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詞語> 表示時間的詞語合集

表示時間的詞語

表示時間的詞語合集

  時間每一天都在流逝,無論如何,過去的時間便不會倒流了。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歡迎閱讀!

  一、常用的時間表示詞

  表“年”的詞語:除了歲、載、春、秋、春秋等詞語表示外,祀(殷代稱年為“祀”)、霜(賈島《渡桑乾》詩“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放憶咸陽。”中的“霜”即年。)、稔(谷一熟為稔,故也謂“年”為稔)也是年的表示詞語。

  歲暮:表示年終、一年完。

  累年:表示一年年

  期年:表示週年整。

  期月:表示一整月。

  兼旬:則指二十日(天)。

  一旬:指10日整。

  旬餘:指十多天。

  既望:指農曆十六“既望”月團圓。

  侵晨:指天正亮。

  質明、拂曉、破曉:皆指剛剛天亮。

  旦日:表示明天為旦日。

  旦旦:連用表示天天。

  旦暮:指早和晚。

  夙夜:是指朝與夕。

  中夜:指半夜時分。

  夜闌:指深夜時分。

  翌日:是指第二天或明天。

  亭午:大約指中午十二點。

  光陰、歲月:皆指時間。

  少頃、俄頃、少間:皆指一會兒的短時間。

  須臾、瞬間、剎那、隨即、尋、俄、旋、遽:皆指極短的一小會兒時間。

  “朔”日:稱農曆初一。

  “望”: 稱農曆十六為“望”月團圓。

  晦:農曆每月尾日為晦。

  日:稱每一天。

  旦:稱每一天的早晨。

  暝、暮:皆稱每一天的`傍晚。

  除此之外,象烏飛兔走、白駒過隙、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也都是表示時間的詞,這裡就不在一一列出。另外,在我國古代沒有發明計時用的時鐘之前,白日計時用的是“日晷”,以日影的移動算時間;夜晚計時用的是“更漏”。我國直到明代才有了時鐘的出現。

  二、一天內的時間表示詞

  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這十二個時辰又有特定的名稱與今天的二十四小時記時法相對應。現試列表如下:

  古名稱 時辰 現在記時

  夜半 子時 相當於23——1時

  雞鳴 丑時 1 —— 3時

  平旦 寅時 3 —— 5時

  日出 卯時 5 —— 7時

  食時 辰時 7 —— 9時

  隅中 巳時 9 ——11時

  日中 午時 11 — 13時

  日die 未時 13 — 15時

  晡時 申時 15 — 17時

  日入 酉時 17 — 19時

  黃昏 戍時 19 — 21時

  人定 亥時 21 — 23時

  明確了古人的記時法,我們對古文中涉及到的時間名稱就容易理解了。比如“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的“雞鳴”就是指晚上一時至三時。

  三、季節月份的時間表示詞

  在我國,季節與月份常用的別名也很多。現列舉如下:

  1. 月份的代稱(異名)

  一月:正月、孟春、寅月、首春、元陽、初月、開歲、初春、

  二月:仲春、卯月、仲月、杏月、麗月、花朝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蠶月、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序、槐月、麥月、麥秋、

  五月:仲夏、午月、蒲月、榴月、中夏

  六月:季夏、未月、暑月、荷月、暮夏、

  七月:孟秋、申月、巧月、首秋、初秋、蘭月、瓜月、涼月

  八月;仲月、酉月、中秋、正秋、桂月、爽月

  九月:季秋、戍月、暮秋、菊序、霜序、菊月、詠月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陽月、開冬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暢月、復月、龍潛、雪月、冬月、大呂、

  十二月:季冬、丑月、嚴冬、嘉平、暮平、臨月、臘月、風杪、殘冬、冰月、歲暮

  2 .四季的代稱

  春季:初春、早春、陽春、芳春、暮春

  夏季:初夏、中夏、暮夏、九夏、盛夏、炎夏、三夏

  秋季:初秋、中秋、暮秋、三秋、金秋、九秋、清秋、高秋、霜秋、霜天

  冬季:初冬、中冬、寒冬、九冬、暮冬、雪冬、冷冬、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