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1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這意味著,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裝置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透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2

  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斷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根據省教工委[20XX]33號《青海省教育廳關於印發開展“5.25”心理健康日活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和貴教委【20XX】21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我校團委、德育處、綜治辦聯合於20XX年5月21日——5月27日開展了以“我愛我,我愛他人、我愛社會”為主題的首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週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心理健康宣傳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 5月21日利用升旗儀式時間,舉行“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國旗下講話宣傳啟動儀式;5月21日各班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一次“我愛我,我愛他人、我愛社會”主題班會;5月22日各班發放《“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教育周倡議書》並透過校園廣播進行多次宣傳。

  二、心心相映電影展

  為了更好普及宣傳心理知識,分享經典心理影片,我校於5月24日選取了著名的心理電影《仙境之橋》播放,以海報方式向全校師生宣傳活動,並組織學生觀看;使得同學們對5.25的系列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三、“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大型簽名活動

  5月23日利用課間操及課外活動時間,舉行“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師生千人簽名活動。活動旨在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喚醒當代中小學生對自身的注意。將近兩個小時的簽名活動圓滿成功,望著寫滿字跡的橫幅,此次活動圓滿結束。簽名僅僅是形式,然而,正是透過這個簡單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學瞭解、認識到了5.25這個屬於學生自己的日子,使我們更深刻的意識到了保護、調節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漫畫展覽

  5月25日各班出一期A3紙大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的手抄報,並在宣傳欄張貼。5月26日低年級學生開展一次A4 “認識自己”個人畫像介紹活動。中年級學生徵集A4 “我的家庭”畫。我的家庭(家庭動態圖可以考察作畫者對家庭的態度,父母的婚姻關係,作畫者的人格特徵、親子關係,孩子與同齡朋友之間的互動,甚至家庭成員的教育程度)。每班至少5幅作品。高年級、初中部學生開展徵集A4“七彩生命”漫畫作品,每班至少上交3幅作品。作品要透過繪畫表達一定的心理主題,比如心路歷程、學習成績、誤解與溝通、寬容、友情故事等等,要求內容積極向上,藉助漫畫的手法,詮釋“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呵護心靈,珍愛生命的內涵;同時進行心理漫畫展。

  五、心理健康講座

  5月23日我校趙校長攜德育處、校團委成員及部分班主任參加縣寄校舉辦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講座,5月25日我校邀請青海省教育學會學校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秀琴教授為全校教師進行了“專題輔導、互動”活動,我校多名老師與張教授進行互動,張教授從溝通的定義與重要性、溝通的困難、實現有效溝通與溝通的密碼四個方面講述了人際溝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提升了廣大師生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透過本次活動,廣泛宣傳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識,使我校廣大師生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陶冶了情操;活動幫助學生們樹立了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建立了自信,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與心理素質,倡導了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有效促進了心身健康,最大限度的使每個學生都達到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的健康生活狀態,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

  最後要說的是:本次活動雖然圓滿結束,但就心理輔導工作而言,這僅僅是拉開了一個序幕,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遠沒有止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心理學知識的普及、以及團隊輔導和個案分析的技巧學習,由面及點展開更深入的工作,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讓我們每一批新生代學生都能沐浴到最燦爛的陽光。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3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紀末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在我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困擾與障礙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斷下降,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出於職業的責任感,迫切要求解決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問題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活動。國家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積極支援,這對我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證。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家庭結構的變遷等社會因素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紅領巾廣播--宣講心理健康的陣地

  紅領巾廣播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是學生向教師開啟心靈的天窗,更是師生真誠交流的園地。

  我校在開展這項活動中收到了很多講稿,內容涉及多種問題,面對學生的心靈呼喚,我校組織了答覆組,給每位學生認真回信,並且將有針對性的問題寫成信,貼出來讓所有學生了解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解決。

  例:學生1老師我是一位有病的學生,我害怕睡覺,因為我夢遊,幫幫我吧。

  我們收到這封信後立即與家長取得聯絡,仔細瞭解了這個孩子的病情與性格,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與家長商量給孩子減輕各方面的壓力,給孩子創造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愛生活。在回信中我們寫到:老師送你一本書,它可幫你瞭解夢遊的有關知識,好好看它。老師知道你有許多的愛好,多與同學交流,你會感到生活的很幸福。

  學生2:我沒有當上班長,我真的不如別人嗎?

  我們在回信中寫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特長,如果你是一塊金子總有它發光的時候,努力吧,我相信它一定會發光的。

  二:心理諮詢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

  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性格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現代單親家庭的增多,更使孩子心靈充滿了壓力。

  心理諮詢是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透過諮詢關係,給來訪者以幫助、引導、勸告、教育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達到緩解來訪者的心理緊張與衝突,提高其適應能力以維護其身心健康。心理諮詢老師要十分尊重學生的自主、獨立和自覺,並竭力與之建立一種平等、夥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關係;要全面、正確地瞭解受諮詢學生的真實情況,堅持正面、客觀、明確、坦誠地分析;要替受諮詢學生保密。為此,我校組織了專門的諮詢小組,併為學生建立諮詢檔案,及時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例:學生1父母離異,母親與老人爭奪孩子,孩子長期全託在姨媽家。孩子在校表現性格內向,作業不做,想爺爺奶奶。針對這一情況,我和班主任先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然後分別將家長叫來談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並透過大量事例讓家長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要讓孩子幸福的成長。另外,在校內我們還為孩子提供多種與同伴交流的機會,讓孩子感到快樂。

  例:學生2在校外被劫,不敢告訴家長。我們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與參與此事的學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聯絡,瞭解他們在校的表現,並與教導處一同調查此事。事情明確後,我們叫來了參與劫錢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首先讓家長了解此事,然後對他們進行法制宣傳,讓他們明確是與非,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做出保證。對被劫的孩子我們首先感謝他對老師的信任。然後,我們鼓勵他要有安全意識,要勇於同壞現象做鬥爭,要勇敢。

  另外,我校在上學期還向家長打開了心理諮詢的大門。家長參與積極,但大多是說孩子的不是,或護短。父母的評價,對孩子一生有著很大的關係。有一位心理學家精闢的概述了孩子與環境的14種關係,顯示出成人對孩子的態度,影響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例如:敵意中的長大的孩子,容易好鬥逞能;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充滿自信等。為了讓家長擁有和孩子好的溝通方法,我們請來專家給家長作報告,還以班會的形式開了“真心交流”主題隊會,會上孩子和家長真心交流效果很好。

  長期的工作下來,我深深的感到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去正確引導,去好好培育,多一些面對面的交流,讓他們開啟心靈的窗戶,幸福成長。

  三心理輔導培育健全的心靈

  心理輔導是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如怎樣學會交往、怎樣學會調適緊張、焦慮的情緒,怎樣從挫折中走出,如何做自己脾氣的主人等等。要闡述清有關的心理學理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結合心理學知識提問題、談認識以及準備怎麼做。學生透過心理作業向心理老師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心理體驗,求得老師的幫助,從而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自覺地進行心理調適。

  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教給他們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激發他們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促使他們關注心理的自我保健。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諮詢室責無旁貸。根據學生們的生理、心理的獨特性和心理問題發生的實際情況,我校利用廣播,牆報,班會,專家作報告等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其內容涉及學習心理、健康情感、人際適應、適度反應等方面。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儘量避免知識的過分專業化,貼近學生生活,易於學生理解,使青少年形成對心理問題的清晰和正確的認識。總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責任,必須讓全體教師參與進來。實事求是地講,對普通任課老師、班主任而言,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最常用的模式是滲透模式。滲透主要有以下幾種渠道:在德育中滲透,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在各種活動中滲透,教師的榜樣作用。實施滲透的關鍵條件是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堅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這就要求對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我校請專家、領導透過報告的形式提高教師們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透過講座的形式向教師們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心理保健調節的方法;透過舉辦培訓班,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水平,幫助他們瞭解把握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透過座談、討論的方式交流滲透心理教育的經驗和體會;經常性地向教師們提供外校的成功經驗。並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總結出一些可推廣的具體成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由無序向有序、由經驗化向科學化的過渡。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總結4

  學校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忽視心理衛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許多教師或者沒有充分認識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也更談不上指導家長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的現狀迫切需要開展心理教育。於是我們學校在十五期間申報了大連市級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為了搞好此項研究,我們查詢了國內外相關的先進理念。在歐美等國家,心理教育是在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發展到相當程度之後才產生的,心理教育被認為是人們對傳統心理諮詢感到不滿足之後,力求改革、提高的產物。

  美國不同的州、不同的學校所採用的基本模式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課以活動為主。在活動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大約有46人,在老師的組織下,分別開展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驗某些心理狀態,以此來改變認知觀念、接受行為訓練、提高心理技能,從而達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香港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模仿了美國的模式。90年代,許多心理諮詢工作者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以預防為主。因此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出版了。有的是單獨一門課,由班主任來擔任這門課,兩週1課時,一學年16課時,每課時35分鐘。另一種形式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納入到社會課程裡,約佔課程的1/4,由教社會課的老師來擔任。

  一、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我們的實驗研究借鑑了上述的模式,以心理健康課程為主渠道,面向全體,以預防為主。

  第一,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第二,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第三,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第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第五,個別輔導

  第六,小組輔導具體操作途徑如下:

  第一,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實驗開始階段,我們開設了心理衛生知識課,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起到了突出得作用。這種方式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第二,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這是在實驗研究的中期我們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班級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

  透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第一,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第二,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第三,以班級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第四,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我們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模式設計》,由班主任來擔任這門課,在班隊會時間間周1課時,一學年16課時,每課時40分鐘。

  教育部於20XX年9月頒佈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條。《綱要》中第7條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用檔案的方式提出來,也就說這種形式已經固定下來了,因此我們確定“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為我們構建心理輔導活動課模式的指導思想,初步構建了這門課程的模式。在我們的模式中,活動是核心,一切都圍繞活動展開。具體環節:

  1、活動設計

  搞好活動設計是上好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的關鍵。活動課設計的實質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和活動目標,確定合適的活動起點與終點,將活動的諸要素有序、最佳化的安排,形成活動方案。這一方案的優劣將取決於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成敗。因此,老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在現有的模式下,精心搞好活動設計,這是上好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前提和保證。

  2、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方向,是它使學生產生明確的心理定向,知道學什麼和學習要達到的結果。活動目標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積極的認識和調節行為適應社會發展及個體發展的心理需要。並且,活動目標的設計要做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考慮活動重點和活動難點。活動重點要緊緊圍繞活動目標確定,要求準確,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牽強。活動的難點要適度,讓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消化,也就是“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摸到”。

  3、活動方式

  活動方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比如講述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競賽等。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包括教師在活動中的教具準備、學生活動的道具準備、場地準備等。提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

  5、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核心模組。它又可以分成三個小模組,即,活動的匯入、活動的展開、活動的總結。

  (1)活動的匯入。

  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選擇情境匯入,也可以選擇故事匯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其它方式匯入。但是,無論選擇何種方式匯入,都要確保學生快快樂樂地進入活動情境。

  2、活動的展開。可以分步進行。教師可以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自主的設計若干個活動步驟。在各個步驟中,設計好哪些是學生應該做的,怎樣去做?哪些是教師應該做的,怎樣去做。要注意把更多的活動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唱主角,讓學生透過活動去感知、體驗他們應該得到的東西。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3、活動的總結。

  它包括活動中的小結、階段性小結和活動結束後的總結。總結仍然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可說可不說的東西,堅決不說,要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給學生,要啟發學生去說、去總結。教師要當好導演,不要自己去當演員。整個活動過程要注重教與學配合默契,師生互動協調;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過程的宏觀設計與實施步驟的設計層次要清楚,內在聯絡要緊密。

  “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關鍵,不是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答案”,而是透過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啟發學生感知、領悟,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關於價值觀與人的情緒行為關係的教學。老師首先讓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當你遇到很難克服的困難時,你會怎麼想?”全班同學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種各樣,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第二步,教師提出積極和消極的典型想法讓學生思考、分析,各種不同想法的後果是什麼。經過分析、討論後,學生總結領悟到:價值觀決定人的情緒和行為,因此要不斷確立合理的價值觀。這樣每個學生就會在這種親身的體驗中自覺地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第三,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這一途徑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輔導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的其他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的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但是心理輔導有自身的目標和內容,有時心理輔導被班級、團隊的日常活動所代替而喪失自己的特色。

  第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學習輔導是心理輔導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的。

  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我們的實驗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細心挖掘、善加利用,收到了心理輔導的實效。

  第五,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透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我們設有心理諮詢室,學生可以與心理諮詢教師進行面對面的個別交談,還可以電話諮詢、信函諮詢等。比如大隊部開展的"程老師信箱"活動,就是信函諮詢的一種形式。無論哪種諮詢方式,我們的老師都注重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六,小組輔導

  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輔導方式。有的實驗班級在開展心理輔導時以班級為管理單位,但輔導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小組由學生自願結合形成,推舉熱心於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我們的收穫

  透過三年的實踐研究,我們覺得有很大的收穫。

  (1)從教學過程的本質分析

  心理輔導活動課著眼於培養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的、必須的素質和能力。它不以傳授心理學學科理論,豐富學生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是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避免或矯正心理問題為主要目的。透過教師的輔導,不僅傳授基本的心理知識,更主要的是為學生的人格發展提供經驗,從而使他們更好地做人、更科學地學習、更幸福地生活。可見,這與傳統的知識傳授課著眼於知識與能力的發展目標是不同的。80年代,冷冉提出了情知教學的問題,明確地將發掘學生的情感潛能及發展學生的情感因素置於和認知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呼籲“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心理輔導活動課正彌補了傳統認知教學在這一點上之不足。

  (2)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分析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內容的選擇沒有拘泥於某一學科的體系及全部內容,而是根據有用的原則,以綜合性的學習方法、情緒控制和調節、職業選擇等為主體,重在學生親身參與的體驗性學習。它把學生作為輔導活動整個過程的中心,形式多種多樣,重視學生的自身力量和價值,所關注的是學生潛在能力的發揚和自我發展。這與一般學科課程也有很大差別。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的操作模式,透過對教師教學角色的定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透過教學內容教學環境諸因素的整合,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我們的困惑

  同時雖然此項課題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感覺需要研究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多了,針對我們目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學化。

  科學的是指追求客觀事實、講究方法合理。當前學生心裡壓力最大的是考試焦慮和人際關係問題,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人際關係的調查測試中,要求回答“你感覺老師對你的態度如何”時,有的學生會選擇“很差”,而做出這種選擇只是因為老師剛剛批評了他(她),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到問題的程度如何把握。我們的調查測試問題也不一定科學合理,只是借鑑別人的經驗。所以我們認為首先要注意心理訓練材料的科學性;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隨時調整訓練的目標;再次對學生評價要客觀,評價的方法、手段要科學。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規範化。

  無論是心理輔導到活動課,還是學生的心理檔案、心理諮詢室的建立、諮詢員的培訓、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等,都要規範,統一標準,統一要求。

  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系統化。

  我們的實驗研究雖然貫穿於小學一至六年級,把心理教育納入正式活動課程,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有了一定的體系。但是我們還應該考慮中小銜接的問題,這樣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4、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整體化。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老師的事,還是整個學校、家庭、社會的事。因此,首先每一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們學校“十一五”期間準備繼續進行“教學活動中應注意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其次為了解決學生教育中的5+2≤0的現象,我們還要重視對家長的培訓教育。最近開發區對這方面比較重視,在部分學校對家長進行了“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班主任教師進行家長學校的培訓等,我們還需要社會的參與。

  5、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注重對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很多教師的心理處在亞健康狀態,而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定影響,因此,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就要從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入手。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強對相關教師隊伍的建設,迫切需要得到專家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