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300字>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300字(通用16篇)

端午節的作文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300字(通用16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300字(通用1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所以又稱“重五”。節日中許多風俗都與“五”字聯絡在一起。

  在農村,你會發現各家各戶門窗上都插著“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龍船花。傳說這樣可以避鬼神。節日中孩子格外歡快、活潑,大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他們脖頸、手腕或足踝上,這“五線”稱為長命縷。過節自然少不了吃!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粽子和雄黃酒。

  這個節日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因為什麼興起來,說法很不一致。有人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他們父兄均被楚王所殺,後來逃到吳國,助吳國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牆。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尺三百,以殺父兄之仇。後來遭到讒言陷害,吳王賜劍而亡。伍子胥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讓他看越國攻入城中滅掉吳國。”說完便自刎而死,吳王夫差聞言大怒將伍子胥屍體裝入皮革,在五月初五這天投入了大江。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也因地而異,各不相同。我們這裡習俗主要是吃粽子和賽龍舟。

  端午節的作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要到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我們都要慶祝這個節日。

  你們肯定會說:“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那我就告訴你們吧。據傳是楚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有一次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會由來端午節這個節日。端午節的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節的前幾天,人們就會弄一枝茱萸或一根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戴於頸下或繫於腰間,可以增強免疫力。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將糯米洗淨,用粽葉圍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後把洗淨了的糯米放進粽葉裡,最後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口的粽子了。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我總愛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

  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一個傳統文化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看到過的關於端午的一首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在我們嘉興這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草,喝雄黃酒等……

  上午,烈日當空,夏日炎炎,我把繫了紅絲帶的艾草掛在門邊,媽媽說艾草有避邪驅蟲的作用,綠綠的艾草散發出一陣陣濃濃的清香,我聞著,心情也好了不少。

  我們全家相約去看賽龍舟比賽,一條條龍舟靜靜地臥在水面上,蓄勢待發,隨著發令槍一響,一條條龍舟象離弦的箭一樣射了出去,在水面上飛竄,船上的那些“駕龍者”精神抖擻、神采飛揚,隨著船頭領舟人的擊鼓聲,奮力地向前進,我似乎和身邊的人們一樣隨著那激昂的鼓聲,心情顯得無比激盪,我看了,深深地被迷住了,久久不肯回去,對那場龍舟賽還戀戀不忘。

  中午回到家,媽媽說今天我們吃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了熱氣騰騰的鍋子裡,隨著粽子的清香飄進我的鼻子裡,我也迫不及待了。終於,粽子煮熟了,我選了一個蛋黃餡的,小心翼翼地剝開粽子,它紅得像灑過了醬料,蛋黃更是顯得晶瑩剔透,令人忍不住口水往下掉,我慢慢地品嚐著,簡直太好吃了!

  今天真是不平常的一天,我不僅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而且看到了讓人激情澎湃地賽龍舟比賽,更吃到了我非常喜愛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4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就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床,然後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就是玩。吃粽子就是必須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就是推著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就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為什麼,我也不明白。吃雞蛋,也就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就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就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就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盼的節日除了春節就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5

  今天我們小記者來到鄉村大宅院,見場面非常壯觀,幾百人湊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原來是包粽子大賽。上午九點半比賽時間到了,大家都準備起材料。隨著主持人一聲“開始”,大家紛紛投入“戰鬥”。

  有位爺爺動作可快呢!就像機器人一樣,經過她那雙巧手,理、攏壓扎,便成了這有楞有圓的粽子。旁邊的阿姨也不甘示弱,一個接一個的包。看到米堆一點一點地減少,看到粽葉一張一張地抽出,我和*小記者在一邊為她們加油吶喊。

  “強中自有強中手”,不遠處的奶奶更熟練了,只見她把線拴在了桌腿上。拿起粽葉、裝上糯米,纏線兩圈,一個精緻的三角粽就包好了。記者見那位奶奶包粽子與眾不同,並且包的粽子又結實有好看,速度還快。連忙拿起話筒採訪,聽奶奶說:“在家裡包粽子啊,粽葉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綠豆、板栗、香腸、臘肉,味道會更好!”由於奶奶在六分鐘內包的特別快,不一會兒,主辦方提供的粽葉就用完了,正應了那句“薑還是老的辣”。

  今天,我們在端午佳節時和大家一起包粽子,充滿了端午氣息,真是濃情端午粽飄香啊!

  端午節的作文6

  朋友,每當蟬鳴荔熟、稻花飄香的時候,請到我的家鄉來,來看看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龍舟吧!

  賽龍舟那天,大街小巷到處懸掛著醒目的標語,插著鮮豔的彩旗。眉開眼笑的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潮水般地湧向峒河兩岸。此時,人聲鼎沸,彩旗飄揚,好一派節日的氣氛。

  看,三顆紅色訊號彈騰空而起。十幾條龍舟頭咬尾,尾接著頭,從上游魚貫而下。兩岸頓時沸騰起來,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了一曲動人的交響樂。每條龍舟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張著椅角,睜著雙眼,栩栩如生,猶如條條真龍在戲水。龍舟上的健兒穿著紅背心,頭上用白毛巾紮成英雄結,個個如同出征的戰十,顯得格外精神。

  “轟隆隆”禮炮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在水面飛行。岸上的人們歡欣鼓舞,擊掌喝彩。龍舟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心落後,那奮勇爭先的場面激動人心、催人奮進。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著鏗鏘有力、節奏鮮明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葵扇,雙腳不停地上下跳動,使出渾身解數。划槳健兒使盡平生氣力,木槳上下飛舞,動作整齊一致,劈風斬浪,向前奮進。敲鑼打鼓者一邊打鼓,一邊吶喊助威。

  端午節的作文7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且聽我來解答吧!

  秦朝時期,一個楚國的臣子,名叫屈原,他是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在秦國吞併六國的前夕,屈原被楚王流放,且忍受不了楚國即將滅亡的情況,悲憤交加,報石投淚羅江以身殉國。江邊百姓知道了屈原投河自盡的訊息後,紛紛划船去打撈屈原的身體,這就演化成了賽龍舟的習俗。因打撈未果,為了不讓那些小魚小蝦把屍體吃掉,人們把飯糰、五穀雜糧投進江裡,好讓它們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身體,這就演化成了現在的吃粽子的習俗。

  說起吃粽子,我想起上次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和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包粽子的情形。

  媽媽會報四角形的粽子,還向我炫耀,我也躍躍欲試。我先拿出粽葉,包成一個錐形,把花生、蜜棗、紅豆放進去,再放入米,把粽葉一合,繩子一綁,成了!一個奇醜無比的粽子映入眼簾。我想:雖然不好看,但也是我的“作品”,離成功就不遠了。

  下午,媽媽又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一開始,頓時鑼鼓喧天,隊員們都奮力划著船,鼓手也都奮力地擊鼓,又快又響、震耳欲聾。隨著一條紅色的龍舟衝過終點,比賽也告一段落。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既能品嚐美味的

  端午節的作文8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裡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

  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著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作文9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天我早早的起床收拾好東西去姥姥家過端午節。

  剛到姥姥家正看見姥姥在包粽子,我一看高興極了,因為我也可以試試,我急急忙忙的去洗了手,來到姥姥跟前,對姥姥說:“姥姥我也想替您包粽子”姥姥看看我笑呵呵的說可以,但是有個條件就是不能弄的哪都是米,要是弄的哪都是米,就不讓我包了,就這樣我可以學包粽子了,我看見姥姥先把幾片粽葉重疊著放到一起,然後放上江米在放點水,一轉就是一個,呵呵,我明白了,原來這麼簡單啊,於是我也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幾片粽葉,擺好後也放了點江米也轉了一個三角形,但是不知道怎麼的,那小小的江米粒就順著那幾個角都出來了,本來怕姥姥看見不讓我包呢,這越害怕這小小的粽子就越和我作對,氣壞我了。這時我看看姥姥沒看我,還在那認真的包著她手中那小小的粽子,我又仔細的觀察了幾遍,這回我明白了,不能放太多的米,於是我又試了一個,這個還可以,包出來後米沒怎麼流出來,模樣嘛雖然不好看不過還能讓大家接受,就這樣我又包了兩個,終於會包了。

  包好粽子後姥姥就去煮了,過了一會粽子煮好了,我吃了一個“啊”好香啊!看到這中有自己的功勞,心裡美極了。這又是我的一個收穫。

  端午節的作文10

  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裡,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端午節的作文11

  農曆五月初五早晨,我們一大家子人興致勃勃地趕往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就看到奶奶已經鋪開了包粽子的場面,我便快速地加入了。

  我可不會包粽子,奶奶耐心地教我:“先把粽葉疊在一起,注意不要有洞。”奶奶一邊拿著粽葉做樣子,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著。“第二步,把糯米放進粽葉裡,記住放一半,不要放太滿。第三步,放上自己喜歡的餡。”說完奶奶捏起一大塊肉放了進去。“第四步,放上糯米。最後一步,你可要認真再認真地聽哦!”“會認真的。”我說。“最後把兩片粽葉下壓,一定要按緊,然後把絲線纏在粽子上,纏緊了,不然蒸時散了就糟了。”奶奶說完,我便按奶奶說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將粽子包好。第一次失敗了,奶奶又教了一遍,第二遍、第三遍……

  包好了粽子,爺爺拿出毛筆蘸上雄黃酒,在我和弟弟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在我倆的手指和腳趾之間塗上雄黃酒。聞著灶上飄出的粽子香味,奶奶端出“五黃”和幾個小菜,我們便開吃啦!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很喜歡吃味道可口的粽子,因為它是我心中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的作文12

  “吃粽子了,天姿,吃粽子了。”媽媽在餐廳大聲地喊我,我連忙關掉電腦遊戲跑過去。

  只見粽子像舞蹈演員一樣,排成一圈一圈的;粽葉被包得稜角分明,仔細看,有的像伸出腿腳跳舞的小朋友,有的像拉開架勢準備攻打別人的鬥士,還有一個被粽葉包的圓圓的,像一個胖乎乎小女孩。

  我拿了一個紫薯餡的,慢慢地解開粽葉上的細線,一層一層地揭粽葉,脫了衣服的粽子像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冒著熱氣,飄著粽香。我“呼——”使勁往粽子上吹了一口氣,希望它涼的快點。然後顧不上它是否涼了,就用牙齒咬了一點,“嘖嘖,真好吃。”我邊吃邊說。接著又朝著它吹了一口氣,然後咬了一大口,“哇!紫色的,媽媽快看,紫薯,真甜!”我邊吃邊說。

  媽媽剝著粽葉對我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我看著媽媽,嘴裡嚼著粽子說:“昨天才從電腦裡看了屈原的故事。”媽媽輕輕地“哦”了一聲。

  我又問媽媽:“媽媽,屈原的故事是真的嗎?”媽媽把粽葉放在桌子上說:“應該是真的吧!史書上有記載,還有我學過屈原的《離騷》這首詩。是節選的段落,那首詩很長的。”

  媽媽還給我講了她小時候怎麼過端午節故事。吃著粽子聽著端午節的故事,真是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我可開心啦!因為家裡要來客人,他們就是我的姑姑和姑父,為了迎接他們,我和媽媽早就把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打扮的漂漂亮亮,門口放了菖蒲和艾草,門邊還掛了我親手剪的五顏六色的綵帶。

  我焦急地等待著,真希望他們能早點來,十一點多鐘,門鈴終於響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開門,又蹦又跳,他們帶了很多好吃的,有荔枝、楊梅、哈密瓜……都是我的最愛,姑姑剛坐下,我就向姑姑炫耀起我的“小老虎背背”,這是媽媽早上剛給我買的端午節禮物,據說是用來辟邪的,我可喜歡它了。“小老虎背背”看上去威風凜凜,鬍鬚往兩邊翹,眼睛金光閃閃,炯炯有神,就連鼻子也是金色的,尾巴翹上天,更有趣的是屁股後面還有一朵小花,看上去一副驕傲的樣子,很適合當大王。姑姑說:“嗯!真可愛!”

  奶奶和媽媽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午餐,奶奶說端午節要吃五樣紅色的食物,包括鹹鴨蛋、蝦子、莧菜、西紅柿、紅燒肉,我們津津有味地品嚐著美食,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真開心。

  為了讓大家盡興,吃過午飯,我特地為他們表演了古箏獨奏《豐收鑼鼓》、《瀏陽河》,他們都誇我彈的好,我可開心啦,然後我們說說笑笑,今天真是難忘的一天。

  端午節的作文14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包粽子、放風箏、划龍舟……今天我們就去到了水蛇湧文化廣場,瞭解了端午節更多的傳統習俗。

  在那裡我和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一眼望去,桌子上琳琅滿目放了糯米、綠豆、還有肉和蛋黃。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兩片葉子,這時我看見一位阿姨走到了我們的桌子面前,原來那位阿姨是來教我們包粽子的,我認真的看著阿姨做的每一個動作,我兩隻眼睛睜得大大的,眉毛連著起來,那小眉毛就像連在了一起一樣遲遲不肯鬆開。開始包粽子了,我手忙腳亂的把葉子交叉再對摺,可是我怎麼折也折不起來。我頭上掛滿了汗珠,為什麼別人包得這麼好,我正想著。這時小行老師走過來說:“莞爾,你是不是不會包?”我點了點頭,小行老師微微一笑,拿起兩片葉子,先對著再交叉,只見她一邊做一邊說:“再把你喜歡吃的餡放進去,然後把粽子封住,最後用繩子把做好的粽子拴住就可以了”!我照著老師說的方法去做,“成功了,成功了”,我興奮地叫了起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啊!今天讓我收穫到了很多知識,也很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1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孩子們就會唱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人們還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淚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6

  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們就會唱起有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是足踝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龍船花。

  每年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一個傳說。傳說在東漢時上虞有個14歲的女孩兒叫曹娥,與父親在瓜園勞作,她的父親因洗瓜不慎跌入江中,多日不見屍首。曹娥便不分晝夜沿江哭尋,一連17天,都沒有找到父親的屍體。最後她跳進江中,經過五日,江上浮起擁抱著父親屍體的曹娥,她終於以生命找到了父親。後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行,就在曹娥投江那天即五月五日向江中投放粽子,曹娥殉父的那條江也被重新命名為曹娥江。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灑在兒童的額頭畫上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