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900字> 生與死作文

生與死作文

生與死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與死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與死作文1

  死亡對大部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但在如今高科技化的現代,我們的生活中卻又處處隱藏著危機。每個人都會與死神擦肩而過,離下難以磨滅的珍貴回憶。

  透過窗戶,我呆呆的看著被風吹起的湖水泛起一道道似魚鱗般的紋路,不經回想起一週前與家人一同去天門山漂流的情景。那天的太陽火辣辣地曬著,連知了的叫聲也顯得那般的無力。但是我卻格外的興奮,因為一場激動人心的遊玩即將開始了。

  到達漂流的入口處,經過一段迂迴,險峻的山路後終於開始那期待已久的遊玩了!漂流是倆人一組,但是在一翻激列的商討後,我如願以嘗的和姐姐一組。不久我和姐姐都坐上了家人精心挑選的皮筏艇。我坐在皮筏艇上,興奮的用手撩起一道道漣淇,感受溪水中的涼爽。剎那間,渾身的署意都已消散。看看周圍大家的臉上都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動和興奮。

  溪水向前湧去,推動著一個又一個的皮筏艇,我愜意地坐在皮筏艇上,感受著從不同角度來欣賞的山水。連綿不斷的山巒將它的美與醜一一展現在眾人的面前,熟不知在不經意間,眾人早以陶醉在此,無法自拔。“小心,前面有一個大旋渦!”姐姐保持著殘留的警惕性,大聲的提醒我。我卻不以為然地聳聳肩,因為在經過前面的小旋渦之後,我早以沒了原有的警惕。這時一個白色的大浪撲面而來,我不小心從皮筏艇上被衝了下來。

  刺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湧來,抑制不住的慌亂使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努力的爭扎著,但是仍然夠不著地,於是將頭露出水面,睜開雙眼,看到姐姐那慘白的臉色。“譁……”又是一個大浪花,將我的頭又淹沒了,我連續嗆了幾口。這時,一股刺痛從背後傳來,換回了我僅剩的理智。我伸出手,努力的想捉住皮筏艇。但是白色的急流將我與皮筏艇的距離衝遠了。

  一片黑暗湧來伴隨著背後的陣陣疼痛,它像一個青面獠牙的怪物,想把我吞嚥下去。我有些莫名的恐慌,努力地揮動著手,幸運女神似乎聽到了我內心的呼喚,我終於抓住了皮筏艇。這給我帶來了希望,我奮力地向上翻身,心中默默地想到,“終於安全了。”我大口的喘氣,頓時感到了生命的可貴。“沒事吧,你真是嚇死我了,你還要繼續嗎?”姐姐還旁邊問道。我回頭微笑著,說:“還好沒事,還是繼續吧”姐姐尊重我的想法,於是我們又繼續遊玩。

  但是經過了這翻波折,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可大意,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不可輕易放棄,生活的美好才剛剛開始。

  這次的遊玩給了我一次驚險又寶貴的經歷。

生與死作文2

  生與死,一個嚴肅的話題。生,是天堂;死,是地獄。兩個極端的字眼,卻莫名地被牽到了一起。被人們常常掛在嘴邊顯得很平常。平凡而正常,卻又現實得殘酷,真切得凝重。

  我們都習慣了生,每誕生一個新的生命,就表示競爭到了生的權利。活著,成長,這些無可厚非,也毋庸置疑,但是,都別忘了,儘管上帝賦予你生的權利,但它總有風化的時候,那時,死神在你別無選擇的路口靜候你的到來,這就是死亡。這同樣也是一種不得不要的權利。如果說,生是一種偶然,那麼死則是一種必然。當生之希望得以實現,那麼死也就不可避免要到來,它悄然無息,毫無表情,冷酷且絕情。

  一想到死,我們不免想到黑白的遺像,黑白的靈堂,以及親屬們哭得昏天暗地,撕心裂肺的情景,有誰會想到天空中嵌著的繽紛的彩虹呢?應該不會,儘管有“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壯烈的詩句,但誰又會願意為了圖個名聲而去幹這種傻事呢?應該也不會,其實死說可怕也可怕,說不可怕也不可怕,它是每個人必須經過的一件事,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總會隨歷史流逝化為烏有,然後給你的人生打下一個精美的句號,也給世人留下了一串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省略號。那就等待後人的評論了。

  有人說,既然出生後總是要死的,那乾脆就不生好了,這似乎也太消極了,我認為,從生到死是一種過程,它不在乎你的原因與結果,卻重視你的經歷,人自打一出生就是要讓自己活得更精彩。最後的死亡固然無法抗拒也無從更改,但在這赤裸裸的來去之間,我們應該竭力讓自己的每一刻,每一秒都倍顯光彩。

  當然也有很多人選擇自殺,認為這樣就可以解脫了,就可以了卻塵世中的浮華,鬧市中的喧囂了,打個比方吧,生命就是跑道,無論你在途中曾跌打滾爬過多少次,只要你努力堅持下來了,贏來的是數不盡的鮮花和掌聲。只可惜有的人跑了一段後,只因跌了一跤就永遠地倒下了,人活著不為什麼,只圖死後別人不在你墳前吐口水就知足了,為什麼有的人生得骯髒,列得齷齪;有的人生得偉大,死得光榮;有的人死不瞑目;有的人死而無憾;有的人輕於鴻毛,有的人重於泰山?大概就是這個理吧。

  生是死的序幕,死是生的尾聲,死也是一種灑脫吧?雖然我們不知死去的時刻,但我們可以選擇死時的姿態、神情,不很瀟灑麼?死沒什麼好畏懼的,為什麼這個世界總散發出熠熠光輝,是因為有我們生命的代代延續與死的迴圈……

生與死作文3

  曾經,在一條寬闊的馬路上,我親眼看見一個生命的離去,看見一個軀體失去意義的瞬間。雖然鮮血灑滿了路口,雖然尖叫聲還在耳邊迴盪,但是還在路上趕來的救護車已經失去了此次出行的意義。而我雖然有些害怕但在漫漫的歲月裡我還是把它忘記。

  我只願相信世上有一個天堂,當人們拋棄世間的面貌,也許他們還有不捨,但我還是感受到生與死的界限是很明顯的。

  曾經,我親手種下一盆太陽花,在陽光的照射下他們格外精神,一個個怒放著,向太陽炫耀。但終於有幾天,太陽被烏雲遮住,連續幾日的大雨把他們一片一片地折損,他們在我看來是一個一個的生命。然而,現在我只需用淡淡的目光與他的敗葉相視,便會有種心痛,便會感受到他失意落寞的枯萎。

  這也是生與死的界限吧,它橫劃過遙遠的時空之中。

  人們總說生命只有一次,沒錯,生命就像一場單程的旅行,沒有回程的車票,沒有回程的車。

  在我們生下來的時候,我們有一顆完整的心。歲月帶我們走過艱辛,走過痛苦,於是隨著歲月的洗禮,我們忍不住疼痛把自己的心撕成一份一份。有的給了自己所愛的人,有的給了自己不愛的人,有的給了自己不認識的人。等到我們痛得安靜下來,睜大眼睛,看見生與死的界限時,才會發現,自己的心已經變得千瘡百孔。這時,我們想離開死亡的門口,卻已經找不到生下去的路。

  迷茫的看著這死亡之路,別無選擇。走上了生與死的過渡帶,躍過生與死的界限,或許會感到無比的悲傷,或許心上還有幾分悠然,想著:就要這樣走向死亡,去往冥界了。在那裡還會看見明媚的陽光嗎?躍過去看看吧。

  死亡必然是不可輕易選擇,因為它沒有回到活人世界的通道。即使是美麗的死亡,是壯麗的犧牲,也不可以涉足死亡邊界,生命邊界。

  但這種界限是無法迴避的,是真實存在的。現在的你觸及他的溫柔與可怕,現在的你無法穿過這界限通往冥界又返回世間。一個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這樣的機會透過這條界限。那時,也許會是痛苦,也許會是平靜,亦或是好奇,但是最終的結果便是你將永遠回不來,只能在那界限的另一邊,永生不能再回到這可愛的世界。

  所以不要再被那條界限所迷惑了,在這邊的世界裡享受美好與溫暖,等到真正要透過生死的界限時再去面對吧。現在的你,抬起頭,讓那傲視死亡界限的勇氣壓去那不實的迷惑,好好活下去。

生與死作文4

  春晚上小瀋陽曾說過一句詼諧的臺詞:“兩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兩眼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再配上他滑稽的語調,足以讓人笑翻。但是在笑過之後,仔細分析這句話卻也蘊含深刻的哲理。

  有人認為生與死的距離很遙遠,似乎是兩個對立的區間,毫無交集,於是蹉跎歲月,在渾渾噩噩中度日,讓生命之光在輾轉的時光中凋零,讓馥郁的生命在懵懂中黯然失色。殊不知韻華易逝,轉瞬自首。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到暮年方感悟生之行休,扼腕嘆息,老淚縱橫只是徒增傷感,毫無意義,生命不會因為你的懺悔和悲傷而止步,最終走向盡頭,埋沒在浮華背後。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一書中寫下這樣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段經典的話深刻揭示了生與死的含義,生,就要活得精彩;死,就要死而無憾。

  失敗和挫折不過只是一個記憶,一個名詞而已,不會增加生命的負重。揹負疼痛,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用如花的笑容綻放出生命的景美,驀然發現生命如一曲埩縱的流韻,驚起滿地葳蕤。我鄙視那些輕生的人,古人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能肆意揮霍呢?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痛苦也好,快樂也罷,總之這種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活著的人才能體會。一旦失去了生命,死亡的世界裡萬籟俱寂,了無聲息。喜怒哀懼皆無法體會,豈不哀哉?

  不要悲嘆秋天,秋天落寞的繽紛更唯美;不要畏懼陰霾,陰霾散去的天空更蔚藍。“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乃是勇敢者的人生宣言。“人生下來就是在向死亡一步步走去”,這句話悲觀卻也將生與死詮釋得淋漓盡致。生命似驚鴻一瞥才更顯其珍貴。再苦再難,也要堅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相信黑色的眼睛也能尋找光明。

  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珍惜生命,讓生命開出一朵美麗的奇葩,在生與死的回度裡芳香四溢!

生與死作文5

  記憶中那個意氣風發、熱情洋溢的陽光大男孩;那個總喜歡逗我發怒,卻總是在事後好聲好氣地哄回我笑的大男孩;那個腦袋裡藏滿無數稀奇古怪的念頭、不願向社會壓力底頭的大男孩竟然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離開人世!

  荒謬!我和他只不過是一個來月沒見罷了,怎麼可能會如此輕易地走了?剛從海南旅遊回來的我著實不願意相信這件事的發生。

  但事實終究是事實。我趕在葬禮前看了他最後一面,面無血色,就靜靜的躺在白布下,一動不動。大舅和舅媽跪在他面前相擁而泣,他們就只有他一個兒子,而且還那麼年輕,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白頭人送黑頭人。可惜呀!

  那天晚上回到家,我不開燈,就這樣靜靜的伏在床沿邊深思。如果,多年之後的某一天,我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朋友、親人變成靈堂前一張張面無表情的黑白照,我會怎樣?也許靜默、也許悲傷、也許看破紅塵俗世。不過,可幸的是,這些事還沒有真真正正降臨在我身上,我想應該我慶幸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

  但是,每當夜幕降臨,自己獨身一個去面對漫無邊際的黑暗的時候,我總免不了想起我的大表哥,他的離去帶給我的震撼實是太多太多了。也許,死在對於人們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解放,但對於我來說是這會是一個萬惡的深淵。我是一個很貪心很貪心的人,我絕不能忍受命運將我所珍惜的人一個個地從我身邊剝削掉,決不能!如果我的父母此時此刻駕鶴西歸,我想,我一定會崩潰的,我珍重他們的生命遠勝於我的,這兩個人是我生命中的奇蹟,我愛他們,我絕不容許有任何事物傷害他們。

  也許,我得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是他們一把屎一把尿地將我拉扯大,是他們無怨無悔地陪在我身邊,是他們竭盡全力不讓我受到外界侵擾。儘管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不美好的事情發生,但我仍會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予了我這個機會,讓我擁有那麼多的愛,讓我渾身上下都瀰漫著一種叫“幸福”的香氣。

  現在,我懂了,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生命就在倒數,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長生不老,該來的總會來,我們又何必要像秦始皇那樣奢求。我們只需要抱著“平平凡凡的過就好了”的思想從容不迫地生活著、享受著,靜靜地等待生命終結的那一天,了無遺憾地度過這一生。

  其實,死,只不過是另一杯美酒罷了。

生與死作文6

  生與死,向來是人們常討論的問題。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所以便不得不談之

  有的人,一生下來,似乎便是為非作歹的。為何為非作歹?原因很簡單。為了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享盡榮華富貴。榮華富貴是很多人所想的!可就是有些人,把它看得太重了點!這些人,大都是愚昧的。

  但凡大徹大悟之人,絕不會如此,在他們看來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

  李太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是啊!人生易老,何必過於追求權財?就算你得權得勢,富可敵國,權傾朝野,日子又能有幾何?最多不過百年罷了,終究是“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又何必苦苦求之?

  當然,“生是也,死亦是也。”這絕非我的本意。生無所求,死必憾!做“活死人”,一生碌碌無為是不可取的。我們不但要活著,而且要活得長久,活出精彩。正所謂“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古往今來,多少名垂青史,萬人景仰的人,大多窮困潦倒,絕非大富大貴之人。而那些貪得無厭的權貴們,要麼是遺臭萬年,要麼在歷史長河中煙消雲散。就那麼幾顆星在歷史的天空中閃爍。

  著名詩人藏克家的一首詩中說得好:“有的人他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為什麼呢?這在他的另幾句詩裡便可找到答案……說白了,這就是所謂的“永生”吧!道理很清楚,你是想象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清”,還是象和申為榮華富貴而不擇手段?想要得到“永生”,就得為後人留下點什麼,而不是隻懂得“索取”。

  是的,有一雙眼睛,時刻在盯著我們,就像我們盯著古人一樣,這就是“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杜牧對秦之滅亡發出感慨:“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矣。”秦人不正是為鞏固其霸業,而施以暴政,終為後人所唾棄嗎?

  寓形宇內復幾時,若無所為枉此生!拋開榮華富貴,喚醒內心深處的最原始的本質,把一生過得轟轟烈烈吧!等到那個時候,你便清楚地明白“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生與死作文7

  有的人死了,但他仍活在我們心中;有的人活著,他卻已經死了。這是生與死的不同。人之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回想過去,鴉片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多少年過去了,戰場上不知撒下了多少人的性命,不說黃繼光,董存瑞等這些英雄的犧牲,單說一些不知名的小戰士,他們的死就已經是無限榮光。他們為人民,為國家而犧牲,儘管不知道名字,但他們仍在人們心中永存。相反的,大家眾所周知的大奸臣秦檜之死,不僅無人替之惋惜,反而愈發覺得痛快。有才之人不一定就是有用之人,他雖有才,卻對國家造成危害,它的生只會遭到人民的唾罵。

  憶古今,看未來。當今社會,這樣的列子仍屢見不鮮。幾天前,一個令人悲痛的訊息公佈於世,錢學森教授逝世了,聽到這個訊息,心中不禁為之一顫。錢學森教授,航天科學界的元老,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一生,他的逝世,是祖國和人民的一大遺憾,像泰山一樣的重重的壓在人們的心頭,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垂不休。

  當今社會,競爭壓力日趨增大,適者生存。想要在社會中站住腳,闖出一片天,是難上加難。有好多人甚至是有才華的研究生的等都囚禁受不住沉重的心理壓力而自殺,結束生命。我從不為這些人感到痛惜,我更瞧不起他們,他們不對自己負責,我無話可說。難道他們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嗎?自己的痛苦時結束了,父母的痛苦誰來分擔?這些人是自私的,不負責任的人,他們脆弱的心理素質註定了他們的死輕於鴻毛。

  要時刻記住,這個地球沒有了誰都會一樣轉,不要拿自己的生死去做賭注。現實殘酷,正是這殘酷的現實磨練人的意志;弱肉強食,正是這弱肉強食的環境培養人的性格。即使你才華不夠,也要有過人的機智。保持良好的心態,練就過人的毅力,堅持自己的信念,因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他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生與死作文8

  生與死,多麼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熟悉是因為它的平常——平凡而正常;陌生是因為它現實得殘酷,真切得凝重。

  我們已習慣了生,生得自然而輕鬆。降臨世間,就競爭到了生的權利。活著、生長,這些都無可爭議,也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似乎忘了,這種生之權利終有一天會從我們指尖滑落。生命寶石並不能永恆,它終會有風化的時候,那便是生的另一端——死!多麼可怕、多麼觸目驚心的字眼!如果說,生是一種偶然,那麼死則是一種必然。可是對於冥冥中出生、戀戀中離世的我們,生與死,我們都無法選擇。我們只有去面對,去承擔。當生之希望得以實現,死也就不可避免要到來。死,在生命的另一端,默默地等著,靜靜地看著人們向它走去。沒有任何表情,漠然而冷酷,也沒有任何提醒,沉寂而無言。

  一想到死,我們不免想到黑色的祭壇、黑白的遺像、令人壓抑的靈堂和催人淚下的哭聲。同時,我們還會想起臨危不懼的英雄、拋灑熱血的烈士,甚而想到王昭君的青冢、周總理的骨灰。凡人也好,偉人也罷,當那“善歌的歌醉了皓空明月;善舞的舞低了楊柳輕風;善於斂聚的盈握了珠寶玉器;善於作戰的踏遍了大漠荒煙。人的歸宿總是一介拋向黃土的肉身”,隨歷史流逝化為烏有。但是,死不是生命的句號,而是一串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省略號。省略的是什麼?那只有讓後人評說了。

  有人認為,人從出生起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不!這太消極了。我認為人從生下一刻起就是不斷與死亡作鬥爭。固然最後的死無法抗拒也無從更改,但在這赤裸裸的來去之間,在這匆匆的生死之間,我們應珍惜活著的每一刻並竭力使之更為光彩動人。

  生是一種責任,而死並非是解脫,它應成為完成這責任的標誌。生命是漫長的跑道,無論你在途中跌倒多少次,只要你努力過並堅持下來,終點線上迎接你的就會是鮮花和掌聲。即使是無色的花,那也是感動的淚;即使是無聲的言語,那也是讚許的目光。生命之火的熄滅並不意味著靈魂也黯然消沉了。為什麼有的人生得骯髒,死得齷齪;有的人生得偉大,死得光榮;為什麼有的人死不瞑目;有的人死而無憾;有的人含恨逝世;有的人安然辭別?其實,有什麼樣的生,就應有什麼樣的死。生是死的序幕,死是生的尾聲,故死是不足為懼的。我們無法選擇死的時刻,但我們可以選擇生的姿態和意義。唯有這樣,才會使精魂在肉體消失後生生不息,讓生命在死後永遠延續……

生與死作文9

  “生,死”兩個字在人們腦海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生代表著希望,死代表著哀痛,悲傷。在這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字裡,卻鑄成了生與死的一瞬。

  剛來到世間的小鳥是新生,一個小生命的誕生是新生,由此可見,生命是多麼美妙。

  一個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避免不了,這是正常死亡。在我國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發生意外而死亡,這些是非正常死亡,我們是可以避免的。例如,交通事故。

  中國古代文學家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我看來,死於交通意外的人輕於鴻毛,每年發生交通意外的人數,多半是青少年,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還沒報效祖國就走了,太可惜了。為何他們不再有限的生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正如少年不知愁,青少年不知死的滋味,死就像魔鬼,如此可怕,帶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今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交通道路多了,國家制定了《道路交通法則》難道是一些廢紙,不是,它是我們生命的保證書,如果每個人都遵守,那麼就不會發生悲劇。那寬大的馬路上就不會躺下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我看過一個悲劇:在某公路和某公路交接點,有一個大約10歲左右的男孩騎車,看馬路上沒車就直穿過,他沒看見迎面而來的到卡車,悲劇發生了,剛才鮮活的生命在一瞬間消失了,小男孩永遠離開了美好的世界和愛他的父母,我怨恨老天爺為何無情帶走一個鮮活的生命,但是我知道,生命從來就不掌握在別人手裡,而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小男孩多等一會,結局會是另一種局面。小男孩的父母知道後,頭髮在瞬間都白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當我看見小男孩那雙求生的雙眼,我被震撼了,我知道小男孩後悔了,但為時已晚。朱自清說過,我赤裸裸的來到世上,轉眼間也赤裸裸的回去,這個小男孩還沒來得及報效祖國,就被死神無情帶走。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生命是短暫的,也是無情的。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珍愛生命,生命之花才會綻放,否則,生命會被死神無情帶走。把有限的生命化為無限力量是一個刻苦銘心的真理。在生與死的一瞬見,我們毅然選擇了有價值的“生”。

生與死作文10

  生,或許能讓我們苟且偷生;死,或許能讓我們轟轟烈烈。

  ——題記

  生與死的選擇是人生的一個重大難題。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對生與死的態度是無論多難都要選擇頑強的生,最終完成了文學史上的鉅作《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因為李凌辯護而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受到如此大的屈辱,司馬遷選擇了從容的生,從而留下了鉅作《史記》。如果他當時選擇了死,又豈會留下如此大的成就。

  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中,本來有絕佳的機會刺殺劉邦,然而他優柔寡斷,又反覆延誤,最終,縱虎歸山放走劉邦,為以後埋下無窮後患。後來又因項伯的“仁義”之說,又一次放走處於劣勢的對手,並封劉邦為漢王,引兵東歸彭城,從而延誤戰機,劉邦的隊伍因次強大起來。最終,四面楚歌之聲將一帶西楚霸王逼得灑淚與心愛的虞姬訣別,落個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本該生活在一個前途似錦的世界裡。但是,他的叔叔奪皇位,殺死他的父親,逼母改嫁。哈姆雷特決心復仇,但他猶豫不決,多次錯過手刃仇人的機會,最終雖殺了仇人,自己也無力站起來,使丹麥皇室走向毀滅。

  哈雷姆特和項羽的命運相似。他們本有許多機會扭轉乾坤,改寫歷史。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中,果斷堅決地刺殺劉邦,亦或者在烏江搭上屬下前來救助的船,待日後東山再起,那麼歷史將會改寫,不會存在劉邦所建的王朝,劉邦必將被項羽取代。然而,他拒絕了自刎於烏江。從而,獲得後人的讚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同樣,如果哈姆雷特請求他人的幫助,那麼丹麥皇室不會走向毀滅。他也必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丹麥帶上新起點。

  雖然他們以悲慘的結局結束一生。但是,這正是他們的性格所造成的。這些性格就是他們魅力所在。他們是光明磊落的英雄,在他們身上有著人類最美的精神——真·善·美。

  生,並不代表輝煌;死,並不代表毀滅。有的人雖死猶榮,有的人生不如死。面對生與死的選擇要慎重考慮。因為這是上天給每個人最後的贈予。最後,無論選擇生或者死,都是一個人一生無悔的選擇。切記,勿讓遺憾留在心間。

生與死作文11

  “人故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確實每一個人都有一死。從塵土來,最終將歸與塵土。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就好比一次旅遊一樣。可當真正死亡來臨時又有誰能坦然面對呢?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對項羽的寫照。當陣陣秋風從項羽吹過,這位曾經雄霸一方的霸主就這樣死了,僅僅是因為他無顏見江東父老。可他曾想過,他這一死是解脫了一了百了,但那江東的父老可怎麼辦?

  擁有雄心壯志的他可曾聽說過“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許他想過可他放不下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了死。他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失敗。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由他嘴中說出來。“無顏見江東父老”他無顏見的是自己的失敗。過高的要求自己使他走向了那萬劫不復的深淵。從此再也站不起來了。

  為人走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甫志高就是一個從狗洞中爬出的人。他為了自己能苟延殘喘幾載,他選擇了從狗洞中爬出來生存。他可曾想過他的幾栽是他拿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換來的。

  自古中國有句話“士可殺,不可辱”作為一箇中國人他失去了他的尊嚴失去了,他的信仰,失去了他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生他選擇了別人的死,以別人的死來換取他的生。還不知悔改的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笑的理由。他將被萬人所唾棄,被後人所憎恨。

  冤屈之屈原兮,如今汝之安否

  汩羅江江面上有你的詩歌,黔中郡的山中有你的身影,陵陽的大地上有你嘆息。你的一生是那麼的悲屈,一生為江山社稷操勞換來的卻是滿腔的悲屈。無力迴天的你懷著滿腔的悲屈跳下了汩羅江中。

  也許你的死是對你對楚國的一種解脫。楚國的人們記住了你的好,忘卻你的不得志,如今的端午節就是因你而來的。如果當初你不悲憤的投江而去如今的人們可能不你是誰。如今的你在得知也許會含笑九泉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當我讀文天祥的這句詩時,我才明白什麼才是生與死的選擇——生要無愧於心,死要無愧於地。這才是正真的生死之道。死要死的其所,生要生的無愧心。

生與死作文12

  世界上有許多生物共同棲息在地球這片家園上。每過去一秒,就有幾個平凡或不凡的生命凋零。每過去一秒,就有幾個新生誕生,充滿未知的力量。彈指間是死,是生,生與死就在同一時刻同時發生。

  河流中的一處,有那麼一群魚,它們是生與死的代表。大馬哈魚是一種特殊的魚,它們用死亡創造出了新體。

  大馬哈魚是一種淡水魚,它們生活在淡水湖中,可是它們的幼體卻在海水中長大。成年的大馬哈魚成雙成對地進行一場旅程,大馬哈魚生活在淡水湖。而它們 卻必須要遊越過超過十幾公里的路程海水中產卵,也就是說大馬哈魚每天至少要趕幾公里的路程,不論是對於魚還是作為強者的人來說,無疑都是個巨大的工程。大 馬哈魚所要達到的目的地是印度洋,而湖泊與印度洋之間的距離之遙遠,而在過程中,它們不僅要趕上路程也需要翻越過岩石壁板,瀑布水簾,不計其數,不分晝夜 地趕著路要到達目的地。而透過這些殘酷又艱辛的過程,最初龐大的大馬哈魚群卻消耗掉一半的數量,另一半魚群繼續向前走路,等它們經過第23天的辛苦,翻越 過最後一道瀑布,到達海域中,產下魚卵又拼盡全力地把魚卵埋得淺淺的地方掩飾好。這,已是它最後的力氣了。下一秒,它們即將相繼死去,長途的跋涉,耗盡了 它們最後的體力。而它們的後代又一次一次地重複如此,代代相傳,彷彿穿越重重阻境來到海洋中產卵,就是大馬哈魚這一生的使命。為了自己的後代,大馬哈魚犧 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埋下了新幼體的種子,這也是大馬哈魚永遠不曾絕跡的原因,生生不息。它們用死亡而造出了新生,用艱苦為後代們鋪上了成功的路。

  這樣頑強的生命更值得讓我們讚揚、學習。用死亡創造出生的奇蹟,又如前些年20xx年的汶川地震,一位母親用自己強大的後背擋住了一切石樑、鋼板, 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存活下來,臨死前,她寫了一封信在手機裡,藏在幼小孩子的被褥裡,那簡訊上寫著的不僅是愛、期待,更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死亡並不是終點,是另一種起點,另一個嶄新的人生,死亡傳遞出下一個新生命。這點與點之間的連線更是表明了這生與死的聯絡。死亡並不是終點,是新一種延伸,延伸至另一個生命中,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裡。在明白生死的邊緣上,我們各自都在尋找自己生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