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300字彙編13篇

端午節的作文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300字彙編1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300字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1

  在我們中國,一年當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有國慶節、端午節、兒童節、教師節……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中國過端午節那可是大有講究的:據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愛國人士,聽到自己的國家已經被其他國家攻破時,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汩羅將,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

  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現在,人們便有了過端午節時,吃粽子、賽龍舟的民俗。

  端午節的作文2

  星期一的早晨,老師一走進教室就對咱們說:“同學們,今天咱們班要轉來一位來自災區的同學。”大家一聽,都紛紛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那位同學會長什麼樣呢?”也有的說:“她剛從災區來到咱們學校,心裡一定非常難過。”

  大約過了十分鐘左右,咱們期待已久的新同學終於來了她就是來自四川省江油市長城實驗小學四(4)班的陳惠嶺同學。

  一進入咱們班,陳惠嶺就面帶著微笑,上課積極舉手發言,下課熱情的與同學交談。這讓我感到非常意外,一個剛剛經歷生死考驗的女孩兒,竟有如此堅強的力量!可以想象的出,她的內心也曾有過恐懼、痛苦,但令人欽佩的是,她能夠把這種苦難的經歷深藏在心底,樂觀的面對生活。

  雖然咱們和她相處的時間才短短的一個星期,但大家都喜歡上了這位堅強、樂觀,而且多才多藝的可愛女孩!端午節聯歡會上,她主動提出為咱們表演節目。她的拉丁舞讓大家讚不絕口,贏得了同學們陣陣熱烈的掌聲。演出完後,校長送給陳惠嶺許多粽子,她毫不猶豫地拿出來和同學們分享。咱們唱啊、跳啊,和她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陳惠嶺同學的家鄉遭遇了震災,來到了咱們中間,遠離家鄉、親人。咱們要多給她一些安慰和鼓勵,不讓她感到孤獨,要讓她在咱們這個班集體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和幸福!

  端午節的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想起端午節就想到了一個傳說: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米團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要要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帕米因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粽子。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每每到端午節,姥姥就會送來香甜的粽子,看到一個個油亮飽滿的粽子,真想馬上剝開咬一口,解開棉線,剝開粽葉,糯米的粘性使一粒粒糯米緊緊地抱在一起,咬一口,香甜的餡兒便進入口中。糯米、蜜棗、豆沙、花生咀嚼在一起讓我越吃越覺得美味,香!

  端午節真令人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4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一起,並稱中華三大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

  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裡。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後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訊息,他難忍亡國之痛,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救他,競相划船尋覓並向水中拋粽子。

  還有的認為過端午是為了驅邪避毒。《楚荊歲時記》說:“五月五日,士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彩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著端午節清晨到野外採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還有的認為端午節源於夏至,即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范曄的《後漢書》就持此說。

  端午節的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床,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

  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麼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後,我撒開腿就往家裡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粽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我的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粽子,撒上白糖,然後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裡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我的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唇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端午節的作文6

  天那麼純,馬路上那麼靜,靜得幾乎沒有聲音,人家都去飯店吃端午飯了吧。這一切使我想到了每年春節時的情形——我總是無聊地在大街上晃,心裡又有種莫名的、過節時才有的激動心情。

  想到了今天放學時同學們歡快的表情,“嘿哈,馬上回家到大姨家去吃飯,吃到8、9點回家寫作業,寫到11點……”“我寫作業總寫到10點多,只要我在10點前寫好作業,我媽就給我佈置額外的英語作業,所以我每天都寫到10點多就不要寫英語作業了~”這是端午這天同學們的真實寫照。

  那我呢?我做什麼呢?一個廢物,作業還有2張厚厚的試卷。誒,六年級何苦呢?為何如此累?我們4點全年級統考上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試卷,到了六點才到家,還是同學爸爸摩托車載回來的。

  吼吼,端午這天,朋友們,過得好嗎?

  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這個節日主要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還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的來歷我不是個性清楚。端午節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為重五的原因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齊,此時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期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端午節的作文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早上起來,我看見爸爸老媽還有姐姐已經起來了,他們開始吃粽子,我急忙去吃粽子。

  我想起前天,我和老媽姐姐還有奶奶包粽子的日子。老媽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說從前,有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為抗敵的主張沒被採用,國家被打敗了,就含恨走到江邊,抱著一塊石頭跳入江中。人們為了救屈原,不斷在水底打撈,一直沒有找到屈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就往江裡扔一些糧食,後來成為今天的端午節家家包粽子的習俗。

  聽老媽講故事,我開始和姐姐學者包粽子。姐姐疊蘆葦葉,我往蘆葦葉裡倒黏米,奶奶和老媽包又香又粘又甜的粽子。我們包得非常順利。粽子很快就包完了,老媽說:“後天就可以吃粽子了。”看著那些可愛的粽子,我想一定很好吃。

  現在,我終於吃到了又香又黏還又甜的粽子了,老媽還給我一個五彩線,讓我綁在胳膊上,還把艾蒿插在門上,到處都是粽子的清香。

  我喜歡端午節,我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

  一大早,我早早的起來了,洗漱完畢,我迫不及待的坐到餐桌旁,大口大口的吃起了昨天買的的粽子。那粽子蒸好時就香味四溢了,輕輕地把粽葉剝開,那香味便一下子就流淌出來了,一口咬下去,黏黏的,美味極了!我最愛吃豆沙粽子了,一不留神就吃了兩個。

  我和媽媽出門時,發現在門上插了一大把艾草。路上好多人從超市裡出來,他們手上都拿著艾草和粽子,一臉開心的走在路上。中午吃過午飯,爸爸來接我回家了。晚上的飯菜極其豐富,有魚,有肉,許許多多好吃的,味道好極了。

  吃完晚飯,我和奶奶、爸爸、媽媽玩了一會兒昨天買的六一禮物:疊壘樂。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經10點多了,我趕緊洗洗睡覺,因為明天就要上學了。

  端午節的作文10

  有趣的端午節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要掛艾葉,吃粽子,賽龍舟……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大早,奶奶就給我包粽子,有紅棗的、有赤豆的、還有肉的……我看見奶奶先拿出兩條浸泡很久的蘆葦葉,把蘆葦葉捲成漏斗狀,盛幾勺浸泡過的糯米倒在裡面,之後再放肉、或赤豆或紅棗,再放些米在上面,把蘆葦葉摺疊,封起上面的喇叭口,最後用細線把粽子五花大綁的捆起來,結結實實。

  沒過多久,水池上一個大盆裡放著一個個東倒西斜的大粽子,放在鍋裡煮,不一會廚房裡飄出了陣陣的清香,我的口水漸漸流了下來,就不由自主的大聲說道:“爺爺,快給我吃個粽子!”爺爺遞給我一個熱粽子,我咬了一口,黏黏的、滋潤滑口,是紅棗的,感覺太好吃了,我希望自己也會做,我真是快樂極了!

  端午節的作文1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使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洩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裡,是使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起床了。因為夥伴們跟我約好,要好好的玩個痛快。電話鈴響了,夥伴們叫我來了。

  我拿起滑板飛快的下了樓,果然他們也都帶著滑板。我們一起來到了鳳凰廣場的假山上,玩起了“卡丁車”的遊戲。我們分別都坐在自己的滑板上,從山頂向下滑,富有挑戰性,特別刺激,特別是我們這些淘氣包給這種“卡丁車”也添加了“攻擊”與“防禦的技巧”,那種現代化的攻擊措施的確是很有創意的,所以我覺得特別有趣!

  中午,我們回到家,媽媽已經做好了粽子。並且說要好好的過一個端午節;我最喜歡吃糯米紅棗餡兒的粽子,我一口氣吃了六個。香甜可口的粽子讓我回味無窮!

  吃完粽子,媽媽告訴我,過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古代時人們把做好的粽子扔進了汨羅江中,是為了避免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所以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了今天。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3

  今年的五月二十八日,是人人皆知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聽媽媽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各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我們洛陽的習俗是包粽子、帶香囊。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包粽子。

  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姥爺先把棗、江米、花生用水泡上,姥爺說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會香軟可口第二天將新買回來的粽葉泡到水裡,這樣粽葉不容易幹。到晚上,我們開工了。我先把粽葉那硬硬的根剪掉,由於我的技術不高,我先看姥爺包了幾個,姥爺先拿三片粽葉捲成了一個“小漏斗”,然後把棗、花生、江米依次放在“漏斗”裡,最後把漏口包住,成了一個菱角,迅速而有力的纏上了棉線。我看了之後也包了起來,剛開始,江米像漏網之魚一樣露出來,可包了幾個後,我漸漸熟練起來了,包的跟街上賣的不相上下。粽子下鍋了,老爺先用大火煮了一會兒,有用小火煮了一晚上。

  第二天,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同時,我也渡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