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天> 關於春日遐想作文彙總六篇

春日遐想作文

關於春日遐想作文彙總六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日遐想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日遐想作文 篇1

  當第一絲暖陽射進人們的胸膛,大家都充滿熱情,奔走想告。春來了,悄然無聲地走近了。

  眼下,已是晚春,天氣變化無常,讓人無法接受。被突如其來的夏的波浪襲擊,心中早已“春心蕩漾”。

  每每坐在窗前,空氣中總是充滿窒息。

  眼看花木都蛻去了白雪,露出嬌嫩又纖柔的肌膚。風在吹,雨在淋,它們越發青、蒼。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一年的開始,也是一年的結束。我們應在這季節中做些什麼?

  我被那睡意擊昏了,躺了下去,仍在沉思……

  樹木在春天似乎更加結實,因為它們在這時正在猛烈地吸食營養,漸漸地成長。但有一部分,生在大樓茅簷下,無風也無雨整日優哉遊哉。春日過了,在樹木強盛時,它們越發枯萎,它們正在與死神交手。

  由此看來,春日無限好,應磨練,應汲齲讓自己更堅強。這樣,在接下來的夏天裡,才有屬於自己的陰涼,使人們在你的庇護下休息。

  在秋冬,你不會為其擔心、害怕。過了秋冬,就又可以汲取,為自己加固基業,為下一個秋冬備戰。

  春有暖風,好過冬天;有暖陽,好過秋天;有涼爽的空氣,好過夏天。春季如此美妙,為何不去利用、發揮它?

  人生亦此,在無數艱辛中,有美好舒適的時光,我們應幹什麼?享受?勤奮?釋放?汲取?為明天,應該,也必須選擇勤奮、汲齲但為了美好的今天,大可選另兩者。

  人生應享受,不錯,但過分享受,就失去了享受的本意,過了好時間,你會一無所有。

  兩種選擇。一、先苦後甜。 二、先甜後苦。

  一、有希望,有目標,吃苦總會結束。

  二、沒希望,沒目標,享受不會永久。

  若你是那棵樹,你會如何?

春日遐想作文 篇2

  春季,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迎春花開了,蘭花開了,所有花都開了。這個萬紫千紅的季節,讓我想起了很多詩人寫過關於春天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季,是一個心曠神怡的季節,灰黃泥土繁衍出了一些新綠,新綠又衍生出了奼紫嫣紅,今日看見了黃土,明日又看見了萬紫千紅。這讓我吟起兒童詩《我想》“變小草,綠得生輝,變小花,開得漂亮”。

  上午,我在學校花壇看見了一抹新綠,綠得生輝;下午,我又看見操場邊的樹上長出了新綠,學校花壇邊的紫玉蘭,一抹幽紫悄然而至;小操場的圍牆上,一朵鮮紅無聲無息地待放。

  回家後,便聽見了雨滴跳落到窗臺上,丁丁當當,像一首歡快的樂曲。八點一刻到了,天已經黑下來了,雨又變大了,我又想起了一句描寫春雨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次日,校園內的色彩又增加了;那一絲鮮紅長成了一朵小紅花;一抹幽紫開始了發芽。我的心情舒暢極了。

  春季,也是一個繁忙的季節。農民春耕忙,工人上班忙,我的老師也忙於工作,為我們也操盡了心,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為了不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我們要趁這美好的春光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春日遐想作文 篇3

  初春,羞答答的,一點也不張揚,不曾會有誰刻意地去注意她。她宛如一位淡妝的女子,只是默默地,為大自然增添另一種姿態,另一種韻味,另一種風情。

  微風中已有了一絲暖意,輕盈的風箏開始在空中忽飛忽落;慵懶的桃花獲取了勇氣,綻開粉色的笑臉,朵朵小巧精緻,瓣瓣晶瑩剔透;路旁、山腳下,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黃小花閃過,是迎春花充滿激情地開了……

  雨後的空氣,無比清新,擺脫了往日神秘的面紗,與我們之間增添了一份親近。經歷了寒冬的洗禮,柳樹終於耐不住寂寞了,抽出了柔嫩的枝條,和著風舞動起來。

  乍一看,草地上還是渾黃一片,而當你靠近它們時,會發現一個個細細的、小小的新生命——是哪位大師用一個漫長的冬天,在荒蕪的毫無生氣的黃色中,費了多少心思,用多麼細緻的柔情,點綴了細細碎碎的孕育生機的綠色。印證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事實,詮釋了生命力的頑強。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草兒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大自然的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這樣的迴圈、更替之中,從容不迫地裝點著無窮無盡的春夏秋冬。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不禁羨慕起來,它們可以不緊不慢地把握自主的節奏,而我們的人生卻如白駒過隙,不容許奢侈地揮霍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的特殊性,要我們在年少的時候為人生作好各種鋪墊,而任何人都沒有機會複製青春的第二季啊。

  一年之計在於春!燕子忙著築巢,它們銜來樹枝,譜寫出一曲曲辛勤的讚歌;農民開始在田裡勤耕不輟,趁著晴天播下希望的種子;而我,也該收起假期裡懶散的心情,徜徉在書的錦繡中,編織五彩繽紛的夢。

春日遐想作文 篇4

  用“春”字組詞,你便能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記否:“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記否:“吾不能以春風風人……”聽一曲千古的《春江花月夜》,閱一篇千秋《左氏春秋傳》,憶一句流芳千古的“報得三春暉”……

  說到“春華秋實”,又會想到“春秋戰國”,這春和秋總被人掛嘴邊,怎麼就不說“夏冬”呢?

  自思量,古人喜略稱,比如,延頸企踵,偏作“延企”,這春夏秋冬,便也取“春秋”二字了。

  就跟“東西”一樣,這東西南北,倒有另用;買東西,說是買物件,到處跑,得跑遍四方買才好,故作“東西”。又,唐長安,只有“東市”和“西市”,可見與花木蘭當年四處覓覽方便多了。遂稱買東西。[據《咬文嚼字》載]

  再一想,古人研究“和”與“平衡”,而不求“極”。怕是夏和冬為炎與寒,而春和秋為溫與涼,無過之之故。

  第三,對“春”的偏愛與自然天性有關——誰人不愛生機勃發之景而獨鍾於淒涼荒蕪之地?所以,人們總是要惜春的。話說幾天前小花園的玉蘭花瓣落了不少,可惜啊!玉質粉嫩的花瓣,整片整片爭相掉落,看著驚心動魄!

  不想春秋了,我來看看另一個詞,青春。青,能指綠色,還能指藍色、黑色。這裡取綠色之意。青,還能指未成熟的莊稼,再加上“春”,有活力之意。這一看,“青春”的本意便生動起來了。看看,這個詞多妙!

  春,一個神奇的字!

春日遐想作文 篇5

  手持一片春葉的書籤,帶著春花做成的髮夾,攜著溫暖和煦的春風,送走了最後一絲寒意,迎來了春日的降臨。

  春,沒有夏的熱情,秋的收穫,更沒有冬的潔傲似雪。但春,是甜的,暖的,陽光的。春,就像那童年時吵著要吃糖最終得到了,心滿意足;就像那逆境中一句暖人心扉的話語,守望相助;就像那茵茵草、叢叢花、棵棵樹一樣,生機勃勃。

  有時,我會穿上一身輕便的服裝,獨自漫步在花園裡,享受春日的美好風光,欣賞春日的獨特風情,和春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春,是我極好的朋友。

  在與你嬉戲時,朋友,我發現你真的好美。綠樹成林、鬱鬱蔥蔥、溪水孱孱,陽光透過林中的間隙灑在身上,暖暖的樹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花兒開遍,奼紫嫣紅,放眼望去,就像花仙國。花兒彷彿有了靈氣,朵朵帶著仙女般的輕盈和美麗。

  朋友,你可曾注意到,有好多人,好多人,他們喜歡在你的環抱裡盡情的享受,盡情的暢遊,盡情的奔跑?看!老人們或在湖邊的小徑間慢慢的散步、或坐在路旁的椅子上悠閒的曬著太陽;那些年輕人帶著相機,帶著快樂,時而跑到這顆樹前擺個姿勢,時而跳進那片花間露出微笑,為自己留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有的三五成群,跑來跑去,歡快的追逐打鬧,有的拿著小網子、小水桶,正在湖邊捕魚呢!喲嗬,竟然捕滿了一桶呢!

  春日,就像那花後的姑娘,既青春靚麗、充滿活力,又若隱若現,漂浮不定,留給人無盡遐想……

  教師評語:豐富而感性的心靈,優美生動的文筆,讓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隨你一起在這陽春三月展開了無盡的遐思……(陳培鳳)

春日遐想作文 篇6

  踩著單車劃開暖洋洋的東風,這就是最美的春天。

  這樣的時節,對於眼睛和鼻子,是無比奢侈的。各色大小的花兒,混合著複雜而又歸於一統的香氣,瀰漫在視覺和味覺之巔,讓人痴迷。而另一方面,似乎盼春和傷春佔據了太多的與春相染,反而忘卻春的本真。

  我也總會幻想著另一樣的生活,如同茶園裡採茶的那些茶農,於我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難以言表的美好。一層層的綠意跌宕,完全的'融入山陵,感受大自然的恩賜。尤其是高海拔的茶園,山間還縈繞著仙道般飄渺的雲霧。披上晨起的春陽,看著挺立的茶尖嫩芽,在嫻熟的手勢下,收穫進竹筐。我想,指尖與茶尖那極短暫的接觸,觸碰到的是怎樣的新鮮。

  然而,皖南茶園的同學,講述的採茶,卻沒有一絲與文藝有染的情節。

  春茶的價格,是最好的,尤其是“明前茶,貴如金”。因為歷經了漫長冬季的蘊藏,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較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集天地之精華,此時的芽質非常好。此外,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較低,此時的茶葉口感香而味醇,是一年中的絕佳。所以,清明節前必是大忙的。

  當然,這樣的忙碌,要一直到初夏。每隔三兩天巡摘一次。我原本以為,最辛苦的是採茶,要一直那麼站著,雙手還要不停地採摘。一天下來,腰痠背痛手抽筋,自然不在話下。而同學說,採茶只是第一步。真正辛苦的是後幾步精緻的技術活。

  上午採,下午制;下午採,當晚制。這是茶葉保質保鮮的必然要求。而製茶一般需要走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所謂殺青,俗稱炒茶。是將採回的茶葉攤鋪在圓形竹簸箕裡,散去部分水分後,再用直徑大桶鍋翻炒。鮮葉下鍋後,以聽到類似炒芝麻聲響為標誌,即表示溫度適中。再經歷翻炒、揚、撒、撈等手法。一直到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方可。

  第二道是揉捻,這個過程相對簡單些。是在殺青起鍋後,及時散去茶葉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捲曲成條即可。揉捻要求速度慢,壓力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色澤綠潤。

  最後一步是烘焙,也是最為精緻和繁瑣的一步。它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隻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先高後低,第一隻烘籠的烘頂溫度要求達90度以上,以後三隻溫度依次遞減10度即可。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

  初烘結束後,茶葉需放在簸箕中攤涼半小時左右,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均勻。待初烘葉有約10烘時,併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需60度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幹。揀剔去雜後,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包裝,封口貯存。

  這樣,我似乎就能理解,辛苦一天採回的嫩芽,經過製作,就只是那麼一點點的,會不會有種別樣的辛酸。

  同學感到辛酸的,更是這樣傳統而純正的家庭手工製作,已經越來越慘淡,大的茶園不斷的在兼併私人小茶園,年輕人都渴望大城市的霓虹燈華,堅守的傳統老茶農拿什麼來抵禦市場化的大潮和時間車輪的碾壓。

  留在杯中綻放的春天,是特有的中國智慧。我若遐想,守一壠茶樹,換四季香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