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500字> 《圍城》讀後感作文2500字

《圍城》讀後感作文2500字

《圍城》讀後感作文2500字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圍城》2500字。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從生活安逸的海外留學生活到歸國在上海點金銀行謀事,再到趕赴內地三閭大學,然後輾轉到上海,最後又離開去了重慶。是是非非,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角逐,以及生活的瑣碎,終於使方鴻漸不堪忍受壓抑,不斷渴望衝出“圍城”,卻又不得不進入另一個“圍城”。每每讀到方鴻漸,都不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製造假學歷矇騙丈人和家人,被登報顏面盡失;又因為電話的誤會;戲劇般地錯過了與唐曉芙的姻緣;還有湘西道上的艱難險阻;三閭大學裡遭遇不見天日的陰暗的政治鬥爭,你奸我詐中慘遭傾軋;玩笑下與孫柔嘉結婚卻又整日家裡雞飛狗跳。“圍城”裡的人,在各種無休止的糾葛下的可憐、窘迫、痛苦、尷尬都被血淋淋的拉扯,在世人眼下暴曬。

  還有多少鴻漸苟且在“圍城”,他們蜷縮於社會的罅隙裡喜怒哀樂,因為怯懦被時代的荒流淹沒,比起社會人人明爭暗鬥的烏煙瘴氣,他們是那麼的軟弱無力,而他們的善良在溫暖人心的一瞬又何曾不是一種揪人心肺的痛。

  在這烏煙瘴氣中,刀關劍影,殺戮和生存並存,競爭和淘汰輪番上演,情場、官場、名利場,看這個汙濁的社會如何蠶食人們的靈魂和道德,吞沒人們的操守和倫理。腥風血雨中瀰漫著濃重的腐爛氣息,令人作嘔。看那一個個迷失了自我的人,都淪為社會的詛咒,他們丟失了青春,丟失了年華,丟失了真情實感,丟失了最初的純真善良。這個時代不需要他們曾經有過的友誼、愛情,這個時代牢牢困住了他們的思想,陰暗的舊社會符咒正在耗盡他們的生命,逐漸地一部分人麻木了,適應了,屈服了,不再想突破這似乎無堅不摧的“圍城”——又是一個個奴隸。可是,那些還有生氣還有精力的青年,他們的路真的早已被荊棘披覆,攔腰折斷了嗎?未來的路又在哪裡?也許這一切,只有那隻祖傳的老鍾知道。

  再來回顧書中的人物形象,錢鍾書老先生強烈批判了民族劣根性。記憶最深的非屬那幫三閭大學的偽君子假學士不可。韓學愈,造假學位,齷蹉骯髒,挑撥離間鴻漸和劉東方,即使在鴻漸這種造假“同行”面前,仍然大肆炫耀自己的克萊登大學的假學位,聲情並茂。李梅亭,表裡不一,自私猥瑣,在湘西路上留錢買菸葉和烤番薯獨自享用,還被路上的女人迷魂心竅,張口閉口仁義道德,背地裡盡是些不光彩的事蹟,讀後感《《圍城》讀後感2500字》。還有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禽獸不如,身為一校之長,肩負教育救國之使命,卻沉迷酒色,一副老奸巨猾的嘴臉。痛哉!教育界尚且敗類比比皆是,何況官場等等。

  唯一一個算是完美的人物唐曉芙最後也不了了之,也無從得知後續,只能希望能堅守自我,不被社會玷汙,甚至成為解救別人的新青年。

  結尾的留白給人們充分的想象,因為有太多的遺憾與不甘,在此便後續一段:

  方鴻漸一氣之下出逃上海奔赴大後方重慶,臨行前拍電報通知了趙辛楣,倆人,一拍即合,趙答應為他找份事幹。鴻漸沒有回家,而是去了王先生家。王先生憐惜鴻漸,決定與他一起前往重慶,他原先也是計劃投奔他在那裡的親戚,當得知鴻漸沒有錢時好心資助,算是回報鴻漸對自己的信任。鴻漸到了重慶順利地在機場見著趙辛楣,同時還向老朋友介紹了王先生。得知了他們倆同時失業的境遇之後,趙辛楣好心挽留王先生一同謀事。在趙辛楣的幫助下,倆人很快找到了工作,成為了趙辛楣的同事。鴻漸待生活有了著落之後向爸爸發電報。爸爸回報表示很擔心他,因為走之前沒有通訊,喜極而泣,“也好,也算是安定下來,為父也可放心矣”。

  好景不長,上海傳來了噩耗,遭到了日本的侵略。心急如焚的鴻漸立刻拍電報要家裡人來重慶,還要求帶柔嘉一起來。鴻漸家裡人當即動身整理東西,同時也收到了鴻漸寄來的匯款,終於在日本完全佔領前逃離出來。其實到了重慶之後,鴻漸就有點後悔當初對柔嘉的冒失,只是為了面子他想在重慶有了自己的事業在尋機言和,這幾日更是想念的很,又急拍電報給柔嘉,希望她能和自己家人一起來,但是在機場鴻漸找不到柔嘉的人影,他的父親只是給了他一封信。大意是在上海還有點事要處理,晚兩天來重慶,署名:依然愛你如初的柔嘉。鴻漸心裡明白,柔嘉不想一路上受家裡人不接待,為了讓自己不至於難堪,特意錯開日期,心中不免一絲惋惜,卻也無可奈何。

  結果第二天上海完全淪陷的訊息就傳遍了全中國,柔嘉似乎從此也就從鴻漸的生命裡徹底消失了。

  悲痛中鴻漸回想起之前和柔嘉在一起的種種快樂,吵歸吵,柔嘉還是自己的好妻子的,畢竟深愛著他。還沒有等鴻漸從悲痛中恢復過來,上海方向又寄來了一封信,上海方向拍來一封電報,鴻漸原以為這是最後一絲希望,讀後卻頓時淚如泉湧。“我還記得你和我講蘇小姐、唐小姐的故事。我想,事已至此,也是天命註定,我或許來不了了。上海全城戒嚴,任何人沒有特別簽發的'通令都不能出去,你看到的這份電報時不用太難過,也不用太擔心我,如果我死了,就去找唐小姐吧,他是好姑娘,也算了結我最後的心願。”

  之後全國國統區與日本新佔領的上海完全隔絕,陸續的,社會上逐漸流傳起一種說法,日本兵燒殺搶奪,上海成為一座喋血孤城。鴻漸心想,柔嘉也免不了這命吧,他懦弱地替自己尋找理由安慰自己,是柔嘉自己要求延後兩日的,也許是她跟著自己吃苦太多,早點去了也罷,總算是離開了這汙濁的世界,完全逃離了這座“圍城”。像鴻漸家裡人一樣,很多人連夜逃離了上海,其中有不少人拖兒帶女的來到重慶。畢竟是中國的大後方,人們總希望能安全一點是一點,有親戚的再好不過,沒有親戚的就淪為喪家犬,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便宜的麵包,在來之前慌忙帶上的一點錢用完之前還不至於每天排長隊去政府難民署領救濟糧。

  因為人多難民署的人一下子忙不過來,鴻漸就被暫時調去幫忙,每天早上天微亮就開始分配排隊的難民每人倆饅頭和一碗稀粥。日子似乎有安定了下來,十天過去了,難民人數在成爆發式增長之後出現了穩定,一直排在鴻漸這一排的難民,鴻漸也基本都認識了,因為工作的緣故,看到這麼多的難民鴻漸心裡也有了寬慰,都是命,你我都逃不過。

  這天,一對新的母子忽然出現在鴻漸面前,鴻漸出於同情,一邊盛粥拿饅頭一邊與那位母親聊起來。開始時鴻漸沒有細看,當他把多給的第三個饅頭塞給小男孩,孩子母親唏噓著讓孩子謝謝叔叔時,鴻漸才看清了這女人的臉,“你……,你不是唐……”

  不知道上海家裡的老鍾,現在是否還是準時地每小時晚七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