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冬至> 精選冬至作文600字集錦五篇

冬至作文600字

精選冬至作文600字集錦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作文600字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至作文600字 篇1

  今天是冬至呢——雖然太陽很嬌豔,可是寒風中卻有一絲凜冽。一大早,同學們都在討論,說:“今天是冬至,要吃餃子……”餃子!我心頭一震。以前只有在新年的時候奶奶才會給我包餃子,有兩年冬至時,奶奶買了速凍餃子——豬肉餡兒的,沒有奶奶做的美味,也沒有‘溫暖’的感覺。我苦笑了一下,心裡一陣發酸:今年奶奶一定又是買了速凍餃子。媽媽肯定不會回來陪我——唉……

  “奶奶,我回來了!”

  “回來的正好!來,剛出鍋的餃子。快點趁熱吃吧!”我一看,果不其然——是速凍餃子。“奶奶,這速凍餃子一點兒也不好吃!我想吃您包的!”我向奶奶撒嬌道。奶奶嘆了口氣,略顯悲傷地說:“喜喜呀,奶奶老了!包餃子也沒力氣……你爸爸媽媽都不在你身邊,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你會不會生氣啊?”我苦笑了著說:“奶奶,我不生氣。我只是覺得太孤單了……我好想讓媽媽給我做一碗雞蛋韭菜的餃子,然後陪著我一起吃……”說到這兒,鼻子一酸,淚便湧了上來。我急忙低下頭,用胳膊蹭了蹭,不想讓奶奶發現。“奶奶知道你心裡一直很苦。你從小就……唉,算了,不說了,你快吃餃子吧……”奶奶的眼紅紅的,哽咽著說完,就上樓了。

  我呆呆地望著奶奶單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著熱氣的餃子——我沒有吃那碗餃子,因為—因為它不是用“心”做出來的,她沒有“愛”的味道……奶奶囑咐我吃了,可我真的吃不下,也咽不下……心裡的這種酸楚,別人是不會懂得。

  冬至,一家人應該和和睦睦地坐在餐桌上其樂融融地吃餃子,笑著,唱著……那種“家”的快樂,“家”的溫暖,“家”的幸福才是我想要的……可是它真的好難好難,我怎麼也得不到呢……

  專家點評:

  本文“傷心的冬至”,細節描寫十分成功,懸念迭出,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如“我呆呆地望著奶奶單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著熱氣的餃子”。結構張弛有致,讀來輕鬆自然。

冬至作文600字 篇2

  傾聽著20xx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傍晚,我和妹妹一放學就來到了奶奶家,說好了,要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爺爺、奶奶也正要出門樂呵呵地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奶奶端上了白切羊肉、紅燒排骨,熱氣騰騰的香菇雞湯全是我們愛吃的菜,奶奶說:“有句老話說啊,冬至夜,‘有銅錢人吃一夜;嘸銅錢人凍一夜’舊社會中有多少人家,在這個時候窮人都只有挨凍的份啊!

  ”奶奶在與我們憶苦思甜呢。是啊,爺爺接著說:“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們多幸福啊!

  你們知不知道有關冬至的來歷呢?”晚飯後爺爺給我們講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以後就作為一個傳統節日來過了,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籽習俗。怪不到早上我們吃的就是奶奶從穆桂英美食店買回的糯米糰籽啊!

  同時,爺爺說道:“冬至也是一個節氣,太陽的照射有過了冬,長一蔥;過了年,長塊田之說。每年冬至節也告訴我們氣候都要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交冬數九就是從冬至開始。有農彥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過了今晚明天就是冬至節了,太陽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春天也就離我們不遠了———,冬至節前我們渡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冬至夜!

冬至作文600字 篇3

  冬至吃湯圓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節氣,過了這一天,白天就會變長。冬至最有趣的就是吃湯圓了,湯圓代表團圓,吃了湯圓就長一歲了。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提著籃子,到超市去買糯米粉,準備晚上做湯圓。

  到了晚上,爸爸拿起媽媽早上買的糯米粉開始做湯圓了。爸爸先把糯米糰放在一個容器裡,開始搓湯圓,我掐一個糯米糰,跟著爸爸的動作。他又揉又搓的,鬆鬆乾乾的糯米粉被爸爸這麼一搓一揉,變成粘粘溼溼的一團。我使勁搓,可總是那麼不盡人意。軟軟的米粉團在我眼中也變成碎碎的,一塊塊的,彷彿洩了氣的皮球。看著爸爸搓的湯圓,又圓又光滑,別提有多可愛了,看得我直急。

  這時,爸爸對我說:“你用力要均勻,慢慢來,心急吃不熱豆腐。”我學著爸爸輕柔地搓起來。嘿,這下成功啦!看來搓湯圓還有決竅呢!在搓的過程中,爸爸還故意把一些搓得小,一些搓得大。我有些疑惑,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爸爸看著我這個樣子,笑著說:“做得有大有小,代表著家庭老老少少團團圓圓。這才叫冬至嘛。”我恍然大悟,於是我和爸爸一鼓作氣,繼續搓養。不一會兒,我們就搓了兩盤。我看著那珍珠似的湯圓,饞得垂涎三尺。媽媽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湯圓放進鍋裡。等到鍋直冒白氣,一股香飄飄的.湯圓味撲面而來。

  呀!一顆顆小湯圓像一粒粒潔白晶瑩的珍珠,在水裡上下翻滾,追逐嬉戲。媽媽把火力關掉,小心翼翼地把一顆顆湯圓放進碗裡。接著,就是吃湯圓的時間了。我們家人圍坐在湯圖前。根據風俗,長輩應該先吃。爺爺舀了幾顆湯圓,從他嘴裡出來的全是讚美的話語。我心裡美滋滋地,感受到勞動獲得的幸福。接著,我們相繼吃了一碗又一碗,家裡全是充滿歡樂的氣氛,一盤盤湯圓就在歡樂聲中被一掃而空了。

  冬至,是吃湯圓的日子,更是團圓的日子。湯圓的美,並不因為它的味道而是它裡面裝滿著我們全家的手藝,裝滿著愛的味道。

冬至作文600字 篇4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徒然草》中寫到:“我在世上已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氣的推移還不能忘懷。”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現在不少地方在冬至這天也有祭祖、做糰子、包餃子、打年糕等習俗。

  在我們農村,臨近冬至,家家戶戶都要打一些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就如乾隆所寫,“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著幸福、五穀豐登、年年高、節節高的意思,所以每逢此時,奶奶都會拿幾十斤糯米去舅公的村上請人打年糕。今年,出於好奇,我也跟著奶奶一起去了打年糕的現場。

  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感覺像過年一樣,有扛著米袋排隊等的;有看他們打年糕的大人和小孩,等打好了可以嘗幾塊;也有幾個打年糕的壯丁,時而吆喝,時而說笑……一片歡聲笑語。一個巨大的石臼,一根粗大的木杵,是純手工打年糕的必備工具,聽大人說,這樣打出來的年糕才最好吃。

  只見他們忙而不亂,密切配合著。先把蒸熟的糯米粉倒進石臼裡,一位年輕力壯的叔叔就馬上舉起大木杵用力砸向糯米粉,另一位大伯趁他提杵的時候把粉團翻個身,他倆就這樣,一個翻,一個砸,配合得好不默契。他們穿得不多,卻大汗淋漓,看來,打年糕真不是件容易事啊!當他們把糯米粉打得軟軟的,打成一團的時候,一聲吆喝,兩人一齊把它抬到桌子上,兩個人拉住粉團的兩端,這粉團越拉越長,等拉到了一定的長度,他們就停止不拉了。然後拿出一根線,你可別小看這根線,他能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又一塊,為了怕黏住,會有專人馬上整理年糕,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吃個年糕頭,討個好彩頭”,我乘機拿了一塊,看著雪白柔軟的年糕,咬一口,更是軟糯鮮香,讓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聞到那一絲絲年糕的溫吞糯香時,我才恍然感覺到冬至已到,年味便更近了。年糕,冬至的味道,更是過年的味道。

冬至作文600字 篇5

  “叮叮噹噹”,廚房裡傳來的聲音打斷了我與周公的約會。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朝廚房喊:“奶奶,一大早忙什麼呢?”

  “今天冬至,我們在準備過冬至節,你快起床幫忙……”

  我連忙起床,走進廚房,看到全家人正各司其職。媽媽正在做冬至團,爺爺忙著殺雞、煮肉,奶奶在擺放祭祖用品。我也加入忙碌的隊伍,和奶奶一起往桌上擺放祭祖供品。供品可豐富了,雞鴨魚肉,糕餅水果,酒水茶飯,樣樣齊全。看著奶奶一絲不苟擺放供品的樣子,我想起了每年冬至奶奶都說的老古話:“冬至大如年。”果然奶奶又開說了:“冬至大如年,這些個供品得仔細擺放才是。”經奶奶再三檢查沒有遺漏後,爺爺點上香燭,祭祖儀式開始了。全家人懷著虔誠的心從大到小依次祭拜祖先。

  祭祖儀式結束後,奶奶開始準備豐盛的晚餐,她一邊準備,一邊又說起了她的老古話:“有的吃冬至夜,沒的吃凍一夜。”我問奶奶這啥意思?奶奶樂呵呵地說:“今天晚上我們要吃一頓豐盛的團圓飯。”不一會兒,奶奶就把晚飯準備好了。果然豐盛,滿滿一桌子菜,特別是那熱氣騰騰的老母雞,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奶奶給我盛了滿滿一碗雞湯,又夾了一個大雞腿說:“冬至要吃雞。”我連忙接一句:“冬至吃雞,大吉大利!”奶奶連聲說:“對對對!冬至吃個雞,來年好身體。”全家人哈哈大笑,奶奶的這些老古話真有意思。

  我一邊吃一邊問媽媽:“冬至怎麼來的?”媽媽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了冬至。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媽媽知道的真多,但我更喜歡奶奶那些老古話。

  我家的冬至就在奶奶的那些老古話裡,在隆重的祭祖儀式裡,在豐盛的團圓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