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500字> 關於毛筆的作文1500字

毛筆的作文1500字

關於毛筆的作文1500字

  在書寫工具日益變換的今天,鋼筆、自動鉛筆、彩色筆、圓珠筆……方便、實用的各種各樣的筆已悄然走進千家萬戶。但是在這些筆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用什麼來做書寫工具呢?大家肯定都會說,是“毛筆”。

  我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對毛筆有著特殊的感情,可以說毛筆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現在就請聽我給你們介紹一個這個“好朋友”

  咱們先來談談毛筆的種類。

  以毛筆筆鋒的原料來講,大抵可分為三類:兔毫、豹毫、鼠須製成的硬毫,其特點是毛粗性強,用其作書,筆鋒峻利勁峭,氣勢雄渾,猶如崎嶇險峻的名山大川。羊毫、雞毫、胎毫製成的軟毫,其特點是毛細性柔,用其作書,筆鋒圓轉如意,猶如涓涓流淌的細流。以硬、軟毫相兼的,稱為兼毫,其特點為調配合理,用其作書,軟硬相兼,剛柔相濟。再以筆的用途來分:寫“榜書”、“匾額”用最大的筆,叫“植筆”,也可稱“鬥筆”或“提筆”;寫“對聯”、“條屏”,用次大的筆,叫“聯筆”或“屏筆”。每品類又分一、二、三號,我們通常則稱“大、中、小楷”。若再以制筆派別、名稱來分,算來足有上萬種,如我們常見的湖筆、宣筆、白雲、落紙雲煙、玉蘭蕊等等,真可謂數不勝數。

  接下來咱們再談毛筆的構造,可用四個字來概括:簡單合理。一支普通毛筆的“身高”約有6寸,這種構造正是為了適合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書體的書寫需要。

  唐代著名大書法家虞世南曾形象地說:“筆長不過6寸,捉管不過3寸,真一,行二,草三。”

  在毛筆中,最長的部分是它的身軀——筆桿。所謂筆桿,是指毛筆用手拿執的部分,長度約佔毛筆總長度的60%。製作種類豐富多彩;有金管、銀管、斑管、象牙管、玻璃管、棕竹管、紫植管……今天以水竹製成的筆桿為主。另有些用名貴材料製成,不僅實用,而且成為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

  在長期制筆的實踐中,別具匠心的.制筆大師為了達到美學和實用的統一,在毛筆身軀的兩端各裝有一隻用牛角製成的柱體。上方的一隻是筆頂,在筆頂中心穿有一根彩絲,便於懸掛。乍看去如同一頂紅纓帽戴在毛筆上。下方的一隻是空心的,在管子裡嵌著筆頭。你可別小看這筆頭,可是毛筆中最重要的部分。筆頭的用料和式樣都直接關係到書寫效果,好筆的筆頭一般應具有“尖、齊、圓、鍵”四個方面的優點,亦稱筆的“四德”。就是筆毫聚攏時看去尖,平平壓扁時看去齊,書寫時四面如意、飽滿為圓,筆毫彈性較強者為健。毛筆,自古有好多別稱。沿用至今的“筆”這一稱謂始於秦代。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記載:“所以書也,楚謂之幸,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自古以來,毛筆這種精良的書寫工具,便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

  毛筆與中國的書法藝術是相輔相成的。在書法創作和學習中,沒有了毛筆,就如同吃飯沒拿筷子;沒有了書法,毛筆便沒有了用武之地,歷史上的書法家們熟悉毛筆,喜愛毛筆,尊稱毛筆為“管城侯”,足以看出人們對毛筆的喜愛。

  好筆何以珍貴?主要在於它的製作。

  毛筆的製作相當複雜和嚴格,大體上經過十道工序:先將制筆要用的毛皮浸人水中,使其發酵,在皮與毛快要脫離時,用特製的鐵齒梳順毛之方向採之。接著將採來的毛進行精選分類,把分就的毛類在石灰水中浸上一晝夜,便可以扎制。紮好後,還要由專門的技工從筆中剔除雜毫,最後在筆桿上刻上筆名或古詩句等。毛筆製造工作才算全部完成。這些技術經過千餘年的改進、創新,至今國內最享有盛譽的應首推湖筆。湖筆業已成為中國毛筆“大家庭”中最龐大的一支。

  湖筆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元代便取得了全國制筆業中心的美譽。湖筆製作精良,講究分層勻扎,以羊毫、狼毫、純毫最為馳名,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必備之物。今天湖筆的製作,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需要,還要遠銷海外。

  毛筆,是最早由人制作的書寫工具。毛筆,應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毛筆與書法可稱得上相得益彰,千秋共存,同為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