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節>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0篇)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1

  春節是我們太倉地區一個傳統的節日。

  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歡歡喜喜地慶祝一番。春節將至,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要蒸年糕,希望來年生活節節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放煙火,守歲到深夜。爆竹聲聲,從黃昏一直響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歲圓”,還有菠菜和黃蘿蔔絲,“百歲圓”寓意長命百歲,永遠健康;菠菜希望人們勤儉節約,生活“把把細細”,吃黃蘿蔔絲表示祝人們財源滾滾,收入越來越多。

  奶奶告訴我,年初一不能掃地,據說初一掃地要掃走財運的,到初三才掃地,而且要把掃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頭,這叫“發田財”。初五早上“接財神”,要放爆竹把財神迎進家門。到了正月十五圓宵節,家家吃圓宵,吃餛飩。吃完晚飯,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高高興興地去田頭“旺田財”,預祝來年糧食大豐收。

  啊,春節的習俗真多,讓我搞也搞不清。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2

  人們都知道,春節要放鞭炮,貼對聯。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傳說中有一個怪獸——年,常常在大年初一來騷擾人們過春節,於是,村裡的人們就會到深山去躲避那個怪獸——年。

  第二個春節到了,人們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擋住了跑往深山的人們,說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麼擋住年。”人們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來了。老爺爺從房間裡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塊紅布,就跑出了房間。

  到了房門口,鞭炮霹靂啪啦地響,紅布在風中飄動,年頓時不敢往前走了,轉頭就跑。人們歡呼著跑下山,稱讚老爺爺很聰明。

  哦!原來年怕聲音和紅色。所以,人們過年都要放鞭炮,貼對聯。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3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14年春節的到來。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4

  春節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裡和麵包餃子,這時候,家裡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裡人幸福,好運。比如說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著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我競爭的目標是我原來的職位——班長,原因是我很快樂我也要帶給同學們快樂,建立心中快樂星球!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5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天是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據說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二十四這天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往來拜訪。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天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後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6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發紅包、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這些風俗都體現著我國民間的文化。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祝大家過一個開心年!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7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要向長輩講好話,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8

  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每到每年的12月28日,家家戶戶就熱鬧起來了。一會兒刷漿,一會兒貼膠帶的。歡歡喜喜過大年嘛!

  每年的12月28日,我們每家每戶就要貼春聯了。為什麼有這個習俗呢?我問了問媽媽。媽媽搖了搖頭。我又去問爸爸。爸爸也不知道。問了一遍,還得還請叫我的電腦先生啊!

  電腦先生說:“傳說當年明朝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喜歡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有一年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讚不絕口。巡視中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就問原因,侍從回答說:“這一家人不識字,不會寫。”朱元璋就當即揮筆寫了一副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此,春節貼春聯開始普遍盛行了。”

  聽了電腦先生的講解,我們全家人都明白了貼春聯的來歷。我們一家趕快刷漿,還要忙著自己貼春聯呢!

  我們貼貼貼,忙活了好一陣兒才貼好了幾幅春聯。不一會兒,外面鞭炮聲就響起來了,大街也熱鬧起來了。好了,不給你說了,我要去過新年貼新春對聯啦!拜拜!

  歡歡喜喜貼春聯,快快樂樂迎新年!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9

  貼春聯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習俗,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們家自然也要貼春聯。不過這次的春聯有點特殊——是我自己寫的。

  一大早起來,陽光射進了我的屋子,我趕緊叫醒我的弟弟,該去貼春聯了。過年要辭舊迎新,於是乎,我們先把舊的春聯撕了下來。但是,貌似雙面膠和膠帶太好用了,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拽了下來。

  現在該貼新的春聯了。這次我寫的內容是,右聯:迎新春平安如意;左聯:賀佳節富貴吉祥。實際上,我寫了兩副春聯,但是我感覺這副春聯比較特別。大部分七字春聯的讀法都是223,但我這副春聯的讀法是34,能讓人感到稀奇。so,我選了這副。開始貼的時候,也是最麻煩的時候。因為我長得比較高,所以我負責貼,我弟弟張睿負責看。特別是貼左右聯的時候,他一會說:“向下一點!”一會又說:“朝右一點!”一會又說:“……”我感覺自己好像就是一個機器人,被他控制著,差一點,小宇宙就要爆發了。

  最後我們的付出有了成果——春聯貼得整整齊齊。我希望,我們家能在這一年更上一層樓,並且祝大家春節快樂!

  農村過春節的風俗作文10

  在重慶這個城市,過年無疑是最熱鬧的。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點以後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點,一家人會將提前準備好的小氣球踩破,發出類似鞭炮的響聲,以示辭舊迎新。

  那些想放鞭炮的人可以開車到郊區,在劃定的地方盡情大放一番。那些在農村有親戚的重慶人會乘機到鄉下放鞭炮,過過癮。

  大年初一,重慶人不出門守在家裡。重慶晚報記者陳雪蓮說,大年初一家裡不能掃地和倒垃圾,這樣做會掃走家裡的財氣。那天不能睡午覺,當地人成為“黴睡”,是一年倒黴的意思。當然,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須說吉利話,不能說喪氣話,預示來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開始拜年,當地人稱為“走人戶”,意思就是到親朋好友家裡拜訪。重慶人還喜歡初二之後吃“轉轉飯”,就是到親戚之間輪流吃飯,一家負責一天的飯菜。通常吃飯後打牌,大家一邊打牌,一邊聊天。

  當地人拜年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也就是中國的燈節。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所有房間的燈都要亮著,家家戶戶吃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