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德> 【推薦】美德作文彙總5篇

美德作文

【推薦】美德作文彙總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德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德作文 篇1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卷》的故事,對我啟發、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10天,明明已經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透過曲子的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麼也想不出該怎麼做。這時,突然想起一本參考書上有這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下來,並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得了優秀,老師還表揚我,誇我聰明。可是,現在翻開本書一看好像優秀上多了一個小黑點,這個小黑點彷彿在問我:“你懂了嗎?”我越想越覺得難受。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但是它經常出現在我眼前,時刻提醒著我,作為一個大隊委員,在班裡要起好帶頭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但是隻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現在我們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就更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出貢獻。

美德作文 篇2

  【篇一:節儉與美德作文】

  小時候常聽媽媽唱這樣一首歌:“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歌詞其實是讚美珍惜一寸布、一張紙、一枚螺絲釘的節儉精神。今天看到一則材料:一個從山村裡走出來的打工仔竟然成為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仔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勤奮”、“節儉”乃是他獲勝的法寶,於是我對“勤”“儉”有了新的領悟。

  成功的人往往是儉樸的,因為他們懂得創業的艱辛。約翰尼?魯卡斯是一位淨資產數百萬美元的富翁,一次電視主持人問他:“您購買一套衣服最多花過多少錢?”誰都沒有猜出——399美元,包括給自己、妻子和三個兒子。這還是為了他結婚25年婚宴才這樣“奢侈”的。比薩餅大王托馬斯發財後,不租用豪華辦公室,一直在他那廚房後面的小屋裡辦公,理由是“沒必要”。怪不得那個青年憑著飯桌上的儉樸,憑著“飯後帶走吃剩下的兩個包子”就能與外商簽下幾百萬的合同。那富有的外商正是被中國青年的節儉美德所吸引啊!

  儉樸重要,勤奮與之相比,可能更重要。如果說成功的人往往是儉樸的,那麼我更肯定地說:“成功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俗話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正如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樣,才能和成功也不會從天而降。“不下十年死功夫,焉能辦成一事情?”譚嗣同的這句話已被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所驗證。無論是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發明炸藥的諾貝爾,還是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哪一個不是刻苦勤奮之人?所以我們的信條是:偉大的成績與不懈的努力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本來失敗是成功之母,單有母不能生子。成功之父為誰?勤奮是成功之父。”願我們一同牢記!

  大家一定聽過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

  一個父親臨終前將一幅寫有“勤儉”二字的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按這兩個字去做。哪知兄弟倆鬧分家,竟將匾一鋸兩半,各分一字。一個“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碗”,一個“只儉不勤,坐吃山空餓死人”。古老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要想在學習、工作、事業上取得成功,勤奮和節儉,一個都不能少。讓我們以那句已經成為箴言的老話來共勉:“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

美德作文 篇3

  拾金不昧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個人素質也提升了,越來越多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例子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這不,我媽媽的同事王大媽就遇到了這樣的事,剛開學第一週一天早上,王大媽在去學校的路上,經過街道,發現路邊躺了一個旅行包,因為剛開學,她以為是學校哪個住宿生丟失的,就把包帶到了學校。接著,她挨個教室詢問,都說不是他們丟失的,這可把她愁壞了,不是學生的那該是誰的呢?王大媽暗暗的想,好幾個老師對王大媽說:“王老師,這包挺大,可能不是學生的,也許是哪個行人丟失在路上的。”王大媽想了下說:“我問了每個教室,學生都說不是自己的,我也懷疑,可能是去打工的行人丟的.。”猶豫了一會,王大媽輕輕地拉開了旅行包,裡面果然是幾件成人的衣服、床單、日用品之類。果然沒錯,是打工的人掉下的,王大媽第一時間想到,就立刻把旅行袋收拾好,匆匆跑出辦公室。

  到了街道,王大媽找到她以前同學的店鋪,把旅行包寄放到那家店鋪,還在門口貼了失物招領的告示,並在周圍進行了宣傳,才返回了學校。在回學校的路上,王大媽的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王大媽這種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小學生更要發揚這樣的精神,做拾金不昧的好少年。讓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成為習慣。

美德作文 篇4

  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我們將要做出一件事的同時,也要考慮做出這件事的結果如何,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體諒他人,為他人著想。我們要遵守社會公德,做出不違背道德的事。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出門旅遊。正當我陶醉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中時,一隊白領旅遊團急匆匆地從我們身邊擦過。他們個個身穿名牌服飾,西裝革履。男士們夾著皮包,女士們提著手提袋,每個人都是那麼光彩照人,甚至連匆忙的背影也顯得那樣高貴優雅。這時,一件不雅的事發生了……太陽發出的光越來越猛烈,白領一族紛紛拿出紙巾,輕輕地擦拭著額頭上的汗珠,有的還拿出水和飲料,喝了起來。然後就隨手把紙巾與空的塑膠瓶扔向了旁邊清澈見底的小溪,面不改色地離開了。人走了,留下的是那漂著紙巾與塑膠瓶的小溪,與其他遊客厭惡與譴責的眼神。

  垃圾慢慢地向小溪的下游漂去,不遠處一位本地老人站在小溪邊,手裡拿著一張網,吃力地彎下腰,接住了所有的紙巾與塑膠瓶。在小溪的盡頭是一條小河,幾條清澈的溪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小河裡,踏著歡快的浪花走遠了,人們紛紛向老人投去敬佩的目光。

  走著走著,我再也無心欣賞風景,眼前總是浮現出那裡外不一的白領一族與那位總是在想方設法用雙手挽救清澈的溪水的老人。為什麼同樣是人,但留下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西裝革履、光彩照人的白領一族留下了黑色的垃圾,而瘦骨嶙峋的老人卻留下了清澈的溪水。溪中的水波相互嬉戲著,與陽光玩耍,留下了耀眼的光芒和老人模糊的背影,這也似乎在告訴我們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

美德作文 篇5

  每一個人總有變老的時候,但是,尊老敬老卻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與本份。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更要知道,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經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尊老敬老便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記得有一次,天晴得像一張藍紙,幾片薄薄的白雲,像被陽光曬化了似的,隨風緩緩浮游著。小路上隨處可見孩子正在嬉戲玩耍。我和姐姐一做完作業,便跟媽媽要了幾元,坐上公交車,擠了個座位,準備到效野公園散散步,曬曬太陽。

  公交車開了一段路,車便停了下來,只見一位中午婦女攙扶著一位年邁的老奶奶緩緩地上了車,她們交談了幾句話,中年婦女便走了。這時,車上早已人山人海了,老奶奶見沒座位,只好站著。見車子開動,我和姐姐繼續玩著“石頭、剪刀、布”,可玩著玩著,心裡卻堵著慌,“這位老奶奶年齡已上了花甲,站久了會不會難受呢?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不見不知道,一抬頭嚇一跳,只見老奶奶原來紅潤的臉頰已變得蒼白了,腿開始抖了,看起來站得十分吃力的樣子。見狀,我便來了個劍步衝上去,攙扶著老奶奶的手,慢慢地回到了我的座位上坐下。慢慢地,老奶奶的氣色好了許多,我心中的大石頭也漸漸落下了。姐姐把我拉到一旁問:“妹呀,你在幹什麼,幹嘛要把辛辛苦苦搶來的位置讓給那個奶奶呢?”我立刻反駁道:“難道你沒看見嗎?這位奶奶剛才臉色都蒼白了,她再不坐下,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事情呢!”

  “效野公園到站了,請要下車的乘客準備下車……”我和老奶奶道了別,和姐姐手拉手往外走,剛要出車門,我隱隱約約地聽見了老奶奶誇我是個懂事、樸實、善良的孩子。

  那一天,我感覺郊野公園的天空格外晴朗,花兒比以前開得更加豔麗,鳥兒的歌唱聲更加清脆響亮......

  同學們,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長河中的一顆閃亮的珍珠;是中華傳統美德星空下的一顆耀眼的明星。它歷經滄桑,經久不衰,愈是歷史久遠,愈是堅強無比。我們要繼承好這份美德,讓它永久不息,讓它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