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創新> 有關創新能力作文8篇

創新能力作文

有關創新能力作文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能力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能力作文 篇1

  作文貴在創新。創新是作文的生命線,是寫作永恆的話題。“尋人所未尋,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寫人的所未寫。”關鍵就是寫出極具個性的作品來。如何創新?一般來說,可以從立意、選材、構思、寫法、語言上力求突破。

  1、選材、立意創新

  有同學說,這談何容易,我們中學生的作文材料已被大寫特寫一空,已無新意可言。人不可以每天重複地生活,生活中不是沒有美,只是在於你有沒有一從發現的眼睛。例如寫老師的題材可謂“歷史悠久”,第一個寫老師辛勤備課改作業到深夜、堅持帶病上課的有新意,第一個寫老師勇於教改、和學生如朋友般親密相處的更有新意。選材如何創新?選材往往是和立意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應該引入時代活水,從小處切入,將鮮活的社會生活和時代話題寫進作文裡,這樣才會使文章呈現出一種清新撲面的氣象。例如寫社會見聞,有位同學寫在公共汽車上一位年輕的女售票員接受了農民的幾個鴨梨而無視規章制度,諷刺了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真是無孔不入。事情雖小,卻很有感觸。再如寫家庭生活,一位同學寫的《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敘述了一位父親利用電腦巧妙地與女兒溝通,並以“網友”的身份藉機引導、教育的事情,巧妙地表達出了小作者對幸福的理解和感悟,比同類題材的新穎,不落俗套。

  此外意需深掘,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礦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礦,打出石油。材料開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確,文章也就越有意義。同學們在開掘主題時,要在一個材料面前,多問幾個為什麼,反覆分析研究,並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深掘它的涵義,然後用最有力、最簡潔的方法表現出來。

  2、構思、寫法創新

  構思體現了材料組織的能力,從所選的材料中確立寫作重點,為表達中心思想服務,這是寫作的一個基本功。目前,許多中學生在選材之後動筆就寫,缺少思考,分析研究材料,哪些地方最能體現中心的應該詳寫,採用什麼方式來寫?可以採用烘托法、對比法、欲揚先抑法、倒敘法、懸念法等,不要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如一考生的《拜年小記》,寫一位大學生給啟蒙老師拜年,透過老師院中臘梅花的數次描寫,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心靈。

  作文也可以透過形式來創新。例如日記式、訪談式、求證式、短劇式、書信式、小標題式等,不一而足。如一考生話題作文《“交流”欄目的一次直播》就採用電視節目直播,分析了批評教育和表揚鼓勵教育對學生的不同影響,得出感悟:教育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同學們應該正確地對待批評和表揚。還有20xx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話題“掌聲”,一位考生以《一道關於“掌聲”的證明題》為題;山東淮坊話題“比”,有考生擬題《我不是墮落的催化劑——“比”的申辯》;吉林省命題作文《同自己談話》一位考生就擬了三個小標題:同自己的眼睛談話、同自己的性格談話、同自己的心靈談話,設計獨特新穎……

  3、語言創新

  語言的基本功反映在作文中,往往給閱卷老師所產生的印象差距較大,所以重視作文的語言創新也是取得高分的關鍵之一。語言生動活潑、有個性,例如《港灣》一文中寫媽媽反對我看課外書籍說“我愛魯迅的書,魯迅的書也愛我;媽媽也愛魯迅的書,可魯迅的書不愛她”就極有個性。能將學到的比喻、擬人、對比、對偶、排比等修辭方法適當運用到作文中,也往往叫人欣賞。或能寫出幾句讓人回味、反覆咀嚼的話也別有一番情趣,同學們在寫作訓練中不妨多做一些嘗試。

創新能力作文 篇2

  有創造力、有創新精神是21世紀人才最重要的品質。創造力是最好的能力。寫作作為一種精神勞動,具有顯而易見的創造性。沒有創新的作品,讀起來是老生常談,味如嚼蠟;具有創新精神的作品才會膾炙人口、引人入勝。搞創作就是搞創新之作,用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那麼,我們如何進行這項工作呢?

  一、破思維定勢,立創新意識

  在美國的許多華人學者認為:中國學生學習刻苦,書本知識掌握得好,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不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歸根結底是由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造成的,因而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強的人能夠進行求異思維。求異思維要求作者在審題、立意、構思的過程中,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使思維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發散,得出新奇而較正確的結論。

  二、加強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搞好創新

  作文是思維的再現,一切作文訓練實質上就是思維訓練,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呢?

  1.養成逆向思維的習慣。

  即從題目、內容要求的相反方向去思考,一反傳統做法,想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觀點。比如寫《靜靜的夜晚》這篇作文,如果從正面思考,是很難下筆的。夜晚靜靜的,萬籟俱寂,有什麼好寫的呢?但是如果能運用逆向審題,眼前立即就會變得明亮起來:靜靜的夜晚,大地萬籟俱寂,但是老師在燈下備課,種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長,樹葉在沙沙作響,河水在嘩嘩地奔流,邊防戰士在站崗放哨,公安人員正整裝待發,一個個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維的閘門一經開啟,就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2.養成多向思維的習慣。

  即從材料或題目的需求多方面去闡述,注意事物的各個方面,從而寫出看問題全面、解決問題有方的好文章。如以“手有五指”為題寫說理性文章,學生們就從四個角度確立了不同的論點:(1)五指有長有短,眾人千差萬別,辦事不能“一刀切”、一樣要求;(2)手指各有各的用途,我們學習也是一樣,各科課程不能偏廢;(3)一個手指做事難,協同合作有力量,同學之間要互相支援、互相幫助;(4)握筆寫字,小指要自覺站在一旁,同學之間不僅要互助,還要互讓,要看需要、顧大局。還可以採用“同一題目,多種體裁”的方法進行訓練,這類訓練既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又訓練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培養想象思維的習慣。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象。豐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機盎然、光彩奪目。 比如假設情境式的作文訓練題——《寫字檯上的鮮花》:“早晨,老師一跨進辦公室,只見寫字檯上插著一束鮮花,她將花兒貼著臉龐,情不自禁地問:“這是誰送來的花?”請續寫下去;幻想式訓練題——《太空旅行記》;推測式的訓練題——《第八代電腦》;假想式的訓練題——《三十年後全班聚會》……這些都是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獲得新材料的有效方式。

  三、擴大閱讀量,創新有基礎

  作文是多種知識的綜合表現,沒有較為豐富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是寫不出具有深刻思想性、高超藝術性的好文章的。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讀一些自然科學的書籍,應當“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

  為了更好地開展閱讀活動,我們應當這樣做:首先要用好圖書館、閱覽室,讓學生多讀報刊,作好讀書筆記。班級要時常組織讀書交流會談體會,組織故事會、演講會,讓學生鍛鍊口才,交流各自讀書所得;透過辦黑板報、牆報、手抄報、廣播站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樣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想活躍了,創新能力強了,學生就會寫出一篇篇思想深刻、手法新穎的佳作來。

  四、激發興趣,樂於創新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以滿足個體需要的一種內驅力。葉聖陶說:“寫作文就為的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話。”這裡的“動機”、“內驅力”就是“想說”,就是一種“表達的慾望”,有了內部動力的驅使,才能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那麼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呢?

  1.課堂上創設民主、和諧、活潑的學習氣氛。

  教師學生要大膽想象,敢於質疑,大膽探究,鼓勵求異思維,活躍學生思維,鼓勵不同觀點的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營造一種百花齊放、熱烈奔放的課堂氛圍。

  2.倡導學生寫富有個性的文章。

  學生人小,單純直率,天真爛漫,思想上一塵不染,要體現他們的寫作優勢。

  3.要採取激勵措施。

  既要鼓勵寫作上出類拔萃的學生,也要鼓勵寫文章開頭好或結尾好的學生,既要表揚一個詞用得好或一段寫得好的學生,又要鼓勵選材好或寫作視角好的學生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我常用的激勵措施有:選取學生中的佳作登黑板報,編牆報,廣播播放,學生傳閱,班上朗讀,編印《優秀作文選》等。

  二十一世紀人才培養的焦點是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能領導和把握科技發展的潮流。作文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讓我們潛心研究,努力工作,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啟迪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一代新人茁壯成長,成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之材。

創新能力作文 篇3

  很多學生都想提高自己的創新作文能力,提高作文創新的能力,十分重要。同學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作些嘗試。希望能幫助大家寫出創新的作文內容!

  一、看清題目創新意寫作文首先要看清題目,在審題時,要多想,多琢磨,不要馬上動筆。

  如寫《一件好事》這樣的老題目,你要避開幫助婆婆拎東西,推車等人家可能會寫的內容;而用以小見大的方法,選更新鮮的材料,如有一位同學,去看署假去山裡的親家作客,與山裡的小朋友成了"鐵哥們"的事,寫出了《我與山娃子交朋友》的好文章。

  二、逆向思維引新意要想文章寫常新,對文章的題意進行逆向思維,也是寫出新意的一種有效方法。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不順著題目的意思,而來個變化,甚至否定如一位同學《家裡裝了電話機》的作文,就不像大家一樣,盡寫電話機好,而寫了電話機帶來的煩惱,使作文很有新意。

  三、貼近生活觸新意文章要有新意,小作者的思想必須要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有新的認識,新的感受。

  如農村改革開放的十十年,鄉鎮企業的崛起,農村市場的開闢,旅遊景點的開發,這些都是尋找新內容新感受的好地方。有的小朋友寫出了《外婆和BP機》、《我家的“奧迪”》、等好作文,都是這樣產生的。

  四、變換手法創新意對同樣的作文內容,要變著法子去寫,避免表現類同、角度、變換方法,步入後塵。

  這就要我們開始腦筋變換,變換材料,語言等來寫出新意。如同樣寫改革開放使我家生活富裕了,有一位小朋友從語文課文《數雞》得到啟發,寫了《數機》竟數出了家裡有32只“機”(家用電器),使人耳目一新。

  五、科學聯想創新意寫作文,當然要以起初為依據,但只要是合理的,也是真實的。

  作文一旦有了豐富想象加入,就會海闊天空、色彩斑瀾。其實,想象的產生也是從現實生活中獲取“靈感”的。“想象作文”同樣需要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不是憑空“瞎想”。所以只要我們在作文時能大膽地去聯想、推想、假想、猜想,往往會新意創出。各位同學,你不妨試試看。

創新能力作文 篇4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踐中我不斷探索、總結,下面就兩方面來談一談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在生活中感悟創新。

  獨特的感悟,就是創新。指導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生活,並把這種對生活的體驗,記錄書寫出來,那麼這就是自己獨有的,是一個人的,這樣的寫作,就是創新。

  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 一顆對生活充滿了渴望,和熱情的人,他的心中就有美, 王蒙說過: “創作乃是心靈的搏動與傾吐。” 有人說:“ 要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希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裡行間,最終達到創造美,從而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對發現生活。對生活有獨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發現生活中萬事萬物的特殊性,發現你自己的個性。就象卞之琳一樣,發現觀賞者同時也是被觀賞的物件,懷想都同時也在被別人懷想,這就獲得了生活的詩意,成就了文學的成功。寫作不是想寫作就能寫作的,內心必需先有要表達的甚至於不得不表達的東西,寫作才具有了成功的可能。創新就是有獨特的視角與表達方式,獨特與眾不同的感受、感悟與體驗,才能有新意。

  可以帶著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春聞百花秋賞月;夏納涼風冬看雪。一年四季,景不同,感受異。

  (二)在寫作過程中創新

  素質教育在不斷地深入發展,培養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作文水平是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標誌,作文創新可以說是語文創新的重中之重。對於學生而言,”創新”是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發明創造,作文創新是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在寫作中,能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創新能力___否則連作家也成了不具備創新能力的人了。學生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發揮了自身的想象力,那麼便是有創新。

  在作文設計過程,我探索新標準,力求打破固有的主題標準,格式標準,寫法標準,把學生從機械的死板的標準裡解脫出來,學生的思想、思維、思路不再受束縛,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力的翅膀,充分展現個性。

  作文創新建立新標準,不僅僅以”新”為準。客觀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絡的,人們觀察事物可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進行,得到的認識和判斷也必須受到時間、地點、社會進步程度及自身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所以明確了作文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目的下,提倡創新的作文教學目的,同樣是明確的,相對來說更高一些,我們只是讓學生在作文創新中,有著鮮明的是非標準,正確的價值取向,真實、真切、真誠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頌揚善人、善行、善德,崇尚美、熱愛美、讚揚美、追求美,才能真正地實現作文創新的價值,體現作文創新的意義。例:在教學<《美”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爆炸>>這一文後,我們曾就航天實驗的意義,展開大討論,給同學們充分發表了意見,後把討論內容寫成了文章,在文章中,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敘述了出來,這次作文順應了學生的天性,培養髮展了學生的個性,新的興趣、愛好、志向、情感、觀念,在自己的筆下不必掩飾,在作文創新中表現個性,展示自我價值,作文創新要發展個性,有了個性,發展想象能力,從而充分發展創新精神,這種能力的培養從客觀實際出發,合乎事理、情理。

  我們的學生從客觀實際出發,以生活為基礎,對生活的觀察和宇宙萬物的思考,調動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多彩地表現生活。追求語言的新鮮、生動、活潑,行文的安排、佈置構思巧妙則文采備矣。

  (三)在作文評改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批改作文過程中,往往是”教師高投入,學生低收效”的現象,我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把學生動員起來,從學生參與直至獨立進行作文批改的意義入手,引導學生”互動”的可能性,從學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條件入手引導學生相信”互動”的可能性,學生激情空前高漲。在自願組合、互補結合,交流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開始進行批改,組織學生操作:

  1、每次批改時,引導學生掌握標準,例如內容、結構、語言、寫作等,確定標準的過程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我們分兩步開始:起初,複習作文有關知識、規律,組織商討相應標準,以後教師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交換意見,直至明確批改要求。

  2、互改寫作:先由一個同學批改組內一個同學的作文,改正錯別字,改通語句,改妥標點,寫好眉批和總批,給定分數或等級,提出補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見,最後教師對全部作文,特別是學生吃不準了作文進行總體把關,瞭解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狀況,摸清行情,積累資料,為相關指導做必要準備。

  3、互談體會:此項活動意義在於交流,首先組內交流,先讓習作者與初評者、複評者與習作者之間的對話,目的是對讀者、作者有所啟發。然後是組外交流,由各小組推派代表習作者和評改者雙方取得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提高效果。

  4、互推佳作:自己是為了交流成果,鼓勵優秀和創新,每次作文,小組內至少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學習,同學們再提意見,再次修改,進一步完善提高。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得到了提高,每一個同學都動了起來,學生成了”主角”,作文批改”角色”,有了更新,學生的責任心增強了,在批改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面廣了,閱讀能力強了。同時作文的批改也促進了作文的創新。

  5、作文批改為提高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提供了可能,它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學生由小學到初中的閱讀習得,積累了寫作所需的各種知識,批改作文時由學生自己操作為內化,前一至運用提供了條件。在這樣的機遇中,學生大多能創造性地審視、評價他人以至自己的習作,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另外,它有利於作品的出新,應該說:學生的寫作就是一種創新,這種”互動”批改作文使得全體學生參驗作品,進而出新有了可能,一篇作文經過他人以及自己的反覆推敲、修改,形成很大甚至根本程度的變化,這也是一種創新。

  在寫作過程中,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作文批改過程中鍛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作文創新的能力,那麼作文水平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標誌,那麼,推而廣之,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形成則可以此為借鑑,透過多種途徑,逐步達成,使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逐步形成。

創新能力作文 篇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而真正讓學生學會寫作文,除了從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學生寫作的信心外,還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是我作文教學的訓練重點。現在我就來談談我的做法:

  一、拓寬訓練時空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對日常生活感悟後的自然產物。這樣的習作往往有著鮮明的個人色彩,並體現著表現自我的創造性,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學生的習作衝動絕不會只等到上作文課時才產生。如果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在作文課上,學生也許因為缺乏習作興趣而寫空話假話,走上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就讓學生從說開始,強化說,以說促寫。

  說話,雖是正常孩子都會的日常的生活交流,絕大多數孩子能流暢且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在課堂上,他們要回答一個問題,往往就會變成茶壺裡的餃子,明明有,卻倒不出來了。這就需要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剛入學的學生,肯定有答非所問、說話不完整、詞不達意等現象。這是正常的,老師要做的就是耐心地聽,細心地教他們說,並熱情地鼓勵孩子們說。一般孩子在與老師的磨合中就會慢慢明白老師的要求,懂得說話要完整、通順、明瞭,並努力讓自己做到。

  這時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是要努力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大加表揚,讓孩子們嘗試成功,並努力爭取更大的成功。比如第一節說話課《自我介紹》就是以學生最熟悉的自己為話題來說話,並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學生知道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暗示學生一定的說話順序(教給學生說的方法)。當學生能流利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我們就可以嘗試讓學生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每天讓孩子們寫一句話,寫給老師、家人。一是可以鞏固已學過的漢語拼音;二是可以讓學生用拼音提前寫話,將寫的訓練提前。當學生能快速準確地用拼音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我便用課件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看圖來寫話,開始是單幅圖,漸漸到多幅圖,學生開始只能說出故事的梗概,慢慢地將故事寫得生動起來。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提高得那麼快。不同的孩子進步的速度不同,但都是在向前努力,就要給予表揚。這樣把作文教學滲透到平時,讓學生用心觀察,用心體會,下筆自然言之有物。

  二、將寫作變成習慣

  當孩子們能用文字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了,我就讓孩子們嘗試寫日記。在一年級時,我並沒有提出“寫日記”這個名詞。只是每天的作業裡有一項寫話要求,如“用一段話向老師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寫一段話告訴老師你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樣的”……都是一些學生熟悉、易寫的內容,所以學生並沒有畏難情緒,而且我每天早上一定逐一閱讀學生的文章,將優秀的文章讀給同學們聽,將進步大的同學名字寫在當天的星星榜上。這樣學生都將寫話當成了樂事,做起來自然是越來越好。

  慢慢地,學生就有了基本的寫作能力了,這時在閱讀課上我不僅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性,更重視寫作方法的剖析和運用。有時課上可以仿說,如學《風》這一課時,學生就能仿說:“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雲兒飄走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向我們揮手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長髮飄起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撫摸我們了……”學習《小松鼠找花生》,學生就可以續說:“小鼴鼠看到小松鼠在那發呆就過來說,‘花生在地裡哪!’小松鼠拔起一棵花生秧,果然下面都是胖胖的.花生寶寶。”這是課上學生說的。課後我留的作業是續編故事,充分地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編故事的樂趣,效果自然非常好。我就是這樣,教材中有內容寫教材裡的,教材裡沒有就寫班級或者家裡發生的事,漸漸地學生就能自己選擇內容寫了。

  三、注重積累,厚積方能薄發

  雖然日記是真情的流露,但要成為好文章,自然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還要有極豐富的儲備。鼓勵學生多讀書。小時看看漫畫,聽聽故事,會拼音了讀注音讀物,從童話、寓言起步,漸漸到名著美文。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背誦一些美文佳段,格言警句,並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巧引妙用,努力讓學生的文章文美立意高,走出平庸,走向創新。

創新能力作文 篇6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地位,是早已得到大家公認了的。但在近幾年當中,作文卻越來越為眾多的學生所厭惡,透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初中學生作文存在著下列誤區:

  第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作文對於學生來講成為無米之炊。由於各種因素,當前許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不夠,基本的詞彙、句式、語法、修辭等等知識是少而又少,一些學生缺少基本的文體知識。

  第二、學生的閱讀量太小。

  近年來,隨著考試指揮棒的魔力的不斷增大,許多小學老師和家長過於注重考試技巧和能力,學生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閱讀大量的書籍,更有甚者,個別同學閱讀課外書還被家長或個別老師認為是不務正業。

  第三、個別老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存在著偏差。

  有的老師認為,好的學生作文是老師改出來的,因此,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地改,等到改完,學生作文早已面目全非,不是自己的了。也有一些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一個勁地講授寫法,或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或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找出素材,借學生的筆把它寫出來,這樣指匯出來的學生作文當然不會有真情實感,不會出現好的作品。

  第四、學生缺少寫作的興趣。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學生的寫作基礎差,很少嚐到成功的喜悅,老師又少鼓勵而多批評等等,學生對於作文敬而生畏,只能仰視作文,卻不能積極地進入到作文實踐中去。

  第五、學生缺少生活積累。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和核心,也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和深入。作文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本人從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20多年,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究,以學生的幾篇作文為例,認為培養學生作文創新能力有以下途徑。

  一、引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作文教學不是空穴來風,閱讀是培養學生作文創新之源,這一點,對農村孩子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廣泛的閱讀中,才能挖掘文中的創新因素,加以張揚,進行創新思考,培養創新品質。

  一要引導學生多讀、精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讀得多心中有本”,有了本才談得上創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交給學生閱讀的鑰匙,讓學生在圖書室,在班上圖書角(可引導學生每人選取一本心愛的讀物組成)廣泛地閱讀,博採百家之長,為學生的新發現奠定紮實的基礎。

  二要引導學生新發現。廣泛地閱讀會讓學生逐步體會到作家們的創新之處,然而任何一篇佳作,都會帶有作者創新和時代的侷限性。時代的變遷,生活在新時代的學生,必然對此有新的看法,新的觀點,有的發現可能是準確的,有的發現是幼稚可笑的,有的甚至是荒謬的。對此,教師不可譏諷、嘲笑,而應予以鼓勵,並且循循善誘,激發學生對獲得創新成功的渴望。

  三要引導學生敢於創新,思貴求異,文貴創新,透過廣泛地閱讀,學生憑藉飛越的想象,甚至變形的誇張,將會使自己的作文別具一格,出奇制勝。比如讀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有的學生寫了《牛郎超市》;讀了《木蘭詩》,寫下了《花木蘭下海》;讀了《西遊記》,寫下了《銀行裡的保安——孫悟空》,等等,一篇篇離奇的故事,誇張的形象,無不令人耳目一新。

創新能力作文 篇7

  學生不能寫出有創意的文章,主要是缺少創新思維,具有創新思維是學生寫出創新文章的前提條件。基於此認識,我在語文教學中就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促進學生作文創新作了一些嘗試。

  一、訓練擴散思維,撥動創新激情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擴散思維。方法是巧設問題,誘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肯定學生中合理的思維。教讀《孔乙己》時,設定問題:既然長衫是讀書人的象徵,孔乙己一直穿在身上,為什麼最後喝酒是穿一件破夾襖?結果學生想象各異,其中一個同學這樣描述:“丁舉人奸笑道:‘你也配穿長衫,有什麼資格?丟我們讀書人的面子,給我脫下撕了,再打五十大板。’”這一思維既合情又合理,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殘忍摧殘孔乙己的主旨。進行擴散性思維,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二、培養求異思維,挑戰陳舊觀點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要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這當然應建立在健康向上的立意基礎上。為訓練學生這種能力,我平時設計了一些辯論題讓學生辯論。如正方“有志者事竟成”,反方“有志者事未必成”(空有大志而無行動);又如正方“開卷有益”,反方“開卷未必有益”(讀不健康書);再如正方“不必班門弄斧”,反方“弄斧敢到班門”(敢向權威挑戰)。由於平時訓練紮實,學生作文有創意。某同學在《我要為南郭先生辯護》一文中寫道:“我認為南郭先生只不過是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庸人,但讓他有機可乘的不正是齊宣王嗎?我們怎能只盯住南郭先生不放呢?齊宣王才是一個高高在上,不明真假的昏君,是他為南郭先生大開了綠燈。”“我國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構想,優勝劣汰,再也不可能有培育南郭先生的土壤。這樣,‘南郭先生’不再會有機可乘了。”這篇習作採用了求異思維,摒棄了人們的一貫思維方式--一味指責南郭先生的弄虛作假行為,其立意達到了創新的要求。

  三、合理運用技法,駕馭創新技巧

  要培養學生作文創新能力,需講究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巧用比喻、烘托、鋪墊、對比、象徵、借物喻人等手法。如以“播種”為話題作文,一同學以《要在春天播種》為題巧用比喻手法,其中寫道:“春天,是最美好的時光,是人們播種

  的黃金季節,青少年時代,就是人生的春天,是播下知識種子的黃金時代”,作者形象生動地提出了觀點,讓人耳目一新。在結尾又寫道:“詩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在人生的黃金時代播下理想的種子,才會有碩果累累的收穫季節。朋友記住:知識的種子要在求知的春天播下。”由於作者運用了比喻手法,使文章達到了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不斷地探索並實踐。

創新能力作文 篇8

  內容提要:語文教學的改革使作文教學的提到了日程上來,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又決定了改革作文教學又是改革語文教學的一條捷徑,所以我們必須從學生、教師和兩者的交流等多方面來改革作文教學,要讓學生主動地去寫,寫他們想寫的、願寫的,讓教師主動的去教,教他們如何去品味人生,品味喜怒哀樂,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交流者與合作者。開放我們作文教學的主體與客體,培養出有時代精神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開放思維、開放評價、交流合作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創造力,使其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已經成為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要的課題。如何改進我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就順理成章成為語文教師的研究課題,作文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是語文在現實生活中最廣泛的應用,也是人文表達最直接的方式,相對於閱讀來講,它本身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造。因此,要使語文教學實現自主,開放作文教學無疑是一條捷徑。

  一、我手寫我心開放學生思維

  語文教學由於受到種種侷限,一直以來變化不大:從寫人到記事,從遊覽到抒情,無非是那麼幾種格式,幾個題目,有些甚至陳舊到三年級用過,四年級又見,到了五年級換個模樣又出來的地步,不但學生厭了,連批閱的老師也麻木了。我們班上就有這樣一個孩子但凡記人皆是我的表弟,只要記事就為一場乒乓球,文字倒是越來越嫻熟,什麼新意也沒有。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風格、體裁也會相應的不同,現在寫作的目的卻背離了作文的原意,讓孩子為文而文,使寫作成為學生的負擔,成為他們丟之不去的包袱,這包袱甚至會一直跟他到高中,也就難怪學生越寫越反感了。可想而知,這種心情下寫出來的文章只能是應付差事,既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阻礙了學生思維和個性的發展,更談不上創新了。

  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就要改變我們寫作的目的,實現我手寫我心,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什麼時候寫就什麼時候寫,只要寫得真、寫得實、寫得發乎情止乎禮,就沒有什麼不可說、不可寫的。韓寒的《三重門》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他為什麼能夠風靡一時,只是因為它出自一個孩子的內心,我相信這決不是教師給個題目,講篇範文就能教出來的。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一塊明鏡,映照著生活的喜怒哀樂,只要他們把這塊鏡子擺出來,就是一篇絕佳的文章。

  因此,我取消了但在作文課上寫作文的要求,取消了一週一篇作文的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把文章放在平時,有所感就有所記,有所觸便有所寫,真正把寫作變成學生心靈的抒發。在作文課上,我只是將他們平日的作文講評一下,點明優劣,再讓寫作者講講當時內心的體驗,讓其他人觸類旁通,激發寫作慾望。

  學生的天賦是無限的,潛力是無窮的,那就象一座巨大的火山,不是靠教師去挖掘,而是要讓他們自然噴發。

  二、星星也閃光開放教師評價

  由於每個人的經歷愛好不同,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側重抒情,有的側重敘事,有的擅長寫景,有的擅長狀物,有的以幽默為主,有的卻滿含深情,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滿目狼籍一點閃光我們常常習慣把那種有情的文章成為真實的好文章,對那種胡編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顧,其實這本身就是作文評價的誤區,而正是這種誤區扼殺一代代創作天才。

  看過學生一篇關於寫朋友的文章,他的朋友既不是他的同學,也不是他的鄰居,甚至不是他身邊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天上的雲,他寫了在他失意時,雲朵千變萬化逗他開心;得意時,雲朵輕舞飄蕩與他同樂,受父母責怪時,與雲彩訴心事,被同學欺負時,向雲彩說委屈,真真實實的寫出了一個缺少朋友,缺少親情的學生的內心,但是隻因為作文要求中有真實的描寫你生活中一個人的標準,他的文章僅僅得了60分。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評價上的失誤,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作文教學的保守。

  其實教師的評價也應該趨於開放,要引導學生對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不同的中心;或者同一中心,從不同的方面去選擇不同的題材,力求選材新穎、與眾不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的選擇內容、真實的反映內心。教師評價時要看到學生的每一處閃光點,並且加以引導,真正做到學生的文章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如同剛才寫朋友一樣:讓孩子們可以寫同齡人,可以寫長輩,可以寫景物,可以寫動物,只要能帶給他朋友般的溫情,分享他失意與得意的都應該算朋友。教師在評價時要從其優勢入手,以讚揚為主,把這點星星之火點燃。

  三、心與心碰撞,開放師生交流

  學生的寫作與教師的評價之後,難免會造成良莠不齊的現象,有時還可能使一些學生的文章定型化,沒有了發展的目標,所以相應的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也必須有所發展,有讓寫作變成心靈與心靈的交匯,感情與感情的碰撞。以前,我們是學生寫,教師講,而現在我們應該教師講學生也講;學生寫,教師也寫,真正使文章變成師生間的交流渠道。

  首先文章來自學生就必須以學生的思維為主,不能用老師的觀點取而代之,教師只能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理解學生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添枝加葉;再次,學生基礎有限,教師必須能夠與學生合作完成文章。這種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合作,而是教師在理解了孩子的觀念,讀懂了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的引發下有所感觸,並與孩子交流,再讓孩子從交流中獲得新知,改進作文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決定者出現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生完成一篇作文,講的是他與鄰居孩子去捉魚的事情,教師可以先讓他談談當時事情的經過,和他一起分享快樂,然後教師再讓他根據文章說說,哪兒最有趣,他寫得好玩嗎?接著教師可以簡單講一講自己的趣事,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明白哪裡該詳寫,哪裡該略寫,哪裡不必寫。最後學生根據所得自行修改,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兩者做個比較。

  總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靈活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具有真摯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這樣才會開啟他們思維的大門,點燃創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