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中學生與書為伴作文800字

中學生與書為伴作文800字

中學生與書為伴作文800字

  篇一:與書為伴

  書籍是火,驅走無邊的寒冷;書籍是燈,點亮漫長的黑夜;書籍是水,滋潤乾涸的心靈;書籍是藥,醫治無知的世人;書籍是樹,遮蔽炎炎的烈日……書籍是一張藏寶圖,領著你在時間的激流裡探尋無盡的寶藏。

  與書結緣,要從一件小事說起。兒時的我好奇心很強,有一天看到爸爸在看書,我也坐在他的腿上看,但是沒有看到我所熟悉的花鳥蟲魚,只有密密麻麻的黑色線條。我感到很奇怪,爸爸能看出什麼呢?於是我就問:“爸爸,這些是什麼?”爸爸告訴我,那密密麻麻的黑色是許許多多“字”。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我看不懂?”爸爸笑了:“因為你不認識字啊!”哦,那麼我也要識字!我也要看書!

  上了幼兒園,我有了自己的識字手冊,明白了什麼是“字”。看那“山”字,多麼像連綿起伏的山啊!那“水”字,多麼像緩緩流淌的小溪啊!那“手”字,莫非是將我的小手印在書上?認識的字漸漸多了起來,我開始渴望讀書。那時讀的書是以圖為主的童話,安徒生和格林兄弟就常伴我左右。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而悲傷,也曾為三隻小豬的智慧而興奮;我曾為人魚公主的選擇而感動,也曾為井底之蛙的無知而偷笑;我曾為單純的小羊而擔心,也曾為聰明的小兔而快樂。童話世界像一座神秘而美麗的殿堂,承載著我童年的幻想。

  上了小學,我不再滿足於童話,也不再依賴拼音,又把目標轉向了故事。小學的語文書也是我喜歡的讀物,從這裡我發現了書中的財富——經典詞句和修辭方法。那時我最愛做的事就是預習課文,將妙詞佳句找出來,摘錄到本子上,日後可以細細研究。看著被自己收入囊中的文段,那厚厚的幾大本。心中頗有成就感。這方法也被我運用到了課外閱讀中。一時間,我沉浸在摘錄和品味的樂趣中。

  隨著年級的升高,我愛上了小說。我的第一本小說是《三國演義》。那時我上一年級,媽媽把我不認識的字都注了音,這樣我就可以自由閱讀了。小說的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很快我就被吸引住了,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的心緊緊跟隨著小說中的主人公,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開始四處蒐羅小說。無論是馬克﹒吐溫的幽默,還是魯迅的冷峻;是大仲馬的浪漫,還是曹文軒的純美;是普希金的憂傷,還是曹雪芹的深刻,我都喜歡。如果說妙詞佳句是一筆財富,那麼書中所隱含的思想就是一個大金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我現在讀書,不再侷限於“咬文嚼字”,而是反覆,思考書的精華所在。

  小說給我的影響非同凡響。當我遇到困難時,保爾﹒柯察金在我眼前浮現;當我埋怨命運不公時,孫少平在我耳邊低語;當我因作業而疲倦時,魯濱孫帶我去荒島遊覽;當我因讀書和媽媽打游擊時,湯姆﹒索亞助我一臂之力。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與書為伴,人生旅途中就多了一張堅實的帆;與書為伴,生活道路上就多了一盞指路的燈;與書為伴,學習過程中就多了一條便捷的路;與書為伴,精神苦旅就山花爛漫。書香綿長,書旅悠悠……

  篇二:與書為伴

  終生與書為伴的只有兩種人:偉人和書呆子。

  偉人以書為鑑,將書讀活了。書呆子以書至上,書將他讀死了。

  細想他們的的生活總能看出些端倪。譬如:睡眠總低於六小時乃至更少。偉人們真正地把讀書作為自己形影不離的影子,親密無間的朋友,高明博學的良師了。

  縱觀古今,站在世界頂端的人,終歸是學識淵博的人,而啟蒙他們的正是一本本書,所以書不僅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營養品更是全世界的啟蒙者。

  毛主席明白:一日可無食,一日可無水,但一日不可無書。

  這又一次充分證明了閱讀的重要性。

  我想到一則小故事:有個很大的書屋,帶攀爬樓梯的那種,人們可以在午後的陽光下閱讀,在淅淅瀝瀝的小雨聲中閱讀,在清晨的薄霧裡閱讀,在醉人的黃昏下閱讀。

  這講的是偷閒看書。

  雷鋒、毛澤東、陳寅恪都是這方面的榜樣,他們善於管理時間,更善於在忙碌中偷取時間,像釘子一樣擠出時間,即使每次擠出的時間不多,但久而久之,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一點的知識最終化為了洪流,在心中滾滾作響。

  一生短少,更應支配充沛的時間去讀書。在書的世界中,我看見了簡·愛、卓別林、保爾·柯察金……

  我想若是沒有書籍,他們的故事僅僅會在人們口中傳唱,一代一代最終淹沒,絕不會傳播到國外。

  那麼,此時的書是文明的傳播者,我們難道沒有理由去讀它嗎?

  很多人一天到晚發呆、遊手好閒、不分晝夜打著網遊、每天第一件事是坐在床上看部電影……

  試問那些人,許多年以後,你記住你發呆時想了什麼?、遊戲玩了什麼?電影講了什麼?

  讓楊絳告訴你們:你們的問題在於想的太多而書讀的`太少。

  篇三:一路同行,與書為伴

  誰不愛讀書?回答是大多數人是喜歡讀書的。可以說,人生活在書中,書也是人生的寫照。

  小時候,我家就在書店旁。那時的我如同發現了一塊綠洲,每天除了在家裡就是泡在書店裡,父母也不多過問。於是書店就成了我童年時的樂園。去的次數多了,我也覺得過意不去了,就學著作家林海音小時候那樣,看書的時候往大人身旁靠一靠,裝作他的女兒或是什麼親戚,然後心安理得地繼續讀書。小時候讀書,只是覺得好玩兒,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湊個熱鬧而已。漸漸地,我也為書中主人公的命運而擔心起來。通常書看到一半兒,天黑了,於是我把書藏在架子底下,等第二天來繼續看。晚上躺在床上,我仍心繫故事情節,便給主人公編排起來,直到滿意為止。等到第二天,再拿書與自己的“版本”比較。可以說,我還是有不少收穫的。

  上了初中以後,我仍然抽出時間來看書。夜晚降臨,手拿一本楊紅櫻小說,靜靜伏在桌上,品析著作者的妙語,感受著作者的情懷。在我看來,這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人與書與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我便沉醉其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一切煩惱。不知不覺中,讀書已成為我的習慣,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于謙的這句話深深地影響著我。是啊,如果讀書能成為一個人的習慣,那麼這個人的良好修養就會在生活中處處體現出來,那麼他也是一個善於生活,善於發現美的人。

  最近我又看了一篇文章,叫《目送》。它曾經紅遍東南亞,甚至美國。樸實的文筆卻處處牽動著讀者的心。作者龍應臺作為一位母親和一個女兒,經歷了失父之痛,並且她與兒子之間的代溝也令她十分無奈。“有些路呀,需要一個人去走。”這就是作者對生活的釋然,也是給讀者的一個啟迪。

  書就是人類最誠摯的老師。僅《目送》一篇就給人以深刻的啟示,何況其他作品呢?想做一個智者,就要讓讀書成為你的習慣。書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不管人與人之間有多大的隔膜,書始終是你可以將心比心的朋友。

  我希望與我同齡的朋友們,不要讓網路將思想封鎖,不要讓超負荷的學習使你的眼中失去美。讓我們一路同行,與書為伴,捧起一本書,去慢慢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