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精選】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的作文1
在朋友空間裡看到一篇《元宵節裡話傳統》的文章,說很多人都在感嘆現在的節日越過越沒味兒了,節日成為了浮在表層的暫時的歡愉,是因為節日的民俗漸行漸遠,節日裡所蘊涵著的文化與傳統幾乎被遺棄了。這日正是元宵節,耳邊響起幾聲稀稀落落的鞭炮響聲,鍋裡煮著湯圓,思緒不由回到了幼時的元宵節。
對於小孩子來說,最開心最盼望的莫過於元宵節晚上提著自己心愛的燈籠在街上走來走去了。正月十四的晚上就要試燈籠,鎮上掛著的花花綠綠的紙燈籠在風中搖擺,直鉤著孩子們眼饞的雙眼。只是家裡窮,很多時候是沒有額外的錢來用於買這些燈籠的。元宵節前幾日,在勺子裡放上些白麵,加了水,在火上打成漿糊,拿出過年剩下的五色紙,在廢舊的竹簾上取一些竹篾,撿來一起光滑些的棍子,對著事先畫好的各種圖案,興趣盎然地製作自己的燈籠。做好後,只等到了十四的晚上,穿上新衣提著燈籠到街上去小心的走來走去。
到了晚上,天剛擦黑,幾隻小燈籠便晃晃悠悠地出了家門了。有幾家比較富裕的,會在鎮上買各種式樣的燈籠,外面畫著精美的圖案,蠟燭的光把燈籠對映的朦朦朧朧的,下面還有紅色的櫻子隨著走動晃動著,煞是好看,讓人真想上去摸一摸。那人走到我們跟前,便會驕傲地斜視一下,以顯得自己的燈籠是多麼洋氣。此時一群男孩子手裡舉著自制的蘿蔔燈籠鬨笑著跑來了,那根本就算不上燈籠,只不過是一個白蘿蔔,把根部用刀子掏空,使它變成一個小碗的形狀,放上線擰成的燈捻,倒上些煤油,用鐵絲擰個架子,插上木棍,到了晚上便點燃了,專門去嚇唬女孩子的燈籠。買來的燈籠材料很薄,輕飄飄的,這些男孩子一過來,嚇得女孩子們轉身就跑,可是風一卷,那些燈籠便轟然著火了,眼睜睜地看著它美麗的燃燒為灰燼,而我們自己做的卻結實得很,就這樣安然無恙的,從十四一直打到十六的晚上,甚至到了十七晚上還捨不得放過去,便又偷偷地點亮在家裡轉幾圈,這才把它掛在屋頂的大梁上,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再戀戀不捨地看上幾眼,這才香甜如夢,待到第二年的元宵節,再興致盎然地取下來,燈籠裡搖曳著一個甜美的夢。
再大一些,上了初中,便渴望著元宵節晚上的猜燈謎了。這天吃過晚飯,便會早早的地來到鎮上,鎮上道路兩旁掛滿了燈籠,每個燈籠下面都會有張紙條,紙條上寫著燈謎。家距離鎮上還很遠,幾個朋友約好,還要找上一兩個男生,因為猜燈謎的時候,猜出來了還要去擠著排隊告訴答案,如果對了就可以領到獎品,一支鉛筆或者一個本子什麼的,女孩子排隊根本擠不到跟前,甚至還會被從隊裡擠出來,這些男孩子經常是不屑與猜那些燈謎的,但他們樂於幫忙排隊領獎品。再者回來的時候已經很晚,有幾個男孩子作伴,總是可以壯壯膽子的。去的時候還帶著關於燈謎的書,男孩子們便隨便出些考大家,猜一個再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是這個答案,從中尋找猜燈謎的方法,這樣說著到了鎮上燈謎活動基本上就要開始了。然後分開來,找到自己會的,便急忙喊那高個子的男生把燈謎扯下來,寫了答案,跑去排隊,如此也獲得了不少的獎品。過後,餘味未盡,幾個人挽著手臂擠在人群裡看燈,各式各樣的花燈,各式各樣的圖案,映照著每個人歡樂的笑臉。
當然除了晚上,白天也是安排的很滿的。從正月初七開始,各個小村落裡組成的村民表演都開始訓練了,有敲大鼓的,有舞龍、舞獅子的,有踩高蹺的、有抬花轎的,也有學校的學生們的節目,敲小腰鼓的、吹大號的、舞花環的,扭秧歌的等等,熱鬧非凡。記得我們曾經參與了一個舞花環的節目,每天彩排,十四到鄉里演出,十五十六到縣裡表演,天不亮就坐上大汽車,到了縣城,一個個節目從表演的舞臺上經過,大家就饒有興致地仰著脖子觀看,使勁地拍手鼓掌,拍的手都是紅腫的。現在想來,村民敲大鼓的勁頭,舞龍、舞獅子的精彩,踩高蹺的得意、獅子搶球的驚險,扭秧歌的快樂,抬花轎的詼諧,無論男女,無論老少,無論大人,無論小孩,臉上都是一個表情,快樂。表演完畢,每個孩子發一塊錢,算是這些日子辛苦訓練的工錢,一串糖葫蘆,或是一截甘蔗,或是一個江米團,吃到嘴裡也甜到了心裡。
從回憶中走出來,覺得周圍顯得異常的安靜。正如朋友文章裡所說的那樣,一個本來很平常的日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延續數百上千年的一個節日,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裡面蘊涵著很多文化與傳統。於是,帶著女兒,走出門外,去尋找今年元宵節節日的氣息。
元宵節的作文2
綿綿著春意的小雨不見停息的在天地間傾情的舞蹈著,我獨思於元宵節裡這一幕的雨簾中,溼溼的心裡溢位的是喜?還是失落?還是對未來的期待?還是其它的……很難在瞬時的時間裡界定出我準確的心裡。
細雨中,我找尋著往日走過的記憶,回味著在新單位走過的5個月的光陰。
初踏入新單位,是在一個田野裡積澱著黃橙橙的成熟,園子繪著天藍雲淡的日子。帶著對已經結束的老師生涯的深深眷念,我沉重步伐,邁進了我現在的辦公地點。
第一位接待的我是一個彬彬有禮的男同事,或許因為我與他都曾有作老師的經歷吧,兩個人素昧平生的人,第一次見面裡就感覺雙方很是投緣,我們可是一見如故呀!自然選擇中,我們無拘無束的聊了舊時作老師的感受和軼事,短暫的交談,大家有太多的相同存在於諸多的觀點中,基於這一情節,我心裡暗想到:有這樣的男士共事,我在新單位的日子不會長時期的落寞,因為至少他可以與我說說話,在工作中指點我不明白的地方。經過五個月的實踐證明,當初我的認為完全是正確的,因為他給予了我大公無私的關照,讓我很快的進入現在的角色。
第二位接待我的是:我直接的頂頭上司—局頭。對於新單位的第一領導,在沒有謀面之前我就賦予了很多自己情感因素的猜測:軍人身份的出身,我猜想著局頭一定是一位嚴肅著的讓人望而生畏的人;他的職位是坐在老幹局這個部門的交椅上,我就斷定著他的年齡,至少在50歲以上,而且偶伴著白髮的一位長者。
可我這未見其人就亂猜其面的做法,在與局頭相見的一瞬間裡,之前的全盤推斷被真實的眼見推翻了。一個帶著眼鏡、身著白衣白褲的高挑男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的思維頓時就咯噔的一下,少許短路的情節出現在了秋日高遠的天際裡,迷糊著的雙眼對眼前的影象似有一種幻象的情致出現。我極力的瞪大眼睛,直接的打量著眼前這個具有紳士風度的頂頭上司,溢美的言詞在自然間就從我的嘴裡蹦了出來:現實版中的張局,與我想象中的素描真是相差甚遠,一個是在天上的張局,一個是在人間的張局!你蠻有紳士風度和儒雅之氣。局頭對著我唱的讚歌輕鬆一笑,而後調侃說到:誰說老幹部局的領導就是老者形象呀?誰說老幹部局的領導就是古董?這是外界長期以來對幹部局的錯誤認識喲,就拿你靈兒來說吧,你不也是這麼年輕著靚麗著就加入了我們老幹的隊伍中來了嗎?
見領導之前的忐忑著的心裡,就在一來二往與局頭輕鬆隨和的閒聊中消失殆盡了。
最後局頭在交代了我的工作任務後,很善意的向我提出了很多見識性的工作點子與工作中應避免的一些迂迴曲折。讓我未進新工作的門,就在第一時間裡有了受益匪淺的莫大收穫。
接下來五個月的日子裡,五個月因工作與同事們的相處的日子裡,自我感覺與同事們的關係和諧著,有大家一起娛樂中收穫的快樂、有大家一同外出遊玩感悟大自然美好與神奇的點點滴滴、有大家一起配合著協調完成各項任務的`喜悅;在局頭手下工作的五個月的日子裡,自我感覺舒坦著舒心著,其間有局頭對我工作的鼓勵與肯定、有局頭對我應付酒局能力有限的寬容、有局頭活躍著的工作方式對我的啟迪、有局頭一起搞慶祝活動瘋玩的歡愉體驗。
五個月新單位的日子,五個月的新體會與新體驗,填滿了我今時裡對元宵節裡的記憶。
遙望著紛飛的春雨,我心裡很清楚,時光在向我身後飛奔而去,新的事物在四季的輪迴中繼續的向前發展著。在局頭指導了我工作五個月後,一個很具有挑戰性的崗位召喚了局頭去。
局頭高升了,局頭就要遠離我們熟悉的視線了。與我們分別在即的日子就定在了元宵節的午後。
頂著一頭的細雨,黨委政府和組織部帶著組織的意圖與信任來到了我們單位。在大家還未喘息過來的功夫裡宣佈了上級部門對新舊局長的任免和調離的決定。
一紙委任狀,一紙調離決定,將昨日的局頭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將一個需要時間去熟悉的新頭兒帶到了我們的面前。
昨日共事建立起的情感,讓我對過去的頭兒有了很是不捨的情結。畢竟他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記憶。但是理智告訴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縱有萬般的不捨,我只能做的是:祝福我們舊日的局頭在未來的仕途道上越走越遠,越飛越高。新的局頭的出現,在短時的失落裡,讓我看到了一個朝氣著精神,滿臉寫著誠信的臉龐。他幽默著的話語、不拘形式的與大家夥兒的見面會上的交談,讓我看到了一個很有自己魅力的局頭;講話中透出的不同氣度,讓我看到了老幹局未來日子的美好前景。
不經意間的點點記事,就像河流裡的小水滴,匯成了元宵節裡對過去記憶中的涓涓細流。往日幕幕記事,交換著不同的場景,寫意著我元宵節裡擁有的兩種心致;一是對舊事物的眷念不捨,二是對新的景象滿懷的憧憬。
元宵節的作文3
晚上7點多鐘我們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兒人山人海,還沒到水街站臺,交警就不給往前開了,我們只好下車步行。走了好遠才到了售票處,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條長長的隊,都在等著買票,還好老爸機靈三下五除二就買到了3張票,我激動地抱住了老爸的臉親了又親。
進了水街,我好像身處燈的海洋裡,水街處處都是喜洋洋的燈籠和彩燈,讓人們提前感受到了元宵節的熱鬧氣氛。我們首先看到了代表鹽城的各個景區――丹頂鶴、麋鹿的燈組,我們繼續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組龍鳳花燈。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一組代表著地方戲的淮劇燈組面前,看著淮劇燈裡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我們立刻有一種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就這樣我們邊走邊看,忘情地徜徉於燈火輝煌之中,不知不覺我們開到了最後一組燈面前:這組燈生動形象描繪了我們鹽城人過去曬鹽、賣鹽的場面,我立刻為有這樣勤勞勇敢的祖先而感到無比自豪。爸爸說:“現在我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雖然沒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經提前過了元宵節。
春節就快過去了,元宵又悄悄地來到了。雖然已開學,老師卻出人意料地放一晚上假,沒佈置任何作業,讓我們盡情地去看花燈。我當然是求之不得了,吃完晚飯就興致勃勃地來到了大街上。可街上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熱鬧,除了川流不息的車輛就是那三三兩兩匆匆路過的行人,與往日那種人山人海、張燈結綵的場面相比,遜色多了。從那一扇扇亮著燈光的窗戶我找到了答案,如今的人們白天上班,晚全多是宅在家裡與電視電腦為伴,哪裡還會有興致出來看花燈呢?我失望透了。
隨著瀏覽器上跳出的一行行文字,我的思緒被牽到了遙遠的大唐。
我漫步在長安街,街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猜燈謎的、搖花船的、唱大戲的、踩高蹺的、舞龍舞獅的……人們走在大街上,相互抱拳,樂呵呵地互道祝福,就連那賣棒棒的小販也不甘示落,大聲地吆喝著。
最搶眼的是一簇簇正在猜燈謎的的人,他們一個個搖晃著腦袋,眉頭緊鎖著,有的已急得滿頭大汗,好像勝利就要被別人搶走了一樣。
一艘花船迎面搖了過來,一位“仙子”一樣打扮的姑娘,站在一艘滿是鮮花圍起來的船中央,雙手抬著花船在搖來搖去,旁邊還有一個小丑一樣打扮的人,手中拿著一根竹竿來回跑著,似乎在撐船前進呢。
聽,前面什麼聲音?哦,原來是一群唱大戲的。臺上的演員一個個畫著濃濃的臉譜,留著一大把長長的鬍子,一邊唱還一邊摸著自己的鬍子,吸引了不少戲迷,我也跑去湊熱鬧,可惜不句也聽不懂,只得無奈地走開了。
看,對面來了一群巨人。我瞪大了眼睛,原來是“八仙過海”中的八仙踩著高蹺來了。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他們帶著各自的法寶,在高高的竿上來去自如地表演著絕技,有跳躍、有空轉、始終讓人懸著一顆心,生怕他們一失手摔下來。最有趣地就是張果老了,他懸空坐著,還退著走路,穩得就像坐在毛驢上一樣。他們一邊走,一邊向路過的行人點頭、微笑、打招呼,一點兒也不顯得自己高人一頭。
走著走著,前面傳來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擠進人群一看,原來裡面有一紅一黃兩頭獅子為了掙搶一個繡球而鬧得不可開交。兩頭獅子兩雙大眼睛撲閃撲閃盯著對方,他們隨著一旁的鑼鼓聲一會兒高高地直立著,一會兒趴著轉來轉去,他們忽上忽下,跳躍著,打鬥著,誰也不相讓。經過一番激烈的爭鬥,終於,紅獅子率先搶到了繡球,他高高地昂起了獅頭,慶祝自己的勝利。場下又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一聲巨響將我招回了現實,透過窗戶望去,原來遠處有人燃放一了顆煙花,可街上仍然空無一人,我回憶著剛才夢境般的經歷,心中感到有點可惜,好想再回到那條充滿活力的大街。忙碌的人們啊,為什麼不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放一放手中的工作,從那緊張的生活節奏中解脫出來,釋放一下自己,將古代人那種充滿激情、沌樸的風俗延續下去,那該有多好啊!
膽子大一些,你在街上看見李白了嗎?看見皇帝和貴妃了麼?看見你的老同學了嗎?每一個活動都寫得很具體,這很好,但一定要寫場面,寫觀燈的人群,熱鬧才能表現出來。
元宵節的作文4
今天是元宵節。
早晨七點,被一陣陣鞭炮聲將我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感覺有些莫名的煩躁。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記憶中小時候的元宵節應該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包湯圓,煮湯圓,吃湯圓,然後一起放焰火的節日。但人越成長,對節日就越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憂傷。或許是因為年齡和環境的原因,現在再也找不到以前過節的感覺和興奮感。站在陽臺上透過窗戶往下望,小區裡嬉戲的孩童不時燃放的鞭炮聲和嬉笑聲不由得將我帶入了兒時的記憶。
兒時的家鄉,元宵節,除了全家一起包湯圓、煮湯圓和吃湯圓以外,農村的小孩子們白天會到自己家地裡去收集柴禾。收集起來的柴禾堆積在一起,等到晚上吃完湯圓之後,大人們就會領著小孩們到地裡一起點燃白天收集起來的禾堆,然後圍著火堆,點燃火把,唱著童謠:“蟲蟲螞蟻趕下河,趕到村前河……”整個山坡和田地裡,全是柴禾燃燒照亮的景象,孩童們放著鞭炮,燃著焰火,唱著童謠,流連在元宵夜晚的狂歡童稚之中……
經過很多年,離開家鄉在外闖蕩,才知道外面的湯圓是圓形的,與我們家鄉自己手工製作的湯圓不管從形狀或是感覺上都有很大的區別。“一群鵝,飛下河,漂的漂,落的落。”這首童謠裡所唱的應該就是家鄉湯圓的真實形狀寫照。小肚如鼓的“三角體”湯圓撒入滾水鍋中,沉沉浮浮,的確像一群淘氣的小鵝在河塘裡自由嬉戲。家鄉的湯圓是有菱角的,看上去下圓上尖,感覺有點端午節包的粽子的外形,但它沒有粽子的方角,它要比粽子圓和看上去更加精緻。家鄉湯圓的做法很複雜且餡料種類很多。
一般來說,糯米在做成面的工序就很複雜和費力氣,家鄉人一旦到了臘月十五過後,每家每戶都會在一種石頭雕鑿出來的“硯鐓”裡槌研糯米麵。糯米麵做的湯圓,餡是用豬板油、花生、核桃、芝麻、白糖、冰糖、陳皮或紅糖酥麻等多種東西混合製成的。高粱面做的湯圓,餡是酥麻紅糖舂細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童年的記憶裡,後者當然沒有前者香,沒有前者爽口。由於那時生活條件和經濟的原因,前者主要是招待來拜年的客人吃的,後者大多是主人自己吃。但不管是什麼材質和餡料製作的湯圓,包制時候難度都很大,稍有不慎,將會導致包製出來的湯圓很難看和漏糖。小時候一直很不能理解為何家鄉人要這樣做湯圓的外形和不厭其煩的教我們學會如何製作。老人們也沒法說清楚為何要將湯圓包製成有菱角的外形,也沒法解釋究竟這種外形的湯圓傳承了多少代。
湯圓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主要吃食,但在我的家鄉,吃湯圓,是從正月初一早上開始的。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包湯圓,吃湯圓。年初一這一天,男男女女,一家老小全都團聚在一起,包括已近出嫁了的女兒一大早領著丈夫和兒女們回來拜年,全家特別的高興。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天,那些油膩的、酸的,辣的,麻的,鹹的……都會暫時放到一邊,最佳的選擇,當屬湯圓。因為湯圓的餡是甜的,暗喻著生活是甜美的,暗喻著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生活像湯圓一樣甜甜美美。當然,在包湯圓的時候,如果哪家有調皮的小妹,包制湯圓時,就會偷偷故意包上幾個鹹辣味道(鹽巴辣子餡)的湯圓,專門盛給她姐夫們,讓他們出出不傷大雅的洋相,逗樂一家人。在笑聲中,全家老少親情融融,其樂融融。春節過年,有了這樣的歡聲笑語才算是喜慶多多。
現在猜想,家鄉的老人之所以將湯圓包成有菱角的形狀,估計跟祖輩的遷徙有關。家鄉大多人都非本地土著居民,祖輩大多都是從江浙一帶隨軍徵遷而來,戰爭結束了或所處的王朝被推翻後,就地解甲歸農,入住鄉里。但家人和親戚都還在征戰前的家鄉,帶著對家鄉的思念和無法回去與家人團圓的遺憾,家鄉人的祖祖輩輩才將湯圓包製出了有菱角的形狀,以寄託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將湯圓包製成有菱角的形狀,是為了寄託對祖輩所曾經生活的地方的一種記掛,是一種思鄉的情懷,是一種無法迴歸的遺憾……
窗外的風很大,陽光很強烈,風聲將我的思緒重新帶回到了現實。樓下小區裡年前被霜雪凍壞的景觀樹,在春風吹喚中慢慢正抽枝發芽,散發出勃勃的生機,一切都看上去是那麼和諧和有希望。我想,人生和生活也應這樣。
元宵節的作文5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又是一年元夜時。我穿過熱鬧的大街,穿過無盡的燈海,穿過如潮的歡聲笑語,回到奶奶家中。一進門,便看見奶奶窩在沙發裡,已昏昏睡去,而電視裡的京戲仍在唱著,唱著空虛的寂寞。我蹲在奶奶身邊,瞥見她那滿頭的白雪和臉上歲月的刻痕,不知怎麼,鼻子酸酸的。我輕輕地拿起一件外套,蓋在奶奶的身上,隨後走進廚房,鍋上煮著湯圓咕嚕嚕地歡叫著。這熟悉的場景向我伸出繚繞的煙霧,將我拉入回憶。
小時候,初諳世事的我,最喜歡的,便是元宵。總是認為春節太鬧,中秋見月悲,七夕,又不是我那個年紀過的,獨元宵,安靜祥和,燈花燭影,對了,還有甜甜的湯圓。那時一到元宵,奶奶便會為我準備一大碗愛吃的湯圓。晶瑩剔透的糯米球歡天喜地地擠在一起,飄出陣陣黑芝麻的甜香。而爺爺在此時會摘下眼鏡,放下鍾愛的歷史著作,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著我享受著盛宴,有時還會與我爭搶。我總是嘟起嘴巴大聲地向奶奶告狀。奶奶聽見了,顛著小腳從廚房走出來,笑著嗔怪著爺爺:“多大年紀的人了,還和孫子搶吃的。不知羞!"這時我總是得意地瞟爺爺兩眼,附和一陣,又垂下頭猛吃。爺爺則每次都盛讚奶奶廚藝見長,常常又故作悲痛地加上一句:”孫子,我是沒你這福氣嘍!“這時總能聽到奶奶的輕輕笑罵:”老頭子假不正經!“有一次,我無意抬頭,瞥見爺爺奶奶對視的那飽含歲月滄桑的目光裡,都有了一抹甜蜜,比湯圓還甜。
後來長大了一點,開始讀書了。我已不再貪戀奶奶煮的湯圓,卻對許多書中描寫過的,元宵奇麗的燈景著了迷。那一次,我央著爺爺奶奶帶我去看燈景,他們欣然應允。那夜,雲淡風輕,街旁的花燈在月色下綻開迷人的光輝,薄似琉璃盞,滿街光影,色彩輝煌。爺爺牽著我的手,跟我講了許多文化知識,而我似懂非懂,滿眼的燈也讓我眼花繚亂。奶奶則笑著看著我倆,和藹慈祥。還記得爺爺問我:”楠,你知道我們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是什麼節麼?“”七夕!“我脫口而出。”還有一個哦,“爺爺笑著告訴我,”元宵也是呢。“元宵?我有點吃驚。這時卻聽奶奶講:”老頭子,你還記得當年我們度過的那個元宵麼?“”當然,那是都是紙糊的燈籠紅聯的字,哪有現在的花裡胡哨?“爺爺也被往事勾起了回憶,感慨萬千。”那你還記得,那篇詞麼?“”啊?“爺爺臉上現出一抹失望的神色,用手指敲著腦袋,苦思冥想,”老了,想不起來了。“奶奶也嘆了口氣:”唉,老啦。“而我,卻已對滿街的花燈厭煩起來,很不是時候地吵嚷著要回家看動畫片。爺爺奶奶似乎還想再走一會兒,卻又對視一眼,牽起我回家了。年幼的記憶,只剩下這些殘枝片斷,而當時他們的眼神,我卻至今仍記得。那一夜,爺爺奶奶的目光很清澈,清澈的能看見往事的倒影,和一絲遺憾的漣漪。
現在,我已長大,已不再需要有人告訴我元宵也是情人節,但那個曾告訴過我的人,已經離開。爺爺走後的每一年的元宵,奶奶總是很孤獨,常常一個人發呆,常常在我發現她流淚時,轉過頭說沒事。此時的我已經懂得愛情這回事。到現在我才明白,爺爺奶奶之間的,那份平凡而又刻骨銘心的煙火愛情。我現在才後悔那一年的元夜,自己為什麼那麼不懂事,為什麼不讓爺爺奶奶留下一次最後的浪漫的美好回憶?如今的元夜,奶奶的目光很痛,令人痛徹心扉。我已經犯下了錯,歲月你讓我拿什麼去贖?街上仍舊光影凌亂,只是煙月不知人事改。
當時年少輕狂不知事,如今恨向當年悔不知。爺爺已經離開了,我現在所能做的,只有好好陪伴奶奶,讓她安享天倫之樂,讓她能好好回想那些過去的美好時光。這是我,所能做的,也應該做的全部。
回過神來,我走進書房,端端正正地錄下那首爺爺未背出的《青玉案元夕》,輕輕喚醒奶奶。我看著她戴上眼鏡,如捧著珍寶般一字一句地輕聲讀著,彷彿又回到了,那一年的青澀時光。她的眼裡,已經有了點點的淚光,這次,它們閃著幸福和懷想的光芒。我笑了,奶奶,我會代替爺爺,扶著您,陪您好好走完剩下的路。爺爺,也請您放心。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的作文6
我是非常喜歡過元宵節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時間允許我都喜歡回老家過,因為在我的老家鬧元宵才是正月裡的重頭戲,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開始張燈結綵,大紅燈籠從頂樓一直一溜煙地掛到一樓,門外的走廊上掛滿啦一盞盞精雕細琢的大木雕燈,到啦夜晚這些燈全部被點得賊亮堂,光這些就足以把節日的喜慶渲染的一覽無餘,更不用說還有那些閃爍的彩燈也不偷閒來湊熱鬧啦……
上面的這些還都不算什麼,在我們老家鬧元宵最熱鬧、最讓人盡興的就數那迎龍燈。龍燈在我的家鄉意味著神聖、節慶、吉祥,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迎龍燈前,有把稻草窩成一個團點燃,準備去迎龍燈的人從火上跨過驅除邪氣,以自己神聖乾淨的軀體去迎龍燈的習俗。龍燈的頭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紮成龍的樣子,然後用白紙糊上,彩繪上龍的花紋,把龍頭、龍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龍身是由每家每戶的板凳燈組成,每橋板凳燈上扎兩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上面還點綴著美麗的插花呢;當然板凳燈也有很簡潔,簡潔的就只有兩個清一色的燈籠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燈籠組成,當燈亮起來時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當夜幕降臨時,在鑼鼓的喧天聲中,在煙花爆竹的嘭啪聲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聲中,龍燈緩緩起舞啦……龍燈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相迎,眼中到處是煙花所閃過的美麗、那些騰空而起的的煙花把夜空裝扮的異常繽紛妖嬈;耳中到處是鞭炮的劈啪聲、鑼鼓的喧天聲、人們的歡笑聲;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煙”味,空氣中到處傳遞著人們的幸福、興奮、開心……
龍燈就在人們這樣的期盼中開始表演啦,在那筆直的街道上開始啦“拉燈”,“拉燈”就是龍尾想要當“老大”,不願意跟著龍頭走,所以倒轉過來往回跑,迫使龍頭往回倒,等龍頭反映過來是怎麼回事時,當然不願意放棄做老大的機會啦,就會使出所有的勁繼續往前跑,這樣一來拉鋸戰就展開啦,哪邊的人力量大,哪邊的人跑得快,龍就往哪邊遊動,隨著龍燈來來回回的遊動,鑼鼓鞭炮在邊上不停的湊熱鬧,龍燈越拉得歡,鞭炮也越放得歡,鑼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戰場上的戰鼓在擂動,人們也笑得更歡、哄也起得更帶勁……有些時候由於人們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龍燈中間可能被拉斷啦,而兩邊的人們還在往各自的方向飛奔,等到龍頭髮現自己的尾巴不見啦時,龍頭只有放下架子在鑼鼓嗩吶聲中回頭尋找自己的尾巴歸隊,這個時候龍尾就象一隻鬥贏啦的公雞似的,神氣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嗩吶去賠禮道歉……一直到迎龍燈的人們跑累啦,龍燈才緩緩的繼續前行,遠遠望去那蜿蜒的龍燈真的就像是一條遊動中的龍,隨時準備騰空舞起。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拉燈”,更精彩的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到啦比較寬廣的操場上時,龍尾就悄悄的把龍頭圍在啦操場的最中央,而龍頭髮現被包圍時當然是想突圍啦,所以就試圖著左衝右突想衝出重重包圍圈,這就是“偷燈”。正當這條龍燈在這邊突圍時,恰縫來啦另外一條燈,這個時候“內戰”就暫時被擱置在一邊啦,兩條龍之間就展開啦“競美”比賽,當兩條龍的龍頭迎面相聚時,迎龍頭的人們就儘量把自己的燈高舉,比賽誰的龍姿態更高昂,這就是“賽高”。由於我們是在鎮上,過元宵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好幾條龍在同一個操場上“短兵相接”,記得最多的時候是九條龍在一個地盤上盤旋爭奪,那一個個高昂的龍頭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那麼多絢麗的燈把那黑夜幾乎折騰成白晝啦,整個操場就只看見一片旋轉的燈光……那燈旋轉著旋轉著,把人們所有的歡樂、把整個元宵都帶進啦那旋轉而開心的世界,把人們帶進啦燈的五彩繽紛,帶進啦歡樂的頂峰……
我們家鄉的元宵節不僅是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就是山上也會被一盞盞紅紅的燈所裝扮的,那是後輩在自家的親人墳前點亮的燈,那是邀請已逝親人一起欣賞一起鬧元宵的燈,那是思念親人的燈……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是否是很熱鬧呢?
元宵節的作文7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去埡口觀看一年一度的元宵節花社大賽。
來到了目的地埡口山的溫州路上,遠遠望去,到處都是參加比賽的秧歌隊和前來觀看的遊人。只見那裡人山人海,有大人,小孩兒,還有老爺爺老奶奶們……不僅有許許多多的人,節目也是豐富多彩。
你可能會奇怪,不就是花社比賽嘛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來看呢?那是因為你不瞭解我們舞鋼花社大賽的歷史!
要說到我們舞鋼元宵節的花設大賽已經很有歷史了,因為在爸爸媽媽小時候好像就有了,只是那時候規模沒法兒和現在的相比。就今年的花社大賽來說吧,雖然從沒有人專門宣傳,但是人們還是不約而同的來了,這好像已經成了習慣,花社大賽已經成了我們舞鋼人元宵節的一部分。
我能感覺到今年比往年更熱鬧了。而且我覺得大賽的組織者們是越來越有經驗了。在埡口圍繞著市文化中心的廣場,依次劃分出不同的場地,每個場地上都有一個橫幅。我看了看主要有市直各單位、各縣鎮、各工廠企業的代表隊。他們都一字排開,各自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的展現著她們優美的身姿和蓬勃的朝氣。遊人們則紛紛步行在道路上邊走邊看。寬闊的馬路當賽場,各個隊伍都是一展風姿。都敲起了豐收的歡慶鑼鼓,扭起了快樂的秧歌,舞起了毛茸茸的獅子和長龍。那熱鬧的場景、精彩的表演,展現了人們朝氣蓬勃、喜慶豐收、歡度新春的喜悅心情,吸引了各地的群眾前來看觀看並報以熱烈掌聲。
你瞧,只見他們跟著節奏,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後兩隻手左一擺右一擺地甩了起來,腳下前三步,後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頓一下,就這樣,跳來跳去,扭來扭去。踩著鼓點:“咚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
你看,夕陽紅腰鼓隊的老奶奶們,個個十分的邁力,特別是那個當指揮的老奶奶,又是走,又是跳,又是打拤,讓我十分佩服。在她的指揮下,腰鼓隊的老奶奶們越來越有勁,看她們舞動的身姿真和年輕人一樣呢。
我跟隨著人流依次觀看了比賽。邊看邊拍照留念,撲捉精彩的瞬間。
我最喜歡的是廟街鄉代表隊,他們不僅參加人數眾多,而且節目也很精彩。裡面不僅有扭秧歌的,還有舞獅子、以及喜羊羊、灰太狼和功夫熊貓……穿著花花綠綠的演出服,隨著鼓點盡情的扭著、跳著,那動作真是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其中有三個騎毛驢的老太太,是三位老奶奶扮演的,樣子很是滑稽:頭髮在腦後挽了一個小發髻,戴一頭絹做的紅花,穿著綠、紅上衣,紅、綠色的褲子,搖頭晃腦的,拿著小鞭子一搖一搖地走在旁邊。小朋友們爭著和他們合影。我也趕快湊到功夫熊貓身邊,和可愛的熊貓合了影……
正當我走累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還有賣食品的,於是,我就買來了肉串、玉米,都是我愛吃的,然後津津有味的品嚐起來。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發現路上有許多執勤的警察叔叔,而且我還發現路邊停著一輛消防車。在消防車的前面還站著三名消防官兵。哦,原來他們都是做後勤保障的。他們真辛苦呀!
快中午了,比賽也結束了,雖然不知道哪個隊奪得了第一名,但大家還是很高興。音樂聲,歌舞聲,歡笑聲,聲聲入耳。秧歌隊,高蹺隊,歌舞隊,隊隊精彩。望著此情此景,讓人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
那情,那景,那人,那舞,全都印在了我的心中……
元宵節的作文8
元宵節有個習俗就是吃湯圓,寓意著讓每家團團圓圓,今晚奶奶“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因此心裡好像揣著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想起以前奶奶教我煮湯圓的經驗: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會過稀;也不能過少,少了沒粘性。然後取一塊皮在手掌中搓成圓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個窩,把芝麻搗碎做餡,放在裡面“包”好。放餡時一定不可以太貪心,否則會把皮的“肚子”給撐破的。
終於包好後,可以下鍋了。我又按照奶奶說的煮湯圓的四個訣竅:“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於是便將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進水裡。沒多久,可以起鍋了,掀開蓋子,只見一個個雪白的湯圓漂浮在水上,彼此緊貼著,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將它們舀到碗裡,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奶奶還給我打了一個九十五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品嚐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覺得特別好吃,心裡特別開心。盼望著明年元宵節時再做更好吃的湯圓給大家品嚐。
遠方的兒女,未歸的思緒,遠處的島城,未歸的子女。多希望,多希望可見到一家團圓,桌上的酒菜,是為了那在外的兒女回家,那母親的笑,父親的酒,思歸。人們說年,新年,一家團圓,歡喜度過新春之年。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閤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在那一天,我們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今天,我就去了南城百貨買湯圓、餃子。
今天是元宵節,是一家團聚的日子。按照風俗,年年都是這樣,沒什麼好新奇的。不過今年可就不一樣咯!晚上,彩色的煙花令人眩目。整個深圳都洋溢著歡樂的笑聲和濃濃的湯圓味。
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元宵節一過,春節也就算過完了,所以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熱鬧的。以前,人們主要是看花燈與舞龍,現在燃放煙花,人們觀看煙花也就成為慶祝節日的方式之一了。
我很早就聽奶奶說過了新年,就要到元宵節了,元宵節可以吃非常好吃的湯圓。說得我天天都在盼望元宵節的這一天快快到來。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節了,也正好是星期天。下午,天下起了雨。
元宵節也被成為上元節從唐代起便有了觀燈的習俗,因此又稱為燈節。這天,天上的圓月是25年來,最圓、的圓月。到處人聲鼎沸。人們歡歌笑語看花燈,喜氣洋洋鬧花燈在電視塔下,我觀看了許多燈,燈兒有的花團錦簇;有的晶瑩剔透;有的栩栩。
剛過完新年,就迎來了熱鬧的元宵節,讓我期盼已久。春節的忙碌,現在好不容易有個好玩的一天放鬆身心,真是愜意。說起元宵節,就讓我想起一盞盞又大又紅的燈籠。夜空下,這些燈籠像是一顆顆夜明珠,撒在各個角落裡,閃閃發光,格外迷人。
元宵節第一件事就是吃元宵,元宵是糯米皮、八寶餡,皮是白白的軟軟的似棉花糖,咬上一小口,由芝麻、花生和成的餡從皮裡自然而然地流出的,那餡是甜甜的,有花生、芝麻的香味,吃一個,還想吃下一個,我一連吃了七八個,也不解饞。
元宵節的作文9
元宵節是一個熱鬧而又有著悠久歷史的節日。春節熱鬧的氣氛剛剛結束,元宵節又來臨了。
關於元宵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鳥誤落在一個村莊。那時的動物都是很殘忍的,所以村裡有很多獵人,獵人看見神鳥不知他的來歷,以為是隻害鳥,就把它殺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裡防火把村子裡的人都燒光。七仙女聽到了就讓一個神仙去幫人,人按照神仙的說法,在村子周圍點上篝火,再點上許多燈籠,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從天上看到此景,以為村民自己放火燒死了,也就沒派天兵,村民倖免於難。從此,人每到正月十五就點篝火,掛燈籠,就有了元宵節。
這個傳說是假的,元宵節的真實情況是起源於漢朝,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於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裡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綵,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後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綵,放篝火,於是就形成了元宵節最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就更熱鬧了。開始演節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臺有8裡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製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人在裡面可以遊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也都提著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著主人,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著香味,後面還跟著成佇列的仕女。人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的規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很熱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歷史悠久,風俗很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著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一樣過元宵節。他會在元宵節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兒燈。走百病就是婦女聚集在一起,沿著牆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橋必過,這樣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體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別人家的菜園裡偷菜,希望自己將來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兒燈也不錯,是長輩或者親友給已婚未育的婦女送燈籠,祝願早生貴子。
在我東北,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的晚上,把黑色塗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塗,也有的在家裡一夥小孩互相打花臉,誰臉上最花誰就最好,就有好命運。
啊,原來元宵節真是不錯。,又有好詞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節是中國歷史上最熱鬧的節日,人在一起快快樂樂很有趣兒,我中華民族一代代的人都在元宵節裡得到了莫大的快樂。
元宵節的作文1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的耳邊不斷響著“噼裡啪啦”的爆竹聲。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表情,兩眼笑得都快眯成一道細縫兒。
晚上,我和姐姐買了許多煙花,一起來鬧元宵。我們先點燃“手持瀑布”,我小心翼翼地拿著,因為我從來沒有放過“手持瀑布”這種煙花,儘管姐姐一直勸我別怕,但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個不停。“手持煙花”開始出花了!朵朵煙花就像天上飄著數不清的片片雪花,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又好像天上一閃一閃的小星星,還像淅淅瀝瀝地毛毛細雨,“手持瀑布”放出的煙花是那樣的多,那樣的長,那樣的美,難怪商家取名叫“手持瀑布”呢!可是“手持瀑布”很快就用完了。我們又開始玩“地妞炮”,姐姐點燃後,“地牛炮”飛快地起來,飛出來的煙花又圓又小,我想:“圓”和“小”合起來叫,不正是“元宵”兩字的諧音嗎?不知道是不是設計者專門這樣做得,還是碰巧?
我們放完了自己買得煙花,覺得還不夠過癮,於是,我們直奔姑奶家看放煙花。到了姑奶家,她家已經擺好煙花,正等著我們呢。開始放煙花了,只見先是冒著小火星,馬上,變成了白色菊花的樣子,中間還不停的閃動著綠色的小點,然後,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忽然,全體騰空而起,速變成了一片璀璨的降落傘,時不時冒出許多星星點點,有黃的、藍的、綠的。五顏六色,從天而降,真是壯觀極了,漂亮極了!隨後,我們幾個小孩又玩起了“七彩電火花”,一點燃,“七彩電火花”就發出了“噼裡啪啦”的爆竹聲,形狀像飛濺起來的小水滴,四處亂飛。我一手拿著一個,高興的跳起舞來,還不停地在空中寫著“元宵節快樂”這幾個字,沉醉在一片美好之中。好像連院裡的幾隻小狗也被這美麗的場面所吸引,再也不像平常那樣汪汪直叫,而是一直盯著美麗的煙花。
這個元宵節我們可是鬧得夠開心的,這一天,我可真高興啊!
在去俱樂部廣場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我和媽媽淹沒了。大路兩邊高高地掛起一串串的紅燈籠,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廣場上真是人山人海,主席臺上鑼鼓聲陣陣,俱樂部正門上方是“開泰三羊留吉去,鬧春靈猴送福來”的春聯,正中掛著金猴託“福”。廣場東半邊是小朋友們表演的歌舞,西半邊老年人正在扭秧歌,小朋友們的精彩表演贏得片片掌聲,老爺爺老奶奶誇張幽默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看得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從天而降,原來是廣場上空倒掛的煙花被點燃了,接著地上的火樹也開出了五彩奪目的花。半空中是“銀河落九天”,地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真好比人間仙境一樣!忽然不遠處又傳來“咚”的一聲巨響,一個禮花騰空而起,在空中綻放開一大朵五顏六色的花,哇,真是太美了!禮花彈一個接一個地飛上天,又在天空中變幻成各種形狀:有的是楊柳垂下萬絲絛,有的是蝴蝶振翅翩翩舞,更奇妙的是有的禮花彈在空中變出了一串串紅燈籠,然後隨風飄飄悠悠飛向遠方。
禮花在空中綻放,地上是歡樂的海洋,又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我望著天空中又大又圓的月亮,想起我的爸爸卻遠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為公司去開發新的市場。我知道還有許多的叔叔阿姨都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能與家人團圓。我默默地祈禱:希望這些禮花能給爸爸捎去我的祝福,給那些叔叔阿姨帶去親人們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