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變化> 理想的變化作文

理想的變化作文

理想的變化作文

  理想的確立是受當時人的認知、精神狀態、環境等等主客觀條件制約的;時過境遷,主客觀條件變化了,人的慾望亦隨之而變,確立新的理想是理所當然的了。所以說理想是不斷變化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理想的變化,你的理想又是什麼呢?

  理想的變化作文1

  理想,對很多人來說,可以是長大後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給學生知識;可以是一名醫生,可以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也可以是站在金光閃閃的舞臺上的歌手或演員等等

  我的理想,變過很多次,直到現在也還沒有確定下來。讀幼兒園的時候,當我看到電視熒幕上那些演員時,我就非常羨慕他們,希望自己長大以後也能像他們一樣,站在舞臺上,受萬人矚目;讀小學時,我漸漸懂事了,我幼小的心靈又萌發出一個想法:我以後想當醫生,為生病的人治病,讓所有的人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現在,我又知道了更多,以後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將知識傳達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為祖國爭光!

  那現在讓我告訴你們我想當老師的故事吧:有一次,我在一份資料裡知道,雖然中國強盛起來了,但是某一些地區還很落後,那些孩子都要幫家裡幹活,不能讀書。於是,我就想:那些孩子和我一樣,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好好學習,這樣才能讓那些地區不落後。但是,那裡是貧困的,人們自己的衣飽都解決不了,那裡還顧得上這些?我認為他們應該要有人引導他們,所以,我便生出了這樣一個想法。

  不過,所有的職業都有它的用處,都是不可缺少的。

  理想的變化作文2

  和朋友合種了一塊菜地,不大的地方,種了茄子黃瓜辣椒等二十幾種蔬菜和花生玉米地瓜等幾種莊稼,蔬菜是平時吃的,莊稼呢每種只種了十幾個平方,就是到時候嚐個鮮,不說別的,最起碼自己種的.吃著放心。

  週末在菜地裡收蒜的時候,朋友笑著說知道了退休之後做什麼,首先是找地方承包二畝地,然後拿出一部分種上蘋果、桃、梨、杏、葡萄各種水果,蘋果要種金帥、國光等本地的老品種,其他果樹也一樣,然後留出一部分地種各種蔬菜,剩下的就種各種莊稼,這樣一年下來,既可以看花也能吃到各種時令水果,可以按季節吃到各種露天蔬菜,莊稼成熟時還可以不時嚐嚐鮮,這樣的生活才是幸福愜意的。

  聽著朋友暢談未來的生活,有些同感。都是透過中考高考各種將戶口遷出鄉村、卻又工作在鄉村的人,雖然不再以種地為生,對土地的感情卻是難以割捨的。就像小區周圍那些還沒被開發商利用起來的土地,都讓如我們一般的小區居民開荒種菜一樣,雖然居住在小城,骨子裡還都是農村人,看到一點土地閒置就覺得可惜,想方設法利用起來種菜種莊稼,最起碼可以吃上點新鮮蔬菜,當然是靠天吃飯,即使費上半天功夫收不到什麼,也不覺得可惜。

  人的理想也是隨著時間變化的,個人的理想會隨著年齡和經歷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不同年齡的人之間的理想會受到所在年代社會潮流的影響。

  朋友是學農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遷出戶口脫離農村能夠吃上公家飯,而工作二十多年後,除了賴以餬口的工作還與農村有關係外,家庭生活與農村幾乎沒有半點聯絡了,老大年齡了卻又發自肺腑的喜歡起了田園生活,這可能是國人的本性吧,到一定的歲數便嚮往陶淵明描述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樣的悠閒生活。

  每個人少年時都有不同的理想或者說夢想,現在四十多歲的這代人少年時大都想長大了當研究不同學科、能夠在各個領域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口號是“知識改變命運”,當時的社會也真有無數人透過讀書學習、掌握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我和朋友這樣的農村學子就是如此;而新千年開始後,有錢就有一切大行其道,少年、青年人的夢想或者理想空前統一,那就是做有錢人,至於從事什麼行業或者職業、做什麼工作那是其次,能達到有錢的目標的就是好工作,反之就是不好的工作。這導致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就如總理去年所感嘆的國內圓珠筆芯上的鋼球竟然還需要大量進口,就是因為沒人鉅額投入、大動干戈去搞研發了,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你再有錢又有何用,製造業空前繁榮的表象下,對抗各種危機的免疫力依然底下。

  不管國家、單位還是個人,有美好夢想的同時一定要有能夠看得見、透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就能實現的現實理想,這樣的理想才能指導我們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我們的未來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理想的變化作文3

  從來都是成名成家,不曾有人夢想自己會變成普通人,可是幾十年後回頭再看,真正成名成家的卻沒幾個,大多還是普通老百姓而已。

  不過有理想總歸是好的,有理想才會有追求。

  上幼兒園,理想是當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醫生。

  醫生,一直是媽媽非常羨慕的職業,不過自己這生肯定是無法實現這美好的願望了,如果我真能成為一名醫生,媽媽一定會甚感欣慰。現在翻開我幼兒園時的成長手冊,當初的理想依然清晰記錄於此。為此專門買了醫生系列玩具,常在家裡實現“治病救人”的夢想,玩具倒是玩得不亦樂乎,到現在偶爾也會和妹妹玩上一會兒。可是當初的理想似乎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

  小學一年級,理想是當一名古箏老師。

  當時由於初接觸古箏,聽著老師彈奏出那高山流水般的古箏曲時,我如醉如痴,覺得當一名古箏老師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給自己及家人帶來如此美妙的音樂,何樂而不為呢。為此我認真學習古箏,反覆練習,把學古箏當做一項事業來做,媽媽自然高興。可這次好景更短,初學古箏,全是枯燥的指法訓練,彈奏出來不僅毫無美感可言,還要記一堆亂七八糟的五線譜。我開始打退堂鼓了。雖說現在依然學著古箏,不過當老師的夢想終是一條漫漫長路,從此不再提起。

  小學二年級,理想是當一名古生物學家或動物學家。

  二年級開始,雖著識字量的增加,我開始了大量閱讀書籍,對於讀書,媽媽向來非常贊成,應我的要求還有媽媽的把關買來不少書讀。透過大量讀書,我的興趣漸漸轉向了生物類書籍,什麼《史前怪獸大百科》、《恐龍世界大百科》、《十萬個為什麼——世界之迷》、《動物世界大百科》、《世界未解之迷》等書成為我常捧在手裡的課外讀物,達爾文成為她最欣賞和崇拜的人,最近一直在談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想要拜讀,媽媽透過網路瞭解好似有些深奧,還沒有買來。每每看到我對動物進化、特種起源等侃侃而談時,媽媽似乎無法理解這個小女生了。不過這次的理想倒是堅持的比較長久,到現在仍然沒變,總是孜孜不倦地研讀此類讀物,美感其名曰為將來打基礎。

  對於這類知識,正是媽媽的軟肋,也是不太感興趣的東東。對於我的疑問大多不能給予解答,只有靠我自己多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