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關於魯迅為話題的作文:我眼中的魯迅

魯迅為話題的作文:我眼中的魯迅

關於魯迅為話題的作文:我眼中的魯迅

  第1篇:魯迅寫給藤野先生的信600字

  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好!

  非常抱歉在離開仙台之後一直沒給您寫信了,但是我一直深深地掛念著您。

  我還清清楚楚的記得,清清楚楚的看見一位衣著樸素的黑手的先生、八字須、戴著一副大大的眼鏡正在津津有味地江浙醫學課。

  還記得當年我一心尋求救國的道路而來到仙台,到仙台我最根本的母的是為了學醫醫治中國人的性命。可當我看了一部電影后才知道:我需要醫治的是中國人的精神,其次才是醫治他們的性命。所以當時我並沒有學生物學,而是棄醫從文了。中國當時是個弱國,振奮民族精神努力在燒眉,象形藤野先生您一定會理解我這片愛國之心吧!

  在仙台的日子裡我還要多些藤野先生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您沒有民族偏見,無悔地授給我醫術,並且精心改正我的講義,細心嚴格的糾正我的解剖實習,求實地瞭解中國女人裹腳……都使我終生難忘、終生受益。

  不知藤野先生還是否記得您給我改的那些厚厚的講義,可惜在我遷居的時候恰好別燒燬了,只留下了你的相片。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掩面在燈光中瞥見您那黑瘦的面孔似乎正要說出陰陽頓挫的話語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於是點上一支香菸,再繼續寫那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我決心與我的通道們奮力吶喊,一筆為搶、為匕首,像反動勢力勇猛衝擊。更希望您能支援我的做法。

  現在的您一切還好嗎?總而言之我把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笑一笑,十年少。

  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弟子周樹人

  第2篇:“讀經典名著、抒少年壯志”——希望魯迅之後無數魯迅600字

  “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即使我被吃了,可依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今天,我又品味著這令人深思的話語。

  此文通篇讀來,總覺些許怪,是除語言外說不出的怪。若非語文老師言:“狂人,即瘋子”,現今我仍予狂人以諸多奇怪可笑之解釋。全文從一個瘋子的角度下筆,自是不同尋常,其實文中之我並非狂人,乃他人灌此名予我以便“吃”我。通篇“吃人”,似原始,如童話,更具虛幻之感。所述之世,若到處充滿假、惡、醜,無絲毫真、善、美。“我”兄欲“吃我”,見當世親人間之殘忍無情。然“我”勸兄之言語,竟非出於狂人之口,確是一有先見、良知、正義感之人言之。“我”之遭遇、思想,正是先生之遭遇、思想,故先生定欲藉此文以告世人。

  看終句,“沒吃過人的孩子們,或有,救救孩子。”孩子之心靈純潔美好,沒被世俗所汙,故先生寄一切希望於孩子,此乃對未來之美好向往。

  若先生在,觀今之社會,千年陋習雖未根除,少不同那時之失望痛心。今非非人間,先生定竭力善之。先生之精神,乃國之精神,若不被後世繼承發揚,奈何?先生雖已去,但諸多事吾輩亦可做,雖不及先生,實可做。先生為國獻之甚多,吾輩竭力還先生一“風清氣正國貌新”又如何?此舉更為國矣!

  魯迅之前,無一魯迅,希望魯迅之後,無數魯迅!

  第3篇:我心目中的魯迅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著,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以前我並不瞭解魯迅,只是時常從大人們口中聽起而已。說到魯迅,我知道他是一位大文豪,並沒有深入的瞭解。這個學期透過一組課文的學習,我才真正走近魯迅,瞭解魯迅。

  讀著《少年閏土》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魯迅:他的家景良好,但卻處在一個黑暗的封建社會,只能被關在高牆大院之內,對所處環境感到深深的不滿,因而羨慕見多識廣的閏土,喜愛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

  讀著《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魯迅:他很忙,他日理萬機,但又能從百忙之中抽空出來給侄女翻譯童話書,詢問侄女的學習情況並教導她讀書、學習要認認真真,不能馬虎。魯迅先生很幽默、樂觀,積極的與反動勢力作鬥爭。他還很關心勞苦大眾,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

  讀著《一面》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魯迅:他關心進步青年,憂國憂民。他很累,他的健康已讓完全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吞噬了,他把一生的時光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他真是一位越老越堅強的戰士!

  讀著《有的人》讓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魯迅:他雖然已離開了人世,但精神卻永遠留在別人的心中。他愛憎分明:憎惡反動派,卻對吃不飽穿不暖的勞苦大眾傾囊相助,給予關心。“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經過本組課文的學習,魯迅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個勤勉的,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的人。他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甘願做人民的公僕。

  經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我瞭解了魯迅。我想,我也要好好學習,發揚魯迅的精神:關心別人,節約時間,多看書,多動筆,為國家作出貢獻,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第4篇:我心目中的魯迅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犀利的目光,彷彿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頭不屈的硬發,一根根精神抖地直豎著。他,就是魯迅。

  魯迅先生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魯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開始,他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到了後來他有棄醫從文,放下手術刀,拿起手中的筆,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軍隊,一次又一次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猛烈的進攻,揭露他們骯髒醜惡的嘴臉。魯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為民族、為人民的奮鬥之路。這一路上,魯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盡迫害,嚐盡辛酸。自己寫的文章屢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棄,不懼迫害,頑強拼搏。他用滿腔熱血實踐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筆劃存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魯迅先生不怕困難,三番五次地與黑暗勢力作鬥爭。他是中國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進步青年永遠的導師。

  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愛護青年,對青年的關心更是無微不至。他給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進步青年鼓勵,給予他們父親般的'慈愛,溫暖的關懷。他還親自接待了來訪青年500名,親自給青年回信3500多封,幫助過的青年更是不計其數。

  透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是我們更深地瞭解了魯迅。在我心目中,魯迅先生幽默風趣,平易近人,他關心做過的下一代,在危險與迫害面前毫不退縮,永不屈服的人,是一個不拍困難,憂國憂民,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愛憎分明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籲人們,幽默中閃爍著睿智與深刻,虛弱的身體中卻包含著中國人的骨氣和一顆有份深沉的愛國之心。這,就我心目中的魯迅;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之魂。

  第5篇:我心目中的魯迅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且不乏親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著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衰的書:《阿Q正傳》、《狂人》、《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必定是最“熱鬧”的時候,他正演奏著“文字交響曲”希望這一首首動聽的曲子能喚醒麻木不仁的中國人。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透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的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鬥爭最厲害的武器。”

  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麼的偉大!”所以,群眾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魯迅先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己的知識。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和讚賞。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