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500字> 關於五四運動論文2500字

五四運動論文

關於五四運動論文2500字

  五四運動也是一次高揚"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五四運動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佔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訊息傳入國內,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1919年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遊行隊伍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請願未果,就前往趙家樓衚衕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具體交涉的親日派官僚。當時,曹已嚇得躲了起來,憤怒的學生就將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頓,並放火焚燒了曹宅。這時,大批軍警趕到,當場逮捕了32名學生。在廣大學生針鋒相對的鬥爭下,在各界的強烈聲援下,被捕學生很快被釋放了,但運動的目的並未實現。5月19日,北京大中學校2.5萬多人舉行總罷課,並進行大規模的愛國運動。6月3、4、5日,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抗議軍閥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當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臨時監獄來關押學生。”

  駭人聽聞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國各地更強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群起響應,正義凜然、不畏強暴的愛國鬥爭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全國有20多個省區,100多個大中城市捲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發的六三運動規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以日商內外棉第三、四、五紗廠工人帶頭,全市六七萬工人罷工。同時,上海商人也舉行了罷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積極響應,推動了鬥爭的發展。迅猛擴大的鬥爭形勢給反動當局以極大壓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銷了曹、章、陸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為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餘份,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和約簽字儀式。

  賣國賊被罷黜,和約被拒籤,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偉大斗爭。

  五四運動也是一次高揚"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其持續的時間更長,影響也更深廣。

  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第二年改名為《新青年》)為標誌,新文化運動開始興起。1917年,陳獨秀到北大任教,編輯部也遷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都積極參與到運動之中來,特別是採用白話文後,每期雜誌的發行量從1000餘份激增到一萬五六千份,影響迅速擴大。新文化運動其基本的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使大批知識分子特別是青年學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為後來爆發的群眾愛國運動作了充分的思想、輿論準備;五四愛國運動,則又極大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向縱深發展,為其開拓了新的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後一年內,全國各地新創辦的鼓吹新思潮的期刊達400餘種,新成立的進步社團達三四百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幹部上準備了條件,為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紀末,中國人就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開始接觸到馬克思學說,但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紹。直到五四運動之前,先進的中國人使用的思想武器還主要是西方資產階級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說等。他們所向往和追求的大都還是西方文明。五四運動使人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教育,西方列強的弱肉強食,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迫使人們不得不對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此時,《新青年》公開發表宣言,宣稱“我們相信世界上的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按:指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此後,有不少報刊對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學說給予前所未有的關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也被陸續翻譯出版。經過反覆的研究、比較和鑑別,先進的中國人才在五四運動以後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並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創立了中國共產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五四運動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找到了一條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成長道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鬥爭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們也有一個致命弱點,即脫離廣大的工農群眾,未能真正認識到蘊藏在群眾之中的創造歷史、扭轉乾坤的偉大力量。這也是造成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五四運動使先進的知識分子領略到了勞動群眾的威力,開始放棄了“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逐漸轉變了立場。於是,他們提出了“到民間去”的'口號,脫下長衫,走出書齋,深入到工農中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知識青年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大眾相結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國革命中所具有的“先鋒的和橋樑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正因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澤東同志特別號召全國的知識青年,必須牢牢把握與工農大眾相結合的方向。這對於今天的青年來說,仍是有現實意義的。

  五四愛國運動促進了中國人民新的覺醒。先進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國家命運,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敗黑暗的社會現狀難於忍受,他們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積極探索拯救中國的道路。五四運動後,各地青年紛紛成立社團,傳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僅五四運動後的一年中,就出現400多種。在各種學說競起爭嗚的形勢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佈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準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

  由於巴黎和會打破了人們對帝國主義列強的幻想,由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逐漸擴大,在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思想界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逐漸懷疑以至否定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而嚮往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現時和將來的人類共同的思想”。五四運動後,《新中國》、《每週評論》、《晨報副刊》、《國民》等刊物開始刊登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編輯刊物,撰寫文章,組織社團,初步接觸工人群眾,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經過比較,鑑別、爭辯,馬克思主義以其縝密的科學性和革命精神贏得日益增多的先進分子的信仰,中國一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逐步成長起來。新文化運動發展成為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心的思想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束縛人們的思想,相反,正是學習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廣闊的範圍和更深刻的程度上獲得瞭解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它在同中國實際結合中的不斷髮展,成為五四以來科學、民主精神的主流。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講,五四運動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起點而載入史冊。

  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次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幹部上準備了條件,為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五四運動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束縛人們的思想,相反,正是學習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廣闊的範圍和更深刻的程度上獲得瞭解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它在同中國實際結合中的不斷髮展,成為五四以來科學、民主精神的主流。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五四運動表現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由於那個時期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陣營。而在“五四”時期,英勇地出現於運動先頭的則有數十萬的學生。這是五四運動進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