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打架

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打架

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打架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打架,希望有所幫助!

  幼兒入園後,同伴之間的交往就成為幼兒生活向社會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幼兒在交往過程中,有時會產生爭執或打架現象。兒童心理學認為,孩子間的衝突、糾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在糾紛中可以提高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能鍛鍊堅強的意志。

  造成幼兒打架行為的原因:

  1.生理因素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打架行為傾向與雄性激素水平有關,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打架行為多,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當然,那些身體強壯、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鬧的幼兒容易出現打架行為。

  2.心理因素的影響

  幼兒期是社會性萌芽時期,開始喜歡友伴和團體的遊戲活動,同時又是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缺乏必要的社會交往經驗,兩者相互衝突矛盾的結果,便產生了打架行為。

  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

  有的家長無原則地溺愛、嬌寵、遷就孩子,導致孩子任性、蠻橫、不講道理,在與同伴交往中,願望得不到滿足,就發生了打架行為,還有的家長經常採取恐嚇、打罵的`教養方式,結果造成孩子模仿。

  因此,家長應理智地分析孩子打架的行為,積極引導,幫助孩子糾正打架的壞習慣。

  1.主動幫助和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適當的情感表達模式,並不斷地強化。這是每個家長必須要做的功課。這種模式的建立如果出現問題,後果也是十分嚴重的。

  2.主動傳遞正確的資訊。例如教孩子親吻家長、輕輕撫摸家長,以表示對家長和別人的愛。跟孩子玩布娃娃,讓孩子拍布娃娃睡覺,給布娃娃蓋被、喂布娃娃吃奶等。

  3.經常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學習互相遊戲,團結協作。養小金魚等小動物,種花,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對大自然的興趣。

  4.要經常跟孩子互相溝通,陪孩子一起遊戲,不要讓孩子一人獨自遊戲。經常逗孩子笑,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

  5.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親子活動),讓孩子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

  6.當孩子打人時,家長當時的態度和做法很重要。家長應該以“平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既不要表示高興,也不要嚴厲批評,更不能粗暴制止。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靜以後再跟孩子講道理。

  7.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眼中,父母親永遠都是孩子學習的楷模,父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行為模式造成很大的影響。父母親應該用良好的行為規範來影響孩子,不要將不良的行為習慣傳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