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臘八節> 【必備】臘八節作文800字(精選10篇)

臘八節作文

【必備】臘八節作文800字(精選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必備】臘八節作文8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節作文1

  今年幾乎無雪。常有暖暖的太陽就那麼悠哉地照著,整個冬天乾燥,但不是很冷。感覺溫溫頓頓的,不像是北方冬天的樣子。農曆的臘月初七,天陰沉了下來,似乎想要醞釀一下情緒,為早些關於下雪的預言埋下伏筆。

  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老天爺似乎下定了決心,為將要過去的冬季彌補這一缺憾。今天早上六點左右,一朵,兩朵。一片,兩片。天空中開始飄落若隱若現的雪花,在橙色的路燈下,羞羞答答地搖曳起舞。一上午就這麼有一搭沒一搭地飄著,始終無法進入角色。直到下午兩點以後,開始有一些紛紛的樣子了。接著越來越細,越來越密,越來越急。似乎可以用紛紛揚揚來描述了。

  漸漸地,路上,行人的頭上,身上,院子裡的花草上,椅子上,樹木上,牆上,房子上,也都慢慢地留下了雪花們的身影。開始有人在院子裡拍照了,隨著智慧手機輕巧溫柔的咔嚓聲,農曆的甲午馬年冬月,作為這個季節的精靈,雪花在它最應該出場的時候,恰如其分地來了一個漂亮的亮相。給乾澀了一冬,曾被肆虐的流感苦苦折磨的人們帶來一份歡快和驚喜。

  從昨天開始,已經陸陸續續有朋友在圈兒裡問候節日,大約都是相同的內容。什麼明天是臘八,提前送你八碗粥:一碗快樂粥,煩惱見你繞道走。還有什麼好運粥,平安粥,健康粥,成功粥,友情粥,愛情粥,幸福粥等等,還真不少,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轉發,祝福的氣氛一波高過一波,一浪高過一浪。這個習慣挺好,除了給節日增添氣氛以外,也確實表達了人們之間相互的關懷和掛念。

  但是我總覺得,要是送給至親的人,不管是家人,師長,同學,知己,還是自己寫一些彼此之間都喜歡的問候語比較好,這樣更能體現誠意。所以,每逢節日不管再忙,我總固執地自己編髮一些祝福的簡訊,分別送給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也不是說自己寫得有多好,主要是自己一字一句斟酌的,推敲的,不只是文字,更是在挑選文字的過程中,對收信人那一番不敷衍不怠慢的真心實意。

  不知道為什麼,今年的臘八節,比以往的感慨要多。或許是之前太過忙碌顧不上多想,亦或許是今年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所以變得傷感了吧。是啊,有人說這世上除了生死,其餘都是小事兒。說得太實在了,也太讓人心酸了。

  所以,就覺得更應該在陀螺般忙碌的日子間隙,放下雜事抽出時間將祝福的心意一一送達。這一年,的確值得我深深留念和感恩。真誠地祝福他們:在過去的一年,小心收藏點滴的開心,知足。在即將到來的一年,平安,健康。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快樂,幸福。

  臘八節作文2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曆年臘月初八,按家鄉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印象中有著很深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中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當然這一說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拉風箱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麼悠揚,那麼綿長,那麼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香味在屋子中瀰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豔“臘八粥”盛到碗中時,我們激動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中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碗中,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中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目光中,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粥,那是一幅多麼幸福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麼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麼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目光中再吃她做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節作文3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曆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的印象裡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裡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麼悠揚,那麼綿長,那麼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裡瀰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豔的“臘八粥”盛到碗裡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裡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裡,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裡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裡,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麼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

  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麼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裡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節作文4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抬起頭來說:“姥姥,以後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說:“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現在為什麼還找這個麻煩?”

  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媽媽和姨媽說,您母親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就每年煮臘八粥,您為了紀念您的母親,也每年煮臘八粥。現在我們為了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我們也要每年煮臘八粥!這些紅棗、花生、栗子和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徵著我們這一代準備走上各條戰線的中國少年,大家緊緊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團結在一起……”他一面從口袋裡掏出一小張疊得很平整的小日曆紙,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著“農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他把這張小紙送到我眼前說:“您看,這是媽媽保留下來的。周爺爺的忌辰,就是臘八!”

  我沒有說什麼,只泫然地低下頭去,和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

  臘八節作文5

  中國民間農曆臘月初八有熬臘八粥的習俗,稱為“臘八節”。臘八粥的來歷,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故事。

  佛祖成道臘八節本是佛教節日。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過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飢餓疲憊到了極點。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食後恢復了體力,洗去了身上的汙垢,在菩提樹下終於覺悟成佛。佛教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印度佛教傳人中國,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為成道節。在古代,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紀念,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祭祀臘神漢代始規定於臘月初八為臘祭日。每到臘八這一天,為了祭祀臘神,民間往往要準備一頓別具風味的粥。這種粥是用五穀雜糧摻入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燉爛,再新增紅糖,做成八色香粥,稱之為“臘八粥”。粥煮成之後,先要盛上幾碗,放置於庭院天井、碾磨盤上、牛馬羊豬圈的門上,以表示同慶豐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當時的“臘八粥”與佛教沒有關係,完全是我國自己的傳統祭日。

  紀念岳飛宋朝民族英雄岳飛,堅持抗金,遭奸臣秦檜誣陷。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進京。岳飛無可奈何,急急班師,一路糧食不濟。百姓聞訊,戶戶送去粥飯,嶽軍合混而食,道謝而去。這天乃臘月初八。後岳飛被害,百姓為示懷念之意,每年臘月初八燒起“百家飯”。

  皇帝喝粥在安徽流傳皇帝喝臘八粥的事故: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在財主家放牛,他經常挨打受罵,飢腸轆轆。有一次他牽牛過獨木橋,老水牛跌到橋下摔折了腿,財主把他關在一間屋裡,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他餓慌了,發現一個老鼠洞,一挖開發現一個老鼠糧倉,裡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紅棗……什麼都有。他就把這些東西煮了一鍋粥吃,覺得比什麼都香甜。後來,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當年這種粥來,傳令御廚用各色五穀雜糧煮成粥進奉,大宴群臣,這一天正是農曆臘月初八,因而賜名“臘八粥”。

  臘八節作文6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北齊·魏收——《臘節》

  常言道:臘七臘八,凍死倆仨。每年我都並沒注意,今年可謂實實在在地感受了一番。昨天的天氣還沒感受到那麼冷,還是陽光明媚。感受到了冬日大暖陽帶來的溫暖。今早一開啟窗戶,一陣冷風襲來,是我這個在家穿短袖的孩子都接受不了這樣的寒意,凍得我關節疼。於是,腦袋裡閃出了一個詞語: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從小家裡的小孩子就喜歡在過節時,聽一些關於節日的由來和傳說,那些對於世人來說飄渺虛幻的鬼怪傳說,實在是吸引人的。而我也是如此,從小喜歡聽姥姥講一些所謂“神奇的”傳說。因為家裡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天津衛人,所以都很喜歡坐在一起去聽故事,舅舅說,姥姥小時候給他們也是這樣講的,到了過年過節,大傢伙全都坐在一起,聽姥姥講故事,而現在姥姥是給你們這樣大的孩子講故事了,而我們這些兒女彷彿也回到了小時候,那些幸福的童年時光。姥姥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其實,小孩子聽故事真的不是為了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僅僅是覺得好玩,好奇。聽完故事的孩子們,臉上都會露出幸福的微笑,那麼單純、那麼可愛。然而老人也是如此,永遠把自己的子女當成小孩子,永遠的呵護著他們。而臘八節是在過年前夕的第一個可以團圓的節日了。

  聽旁人說起過,臘八節還有一項祭灶的活動,雖說我家沒有,所以我也沒真正的看見過。但是我曾聽人說起過,臘八節要祭祖還要祭拜一些神靈(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然而臘八節對我最大的誘惑就是喝臘八粥,泡臘八蒜了!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臘八節作文7

  再過幾天又到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每年的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

  在歷史上,每年的臘日天子們都要向天祈福,並且大宰牲口,舉辦臘這種祭典,以求神靈、祖先保佑,取得來年豐收。臘鼓鳴,春草生是漢代流傳的民諺,它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臘日敲鼓驅疫,迎接新春的儀式和情景。而到了現在,過臘八馬上讓人想起來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臘八粥了。

  臘八粥顧名思義,是要湊夠八樣的,紅棗、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隨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寶粥。到了臘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婦就開始準備了,在街頭巷尾碰巧見了,不妨站一會兒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樣,我是哪八樣。總有人忽然的驚叫一聲:哦,我忘了!然後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當地大聲笑起來。臘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飄著濃濃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學生一直討論到上課仍爭執不休到底誰家的粥更好喝。

  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以來源於佛教的說法較多,一說傳為佛教徒仿牧女供養世尊乳糜之典故,而於臘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一說農曆十二月初八為佛誕日,諸大寺作法佛會,煮果品、五穀等物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後多饋贈信徒,以邀佛佑。其後,此風氣漸傳至民間,成為我國民間風俗之一。不過,我老家卻有一個和這毫不相干的傳說,倒也有趣。講的'是很久以前,一個非常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錢就像流水。這一年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我想就是臘月初八日吧,才忽然發現所有的家產都已經花完了,甚至連吃的也沒有了,飢餓之下只好把家裡所有的裝糧食的缸底兒給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剛好湊了八樣,就熬了一鍋粥,這鍋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難盡。最終這個人還是飢餓而死。為警示後人,所以家家到了這一天都要熬臘八粥吃,以示珍惜糧食和財富之意,也有過日子要思量之意。

  小時候每年喝臘八粥母親都會講這個故事,然後說:其實也就是快過年了,讓人家兒都把缸底兒的剩糧食清清,打掃乾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母親對什麼事的分析總是一針見血的,我想也許真的是這個意思吧。那就讓我們別忘了清清自己的糧食缸,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吧。

  一個人坐在窗前發呆,所以就寫下了這篇臘八閒談。

  臘八節作文8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裡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裡麵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這麼多年的臘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臘八吃粥的習慣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著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點半,忽然醒來想起忘泡了,趕緊起來洗豆下鍋,又眯了會,然後洗漱,炒菜。

  我這一鍋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綠豆、蓮子、紅棗、麥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來種,還沒開啟鍋,那香味已經溢滿了我的小屋。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臘八節作文9

  在我們東北素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是形容臘七臘八的冷勁兒,我們現在提起臘七臘八印象中也僅存一個“冷”字了。其實,臘八在古代曾經是一個挺隆重的節日,有資料說,臘八節孕育於秦,形成於漢,興盛於南北朝,之後走向式微,以至於衰落。

  臘八的臘字來自於臘月的臘,臘月的初八日,謂之臘八。臘月的臘本與自然界的季候無關,僅僅因為臘月是農曆的十二月,進入年底,年終歲尾要祭奠祖宗、神靈,“臘者,獵也,獵獸以祭也。”臘來自於獵,久之,十二月便叫成了臘月。祭奠自然有很多的儀式,也就是說臘月本來有許多的習俗,不過在絕大多數地方,如今臘月的習俗僅存吃“臘八粥”了。

  據說臘八吃“臘八粥”的習俗的與佛教有關,《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說:“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節,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以後傳於民間相沿成習。

  我自小不喜粘食,對於臘八粥,除了喜歡吃粥的時候可以大量的放糖的甜勁兒之外,並沒有什麼好感,能記住的是母親操持臘八粥和喝粥時的那種氛圍。長大以後才從書籍裡知道,臘八粥是有很多講究的,據《燕京歲時記》說:“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的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做點綴。每至臘月七日,則剝果滌器。終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而母親當年不過是把各類雜糧,放在一起煮稠而已,起稠的主要的大黃米,而出味的則主要是紅小豆和飯豆,至於江米、菱角米、栗子是斷斷沒有的,點綴之物就更是連想都想不到了。不過,那黏糊糊的粥端到飯桌上,尤其是母親把白糖罐子擺上桌子的時候,兄弟們的雀躍和父母的笑容,還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了關於臘八的不滅的記憶。

  如今臘八粥已經成了商品,不管是不是臘八,只要你想吃,隨便走進超市便可以買到,臘八粥連同製造臘八粥的歲月一起被裝進了罐子裡,變成了一種速食品,只有記憶不能速食,不過也僅僅是記憶而已,安慰的是空寂的心。

  臘八節作文10

  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這一天,也是民間過“年”的開始。有句民謠:小孩小孩你甭饞,過了臘八都是年。意思是從臘月初八起,民間就開始備年貨。辛苦勞作一年的農民,平時壓在箱底捨不得花用的血汗錢,這時也要拿出來花一番。而備年貨,對鄉下的孩子來說,那簡直是天天過年。再窮苦的人家也要為孩子備些禮物,哪怕是幾顆糖球,也會圓了一個鄉下孩子一年的夢想。

  我國民間過臘八節,都是將佛祖吃了牧羊女用各種雜糧煮的粥後,在臘八這一天得道成佛,從此,臘八節就成為佛教的節日。但在家鄉廣為流傳的還有另一種版本的民間故事: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對好吃懶做的夫妻。父母在世靠父母,父母過世就坐吃山空,他們吃饅頭不吃皮,吃餃子不吃邊,很快吃盡家產淪為乞丐。有一年臘八節,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夫妻二人擠在一間透風漏雨的破灶房裡,看著破鍋裡討要的各種雜糧粥,不思悔改,一邊互相指責對方,一邊爭搶鍋裡的粥。誰知搶奪間土牆倒塌,砸死了二人。世人為教育子孫後代勤勞為本,節儉過日就吃起了臘八粥,並把懶夫妻的故事講給世人聽。

  在家鄉做的臘八粥都是就地取材。把一年四季所產的各種雜糧,乾鮮瓜果,各類蔬菜,收集一些,不易存放的要提前做成乾菜備用。甚至有的人家還要採一些鮮花,做粥時一起熬煮。

  記得小時候為了做臘八粥,母親從開春樹發芽就做起了準備,無論家裡哪棵樹都要採集一些東西,該存果的存果,該存花的存花,就連既不開花又不結果的樹,也要採一片嫩葉收藏,做粥時每樣放一點。母親說,吃上這樣“全”的“臘八粥”,百病不入。同時表示一年到頭,所有草本植物的豐收。為了表示對這些植物的感謝,在吃臘八粥時,要為所有的花草樹木抹一點粥,含有喜慶豐收和預祝來年五穀豐登之意。

  隨著生活的提高,家鄉的臘八粥越做越講究,不但保留了採用北方本地五穀雜糧做原料,還加進了南方所產的蓮子、桂圓、菱角等,做成了集南北風味於一體的豆、米、果品臘八粥。吃起來不僅清香甜美,還能暢氣生津,有利消化,更有和胃、補脾、通便之功效。宋代詩人陸游寫有一首《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看來古人早把食粥作為延年益壽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