的紅牆碧瓦被陽光覆上一層金黃的薄紗,數著來往或是盤旋的飛鳥,無數回憶湧來,那是我們的青春。”讀過這段話,我對小巷有了不一樣的遐想和憧憬,便希望能親身探訪,切身體會小巷的美。

  實踐·探尋南巷

  初入小巷,一陣悠揚的二胡聲彌散在空氣中,也縈繞在腦海中,那一刻足以讓人享受心靈的寧靜與感動,那正是城市中沒有的幽靜愜意,那是小巷的聲音。拐角處一家雜貨店,木質招牌上方正的掛著“北京故事”,走進店裡買下一瓶小巷中炙手可熱的北冰洋飲料,一絲冰涼甘甜滑過喉頭,這是小巷的味道。深入小巷,悅耳的二胡聲彷彿越來越近,屋頂瓦片上招呼同伴的鳥的叫聲和著這曲調探入耳中,這是小巷獨有的悠然閒趣。院落門前竹椅上靜默地看著孩童們嬉戲的帶著笑靨的老人,身旁微笑著織圍巾的慈愛的母親,純真快樂玩耍的孩子們,這是小巷孕育的樸實的人們。這一切都與書中相仿,卻又有些不同,窄窄的.小巷承載了太多歡聲笑語,讓小巷人們樂享浮生,這一幕幕,如書中所說,培養了人們與小巷的感情。

  收穫·感觸良多

  日薄西山,光影斑駁,我已有了不少收穫。一步步背離小巷,回到屬於城市的喧囂,那悅耳的二胡聲消弭於身後的小巷中。在這裡,我尋覓到了書中所寫的幽靜古樸,探訪到了巷中的溫馨與安寧,更感受了小巷中獨有的北京氣息,這感受是讀書無法給予我的收穫。

  讀書實踐收穫作文650字2

  以前讀書,渾渾噩噩,不知有什麼用,只不過是聽父母老師之言,裝個樣子罷了。有次讀書,看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大惑不解,書中哪來的“黃金屋”,哪來的“顏如玉”,讀了半年,我怎麼就沒發現呢?,後來書讀得多了,我也從中找到了答案。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篇講李嘉誠事蹟的文章。李嘉誠出生在書香世家,良好的家庭氛圍讓李嘉誠從小就喜歡上了讀書,但由於日軍的侵略,剛上初中的李嘉誠不得不跟隨家人去香港舅舅家避難。

  禍不單行,爸爸得了重病,他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爸爸,希望爸爸快點好起來,但爸爸還是撒手西歸了。爸爸在生命彌留之際,告訴嘉誠:“不管生活如何艱辛,都不要放棄讀書。”爸爸的離去,使生活的重擔完全落在了長子李嘉誠的肩上。他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學校,開始打工。在打工的過程中,李嘉誠才真正體會到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明白了爸爸臨終遺言的意義。

  讀書學習成就了李嘉誠輝煌的事業,使他成為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富豪”,儘管如此,李嘉誠還是堅持每天讀書學習,從中發掘更多的財富和資本。

  我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喜歡上了寫作。因為讀得書多,積累的好詞好句也多,在寫作文時我常常引經據典,來闡明我的觀點。於是,我的作文常被老師當作範文讀給同學聽,還在省級報刊上發表了幾篇,並且獲得了稿酬,這讓我徹底領悟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

  讀書不在多而在精,只要讀完一本書後能對自己有所啟迪,就不算白讀。做客《百家講壇》的主講,哪個不是博覽群書?哪個不是見解獨到?

  讀書不是一句空話,只有用心去讀,才會有所收穫。

  讀書實踐收穫作文650字3

  談起“讀書”,沒有人會否認它的必要性,因為讀書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但這也僅僅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而已。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典故――紙上談兵。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自幼飽讀兵書,講起軍事上的策略,就連他的老父,那個八大名將之一的趙奢,也都不是他的對手,但是趙括的軍事實戰經驗卻極其匱乏。不過趙王很欣賞他對兵法的瞭解,於是在他的父親過世後,將兵權交給了趙括,讓他帶領趙國的大軍同另一位秦國的名將白起一戰,趙括自以為自己此戰必勝,就立下軍令狀。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與身經百戰的白起相戰,註定會失敗,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而趙括的家族也差點滿門被滅。

  是啊,趙括他自幼讀兵書,對於書中的知識他父親也甘拜下風,但是他上了戰場卻不堪一擊。可見,讀書雖然是必要的,但是實踐卻是必需的。

  其實,古人一直在提醒我們,實踐要遠比讀書重要。劉彝,宋朝的水利專家,提出了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張。明朝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更是為了實踐自己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而跋涉過千山萬水,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突破。

  而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課程中,教師不光只教授知識,還會透過實驗來驗證我們所學過的知識,比如物理化學課的實驗,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實踐?

  對於我們而言,不光要讀課本,更要去實踐,因為實踐是另一種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並且是對書本知識的轉化。書本上的知識終究是前人的經驗,我們如果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麼也就只有前人的高度;只有透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實現知識的突破,達到一種更高、更遠、更深的境界。

  因此,要讀書,更要實踐;要學習,更要深思,才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