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500字> 【推薦】春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九篇

春節的作文1500字

【推薦】春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著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裡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裡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裡,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著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麼。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著大魚咧嘴笑,有身著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著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著兩條黑亮的辮子,穿著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裡神情專注的剪著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著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裡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悅。常常盯著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裡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裡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除夕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臺,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裡面插上香點燃,香菸嫋嫋升騰起來。蠟燭臺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裡,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著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著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著堂哥們來家裡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裡男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說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於家裡等女孩子們來說,結婚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按祖上的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了初三,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裡,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了,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聖的,不想去破壞吧。

  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散發著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過些日子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著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裡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裡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裡,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著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麼。

  ——春節的年畫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著大魚咧嘴笑,有身著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著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著兩條黑亮的辮子,穿著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裡神情專注的剪著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著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裡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悅。常常盯著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裡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裡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春節供奉的家譜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除夕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臺,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裡面插上香點燃,香菸嫋嫋升騰起來。蠟燭臺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裡,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著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著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著堂哥們來家裡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裡男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說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於家裡等女孩子們來說,結婚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按祖上的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了初三,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裡,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了,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聖的,不想去破壞吧。

  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散發著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著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裡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裡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裡,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著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麼。

  ——春節的年畫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著大魚咧嘴笑,有身著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著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著兩條黑亮的辮子,穿著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裡神情專注的剪著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著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裡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悅。常常盯著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裡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裡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春節供奉的家譜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大年三十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臺,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裡面插上香點燃,香菸嫋嫋升騰起來。蠟燭臺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裡,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著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著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大年三十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著堂哥們來家裡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裡男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說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於家裡等女孩子們來說,結婚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按祖上的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了初三,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裡,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了,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 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聖的,不想去破壞吧。

  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散發著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年三十和母親通話,電話裡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孩子的歡聲,母親的笑語,年味瞬間穿越而來。母親說:"皓皓(我侄子,7歲。)在院裡放炮,去集市上買年貨,他只選炮,其他啥也不要。於是買了一大堆,就讓他放個夠吧,要不長大了想讓人家放也不放了。"

  就是啊,什麼年齡玩什麼,過去了就沒那勁頭了。不過我們小時候可沒這待遇,那時候物質緊缺,放炮也要節約。

  記憶最深的是在10歲以前,住大院子、土窯洞時,那些土得掉渣的"年",土牆、土地、木格窗裡傳遞的溫度一直儲存到現在。

  那些年,一過臘八,就開始收拾家了。先是清掃,裡裡外外,角角落落,細掃一遍。然後裱糊,整個窯洞的土牆上裱一層嶄新的報紙,再貼上年畫。最後糊窗,()一般用麻紙。後來就用父親從太原帶回來的工程繪圖紙,白且細膩韌性好,不易被風吹破。糊完窗後貼上五顏六色的窗花,年就來了。

  剪窗花是女孩子的遊戲。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批次生產。每人拿一個不同式樣,在油燈上燻出來的模子,墊上幾層五顏六色的紙,線縫固定,照著模子掏下去,一出就是好幾張。

  最複雜的款式自然要讓最手巧的姑娘去剪,我的任務通常最簡單,好在沒人嫌棄。剪完之後,自己先挑一個喜歡的顏色留下,其他的分給小夥伴,關係好的,會單獨多送幾張。歡蹦亂跳回家時,手裡攥著的是喜悅,更是溫情。那個曾經送我窗花的巧手姑娘,我清楚地記得她的模樣,但名字已然忘記。

  關於年畫,印象最深的有三幅。一是兩名女拖拉機手,背景是黃澄澄的麥田,滿面春風,神氣無比。二是天女散花,女神,洋洋灑灑。三是百鳥朝鳳。我盯著這副畫,可以看好久,我數過畫上的鳥,也記得它們每一隻的不同,甚至會在親鄰家看到不同版本的細微之別,但卻不會講出來,算是我在那個年代裡隱秘的娛樂方式。

  過年時,家裡偶爾也會添置新物件,有一年母親花了38元"鉅款"買了一隻條几,顏色花樣都別緻得很,可惜後來搬家時被人收走了。

  新衣也會添,往往是騎著綠色腳踏車的郵差送來,父親遠在太原工作,過年常常回不來,但總會寄來東西。開啟層層包裹,看著一件件嶄新的衣服,有時還有動物餅乾和飛機餅乾。想象父親買布料時的表情,找人去做的急切,回不了家的無奈,心中便五味雜陳。父親後來退休,便回村裡居住,無事是不去城裡的,這是後話。

  臘月二十三,除了吃糖瓜,定要殺雞祭灶。灶臺上設起香爐,用黃紙寫上"灶君之神位"及"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字樣,祭拜時嘴裡要說"灶神爺上天,只說好,不說歹,金銀財寶多帶來。"這麼隆重的事當然由哥哥來做,我在一旁看著,敬畏又好奇。

  備年食是一等一的要事。一般臘月十六七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油炸食物。搓果、油托兒、油糕是必不可少的老三樣。搓果有的地方叫撒子,用一根面搓成一大把下油鍋炸;油托兒和小的油餅相似;油糕是用軟小米混合大棗做成的,不包餡,切成小月牙形直接炸。然後是蒸饅頭及蒸玉米麵的豆包。這些都需要邀請關係好的村鄰來一起做,算是一種儀式,是年終人際關係大總結。被邀者欣然前往,沒被邀者則心生疑慮。

  村裡有一戶人家,從來不邀請別人,也沒人邀請他們,但書法極好,每逢過年,會給全村人寫對聯,他的後人仍與村鄰格格不入。老人家如今已70大幾,前些天,母親來電話說,他們正在一起打牌,我大為詫異,問原因。母親說,他大病了一場,外出看病回來後,和以前很不相同,話也多了,也願意跟人來往了,大家也樂見其變,一點兒也不生疏,就像他從來沒有離開過。

  肉是稀缺的,通常人們都會以今年割了幾斤肉來衡量年食的品質。買來的肥肉先要被榨一次油,油渣渣極香,但也只能有節制地吃幾口。有一年,大舅除了豬肉竟然還買了一隻豬頭,我勇敢地表達了對豬耳朵的饞涎,大舅家雖然人口眾多,但還是專程送了豬耳給我。

  最愛吃的是年三十晚上的必備菜——"小炒",用白菜葉子、裡脊肉混合炒成湯菜,清香不膩。母親出生在大戶人家,她小時候,她們白家每到年三十晚上就會炒一大盆"小炒",再擺上其餘各種吃食,邀請村裡的老人、當兵及外出歸來的人到家裡做客。

  那時候沒有電視機,三十晚上,通常是小炒配上紅果酒,邊吃邊展望美好的願望,直到拿上壓歲錢,基本上就扛不住要睡了。

  睡到正香時,會被搖醒,心裡討厭嘴上肢體自然都會反抗。這個節點往往是12點快到了,哥哥不厭其煩,耐心把我和弟弟叫醒。他準備好兩根木棍,讓我們各握一根,棍頭掛一串長鞭,跑過去點著又快速折回,說:"握緊了,不要怕,有我呢~ 好了,就要響了,聽著哦……"

  作者介紹 張靜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團體帶領者,太原益爾心理研究所所長,公眾微信平臺《靜暉心理》創辦人,致力於探索心靈旅程,激發生命力量。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每到星期天,我總要完成媽媽交給我的擦鞋任務。告訴你,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錢的來源哦!拿到沾滿灰塵的皮鞋後,我先把鞋面的灰塵擦掉,然後塗上鞋油,仔仔細細地擦一擦,皮鞋就會變得又亮又好看了。可這是為什麼呢?

  我找了同樣牌子同樣款式的新舊兩雙皮鞋進行對比觀察。我先用手觸控兩雙皮鞋的鞋面,發現新皮鞋的表面比舊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舊皮鞋塗上鞋油,仔細擦過後,雖然亮了許多,但仍無法與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與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呢?

  我取來一雙沒擦過的舊皮鞋,在放大鏡下鞋面顯得凹凸不平的。然後,我再在皮鞋上圈出兩塊表面都比較粗造的A區和B區,A區塗上鞋油並仔細擦拭,B區不塗鞋油作空白對照。我發現A區擦拭後,表面明顯變光滑了許多,而且放在陽光下也比B區有光澤。為什麼兩者會產生這樣的差別呢?

  我想到在自然課上老師曾經講過:影劇院牆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這樣可以使聲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讓觀眾不受回聲的干擾。同樣道理,光線照到任何物體的表面都會產生反射,假如這個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線就會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這個平面是光滑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來就不是絕對的光滑,如果是舊皮鞋,它的表面當然更加的不平,這樣它就不能使光線在一定的方向上產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沒有什麼光澤。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顆粒,擦鞋的時候這些小顆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讓鞋油塗得更均勻些,就會使皮鞋的表面變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線的能力也加強了。

  透過實驗,我終於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1、彩色投影小磁針

  磁針就是指南針。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小小磁針可以用來判斷磁場的方向。可是市場上出售的或上級部門調查撥的磁針用起來很不方便。老師在做磁場方向演示實驗時,同學們在下面看不清楚,教師只好端著儀器走下來給同學們一個一個地看,很費時間。怎麼辦呢?經過同學們千方百計地想辦法,終於製成了簡易彩色投影小磁針,它既可以當指南針用,又可以在投影器上投影,使全班同學都能看見磁場的方向,為教學實驗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簡易的投影小磁針結構簡單材料也很普通。它由子母扣鋼針、大頭針、有機玻璃條和透明投影膠片材料製成。製作方法是:將兩根鋼針分別穿兩根鋼針上,兩根鋼針要注意平衡。再將透明膠片剪成尖形長片,用502膠粘住在鋼針上,一端一片,要注意對稱,然後分別塗上紅綠兩種顏色。這樣磁針上部就完成了。將有機玻璃條鋸成塊形,再磨成圓形為磁針的底座,燙在圓形有機玻璃中間。注意大頭針要和底座垂直。小子母扣內凹處作為旋轉的軸承支孔。把軸承支套在針尖上,這樣磁針就會在針尖上旋轉。最後一片是將小磁針磁化,方法是將條形磁鐵S極從磁針中間部位向綠方抹過,這一方就是N極。這樣,小磁針就磁化好了。

  把自制的小磁針,放在投影器上,可以一目瞭然地從幕布上看到磁場各點的方向。

  2、為什麼衣服能使人暖和?

  首先應該問問自己:真是衣服使人暖和嗎?

  要知道實際上不是皮襖使人暖和,恰恰相反,是人使皮襖暖和。難道不是這樣嗎?你知道皮襖不是爐子。“什麼?”你會問。“那難道人是爐子嗎?”一點不錯,人是爐子!我們已經知道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這就是劈柴,它在我們的身體裡燃燒。這時候什麼火花也沒有看見,我們說它在燃燒,只是因為我們身體裡感覺到熱。

  這個熱需要保護。為了不讓屋子裡的熱散到街上去,我們築了厚厚的牆壁,冬天還安上雙重的窗,還在門上包上氈。我們穿衣服也正是同樣的原因。不讓我們身體的熱量散失到室內的空氣裡或者到街上去,我們使衣服暖和,它把我們的熱量保持在我們身體周圄。我們的衣服當然也要向外散熱,可是比我們身體散熱慢得多。

  3、節省能源的路燈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勤儉質樸的優良傳統的民族,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保持著這一種良好的作風。無論是在生產勞動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都體現出這個特點,總要力圖以最節省的方式,儘可能辦好每件事情。正是由於這一良好思想觀念,我們才懂得去節省能源。能源問題對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的大規模開發,能源緊缺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今年我在老家過春節了。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裡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為,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裡裡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裡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裡打掃乾淨,因為年初一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吃飯的,以示家裡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裡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裡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裡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過春節的很多活動都帶有迷信色彩,即使人們不相信,但風俗還是這麼一代一代地傳著,家鄉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傳統,一種娛樂,一種祈盼和希望。

  老家的春節別有一番風味。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紮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傢俱器皿,反住宅打掃得乾乾淨淨。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薯粉,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汙也清除乾淨。

  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天家裡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供祭家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迴天庭述職,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後,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帖灶君圖,改貼春牛圖,它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願望。

  送完灶君後,開始了“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子”。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岳父母家,這叫做“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後,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十二月廿八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巾春聯。福清的春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身上加了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於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蒙難,喪家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了表示哀悼,就在經聯上加巾白聯頭致哀。這白聯頭紅聯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則反映福清自古就有鄉里敦睦,和衷共濟的純樸民風。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家家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後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後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了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二葷祭保護神,最後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但卻表達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家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年夜飯都湊成十碗十盤,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飯後長輩向未成家的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全家人在家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家庭興旺的意思。最後家長添油點燈,帶領全家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守歲。

  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後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後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須留一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閤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菸請糖。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一律點頭致意,或作揖互賀。

  初一這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九,怕不慎傷了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了和氣;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麼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

  拜初二是寶清獨有的風俗,也稱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弔唁。拜初二這一習俗也與倭患有關,據說明末倭寇入侵,人們逃難而去。待戚繼光率兵擊潰倭寇,逃難的人們回來過年,初一見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難者家中弔唁,沿襲下來,成了風俗。因此福清民間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門,以為晦氣,當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區還有初五做“大歲”的風俗。據說當年人們逃倭患時,無法回鄉過春節,直到戚繼光擊潰倭寇後,人們才返回家園,初過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趕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歲”。

  福清的元宵節自有特色。這天晚上,工農商學各界人士都參加過利橋活動,利橋就是瑞雲塔附近的龍首橋,人們過元宵到瑞雲塔登高觀賞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橋上憑欄觀賞龍江上的遊船,這種過利橋習俗被當作吉利之舉。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們還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煙花,觀看彩燈遊村,當年添了男丁的人家還要給“遊燈”的人分燭,以示吉慶。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8

  在我們湖北潛江,春節和各地區過的一樣,習俗也差不多。我們一般在老家過春節。面是我們的春節大約在立冬之後的臘月就開始了……

  立冬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用品了,也就是準備“年貨”,這可要大費些時間,有很多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要“動用”全家成員,老人去菜場買醃製臘製品的材料,菜場被擠的水洩不通。家裡到處都是蒸鍋、碗、壇、罐等等一大堆的“雜物”,因為我們要做過年的好吃的呀!醃肉、魚、滷菜、打餈粑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醃臘製品,不過我不太喜歡鹹的,呵呵!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好玩的自制品”了,我總是幫助她們做這些那些東西:灌香腸,我可喜歡吃了;打餈粑,黏黏的很好玩;炒炒米,浮在碗裡可有趣了,還有打魚糕,做肉圓子,打豆餅等等,在農村,他們還會把自己家的豬、雞殺掉來過年……

  在我們這兒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表示就已經進入了過年的時期了。大家也都已經進入了春節的氣氛中,年味兒漸漸的變濃了。到了這幾天,街上賣對聯的、賣年畫的滿街都是,來買的人絡繹不絕,廣場兩邊也都紛紛掛滿了燈籠,到處紅紅火火。還是必須把年貨準備好:零食、餅乾、水果、糖……都缺一不可呀。因為街上店鋪在正月初一就關門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大掃除,把房子的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讓整個房子煥然一新,準備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天,到處都顯出一派忙碌而歡樂的景象。

  而在過春節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除夕。喜歡它那熱鬧、喜慶的景象。每逢的春節如期而至,人們都“鬧騰”起來了,年味兒是十足的。紅紅的春聯載著滿紙的祝福貼上了門框;“倒福”貼上了門板;燈籠也掛在了門前屋簷下;還要去祭祖點燈,鞭炮聲也噼嚦啪啦響個不停……到了這時候,就要把之前提前準備好的年菜放入鍋中,做出一盤盤美味可口的團圓飯,團圓菜。一大家子圍坐在大圓桌前,吃著“鋪”滿了一大桌子的團圓飯阿,相互說著祝福的話,敬著酒,桌上的飯菜令人垂涎三尺,色香味美。而小孩子總是耐不住性子,總是先搶著把菜放到碗裡“壘起來”。我們還是要和家人們一起一邊看著每年一次的《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守歲,為家人保平安。看完春晚就到了零點,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了起來,彷彿也在為人們祝福,大家的臉上都帶著擋不住的興奮,甚至激動,會心的笑容也情不自禁的從人們臉上流露出了……這天晚上必須洗大澡,辭舊迎新,把過去一年的汙穢全洗走,要穿上新衣服迎接“年”的到來。還必須燈火通明,不許間斷。

  到了正月初一,街上靜的出奇。各個店鋪都關了門,沒有多少人走動,這天是要拜年的。跟著爸媽去同族人那裡去。拜年道喜,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小孩子們這時候總是最高興的了,只要你的小嘴兒甜一點,向老人們磕頭辭歲,就會得到自己的夢寐以求的壓歲錢,除老人外的長輩也要給小孩子們壓歲錢,小孩子們一拿到渴望已久的壓歲錢就會興奮的笑開了懷,心裡樂滋滋的,不過,最終還是要給爸爸媽媽,拿了回去,說是“保管”,這也是讓小孩子們過會兒癮罷了。還有這天是不能掃地的,不然會把喜氣掃走的,不能洗澡、換衣服。不過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放鞭炮、放煙花。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色,歡樂極了。正月初二初三亦是如此。正月初二時要給岳父母拜年,一起吃頓飯。正月初三後,就要開始走親訪友了,大家歡聚在一起,好不熱鬧!到了初五、初六時店鋪才陸續開門,就這樣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元宵節,是春節中的又一個高潮,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個專案了。花燈展覽,樣式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舞龍舞獅,那一截截一段段的龍、獅,繞來繞去、黃中帶紅、紅中帶綠,又讓人眼花繚亂了;劃彩龍船,一個隊伍又一個隊伍在門前不倦的表演著,也是一種驅除邪氣的習俗;這天兒廣場上到處都能見到煙花的影兒,煙火不斷,那一朵朵沖天綻放的“花朵”,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放許願燈的人也不少呀!那一個個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孔明燈都載著相同的新年祝福飛向天空,載著人們美好心願飛天而去,遠遠看去,像滿天的星星,真漂亮啊!……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專案。到處“鬧騰”著,雖然雜音多,但也扼殺不了人們歡騰的氣氛和又一次“出現”的年味兒!既然是元宵節,又怎麼能不吃湯圓呢?一想起那個甜味兒,一個字兒,饞……

  元宵節一過,潛江的春節也就正式結束了。人們該幹什麼的都幹什麼去了。一眨眼,時光緩緩流去,春節也又遮上了她的面紗,悄悄地隱去了……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9

  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尤其是在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是熱鬧非凡。而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也都呈著年味十足的景現:

  圓圓的燈籠樹上掛,紅紅的對聯門上貼。

  熱熱的餃子暖心窩,長長的鞭炮啪啪響。

  黑黑的夜裡煙花飛,哈哈的笑聲留滿院。

  充滿年味十足的夜裡,在星空的襯托下,煙花就像是天女散花一樣的美麗。都說煙花雖美卻也只是剎那間的閃爍,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而我卻不這麼認為,煙花雖然只是一瞬間的東西,但是卻留給人們更多的幸福,讓人們疲勞一年的身體可以隨著煙花的消失而消失,讓人們充滿愉樂的心態來過年。

  而春節也可讓遠離家鄉,遠離父母,遠離妻子以及孩子的人們高高興興的回家與家人團圓一起過春節,也只有春節才能讓遠離親人的人們放下疲勞的身軀與家人一起高高興興的吃團圓飯。

  去年春節,由於沒得早期得到公司放假的通知,所以我就來了一個先斬後奏,等買好了票之後才向公司有關領導人請了假回家。而坐火車是我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兒,也是最頭疼的一件事,期待著與家人團圓過年卻因火車票難買而沮喪。經過幾經週轉才買到一張票。而回家那天火車上的人並不像往年一樣多。而是比較的鬆散,火車過道里蹲坐的人也起來起少,可能是因為制度的問題吧!

  在與我相鄰的幾個人坐的都是跟我同一站下車的人,他們聊著天,吃著東西,有說有笑,再看看我眼睛能看到的旁邊過道里的人們有的看書,有的拿著隨手小椅子不規範的坐著,只看到他們面無表情,眼睛一直盯著火車窗外的流動的風景,我深深地能體會出來他們心理那種迫切立碼回到家裡與家人團聚的心情,相信他們的家人也都十分焦急的等待著他的歸來一樣。而我坐在窗戶旁邊,看著一本在火車站買的雜誌來消磨這難熬的二十個小時的路程。

  在路途中我時而放下手中的書本看向窗外的風景:大多都是乾枯的楊柳樹枝以及大片大片的麥田,時而路過小村莊,能清楚的看到庭院裡堆放著請多的過年物品以及垃圾,各別的家中門前還會停放小轎車,而在外表看起來應該是爆發戶之類的小康家庭。

  臨近夜晚,火車又穿梭在某個城市的市中央,城市的繁華,大大小小的車輛行駛在馬路中央,突然讓我想起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七則裡最經典的語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到夜裡,我完全放了手中書,周圍的人們早已經一個一個進入了睡眠當中,有的人打著呼嚕憨憨入睡,有的人抱著包,頭向後仰張著嘴睡,是情侶的女的躲在男的大腿上睡。難熬的夜裡人們的睡像可謂是千姿百態。為了讓時間過的快,為了給等待他們的家人一個新鮮的面孔,一副精神的面孔在這個時候或許誰也不會在乎形象了,只期待著與家人相見的那一刻。

  回家雖高興,但是回家之前難買的車票也是眾多人的苦惱,有些人因為買不上車票卻在寒冷的冬天裡一直徹夜的守候在車站裡買票,即便輪到了可能也是買個站票。為了回家他們付出了一切。

  真心的應了在外打工的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回家難,買回家的車票更難。

  在春節回家的火車裡真正讓人看著心疼的是那些沒買到票低著頭閉著眼睛在過道里打盹的人們,因為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很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所以我也會把我的位置時而的讓給他們坐一會兒。在人們入睡後的車廂內顯得格外的安靜,只有列車員在夜裡11點時提醒了我們下一站到哪裡的話語,隨後便再也沒有過來過。

  到半夜兩三點的時候總有零零散散的人起來去衛生間,我也很難掙開眼睛再看他們,再到五六點的時候有些睡不著的人已經起來拿著泡麵跨過熟睡人的腿,擠過窄窄的過道去接水吃泡麵。等到天再亮一點的時候,車廂內已經又是七嘴八舌的亂了起來,一個一人的看似表現精神很飽滿的樣子。而旁邊鄰坐的人說:離回家的路越來越近了,準備下車了是啊......一個漫長的夜裡,一個難熬的夜裡,一個心情激動的夜裡都只是為了回家!

  在這一天一夜裡,人們就像是在火車裡艱難的旅行,路途中經過路過的每個城市的街角,看過不同的美麗風景。

  然而,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火車進站停站下車,然而我們誰也不認識誰,或許今生都不會再見面,卻在火車裡都給彼此留下美麗的回憶。

  下車之後快速的走向出道口與家人匯合。而我卻因家裡忙而沒上任何人接我,我直徑奔向朝往家裡開的公交車,回到家中我見到了我許久未見的爸媽,此時此刻我心激動而模糊了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