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中醫師進修個人總結

中醫師進修個人總結

中醫師進修個人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醫師進修個人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醫師進修個人總結1

  首先我非常感謝醫院領導給我這次寶貴進修學習機會,同時也感謝手術室全體同事,因為他們的辛勤工作,使我得以完成這次進修。

  今年初,我有幸到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手術室進行為期3個月的進修學習,雖然進修時間很短,但該院的工作作風,精神風貌,文化底蘊,規範化管理,合理的工作流程等都給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次進行學習過程中,中山眼科中心嚴格的帶教流程管理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眼科醫院安排了為期1天的崗前培訓,包括醫院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及如何防範工作中出現的人為差錯等都作了詳細的講解。然後到科室熟悉工作環境,再由護士長安排,採取一帶一的帶教方式安排我的工作學習。在這次進修學習過程中,透過帶教老師詳細的講解讓我瞭解了每臺手術的配合過程,術者的習慣,手術中的注意事項等,並經過統一訓練,杜絕了手術中的個人不良習慣,經過前期多日的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使我在進修的後期能順利配合手術醫生完成各種眼科手術。

  透過這次進修,使我瞭解到眼科中心手術室管理層面的獨到不同之處。該院手術日均250臺以上,分三個手術區,一區眼 。二區內肌,三區外眼,每個區均有獨立的執行配置系統。護士配備42名,護士長3名,輔助人員10多名,電工5名。手術安排,人員安排,人員管理均由一區科護長管理,安排及調配。這種人力資源管理有很多值得我們醫院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在眼科中心手術室儀器管理方面,手術室裡有許多先進專業的儀器,例如:眼科專業超聲刀,白內障摘除玻璃體切割一體機等等。其在一起去使用方面採取資源共享的方式,有專門的裝置維護工,儀器裝置統一放置在儀器房內,需要使用提前通知維護工送達手術室。使用後均由維護工負責對裝置進行歸位及保養工作。

  在器械滅菌方面,每個手術區均有各自的消毒裝置,包括快速消毒鍋,低溫消毒鍋,器械超聲消毒鍋和環氧乙炔消毒鍋等,在開鍋前維護工與各個區的儀器班護士溝通好是否需要滅菌後才開鍋。

  眼科中心護理團隊工作氛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各個護士之間相處融洽,層級管理明確,每位護士都會積極完成上級護士交給的工作任務。手術室安排方面,急診手術,平診手術,拖延手術等該怎麼先後安排與醫生之間都能很好的溝通,護士長會根據手術的先後安排和通知醫生,醫生們都會遵照執行。

  透過3個月的進修使我開拓了視野,學習了三級甲等醫院的手術室先進的執行模式,增強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也認清了新塘醫院和國內高級別醫院在專業技術上和醫務管理上的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把在眼科醫院進修的學習成果化作工作的動力,把在眼科醫院所學習的個方面先進工作經驗用在手術室的實際工作中,為我院不斷髮展做出我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中醫師進修個人總結2

  一年來,眼科全體醫護人員在院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充分發揚主人翁責任感、發揮自身優勢,使“老百姓自己的醫院”這一意識深入人心。這一年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提高醫療質量,促進醫患和諧

  醫療質量是醫院的生命線,同時也是搞好醫患關係的基礎。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是醫療工作的.不變主題,它關係到病人的安危,關係到科室的生存,更關係到醫院的發展。而且,醫生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病人,每例都是從未知而起,需要對手術,用藥進行個性化的分析和指導,就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品德和求真務實的精神。目前,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開展,病人已把優質服務放在就醫的首位。所以,我科全體醫護人員本著高度的責任心,有效的拉近了醫患雙方的距離,尤其對手術患者,重點把握術前術中術後三個環節,做到術前全面交代,術中認真處理,術後周到護理。在這裡,“愛崗敬業,以院為家”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醫務人員的真實寫照。

  二、加強日常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今年,在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醫務科市場開發辦的帶領下,我們多次下鄉宣傳我院的優惠扶貧政策,並對白內障患者做了大量篩查工作,是老百姓瞭解區醫院,瞭解眼科。全年共完成白內障手術40多例,青光眼及其他手術幾十例,術後效果均很理想,擴大了社會效益,做到了醫院和患者的雙贏。在醫院“績效核算”的大環境下,在嚴格要求自己的良好服務中,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堅持帶領科室同志開展業務學習,認真學習新理論新技術,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瞭解先進眼科的發展方向,並用於指導臨床工作,在做好病房手術的同時抓好門診的各項工作。

  三、抓好精神文明,控制藥佔比例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號召,明確自己所肩負的治病救人的責任,帶領科室人員進行醫德醫風學習,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改進服務態度,轉變服務觀念,堅持因病施治,杜絕過度醫療行為,並使每位醫護人員認識到他並不代表個人,同時也代表區醫院,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科室的發展而樹立良好形象。

  四、存在的問題

  眼科的基礎裝置落後,人員梯隊斷檔在醫療行勢快速發展的今天已成為當務之急,十幾年前的顯微鏡已無法滿足目前的手術需要,人員緊缺也制約著科室的發展。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誠然,不足與成績是永遠相依先伴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和業務水平,帶

  領全科人員搞好科室發展,搞好退隊建設和人才培養,積極開展優質服務,用實際行動履行“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務宗旨,爭取在新的一年中帶領科室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醫師進修個人總結3

  半年的進修學習生活對我來說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考驗。對於從來沒有離開過家人的關心,更是在工作之外沒有自主行動過的我來說,在這單獨生活中,我的收穫無疑是豐裕的。我感謝院領導和所有關心愛護我的人給我的這次難得機會!正是這次機會,使我的專業技術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將我的學習體會與各位交流。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始建於1958年,是衛生部部管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現有在職職工2556人,開放床位1498張。醫院設有34個臨床科室、11個醫技科室。擁有28個博士點、1個臨床博士後流動站。在崗博士生導師55人,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1人、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1人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6人。該科的劉小璇和康德瑄主任是全國著名的神經內科專家,在他們的嚴格要求下科室學習氣氛濃郁而略帶緊張,每個人都利用業餘時間不斷的學習,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專題講座,兩位專家也不停的向大家彙報國內外心血管的最新技術和理論,感覺每個人都在拼命的學習。我有幸於在此科室學習,並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神經內科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點發展科室,在康德瑄、李美琳等老一代專家的領導以及樊東昇等新一代學科帶頭人不懈努力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日益成長,不斷成熟,成績蜚然。科室在醫、教、研等許多方面都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趨於國際先進水平。科室曾獲得國家部委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及優秀論文獎多項;獲“863計劃”、“973計劃”等國家重大專案科研基金近百萬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篇;有多人榮獲北京大學優秀教師稱號。科室的高幹病房作為“全國青年文明號”單位,是全國醫療衛生系統的楷模之一。在硬體設施方面,除醫院所配置的CT、MRI、SPECT等各種世界一流的檢查裝置外,科室還具有先進的經顱多普勒(TCD)、肌電圖、誘發電位、PLEEG無筆腦電圖等各種儀器,以輔助臨床更好地達到早期精確診斷的目的。目前,科室共有醫護人員60多名,其中,高階職稱以上人員11名,醫護人員中擁有博士學位者11名、碩士學位者7名、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10餘人。科室人員年富力強、成員間專業互補,各有所長。其診療水平已達國內先進水平。

  在北醫三院神經內科學習,我感到很榮幸。帶教老師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剛到一個新科室很陌生。我的帶教老師詳細的給我介紹了環境,工作人員和工作流程,讓我更快的熟悉環境。每天早上,科室的醫護人員都會主動提前30分鐘到崗,他們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但他們分工合作,團結協作,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最好的治療,得到最滿意的護理。我所在的半年,沒有一個病員投訴,看到的都是掛滿牆壁的錦旗。科室領導很注重業務學習,會經常組織大家參加各種講座。也會由科室經驗豐富的醫師給大家講解典型病例。他們在工作中靈敏、鎮定和訓練有素。私下他們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遇到新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學習新知識。在帶教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業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科室工作時,能夠感覺到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烈,對病患提出的各種疑問都能合理的解釋並明確告知病情發展及預後。在北醫三院學習期間,極大的開闊了我的視野,特別是他們濃厚的學習氣氛、探索精神,不斷激勵著我儘快地掌握新的理論知識及技術。

  透過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對自己從事的這項事業有了新的認識。回到工作崗位上,我要將我在北醫三院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並把好的作風和經驗帶到工作中,以提高我們的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