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憶屈原作文(通用22篇)

端午憶屈原作文

端午憶屈原作文(通用22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憶屈原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一早起來就吃粽子,我很納悶兒,為什麼平時都不吃粽子的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吃呢?我眉頭緊鎖,一直想不出答案,對著一桌粽子發呆。爸爸見了,問:“怎麼了,有什麼心事嗎?”“不是,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哦,這個簡單呀,你聽沒聽說過屈原?”爸爸問。“屈原——嗯——聽過,不就是投江自盡的那個英雄嗎?”“對,這端午節就跟他有關係。”“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因為楚王聽信奸臣之言而不與齊國結盟,眼看就要被強秦所滅,毅然投江自盡而不做亡國奴,楚人知道後就投竹簡飯入江,希望河魚不要吃他的身體,又競相划船到下流尋找屈原的屍體,這就慢慢演變成了後來的吃粽子,划龍舟了。”爸爸感慨地說。原來如此,屈原的這種愛國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屈原這樣的人,如:我們的老師,他們挑燈夜讀地為我們備課,絞盡腦汁地思考怎樣讓每一節課變得生動有趣。雖然我們不是老師親生的孩子,但這一年來,老師卻在生活中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生活老師每天工作到很晚才下班回家。一年級小同學剛剛踏入校門,還不適應學校有規律的校園生活,尤其是那些住校的住宿生,每當看到走讀生的媽媽們大手牽小手地走出校門,便想到自己的遠方的媽媽,心裡便不是滋味,有時更是不由自主地哭起來。這時生活老師便會象媽媽一樣來哄他們,給他們講故事,和他們一起唱歌,直到他們忘了剛才的事情。

  他們的這種舍自己休息時間獻給同學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他們!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這延續了千年的傳統,親愛的朋友你想聽聽它的故事嗎?

  說到端午節的來歷,這還要把時間穿越到戰國時期。某天,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信上說要請楚懷王訪秦,可是如果去,秦王則會用計把楚王關在秦國,然後藉機向楚提出苛刻的條件,威逼大臣做出無益於楚的舉動。可若不去又怕得罪秦國。楚懷王正陷於兩難之中,大夫屈原認為不去為妙,以免中了他們的圈套。但是楚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認為秦楚和好才是正確的選擇,最後楚懷王聽了公子子蘭的建議去了秦國。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秦國的武關立刻被秦國預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後路。既而,秦王逼迫楚懷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否則他們將把楚懷王押在咸陽。楚臣見國君被押,便把當前的太子立為新君,公子子蘭為令尹輔佐新君共同抗秦。因為楚懷王太軟弱,才被秦王押上沒多久就命喪黃泉了,日後楚國便日漸衰敗。屈原也因大臣們的排斥而告老還鄉。重回故地後,常常在汨羅江畔獨自低泣,鄉鄰聽到後便問屈原為何如此愁悶。屈原說:“如今的楚國已是日漸衰敗。朝廷上唯我乾淨,他人都是骯髒的。與其將乾淨的身軀陷於骯髒的地方,我寧願跳進江心,埋進魚肚子裡去,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到汙泥裡,去染得一身髒。”說著便跳入了汨羅江。鄉鄰們聞訊後,都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偌大的江面哪還能找到屈原,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搜尋了半天也沒找到。大家都很難受,他們對著江面把竹筒子裡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來年的五月初五,當地的百姓們又想起了屈原投江的日子。他們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懷念這位一生都在憂國憂民,並留下詩歌鉅作《離騷》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我又吃起了粽子,又看起了精彩的龍舟比賽,又聞到了陣陣艾葉的清香,再一次憶起了屈原。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3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於端午的種種傳說,又再現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於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汨羅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後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於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汨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屍體,於是後人為寄哀思,於此日盪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將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4

  端午節到了,往年這時候,我都會痛痛快快,大吃一番。可是今天,我卻覺得手裡香噴噴的粽子沉了許多。因為我上了一堂課,一堂關於端午節來歷的課,一堂關於屈原的課。

  聞著粽香,我的思緒飄回到千年前。我化為屈原的書童。屈原扎著高高的頭髮、飄著長長的鬍鬚,穿著墨綠色的長袍,在家奮筆疾書地寫著國家法律。過了一會兒,只聽“砰、砰、砰”幾聲,門開了,是上官大夫。

  他一進屋就要求看屈原正在擬定的國家法律,屈原卻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我看見上官大夫使勁地皺了皺眉頭,瞪著眼睛走了,把門摔得震天響,我心裡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我趕緊跑去問屈原為什麼不給上官大夫看。他表示,在法律未擬定好前,誰都不能看。就算是官職高的人也沒有特權:他只是按法律做事。我看到屈原的神情是那麼莊嚴,那麼果斷。

  20年後,汨羅江邊,我又看見了屈原,他的頭髮依舊高高紮起,依舊穿著墨綠色的長袍,依舊飄著長長的鬍鬚,彷彿若有所思。這時候的汨羅江彷彿更冷了,江風彷彿更寒了。我知道屈原是要投江,但是我想,就算楚國滅亡了,屈原也可以隱居呀。況且,屈原這麼有才華,別國的君主也一定會很賞識他的。

  想到這裡我急忙跑上前去勸阻他:“屈大夫,屈先生,您要幹嘛呀!”但他的身影還是固執地消失在了滾滾江水之中。我多麼希望我真的是屈原的一個書童;我多麼希望我能在屈原投江的時候拉住他;我多麼希望當時沒有老百姓紀念他;我多麼希望我們如今還沒有端午節……

  我知道屈原是去學習了伯夷、是去學習了叔齊,他們不食周粟,餓於首陽之下,屈原也不會做其他國家的官,這就是屈原的精神吧。突然,只聽“啪嗒”一聲,汨羅江在我眼前消失了……

  “云云,幹什麼呢?粽子都掉碗裡了。”媽媽的聲音突然從耳邊響起。“啊?哦。”我從碗裡拿起了粽子,咬了一大口,心裡卻沉甸甸的。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5

  端午時節憶屈原又到端午,我看著面前散發著清香的粽子,不禁陷入對千年前這一天的遐想……想到屈原跳江的那一幕,我不禁產生了一絲疑惑:除了跳江自殺,他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屈原愛國,多次上諫,直到被流放,最後因不忍看楚國滅亡,悲憤交加地跳江自殺。我認為,這種精神可敬,但做法不可取。他為什麼不學學項燕呢?項燕也是楚國大臣,忠心,愛國,在他被秦軍團團包圍之時,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他仍然堅持戰鬥,最後一刻,他身負重傷,但仍未放棄,用最後的力量喊出了那句驚天地,泣鬼神的誓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幾十年後,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起義,打的全是‘楚’的旗號!秦被滅,是被楚而滅,被項燕而滅!

  項燕只是一武將,便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屈原呢?以他的才華,定能把愛國之情根植在人民心中,把反抗之火燃燒在人民心中吧。可惜,屈原死了,只留下了一世清名和那篇[離騷]。被世人所懷念,卻沒能真正地挽救楚國。屈原是如何愛國的?說到底,只有兩個字,上諫。是的,上諫。面對楚王,他做的,只是不停地上諫,但這樣昏庸的楚王,會聽他的嗎?所以,他註定了要被流放。為什麼不換一種方法救國呢?楚國上層已經沒有指望了,能不能從下層入手呢?

  孔子和孟子周遊列國失敗,他們沒有灰心,著書立說,廣傳弟子,數百年後他們的弟子成就了他們的理想。項燕不也是發動群眾,把反抗的思想傳遞到民間,雖然他反秦失敗,但他的子孫卻成功了,‘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才是一種真正的方法。用自己一死去喚醒世人,尤其是上層,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可惜,屈原死了,帶著他滿腹的才華和滿腔的愛國情一起沉入江底,被世人所嘆息。其實,自殺是一種逃避,但逃避並沒有用,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世界才是關鍵。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6

  當每家每戶的屋子裡傳來一陣陣粽香時,端午節便來臨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樂乎。

  吃著味道鮮美的粽子,讀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閭大夫。後來因才高氣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進讒,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許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其文筆委婉含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後繼者又有宋玉、賈誼、東方朔等人。漢人劉向將這些“騷體”作品整理成書,這就是影響後世幾千年中國人的《楚辭》。在文學方面,屈原產生的影響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屈原流放後仍不忘國家興亡,日日思念著祖國和百姓。當得知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時,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自盡而死。他這種愛國愛民、寧死不屈的精神是多麼偉大啊!這種人格又豈是那些爭權奪利、搬弄是非、殘害百姓的貪財官汙吏所能相比?

  此時,我彷彿看到了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單徘徊,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飲酒消愁,一位志向高遠的詩人在江邊獨步吟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鮮美,更品到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我讀《離騷》,讀到的不只是其中語句之優美,更讀到了屈原等一批批愛國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一顆憂國憂民的火熱的心!屈原的名字將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傳頌,成為鼓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執著追求於理想的精神食糧!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7

  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莊子

  你因怒而飛,你的精魂飛入湘水。

  你的靈魂順隨你的信仰漂流,讓人們看到你的正義與氣節、你的哀麗與豪壯。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於江畔,剛毅的臉上寫滿了無畏,大風吹開了你的三千愁絲,你騰舞飛揚的衣衫宛若一面堅韌不拔的旗幟。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腳下翻滾,你握緊了手中的青銅劍,萬千感慨澎湃胸頭。

  曾經,你在一首詩中把風、雨、雪、電、雲、月作為自己的侍從,讓鳳凰和龍為你拉車,在太空中任意馳騁,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夢想全都已破滅,冥冥之中,哪裡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許自己本不該踏出茅廬;或許平靜穩定的生活才最適合自己,而自己也應該守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為人們、為歷史創作精華,繁衍文化。

  賊兵的呼喊聲由遠及近,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一江烏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後時刻的空虛與充實、骯髒與華麗。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犧牲,那麼我願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實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裡面卻裹滿了蝨子。

  於是,你就把自己作為一個高潔的化身呈現給世人:無論遇到了怎樣的狀況,正義與氣節是最神聖的,是最值得去維護的。

  賊兵的呼喊聲到了近前,你回頭望了最後一眼國破下的山河,而後高呼:“長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縱身跳入了為你而憤怒的江水中,瞬間,一江烏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無數的水鬼,冤纏荇藻怎能洗滌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淨你,而是你淨湘水。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濺起,汀芷蒲蘭流芳到現今。

  我想,你本來就是一條魚,一條心胸寬闊、志向無邊的鯤魚,後來化為大鵬鳥,你的心胸、志向、理想依舊宏偉無邊。而現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來就屬於你的位置上去,成為靈臺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為人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為人們樹立高尚的信仰。

  於是到了後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裡、風裡、水裡——夢逍遙。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8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長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艱”中,我進一步地認識了他——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他非常愛他的國家,也很受楚懷王器重。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伊子蘭的嫉妒,他們就使用奸計,將屈原放逐,後來屈原投江自盡了。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素哀痛異常,紛紛湧到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位漁夫將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扔進江中,這樣魚就不會咬屈大夫的屍身。

  端午節,如果離開了對“屈原”這位人文知識分子模範的思念與文化認同,就失去了端午節文化“失範扶正”的根基,如果傳統節日的復興,不能推動人文學科的復興,那麼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現在,我們過的端午節,就要學習屈原的的愛國精神。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堅定信念,做一個屈原式的愛國人士,為祖國而生,為祖國而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端午節,也是詩人節,也可說是愛國節!讓我們永記住屈原吧!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9

  又到了端午佳節,當我們一家人圍著飯桌吃團圓飯時,不禁想起了你——屈原你懷著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寫下了絕筆楚辭《離騷》你將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己的怨憤都寫了進去,表達了你烈火般的熱情,與堅忍不拔的戰鬥精神。面對楚國的腐朽,你卻無可奈何,“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你體恤百姓疾苦,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屈原呀!後人為你的詩而驚歎,可我更為你仁愛之心所折服。你以詩抒志,又以詩解愁,你是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卻無法因政壇之上獨領風騷而名留千古,你的詩清新悽豔,幽渺情深。李白也曾在《江上吟》評價你“屈原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你那高潔的情操,瑰麗的文辭,哺育著歷代文學的創作,一直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你剛直不阿,自死不改當初心跡,你一心為國卻遭國家冷落,“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是你面對現狀的無奈。

  你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你的縱身一跳感動了世人,端午佳節因你而設,你是英雄,感動了人民的英雄。你永沉江中,用生命骨血書寫了詩歌文明的樂章,正所謂“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0

  又是端午節了。包粽子,賽龍舟,喝黃酒.整個中國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人們對端午節的起源仍有不同的看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其中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被流放在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聽說楚國被征服,悲憤交加地沉入汨羅江。沿海的人帶領船隻營救他們,並投擲食物以防止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從那以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人都會舉行這樣的活動來表達對他的懷念。此後,划龍舟、包餃子成為端午節習俗的主要內容,逐漸被稱為端午節的起源。

  屈原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和“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繁忙,吾將上下”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憂患精神,是一個超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無法在世界各民族中自立。屈原在執著追求生命的永恆、價值和理想的同時,始終關注著國家的興亡。然而屈原的命運卻是悲劇。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活在今天,看到中國今天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為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河邊嗎?

  今天,我們真幸運。作為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繁華似錦,我自上而下探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和四川的孩子們一起流淚,分擔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我們懂得珍惜,愛身邊的老師,家人,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尋常的一天,我們知道自強不息和努力工作的意義。今天,我們讚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的精神,但我們不會擔心,因為我們相信中國明天會更強大、更繁榮!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1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爸爸媽媽都在包粽子,我默默的上樓,翻開屈原寫的《離騷》,我似乎看到了許多,我看到了一位滿腔熱忱的愛國詩人——屈原他跳下了河,他不願看到國破家亡的場面,他不願看到百姓怨聲載道。他要解脫自己,他跳下了汨羅江。

  吃著粽子,看著《離騷》,我又看到了許多。屈原跳下了河,百姓們紛紛不由自主的出來,他們一個個拿著粽子,划著船,把粽子撒到汨羅江的各處,不讓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他們對這個滿腔熱忱的愛國詩人是多麼的尊敬啊!

  吃完粽子,搬一張小凳子,坐在外面,黑夜籠罩著天空,沒有一絲光輝,似乎黑夜也對屈原的死而感到惋惜;只有月亮還是那麼的安詳,它凝視著汨羅江,江面被照亮了,似乎月亮也在尋找屈原的屍體。星星還是那麼的頑皮,可是今夜,它變得無精打采,似乎它也在為屈原默哀。久久的望著星星,從不知道屈原模樣的我也看到了他跳下汨羅江的壯烈身影!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2

  五月的陽光,燦爛的照耀著大地,空氣中飄散著濃濃的粽葉的香氣。吃著香甜的粽子,不禁又想到了你——屈原。公元前340年,你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

  從此,中華民族留下了你偉大的身影。由於你出生於寅年寅月寅日,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日子,所以你的父親給了起了一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為“原”。“平”是公正的意思,“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而你,終不負它,用你的一生去實踐了這個後人眼中偉大的名字。你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豎則楚王”。你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信任。為實現楚國振興的大業,為百姓不再飽受戰爭的煎熬,你親自到各國去聯絡,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在你的努力下,最終結成聯盟,制止了強秦的擴張,由此你更得到懷王的重用。然而,你的忠誠與才能卻招來了楚國貴族的嫉妒和忌恨,在他們的陷害下,懷王對你產生了懷疑,開始疏遠你。你痛心極了,為了讓懷王醒悟過來,以免給國家帶來災難,你在宮門外中午一直站到晚上,卻依然沒能等到懷王的召見。你越來越憂愁,常常整夜青不眠。漫漫長夜裡,你寫下了長詩《離騷》,字字句句都抒發了你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己的怨恨。不料,你的滿腔愛國情懷卻又成了別人攻擊你的物件,更加惹怒了懷王,你被迫離開了郢都。你走一陣,回望一陣,仰天大呼:“這雄偉的郢都城呀!”,淚流滿面。由於你堅持反對朝庭所做出的一系列錯誤的決定,連續兩次遭到流放。就是在流放的過程中,你依然不忘自己的祖國,判決國家的安危,人民的疾苦。你寫下《國殤》,悼念在戰爭中陣亡的將士,寄託你的哀思。因為你的離開,再沒有了正直與忠誠的人,楚國國勢每況愈下,甚至連楚懷王也死在了秦都咸陽。你念著招魂的長詩,懷念著當年興旺的楚國,愛國的火焰在你心裡燃燒,可你卻無能無力。你把滿腹的憂愁憤恨都寫成了不朽的詩篇。你越來越老了,但量復興楚國的希望卻一天也沒有熄滅過。可是,看不到了,秦將白起進攻郢都,楚國要亡了。

  你原本可以遠走他鄉,生活下去,但是,你沒有,你決定回到郢都,和自己出生的土地在一起。汩羅江邊,寒風呼嘯,風吹起了你的頭髮。你在清澈的江水中看見了自己滿頭的白髮,你的心像波濤一樣翻滾。仰望蒼天,你懷念郢都,懷念百姓,你憎恨敵人,憎恨奸邪。你決心用自己的生命警告那些賣國的小人。你帶著楚國乾淨的石塊,縱身跳進了滾滾的汩羅江中。可是,你知道嗎,百姓們是不相信忠誠如你的人會死去。他們在江中投下食物,為的是不讓魚兒不去啃食你的身體:他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你跳江的那一天,划著船在江上尋找你的身影……於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有了專門紀念你的節日——端午節。你的忠貞與愛國,千百年來深深地感動著後世的子孫,更在民族危難之時激勵著大家。你不僅是一個愛國的政治家,更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從你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你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你留下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著作,更是後世文人學習與研究的經典著作。手裡拿著香甜的粽子,眼前彷彿看到你屹立於汩羅江邊,吟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彷彿聽到你唱著“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你誦著“路漫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歷史的長河中,你的身影漸漸遠去,但你留給世人的,卻太多太多……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3

  翻開泛著油墨香的書卷,靜靜地看,細細的想,似穿越了兩千年的陽光,陽光下有你。

  你一襲白衣,任烏髮垂在胸前,似有無盡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舊清澈如洗的天,純淨的眼眸無法承擔太多的悲慼,只好化作兩行清淚。

  他們不懂呵,不懂你為何如此執著,不懂你為何不肯去沾染酒汙。而你,也只好空嘆“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為何不肯聽你言?你本該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三閭大夫不該是你。

  抱著一塊冷石,你毅然決然走到汨羅江畔。他們說你極端,他們說你消極避世,他們說你心胸狹隘。他們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讓家園變成荒蕪,你只是不忍看到那個敗跡,你只是不忍走向註定了的結局。

  那為何,不隨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憐的目光看我,是啊,該怎麼讓凡人們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場生存之道,只是不願看那宿命風乾美好

  近似瘋癲的偽裝,只是不忍清醒著看這世界。

  你笑,甘心沉於汨羅。早已分不出你的淚,只因愛得太過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頭,有那麼多的選擇:做一個隱士也好,周遊列國也罷,沒有人非要你死。但,你又怎肯呢。

  你嘆,你恨,你泣。嘆他們不肯挺起脊樑,恨自己已無力迴天,泣國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個人的楚,已風雨滿樓。彷彿,只要輕輕一推,便已化為廢墟。

  就這麼沉沉的安睡吧,屈原。歷經滄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恆。歷史,會一直記得你。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4

  噹噹噹!上課鐘響起,大家匆匆忙忙的回到教室,趕緊翻開語文課本,朗讀了一篇“屈原投江”的課文,突然一陣怪風吹來,接近龍捲風的規模,一下子把我們都捲進風暴裡,不知道旋轉了多久,終於停下來了。

  發現我們站在一箇中國古代的皇宮前,還看到許多“楚國”的大旗迎風飄蕩著,不會吧!這竟然是屈原生長的戰國時代?我們就像在欣賞一部電影似的,看見一群大臣跟皇帝的早朝,看見一群壞蛋正耍心機要害屈原,也看到那個愚蠢的皇帝竟然聽信饞言,把屈原給逐出楚國的國境了。寫完楚辭的屈原再做什麼?他怎麼抓著石頭綁住身體?大家大叫:“別讓他死成!自殺太笨了!”老師制止了我們:“我們不能改變歷史,只能默默觀看!不然以後哪有端午節呢?”

  就當大家捂起眼睛不忍心觀看自殺的屈原時,那陣怪風又颳起了強烈的氣流,就好像是知道我們的害怕,平安的把我們送回了屬於我們的時代。回到教室的我們,想到那個畫面就難過,大家有默契的絕口不提這個秘密,只是到了端午節時,我們班一起默哀,為可憐的屈原祈禱,因為我們一起見證過屈原的委屈啊!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5

  炙烈如漿的汨羅水啊,你盡情的翻滾吧!山雨欲來,國之將殤!風雨飄搖,奸人當道;世道頹敗,家破人亡!指九天以為正兮,惜君不納忠言啊!汨羅激流,你盡情的咆哮吧!把我一生的飄零落魄捲入湯湯大海,沉入深邃的蔚藍吧。汨羅水啊,你放肆的激盪吧,讓我滾燙的淚,砸起的水花,化作利劍,刺殘那吮血為樂的殺人惡魔,刺死那猥瑣齷齪的奸佞小人!用他們濃稠骯髒的血,祭這世上的清白!清澈的汨羅水啊,你靜靜的,靜靜地,緩緩的流吧,你是如此高貴,濯濯清流,蒙世之溫蠖而不染,只有你,容得下我皓皓之白,吾寧赴常流而葬乎魚腹耳,亦不推汙世之波,助垢世之瀾!

  滂沱大雨啊,你盡情的揮灑吧,潑在這絕望的'、灰色的土地,洗盡這世上那那骯髒的糜腐與讒言,鞭笞那卑鄙與懦弱的靈魂,澆透,泡爛那誤我楚國仍不知詬恥的心臟!嚱!問神,問天,問鬼!為何我一生沉淪,為何山河飄絮!為何奸人當道,為何萬馬齊喑?為何我中流砥柱,卻不能力挽狂瀾?眼看,看大好河山,給他人做嫁衣!啊!噫!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推輒傾倒的你們可以搶去,但休想佔有我屈原不屈的魂靈!屈原高歌,哀慟悲愴,黯然神傷,絕唱人間淒涼。

  曲畢投江,水濺三尺,水簾飛漱,江水大潮,萬丈巨浪風雨大作,紅光滿天。屈原的靈魂從此在汨羅的溫存裡徜徉,在海天相接處,燃燒。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6

  屈原是熱烈而浪漫的。於是他敢於把自己比作“美人”,飾香草綴明珠,駕虯馭驂,上天入地,與重華呼朋喚友,與天地日月並存,無不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並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歡娛,追求自我的個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時時露出心靈的影子——“乘鄂諸反顧兮,欸秋冬之諸風”,在屈原眼裡,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來的面目,而是帶上了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這種牽連,這樣的不能釋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對故國安危,人民冷暖的關注。於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學以血寫成,人說“草木總有情”,大概就是這個意識吧。

  屈原具有堅定的信念,高潔的情操。“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末悔”,正是詩人一生血淚鑄就的誓言。理想不容於世,他朗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懷抱赤誠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但他關心的永遠是“世間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於是他將自己置入了一個最痛苦的境界:遭貶謫卻心憂朝政,處一隅而胸懷天下。他耳邊縈繞的不是松濤飛泉,而是農人的哀號,他眼前浮現的不是明月花徑,而是強秦的覷視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飲戲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從沒想過拯救自己。楚國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國亡了,他自沉汩羅江——這不是輕生,不是自戕,因為他,已失去了自己。這樣一個屈原,用血書寫,書寫他自己——一個熱烈高潔的靈魂。

  攜著那汩羅江畔的“萬古悲風”,順著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屈原走進每個愛他,敬他的中國人心中。

  沒有易水送別的豪情,沒有烏江自刎的悲壯,卻是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造就了一代聖人,也留下了那風騷萬種。

  回想當年,輔佐懷王。議國事,出號令,應諸侯,忠肝義膽,義薄雲天。有臥龍的智謀,魏徵的直言。卻不想,君王無道,官場渾濁,空感嘆:世間險,人情惡,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冥冥之中早也註定,君無用武之地,英雄終歸末路。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鐵血男兒,錚錚傲骨。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但為君故,可拋頭顱。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卻了你一腔熱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夢醒後的屈公無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滿腹冤屈更與何人說!月光皎潔灑銀鬢,眉宇深鎖吟《九歌》。

  屈公才調更無論,外修內美勝世人:綻放出浪漫主義的奇葩,文采風流;引出傳世之《離騷》,光華萬丈!感動於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傾倒於你“扈江離與辟芷兮,忍秋蘭以為佩”的完美;折服於你“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的堅毅!滔滔歷史長河,留下了你不滅的精神,永恆的身影。

  屈公雖無關羽之勇猛善戰,卻有他的忠肝義膽;雖無陶潛的恨世嫉俗,卻有他的高潔傲岸。然而你痛苦終結了曾經輝煌的一生。曾知否?沒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壯美的人生,而沉醉於夢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註定了屈公悲劇的一生!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7

  屈原,一位家喻戶曉的愛國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為“詩魂”。因受奸臣陷害,他多次被流放,壯志難舒的他最終在悲憤中自投汨羅江,百姓被他的愛國精神感動,民間至今仍在用各種方式懷念他。

  何其有幸,在這次的經典誦讀中,由我飾演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剛接到這個任務,我萬分激動的同時,也隱隱有點擔心。畢竟我沒有任何的表演經驗,也沒有學習過詩歌朗誦。

  一開始,因為臺詞不熟悉,我總也揣摩不到人物的語氣,常常讀得結結巴巴又有氣無力。老師從發聲的方式開始教起,一句一句地教,細心指導我們怎樣透過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表達人物情感。

  每天放學後,所有老師都犧牲個人休息時間,不停地探討劇本,揣摩人物情感,不厭其煩地指導我們排練。

  腿站得酸脹,嗓子喊得生疼。可沒有一個人喊累,沒有一個人退縮。我們都被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動,更加認真地排練。

  我終於明白,這就是團隊的精神:精益求精、團結一致、排除萬難!過程雖苦,但我堅信,只要秉持這種精神,我們一定能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我想,這也是屈原的精神。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8

  失意的人生,失意的人生。一腔熱血傾注與你的詩歌創作,住隨你,崇高精神的你,文化的創新詩人。

  人生失意的你,卻擁有一腔熱血,“美人”與“香草”是你輸不平之氣的極物,理想難以實現的處境,成就了你的絕世作品,你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氣,詩歌的新時代因你而創,清晰地回憶起你那憂憤地愛國情懷。是的,國家需要你,需要你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歷史歲月所劃過的痕跡,依然清晰的記載著你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你高大的身影指引我追求人生的夢想,屈原啊,你是仁人志士的榜樣啊。

  你,是崇高民族氣節的代表,卻受到了舊貴族的反對與陷害。可是,再大的風雨,也未曾擋住你前進的腳步,人民對你的敬仰,人們對你的熱愛。你,依然無怨無悔,選擇了自己的人生路程。屈原啊,讓我們記下你獨特的民族精神。

  歷史流動的歲月中,記載下你崇高的精神與氣節。是你,超越了儒家明哲保身等處事原則,為中國文化注入了一股深沉剛柔之氣,又是你,培養了中國志士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的勇氣與信心。

  屈原啊,讓我們記下你的求索精神,民族精神,選擇了感受風雨的道路,鑄就了你輝煌的人生。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19

  噹噹噹!上課鐘響起,大家匆匆忙忙的回到教室,趕緊翻開語文課本,朗讀了一篇“屈原投江”的課文,突然一陣怪風吹來,接近龍捲風的規模,一下子把我們都捲進風暴裡,不知道旋轉了多久,終於停下來了。

  發現我們站在一箇中國古代的皇宮前,還看到許多“楚國”的大旗迎風飄蕩著,不會吧!這竟然是屈原生長的戰國時代?

  我們就像在欣賞一部電影似的,看見一群大臣跟皇帝的早朝,看見一群壞蛋正耍心機要害屈原,也看到那個愚蠢的皇帝竟然聽信饞言,把屈原給逐出楚國的國境了。

  寫完楚辭的屈原再做什麼?他怎麼抓著石頭綁住身體?大家大叫:“別讓他死成!自殺太笨了!”

  老師制止了我們:“我們不能改變歷史,只能默默觀看!不然以後哪有端午節呢?”就當大家捂起眼睛不忍心觀看自殺的屈原時,那陣怪風又颳起了強烈的氣流,就好像是知道我們的害怕,平安的把我們送回了屬於我們的時代。

  回到教室的我們,想到那個畫面就難過,大家有默契的絕口不提這個秘密,只是到了端午節時,我們班一起默哀,為可憐的屈原祈禱,因為我們一起見證過屈原的委屈啊!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20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mǐ)姓;楚武王熊通之子瑕被封在屈地,屈原是他的後代以地名屈為氏,即羋姓屈氏,有別於國君一族羋姓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這就是屈原的故鄉。

  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春秋時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戰國時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夠從春秋前期一直延續到戰國後期,一直處於楚國的高層,這個家族可謂經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說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7

  屈原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所以他和楚國的關係,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惜誦》:“忽忘身之賤貧”。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21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題記

  遙望中華五千年曆史,千古風流人物數不勝數,優秀詩人更是層出不窮。屈原便是其中一位。

  來到楚國,屈原進行一系列改革,對百姓有利的,就會損害權貴的利益,但他本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被損害利益的權貴們在楚王面前詆譭、誣陷,楚王漸漸疏遠他,本著振興楚國抱負的屈原在政治場上聚聚受挫,他便投向擅長的文字,開始寫詩。

  著名詩作《離騷》橫空出世,給後生留下來的不僅是這一篇傳奇之作,更重要的還是他的剛正不阿,在混濁的亂世獨善其身,堅守內心,不為利益所動,不為權貴屈服。

  公園前278,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看著這殘破的郢都,心裡的憤懣、悔恨都湧現出來,但更多的仍是對百姓的同情。這樣一位與百姓共患難的人,怎能眼睜睜看著國都淪陷,他獨自走到汨羅江,一步步走向海底。

  歷史上一位偉大人物就這樣泯滅,他在亂世中的獨清獨醒是後世永遠模仿不來的。

  端午憶屈原作文 篇22

  屈原帶著滿腹詩書才華投汨羅江自盡。

  眼看著子蘭讒言,鄭袖內惑,我確無力助他。人民如輒之鮒,喘息掙扎,眼看著嬋娟被人凌辱,我我卻無力幫她,屈原啊屈原,為何你如此頑固,我與你一起踏在被奸人搞得四分五裂的國土上,有又何嘗不失一些悲傷呢!

  在滔滔的汨羅江中,也許才能使他將自己洗刷的如此透徹清澄,為什麼他要這樣做?我眼看著他作“人誰能一生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眼看著他對昏君的無奈,對謠言的憎恨,對嬋娟的歉意,卻無力助他。

  縱使他得到過君王的器重,縱使他深受百姓的愛戴,縱使他改變了一個國家,他——也難逃一死。我說,膩你為什麼如此執著,為什麼就聽不進“聖人之凝滯於物”?為什麼你忘了渾濁的天下事,卻又還記得,還記得,有千萬的百姓和自己遠大的理想?

  而現在的屈原,戴上腳鐐手鐐,走在刑場的路上,你從長長的歷史甬道中走出,帶著一生正氣凜然,帶著滿腹詩書才華,然而,個性的稜角在世故中又何以保全?

  與他一起感受著這種欺凌,回憶著往昔的朝氣;與他一同看,一同看,這被奸人所吞併的國家;與他一同,一同最後一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