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通用8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1
秋去東來,時間匆匆而過,轉眼一個學期又將結束。本學期,我們小班年級組全體教師繼續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研模式,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以《園務計劃》和《園本研訓計劃》為指導。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情況,根據校本研訓計劃和年級組計劃的工作重點和目標,有目的有選擇開展教研活動,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迎接新生,做好準備
小班的孩子為了儘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們年級組的老師在八月底開展了一次新生的家訪工作,烈日炎炎,各班的老師都主動找到孩子的家裡,和家長們認真交談,儘可能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和習慣做好心中有數,為開學新生入園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我們還開展了一次入園前的親子活動,為了此活動,我們小班組的三位班主任還特地集中在一起,探討親子活動的流程與相關事項。活動中,讓每位新生儘快地熟悉幼兒園這個新環境,熟悉她們的老師,以順利地渡過幼兒分離焦慮期。開學後的一個月,我們召開了一次家長會,組上的老師在一起發言、討論,出謀劃策,主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小班幼兒的一些年齡特點。剛入園時的這段時間,我們組上的老師可謂是最忙碌的,一會這個孩子哭了,一會兒那個孩子尿了,真是忙得不可開交,但我們的年輕老師都不怕苦,不怕累,積極擔當起做媽媽的角色來。從孩子的大哭到不哭,孩子的不喜歡到喜歡幼兒園,這些都是我們小班組一起努力付出的最大成果。
二、集體備課,促進你我
本學期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研能力水平,小班組進行了“一課三研”活動,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創造了一個共同分享,合作與支援的條件。本學期我們結合主題活動挖掘了藝術和科學的領域,為了安撫新生兒的情緒,如在第七週的主題活動《甜甜蜜蜜》中,我們以糖果為主料,開展了藝術活動《我是棉花糖》,《糖果真好吃》,讓教師圍繞糖果帶給大家的快樂,如何對幼兒產生快樂的情緒進行研討、設計方案;在主題活動《小不點兒》中,讓幼兒辨認、比較各種物體,透過開展科學活動《狗兄弟的幸福生活》,《大個子小不點兒》,來區分大與小等等。活動中由主備課人先制定方案、執教,反思,對於一些不足與需要注意的地方向下一位執教的老師進行反饋,進行適當的修改,來逐步完善方案,直至最後一位教師。我們小班組堅持每週五中午進行集體教研活動,這是一個交流經驗,提高認識的大好機會,大家都能發表自己在執教中的優勢與不足,大家相互學習,相互探討,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師們你一言我一語在相互的交流、思維和碰撞中,增長了教學經驗,提高了教學技能,獲得了比之前更多實踐的智慧。
三、環境、區域,顯著成效
小班孩子的生活、學習環境應該是生活化的。在環境創設中,我們小班年級組的教師能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營造幼兒是環境主人的互動氛圍,小一班在重陽節期間,以顏料點畫的形式讓幼兒繪製賀卡,中秋節讓幼兒以貼彩條的形式來裝扮漂亮的月餅;小二班以留言板的形式,促進家長溝通交流,以讓幼兒撕紙創畫來展示班級特色;小三班以“成長樹”來印印各自的小手,又以獨特的“中國風”來展示幼兒照片,溫馨而漂亮的環境融入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感受到其中的快樂。此外,我們還根據幼兒的特點,分別創設了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各個區域,在這裡,感謝班裡的家長積極配合班級工作,收集廢舊材料,製作毽子等,使孩子活動教育的同時獲得了美的情感體驗。在與家長、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環境創設各有特色。
四、豐富的活動,促師幼發展
這個學期,我們年級組開展了多種多樣,有意義的活動。十一月份我們帶領孩子們外出秋遊,剛好結合主題活動《落葉飄飄》讓幼兒感受秋天的氣息,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身體素質,也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十二月中旬園裡舉行了“家庭才藝秀”這不僅給幼兒、家長一次展示、鍛鍊的機會,更促進家長與幼兒,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感情。為了迎接聖誕節,家長們紛紛帶來了聖誕的裝飾禮物,小班組的幼兒帶了各自喜歡的零食,開心的在一起首次度過了這意義非凡的節日。十二月底,小班年級組舉行了“冬季運動會”,小班的幼兒積極參與,既鍛鍊了自己同時也為班級和個人爭得了不少榮譽。最後,還開展了“慶元旦,迎新年”畫展,正由於老師們團結一致的努力與智慧,才展現出漂亮的窗花,讓幼兒動手貼一貼窗花,感受新年到來的濃濃氛圍。
一學期的工作接近尾聲,在這一學期中,我感受到了教師對於工作的那份無比熱愛之情,我看到了莫老師的無私奉獻,陳老師的聰明才智,鄭老師的激情豪邁,沈老師的大膽創新,還有毛老師的認真與理智,頓感同事之間濃濃的情意,“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願我們這個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集體,能走的更出色,更輝煌!小班組的姐妹們,我們一起加油、努力吧!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2
本學期我們小班教研組由8位教師組成,在園教研組的領導下,我們組內的老師都能認真學習並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積極、踏實地參加教研活動。全組教師在克服了班級人數多的實際困難,團結一致,想辦法,出對策,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充分體現了教師們可貴的凝聚力和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現將本學期的教研組活動做一個回顧和總結。
一、刻苦鑽研教材,細緻瞭解孩子,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本學期開學初,由於是接手剛入園的小班孩子,為了能科學、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各位教師就在一起對小班的年齡特點以及遊戲目標,小班上學期的教育目標進行了一個系統學習,並圍繞中福會生活這本書,從孩子的生活習慣、小班幼兒常規建立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透過學習,教師們對小班幼兒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進而轉變了教育方法,從大班的放手、獨立,到小班孩子的恰當引導和“泛靈論”的運用,這些讓教師們更有信心去迎接、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另外,瞭解到小班孩子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為了讓孩子們能儘早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並且在集體活動中能積極地明白老師的意思,太陽班的教師採用了“圖示”引導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該怎麼樣排隊,也知道應該如何洗手等等,在鮮亮、可愛的卡通提示下,孩子們很快就熟悉了班級的常規,自覺有效地去遵守這些規則。隨後,在教研組內對“圖示在小班幼兒常規的建立”進行了探討活動,教師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經驗,並進行了分享,全組教師在班級常規的建立上有了科學的指導,本學期,我們小班組的四個班級都能在學初較快的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並很快進入了正常的教學和遊戲中,這樣的自然、有效的引導方法也受到了園領導的的肯定。
由於教師們對小班教材也較為生疏了,所以我們也在一起共同探討、研究教材的內容、教法、手段,選擇適合的內容充實到新教材中,並且根據班級特點、孩子興趣以及教師的特點進行富有本班特點的生成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們一方面嘗試集體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能結合本班孩子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調整。比如在教學活動大象和小蚊子中,太陽班的孩子比較活躍,所以他們採取了遊戲性質較強的形式,而月亮班的孩子有著器樂打擊的經驗,所以他們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孩子器樂的表現。這些反思和教學行為都是老師在對教材以及孩子瞭解和分析的基礎上所採取的教學措施,也說明了我們的老師在認真地解讀孩子。
透過一學期的嘗試教學,每位教師使用綜合教材的教學水平都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在全園教師的值班開課中,小班組教師們都能認真對待,積極準備,上出了一節節生動、有趣,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教研課。做到教研課有進步、有創新,並且涉及數學、綜合等各領域。
二、圍繞園教研組、課題組,挖掘、開發各類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我們小班教研組還緊緊圍繞園教研組、課題組,挖掘、開發各類資源進行教學活動。,如家長資源、鄉土資源等等。在學期初,我們就對整個教材做了一個分析以及家長的資源進行了一個刪選,選取了幾個適合的活動,並根據家長的資源特點,請家長來幼兒園進行助教活動。
比如,根據小班孩子愛聽故事有著特別的依戀,所以我們小班組開設了一個“故事媽媽”的活動,在活動前發動媽媽們自動報名成為我們的故事媽媽,然後組織媽媽們輪流來幼兒園為我們的小朋友講故事。當媽媽講故事的時候,孩子們個個都認真地聽著,特別是媽媽來的那個孩子,感受到了一種奇特的自豪感:“瞧,我的媽媽厲害吧!”
透過一個學期的活動,孩子們不僅獲得了不同的故事體驗,而且也在和小朋友們交往中增加了自信,更是讓家長了解到了孩子在園的情況,增進了家園雙方的合作交流。
另外,我們年級組還能結合我園的珍珠文化的課題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比如,我們在瀏覽主題活動的時候,發現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打擊樂活動,一方面,我們利用各種樂器和孩子進行音樂教學,另一方面,我們也收集了不同的廢舊材料,如瓶子、罐子、小棒等,以及各種珍珠資源,如蚌殼、螺螄、扇貝等,將這些原生態的材料運到到我們的教學中去,並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適合小班孩子的教學活動。老師們的聰明才智將扇貝殼融入到音樂節奏中,讓孩子感受到了音樂與自然,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也把遊戲和音樂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在踏實搞好教育科研活動的同時,我們還注重擴充套件幼兒的視野,培養幼兒各種能力,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圓滿舉辦了小班家長半日開放活動,組織親子間的“快樂跳圈”遊戲,家長們表示了真誠的感謝和對教師辛勤付出的由衷讚歎。我們還組織幼兒“常州淹城親子游”,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這一系列活動,豐富幼兒的各種知識,增進了親子感情,密切了家園聯絡。
三、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我們小班組年青教師多,“傳、幫、帶”在我們組顯的尤為重要,在每週三的教研活動時,互幫互學,共同研究氛圍較濃。每次教研活動前,我們的年輕教師就會對這周的學習工作做一個簡單的回顧,然後對自己的困惑做一個集體的交流,我們其他的老師就會結合自身經驗給予幫助。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氛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不僅是我們的年輕教師,每位老師都能從中受到啟發。
太陽班的喻老師要參加區“轉崗教師技能比賽”,為此,其他班的老師就共同為小喻老師掌舵把關,指法對不對,節奏穩嗎,等等,在喻老師的努力下她一舉拿下了區一等獎的優異成績。還有朱老師,由於是第一年工作,她在撰寫論文方面不是很清楚,所以有經驗的老師就指導她如何撰寫論文提高,如何進行論點闡述,小朱老師在他人的幫助下,逐步領會到了撰寫論文的方法。
還有太陽班的老師要進行公開活動,那其他班級的老師就會主動出謀劃策,更是積極配合進行教學一研、二研的活動。
除了積極配合,互幫互助,教師們之間也形成了一種分享交流、共同成長的意識,太陽班的鬱老師有幸去上海和南京進行了關於音樂教學的培訓,受益匪淺。回來後,鬱老師就和同年級組的教師做了一個交流介紹,把許老師的遊戲化音樂教育的理念帶給了其他老師,讓其他老師知道了音樂教學不是單純的走形式,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也讓老師們知道了遊戲在孩子們教學中的重要性,並在師徒彙報課的活動中,運用這種理念指導喻老師開展了小班教學活動老虎歌,孩子們在快樂的教學中學會了歌曲,更體驗了音樂教學的魅力,並且此活動也受到了領導的好評。
在老師的互幫互學中,我們年級組這學期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省師陶杯、市、區論文比賽中教師們也獲得了優異的名次。小班各位老師的互相幫助,團結協作,是我們教研組的優良傳統,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但我們還存在著不足的方面,因此,在新的學期裡,我們將取長補短,把我們年級組的工作做得更好。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3
本學年,我們小班教硏組的教硏工作緊緊圍繞園內教科研計劃,繼續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以“以幼兒發展為本”為宗旨,以園本教研為抓手,以提高保教質量和教師素質為重點,從本園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完善小班教硏組工作的各項常規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學習和硏討,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一、理論學習
1、透過自學、教研組集中學習等形式,深刻領會《綱要》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在學習的同時,堅持寫有質量的教育隨筆和教科硏論文。鬩讀幼教雜誌吸收更多的知識以教學活動為案例,緊緊圍繞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問題,鼓勵教師暢所欲表自己的他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並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另外,對十—位青年教師進行有計劃的指導,上好亮相課為她們提供展示的平臺,給予亮相的機會,使她們較快地掌握教育教學技能。
2、在學習新理論、新觀念的同時,及時進行主題活動反思,提高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幼兒的觀察記錄、案例分析等,找出教師在活動中的不足,共同研究孩子的行為,探討教師的實踐,努力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現代化教育技術運用水平,加強班級部落格的管理,及時上傳相關教學、活動內容。
3、教研活動中教硏組長認真做好教硏記錄,將討論的內容及時進行提升和總結,確保每次教研活動有質量。加強教育教學研究,不斷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我們在生成探索型主題時就是關注了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以孩子的視角來確立探索主題秋葉飄”、“冬天到”等等,這些主題都是適合小班年齡階段的孩子特點的,孩子生活中比較常見和喜歡的事物。開展主題時我們也透過各種渠道收集資訊資料,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初步地獲得相關的知識,激發了他們對探索世界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二、做好“六認真”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1、要求教師考慮:明確目標、突出主題、有機融合、家長工作、各類遊戲和區域活動做到豐富多彩、科學合理,教育環境呼應主題,吸引幼兒參與。在檢查中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及時與教師溝通,指導她們及時進行調整。
2、在環境創設方面,保證區域遊戲活動的空間科學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保證區域遊戲活動的時間遊戲注重活動的趣味性,貼近幼兒生活,建立在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對遊戲進行有效指導,讓幼兒在滿足快樂的同時,增長知識和經驗,獲得各種能力的發展幼兒園作息時間科學合理安排。透過班級保教人員的協調審議、師幼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形成切實可行的常規,家園配合共同關注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確保一日活動的合理有序地組織實施,有效地幫助幼兒養成一日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家園配合,達成共識
1、定期透過班級主頁向家長提供幼兒在園學習的資料和照片,使家長、教師及時瞭解園內外最新教育動向,瞭解教育資訊,學習教科研知識。
2、透過家長開放日活動、與家長的口頭聯絡、家訪等,加強家園之間的聯絡,使家長及時瞭解班級動態,瞭解幼兒在園情況,關注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做到家園共育學期緊張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實,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項活動的開展,成功都離不開我們組內每位教師的辛勤付出,在這個充滿挑戰、充滿朝氣、聚滿人氣的新世紀,我們將不斷努力,不斷摸索,再創佳績!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4
音樂活動是一門培養和鍛鍊人的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幼兒園音樂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它對幼兒的思維和發展有看重要的價值。它既是教師的思維活動,又有幼兒的思維活動,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確定了具體目標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環境,精心安排了活動內容。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投放了各種材料,使幼兒主動、積極地進行音樂操作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為幼兒提供充實、感興趣的多種材料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音樂的最基本方法,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在活動中邊做邊說。
1 、提供的材料應緊緊圍繞活動目標。
提供的材料要從目標出發,把教師的意圖和要求融入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潛能,使之發揮最大的潛能。如:在開展“看圖開選標記”活動時,我們為幼兒提供了種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幾何圖開及標記,讓幼兒自由選擇,幼兒有的安各自的意願先選擇標記,選好後又選擇與標記相符的幾何圖形,有的先選擇圖形後選擇相應的標記,體現了一種材料為多專案標服務的宗旨。
2 、提供的材料應循序漸進,滿足不同水平的幼兒操作需要。教師應在同一活動內容,在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的材料,同時應為發展水平不一樣的幼兒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如:在鞏固5 以內數的意義時,我們為幼兒提提供了實物。表示種數量的圖片、數卡眯卡供幼兒選用。他們根據據自已的能力,有的找出規定相應數量的實物,有的能給數卡、點卡、圖片排隊,他們在活動中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二、重視操作過程,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邊做邊說
音樂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在活動中應讓幼兒“做”和“說”相結合,只有讓幼兒用語言概括自已“做”的過程,才能利千教師更準確地把握幼兒的思維過程,在活動中我們透過“你是怎樣做的”、“你為什麼這樣做”及“你為什麼認為這樣做最好”等問題鼓勵幼兒自言自語或相互交談,如我班在開展“接龍”遊戲時,要求幼兒將提供的卡片接成一條長龍,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我班月月小朋友快就接好了,而旁邊的俊俊忙得半天接的這是錯的,於是我就鼓勵小朋友把自已操作的過程一一“我是怎樣做的”講給俊俊聽,在他的講解下,俊俊一會兒就邊做邊說接成了,心裡特高興,臉上笑眯眯的。
讓幼兒邊做邊說不僅可以使老師發現幼兒懂得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不清楚的需要幫助指導的',同時又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幼兒學習,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進一步的發展。
三、日常生活中的音樂教育
在幼兒生活中,與音樂有關的問題也時時都有,處處存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在平時生活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和創設問題情境,弓}導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技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如我班在午睡前,我們讓幼兒按鞋子的種類進行排隊〔皮鞋、布鞋、耐克鞋〕讓幼兒進行排序,計數比較,在兩點一餐時我們讓幼兒發放餐具、茶具、點心等讓幼兒積累一一對應及數量多少的經驗,使他們在有意無意間透過各種感覺通道感受來自生活的音樂資訊。 以上是本學期透過實踐取得的一些經驗,透過多種活動的開展,大部分幼兒在活動中能堅持做到邊做邊說,養成了良好的操作習慣,仍有少部分幼兒在材料的整理收拾方面做得不夠好,這將在下學期的實踐中改進,使每個幼兒都能夠主動學習,充分體現地玩中學。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5
時間過的真快,一學期匆匆而過。我們小班組全體教師繼續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研模式,認真貫徹《綱要》的精神,在這一學期中我們小班組每位成員努力進行探討、研究、前進,在教研的能力與水平上,有了較大的進步,以學習助實踐,以實踐促學習,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情況,有目的有選擇地開展教研活動,現將主要工作做一下回顧總結:
一、樹立正確教育觀:
繼續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以兒童為中心,以教研為先,轉變教師教育觀念,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教研形式:
立足本園,結合實際,本學期將繼續以《綱要》工作為指南,圍繞園務總目標,開展了“如何創設小班支援性環境”這一教研內容。透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研形勢,調動每位教師的教研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三、實施情況:
1、理論是基礎:
理論學習是基礎。在一開始確立“如何創設小班支援性環境”教研內容時,我們組成員都對“什麼是支援性環境?”表示疑惑,於是大家在業餘時間利用不同的渠道尋找到有關資料,對“支援性環境”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接著,我們便大家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討論,而我也將外出學習到的相關內容和老師們一起分享。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我們組成員對於“什麼是支援性環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這也為我們以後的教研實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實踐是關鍵:
單單的理論學習是不夠的,所以在此基礎上,我們小班組還透過“現場研討會”的形式加深自己對“支援性環境”的理解。在這個環節裡面,我們每位成員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這不僅體現在老師自身的教養方式和所創設的寬鬆和諧的氛圍上,而且在環境和材料的提供上,更能體現出對孩子全面發展的支援。在“娃娃家”這個主題背景下,當時,雖然娃娃家的玩具沒有到,但是甜甜班的老師們仍然想盡一切方法,尋找可替代的物品,為孩子們創設了他們最喜歡的娃娃家場景,裡面的擺設以及內容的選擇都順應了孩子的興趣和年齡特點,推動了孩子的發展。而樂樂班的老師,除了考慮到大環境以外,對於小環境的創設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喂娃娃吃飯”這個區角中,對於小年齡孩子來說生活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配合不同層次孩子的不同發展,老師在提供材料的時候選擇了不同型別的豆,有小的綠豆、赤豆,大的白扁豆、蠶豆等,而對於用具也有一定的選擇性,如有不同質感的勺子(塑膠的、金屬的)、筷子、鑷子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及能力進行選擇,這完全體現了“支援性環境中材料的層次性”這一特點。
在支援性環境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提到了環境材料的多樣化。而我們小班組的老師在這方面也各具創意。例如在“學本領”主題活動中,原本我們所共同設計的“小小動物園”是讓孩子用現有的木質積木為小動物搭建一個家,可是沒想到,在後來我們相互交流的時候卻發現老師們除了運用已有的積木外,還將很多的廢舊材料運用到裡面去,比如甜甜班的老師將捲筒紙紙芯、養樂多塑膠瓶、可樂瓶運用到裡面。樂樂班的老師把月餅紙盒、蘑菇面油瓶、各種型別的飲料瓶投放到裡面,不同的材質進一步促進了幼兒觸控覺的發展,很好的體現了《綱要》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空間的利用也是支援性環境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司機》主題活動中,樂樂班的老師將窗臺很好的利用起來,把幼兒搭建的房子放置在窗臺邊,然後老師貼上馬路,透過創設一個小小的情景激發幼兒對小汽車的興趣。而甜甜班的老師在《學本領》主題中,用一次性塑膠杯所做的各種可愛的小動物透過懸掛的方式讓幼兒感受到小動物的可愛,這樣既節省了空間,又不乏美觀。
四、反思及調整: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實踐、交流,我們教研組對於“如何創設小班支援性環境”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解,但在這中間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將這些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希望在下學期中我們以這些不足為重要研究物件,進一步加強對“如何創設小班支援性環境”進行探究。
1、缺少私密角。
2、在主題背景下,我們只注重教室內部的環境創設,而忽略了走廊的環境利用。
3、環境的創設中要以幼兒為主體,減少老師製作的痕跡。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傾注最高的熱情,踏實、勤奮地完成了每一項工作,未來是很美好的,我們組仍將繼續立足本職,踏踏實實扮演好教師的角色,乘勢而上,再創佳績。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6
本學期我們小班教研組全體教師在園領導的關心、指導下,繼續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工作模式,認真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情況,有目的有選擇地開展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積累的過程,獲得了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雙重提高。現將主要工作作以下簡單總結。
一、配合幼兒園開展各種活動
本學期由於疫情原因,很多活動都採取線上教研形式,我們小班配合幼兒園開展了:區角活動的創設、各個主題活動、線上釘釘家長會等。可以說,每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都有我們老師的心血在裡面。
二、加強教研組建設,提高教研質量,促進教學效果。
本學期我們重點以語言領域教研為主。組內老師能將教研活動當作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教研能力,提高自身生存和發展能力的需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增強了教學研究的能力。
三、進一步深化環境創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身心發展。本學期我組敢於更新觀念,以主題探究活動教學為重點,家長、幼兒、教師共同參與,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
1、主題牆能根據主題活動內容,注重幼兒的參與,讓主題牆真正成為幼兒的主題牆,讓主題牆真正成為幼兒展現自我的天地。
2、本學期在教研活動時,我們把區域活動和語言領域教研作為研討重點,大家都能集思廣益、多渠道、多方面收集材料,開展活動。在每個主題開展前,組內老師就能提前對區域的設定、材料的準備、如何指導展開討論。根據班級的實際,重視區域活動的佈置,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的一日生活增添樂趣,使幼兒有一個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空間。在開展語言領域教研活動時,我們從語言領域的目標、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進行活動。
四、家園共建,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開展好家長工作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根據幼兒園工作要求,利用班級微信群、釘釘群等形式,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幼兒在家中的情況,有效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更多瞭解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正是透過一系列的家園合作,拓展了我們的教育資源,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確保了我們本學期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加強工作反思,積極改善和進取
在教學業務上,我們教研組的老師透過一系列的教研活動確實有不同的收穫,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在許多方面還需作進一步努力。
1、教研組對問題研究的深入程度還不夠,大部分還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下學期我們將教研工作更加抓實、抓細、抓深,要體現一些具有較強針對性教學內容的研究。尤其要注重課程研討和教師們教學的基本功練習。
2、教師環境創設能力的提高,對“主題環境的創設”可以更加體現創新意識、整合意識,使環境在主題活動中能更好的突顯其隱含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互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能力的提升。
回首這一學期,忙碌中感覺塌實,辛苦中留下回味,不足激勵我們奮進,勤勉播種收穫。一學期裡我們組內的每一個活動,每一份工作,每一份成績都離不開老師們的互相配合、理解、支援、合作,相互之間的積極溝通以及寬容的諒解,使得我們變得更緊密了。當然以後的工作還等待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在新的學期—中,我們組全體教師更要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創新的工作思路,蹋實的教研作風去迎接全新的挑戰。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7
一學期的時間又在繁忙中悄然度過,這學期我們圍繞《綱要》《指南》的內容,根據園務計劃、現行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教研組計劃,我們把工作重點落在:
1、繼續學習領會指南精神,深入開展“一課多研”活動。
2、探討小班活動環境的創設,並積極開展區域活動。一學期來,我們4位教師,在園領導的指導幫助下、在老師們的默契配合下認真學習新教材,邊學邊研究實施,深入開展研討,不斷地更新觀念,提高新時期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現將年級工作總結如下:
1、主題開展。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多個主題活動,有“小妞妞勾勾手”、“少娣化嫂”、“奧爾夫整合課”等,如“小妞妞勾勾手”主題活動,讓幼兒感受藝術的美,透過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節奏與節拍。透過此次教研教師也領會了藝術領域的核心價值。主題活動的開展帶給孩子更多的是快樂,在這快樂之中孩子們也在不斷成長!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心理、認知特點,我們老師多以合作遊戲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以自身的行為來吸引幼兒的注意,來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願望。
2、遊戲化教學。
小班教學內容以遊戲為主。為了保證每節課的質量,首先,我們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輕鬆的氛圍,讓幼兒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參與。其次,我們認真備課,設計好每個活動,透過各種教育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努力成為孩子學習活動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我們把“課”當成“遊戲”上,把“遊戲”當成“課”來做,從而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在嘗試課程中,深入開展“一課多研”活動,提高教師運用課改理念進行實踐的能力。透過實踐操作體會,本學期教師們對幼兒園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活動中主動參與性較好,我們學習了相關理論“制定主題目標符合小班年齡特點”集體備課、滾動實踐的方式進行“一課多研”活動,我們把研究重點放在選材和目標定位、提問設計上。一研活動結束後,我們覺得整個活動目標定位不符合小班孩子,與課改精神不符,觀念陳舊,二研時我們調整了活動目標,將孩子的體驗納入目標,活動中增加了情景性的互動這一環節,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欣賞故事,有些能力強的孩子樂意表達,但由於對目標的把握還是不到位,孩子反映不出。因此,三研時,我們又調整教具,加強了互動環節增加了配飾,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整個“一課多研”活動,我們認識到:從教材的選擇到實施教學過程,教師們在評課時能夠用課改的理念,深入地挖掘設計中不斷反思在活動設計和實施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提出了整改的設計方案。透過集體備課上課、聽別人上課、別人為自己評課、為別人評課,大家暢所欲言,談出各自的想法,也能從評課中找到存在的問題,能夠開始客觀的深層次地剖析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教育行為,許多老師發現了自身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今後提高的方向。
3、豐富區域活動內容。
本學期的區域開展活動完成的很好,在添設各區域標誌的同時,我們每月不斷添設和更改各區角活動內容,並將一些教學內容延伸到某些區域內容中。如音樂角可表演學過的歌曲、故事;科學區增設有關主題的材料,使區域活動內容不斷豐富和改進,並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所開設的區域包括: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益智區。
總結了這個學期的辛苦成績,在繁忙中我們的工作又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增長了許多知識,在欣喜中我們也反思許多不足並調整,吸取先進的經驗和管理方法。
小班第一學期教研總結8
一學期的時間又在繁忙中悄然度過,這學期我們圍繞《綱要》《指南》的內容,根據園務計劃、現行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教研組計劃,我們把工作重點落在:
1、繼續學習領會綱要精神,增強課改意識,深入開展“一課多研”高教師運用課改理念進行實踐的能力。
2、以運動為切入小班情景性的創設,使童趣,並積極開展平行班區域學期來,我們4位教師,在園領導的指導幫助下、在老師們的默契配合下認真學習新教材,邊學邊研究實施,深入開展研討,不斷地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提高新時期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一、加強學習,進一步提升理念
理論學習有利於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教師形成與正確教育觀念相吻合的教育行為策略,為更好的帶領半日基礎與保障。由於師資水平有限,因而時常給學習和研究帶來許多困惑,反映了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缺乏,特別是思想觀念轉變與實踐、行為的脫節,缺乏實踐的總結研討,往往使教學停滯不前或前進步子太慢。透過年級組為大家提供的借鑑和啟發是直接的、具體的、可操作的;首先,統一年級的幼兒特點相同,發展水平接近,教師的教學方法、策略可以相互啟發、借鑑;其次,同一年級使用同一本新教材,有利於大家共同研討,挖掘主題;第三,由於處於同一年齡段,幼兒關注的話題和教師預設的主題比較接近,有利於主題資源的共享。
本學期,首先,我們透過《指南》的學習,使我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加大了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理論學習,同時改變了教研的學習方式,從中轉變了教師的課程理念。其次,採用了參與共同理解細讀教材,共同備課,使教師們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相對提高了。在探討小班情景性的創設,使童趣,並積極開展平行班區域於組員們都沒有經驗,沒有可以借鑑的材料,這就需要發掘我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於是我們先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小班幼兒適合的運動器械”、“怎樣創設情景性區域使教師知道了幼兒園運動創設的原則,在設計中我們緊緊圍繞原則,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先集體討論備課,從場地的安排、材料的投放、器械的製作一一精心的設計,我們設計了投擲區、平衡區(包括走跑)、鑽爬區、車輛區為了更好的做好保育工作,我們還開闢了休息區供孩子擦汗、休息;然後進行實地操作從場地的佈置、材料的擺放、器械的分佈;針對不足之處組員們就地進行及時的調整;如:我們發現孩子們在車輛區中車輛有亂開亂停的現象,我們及時開設了停車場讓孩子有次序地停放車輛,還在場地上貼上了標誌用影象來暗示提示孩子游戲,進一步激發孩子主動地參與如,我們覺得運動中老師提供的運動器械不均衡,比較偏重於下肢發展,考慮到上下肢協調運動,可供孩子們自由選擇的材料不豐富,我們在童趣上為突破富有立體感和生動形象的、巨大的小動物的頭並突出嘴巴部分以吸引幼兒為小動物餵食,讓孩子在情景性的遊戲環境中運動,提高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同時讓家長一起來製作小動物的“食物”還收集拉小車的牛奶箱,充分發揮家長參與遊戲的作用。我們利用現有的材料進行改進製作了摘水果,讓孩子練習原地向上跳。還收集廢舊襪子做成橡皮筋,製作成蜘蛛網,孩子們在網中鑽爬真象一隻只小蜘蛛,使孩子主動參與遊戲的積極性提高了。在平行班遊戲中我們都按事先討論的指導方案每個運動區做到定點、定人指導真正做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我們在設計中還將一些細節的部分都能一一討論。如:材料的保管、材料的擺放位置等,使教師在操作中條理更清晰,更有針對性。
二、繼續注重實踐嘗試,逐步適應改革的發展
由於幼兒園教育更具有很大的靈擇性、針對性。因此,光靠理論上的學習,很難使教師們統一的理解和領會,而目前在實施教材中,又有許多困難。因此,一日給予教師選擇教材的權力,給予教師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外,重點還是進行實踐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另外加強集體交流嘗試過程中誰有新的、好的經驗及時傳遞給其他教師。如在環境創設中我們遇到了困惑怎樣創設生境;小班孩子喜歡怎樣的環境等問題,我們教研組老師進行了相關理論的學習,透過學習我們認識到:環境不僅對幼兒起著美化的作用還有教育的作用,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新《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是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的環境應該是生為此,我們在積極創設生同時,還努力營造幼兒是環境的主人的互動環境,使孩子的同時獲得美的情感體驗。我們還利用角落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生的娃娃家投放了衣服、襪子等,讓孩子在為娃娃服務的同時,也提高自理能力。從中理解了在環境創設以幼兒發展為主,環境為幼兒、為教育服務的理念。
在嘗試課程中,深入開展“一課多研”高教師運用課改理念進行實踐的能力。透過實踐操作體會,本學期教師們對幼兒園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動參與性較好,我們學習了相關理論“制定主題目標符合小班年齡特點”集體備課、滾動實踐的方式進行“一課多研”們把研究重點放在選材和目標定位、提問設計上。一研後,我們覺得整個定位不符合小班孩子,與課改精神不符,觀念陳舊,二研時我們調整了,將孩子的體驗納入目標,加了情景性的互動這一環節,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欣賞故事,有些能力強的孩子樂意表達,但由於對目標的把握還是不到位,孩子反映不出。因此,三研時,我們又調整教具,加強了互動環節增加了配飾,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整個“一課多研”們認識到:從教材的選擇到實施教學過程,教師們在評課時能夠用課改的理念,深入地挖掘設計中不斷反思在和實施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了整改的設計方案。透過集體備課上課、聽別人上課、別人為自己評課、為別人評課,大家暢所欲言,談出各自的想法,也能從評課中找到存在的問題,能夠開始客觀的深層次地剖析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教育行為,許多老師發現了自身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今後提高的方向。
三、加強思學習,深化專題研究
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採取小組式研討,使研討作性。在研討中根據“一課多研”師們開始有了針對性的反思,並能從教材、孩子、、細節入手。從反思中尋找問題的切入中不斷透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使教師們逐漸樹立了“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隨時有教育” 的課改思想。讓教師們帶著問題進行實施研討,實踐體會,相互交流分享,又不斷反思、總結、實施。改變以往單純理論研討。透過多形式的師們已明確自己觀念陳舊,只有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當然,透過學習,使教師們在實施過程中有了新的認識,她們能大膽表達自己見解,提出各種問題和建議,使教師形成一種邊思考邊實踐的氛圍,從思考中尋找疑惑和問題,從同伴中尋求解決的突破不斷的提升新理念,朝著專業化水平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