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使用自查報告(通用17篇)
轉眼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問題,非常值得總結,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份自查報告了。如何把自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金使用自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
為認真落實省財政廳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紮實開展涉農資金專項清理檢查,根據《市財政局關於開展涉農資金檢查工作方案》,檔案精神,管好用好財政惠農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財政涉農、惠農資金對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積極作用,防止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違紀違規行為,按照市、縣統一部署,我們集中力量對20xx年的財政涉農資金進行了認真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建立機構,落實責任
按照市、縣要求,我鄉庚即成立了鄉財政涉農資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紀委書記任副組長,等相關站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鄉財政涉農資金清理工作的領導和指導,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矛盾,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鄉財政所,由負責具體辦公,其餘同志各司其職,搞好各自分工的清理工作,鄉政府辦公室負責通知相關人員,其餘鄉幹部協助配合清理工作。
二、突出重點,認真自查
我們透過指標核對、檢視賬務、翻閱發票等認真細緻的工作,主要對涉農補助、救災救濟、專案建設等進行自查,共清理涉農、惠農資金到位922.58萬元,支出694.3萬元,在縣財政未報賬228.28萬元。
20xx年退耕還林補助38.34萬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66.03萬元,全部透過一卡通發放到戶,20xx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13.28萬元大平臺還沒有審批支付;救災救濟補助資金19萬元,一卡通到戶11.4萬元、銀行轉賬7.6萬元;危房改造補助到戶170萬元,其中第一批100萬元,按要求分別劃撥10萬元、10萬元、15萬元到青龍、五福、鳳凰三個貧困村,餘額65萬元用於戰役遺址保護修繕的房屋拆遷和土地徵用,轉到專項資金帳戶,按要求用於專案開支的拆遷及賠償;第二批70萬元,工程還沒有結束,未報賬劃款;財政扶貧資金60萬元,分別劃撥到園山10萬元、後壩30萬元、鳳凰20萬元,並按要求完成了專案實施和資金支付;移民資金45萬元工程已經完工,還未驗收報賬;一事一議資金10.93萬元,已到各村帳戶並按要求支付劃款;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10萬元,按要求和實施方案用於龍池的新村建設;新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0萬元,按檔案要求和批准的實施方案用於中壩新村建設。
三、存在的問題
透過自查自糾、賬務清理,我鄉涉農惠農資金賬務清晰,涉農、惠農資金管理基本合理規範,資金嚴格按要求到專案,效果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專案資金報賬緩慢不及時,現在還沒有報賬支付的資金228.28萬元,部分專案資金一年甚至幾年才報賬領款,造成拖欠工程款的現象;二是部分專案建設緩慢;三是惠農支出時間未達到上級財政的要求;四是由於的特殊地理環境,突發事情時有發生,加之貧困戶較多,在救濟支出上是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支付,造成資金補助到位後不是一次支付,有開“流水席”的現象。
四、整改措施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加以改進,建立健全支惠資金管理、審批、支出制度,規範財務稽核支出操作流程,達到財政惠農資金管理、使用合理化,規範化。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2
市人社局:
為進一步提高我縣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規範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確保各項就業補貼政策落實到實處,根據金昌市人社局、財政局《關於開展社會保險基金及就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檢查工作方案》檔案要求,我局對20xx-20xx年就業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及制度建設等情況進行了認真全面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20xx-20xx年就業專項資金收支情況
20xx年我縣就業專項資金籌集942.22萬元,財政安排932萬元,利息收入10.22萬元。20xx年我縣共支出就業專項資金931.65萬元,其中:撥付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761.37萬元;撥付職業培訓補貼資金165.63萬元;撥付社保補貼4.65萬元。年末滾存結餘12.63萬元。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年末滾存4365萬元。
20xx年我縣就業專項資金籌集1041.41萬元萬元,財政安排1035萬元,利息收入6.41萬元。20xx我縣共支出就業專項資金1022.83萬元,其中:撥付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998.83萬元;撥付職業培訓補貼資金24萬元。年末滾存結餘31.21萬元。小額貸款擔保基金收入1100萬元,年末滾存5465萬元。
二、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監督情況
(一)完善管理制度,促進規範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風險防範制度。立足實際工作,認真梳理崗位職責,查詢崗位廉政風險點,將就業專項資金經辦、管理、監督等風險等級較高的崗位,制定風險防範措施,開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從思想上築牢抵禦腐蝕的道德防線。二是嚴格執行各項資金管理制度,規範操作流程,確保資金執行安全。明確了就業專項資金的使用範圍、申報程式和支付管理。從資金撥付管理、使用監督、撥付公示、資金支出結果報告、監督和跟蹤反饋等方面對資金進行管理。
(二)加強資訊化管理,夯實資金管理基礎。對各類補貼的申報辦理實行臺帳化管理,要求申報單位對各類資料實行專業歸檔,分類管理。特別是公益性崗位安置全面實行臺帳管理,做到紙質和電子兩套臺帳同步。建立了完善的資金使用基礎臺帳,資金財務帳簿、憑證做到了合法、真實,帳表相符、帳證相符、帳實相符。
(三)強化責任,完善監督機制。強化對資金使用全過程的嚴格監管,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一是建立了常規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監督檢查機制,採取內部與外部檢查相結合的多種檢查方式,確保了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的公開透明。二是實行“一表一帳一單”管理,嚴格將就業專項資金各類補貼申請表、申請臺帳、清單作為該專案檢查考核驗收和向財政部門申請資金的依據,落實稽核簽字制度,“誰審批,誰負責;誰實施,誰負責”。
三、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益明顯
近年來,我縣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努力改善就業環境,支援勞動者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鼓勵企業更多吸納就業,幫助困難群體就業,努力完善城鄉就業服務體系,為促進我縣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就業困難物件的就業得到了有效保障。一是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難的問題,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困難人員就業,以4050人員、殘疾人和低保家庭人員為安置重點,主要安置在城市治安及交通管理、綠化環衛、社群協理和工勤等崗位,實現了就業工作和社會事業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二是積極鼓勵和支援就業困難人員透過各種方式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三是多渠道收集就業崗位並及時釋出招聘資訊,全力為企業和勞動者搭建用工和就業平臺。透過“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送崗位下鄉”“返鄉務工人員專場招聘會”等多種形式,鼓勵企業吸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努力促進就業。
(二)職業技能培訓在提升勞動者就業競爭力上成效明顯。對失業人員進行了免費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包括辦公自動化、電工焊工、挖掘機裝載機、服務類等專業,極大提升了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就業及自主創業能力。
(三)基層公共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日趨完善。建立和完善了縣、鄉鎮、社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資訊網路,基本實現了就業申報稽核管理資訊和就業服務資源共享,使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功能向基層延伸,提高了服務效率。
(四)形成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可喜局面。一是透過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援。二是透過開展創業培訓引導創業。幫助創業者系統學習知識和技能,不僅使學員的就業觀念發生轉變,更激發了他們的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技能,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就業專項資金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由於我縣破產、改制企業或停產企業多,下崗失業職工多,特別是失地農民逐年增多,就業再就業矛盾十分突出,就業資金支出壓力大。
二是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和效果有待進步。一方面受師資、裝置、條件、場地等的限制,培訓機構的授教能力和水平難以讓參訓者技能得到明顯提升,加上舉行的多是一些短、簡、快專案和專業,要真正把握和學精一門技能存在難度。另外一方面,參訓學員積極性不高,特別農村勞動力普遍抱有“早就業、快就業”心理,導致培訓質量、效果難達預期。
三是就業專項資金管理的資訊化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五、下一步打算及建議
(一)進一步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一是加大培訓投入,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二是加大宣傳,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三是進一步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的管理,嚴格控制公益性崗位人數的增長幅度。
(二)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積極爭取上級的資金支援和本級財政投入,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就業平臺建設。
(三)懇請上級繼續加大對我縣就業專項資金的補助力度。我縣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各類就業困難人員較多,並隨著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而逐年增加,為了不影響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懇請上級繼續加大對我縣就業專項資金的補助力度。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3
湖南工貿技師學院創辦於1958年,位於株洲雲龍示範區職教大學城。是一所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等職業院校。學院設有現代製造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機械工程系、裝飾工程系、經貿物流系等五個教學系,開設22個專業,形成了以數控、模具、機電、焊接等示範專業為主的骨幹專業群和以室內裝飾設計、電子商務、工業機器人和3D列印為特色的新型專業群。近年來,學院注重將高就業優勢發展為優質就業優勢,與中國中車、中航工業、中聯重科、格力電器、遠大集團、北京汽車、廣汽菲克等知名大型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合格畢業生均能實現高質量就業。
為進一步提高我院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規範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確保各項就業補貼政策落實到位,根據市人社局、財政局相關檔案要求,現對20xx-20XX年就業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進行了認真全面自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資金收支情況
1、20xx年度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資金,省級財政預算安排共計250萬元。20xx年度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資金支出達到272萬元,該項支出主要用於培訓設施裝置的購置、改造和維護,實訓耗材,教師提升培訓,課程設定和教材開發等方面。
2、20xx年度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省級財政補助500萬元;其中,20xx年度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支出389.11萬元,該項支出用於20xx年度培訓設施裝置的購置、改造和維護,實訓耗材,教師提升培訓,課程設定和教材開發等方面。專案建設尚未到期,截止20xx年1-3月開支15.14萬元,總開支達到404.25萬元,餘95.75萬元。
3、20xx年度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獲市級財政補助100萬元。而20xx年度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支出128.23萬元,該項支出用於20xx年度的培訓設施裝置的購置、改造和維護,實訓耗材,教師提升培訓,課程設定和教材開發等方面。
4、20xx年度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獲市級財政補助130萬元。而20xx年度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支出129.05萬元,該項支出用於20xx年度的培訓設施裝置的購置、改造和維護,實訓耗材,教師提升培訓,課程設定和教材開發等方面,餘0.95萬元。
5、20XX年度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獲市級財政補助100萬元。該項支出用於20XX年度的培訓設施裝置的購置、改造和維護,實訓耗材,教師提升培訓,課程設定和教材開發等方面。本款為20XX年撥款。建設期在20xx年,截止20xx年1—3月,已開支33.98萬元,餘66.02萬元。
6、20xx年省精品專業專項資金補貼,省級財政預算安排30萬元,支出達43.57萬元,該項支出用於20xx年度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資源建設和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等方面。
7、20xx年省精品專業專項資金補貼,省級財政補助60萬元,支出達76.83萬元,該項支出用於20xx年度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資源建設和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等方面。
8、20XX年省精品專業專項資金補貼,省級財政補助60萬元,支出達50.57萬元,該項支出用於20XX年度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資源建設和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等方面,餘9.43萬元,數控銑工專業還在建設期內。
9、20xx—20XX年度就業培訓市級財政補助分別為171.74萬元、111.40萬元和32.03萬元。該項支出分別用於20xx—20XX年度培訓設施裝置的購置、改造和維護,實訓耗材,教師提升培訓,課程設定和教材開發等方面。
綜上所述,20xx—20XX年度就業專項資金省級財政補助共計620.00萬元,市級財政補助共計645.17萬元,省級財政預算安排共計280.00萬元。20xx—20XX年度就業專項資金支出共計1404.53萬元。餘140.64萬元,20XX年還是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精品專業建設期。
從自查的情況來看,學院領導高度負責,認真組織實施專案規劃設計編制工作,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規範。專項資金為我院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援,為高技能人才培訓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存在問題:
1、專案分項預算執行不夠規範,部分專案前期工作準備不夠充分。
2、專案資金預算不夠完整,部分資金未列入預算。
3、制度仍有待進一步健全,監督力度還可加大。
三、整改措施:
1、完善預算專案和專項資金使用的考核機制。
2、嚴格預算執行,強化預算監督管理。
3、科學合理編制專案,不斷完善專案論證、評審、報批程式,做好專案前期工作。
4、加強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4
為了進一步搞好我鄉涉農資金管理工作,加強涉農資金的監管,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根據香政糾辦3號《關於開展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檔案精神,我鄉及時對全鄉範圍內涉農資金來源、用途、使用情況進行了自查自糾,現將自查情況予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根據上級檔案要求,檢查的內容和範圍涉及三大項,,我鄉接到檔案後,迅速組織學習並予以落實。截止8月7日,對各項涉農資金管理情況進行了整理彙總後,形成專題自查自糾資料予以彙報:
涉農專項資金名稱為:良種補貼資金、農資綜合直補、能繁母豬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籌集和管理使用情況。
二、自查情況
(一)、20xx年度和20xx年度農業部門“農村勞動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扶貧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專案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20xx、20xx兩個年度上級沒有按排洛吉鄉,沒得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專案。
20xx年縣扶貧辦按排了“扶貧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專案資金4萬元,其中勞動力培訓轉移1期2萬元,野豬養殖培訓1期2萬元,以上兩項由縣科技局統一負責培訓,我鄉負責培訓人員組織2期,專案資金直接由縣科技局撥付核算。
(二)、20xx年度和20xx年度良種良貼、農資綜合直補和能繁母豬補貼的發放情況。
1、良種補貼資金髮放情況
20xx年我鄉良種補貼撥付到位資金為2.41萬元;20xx年我鄉良種補貼面積為中稻172畝、玉米4496畝,撥付到位資金為2.34萬元。
2、農資綜合直補資金髮放情況:
20xx年我鄉農資綜合直補面積為7177畝,撥付到位資金為8.16萬元;20xx年我鄉農資綜合直補面積為7177畝,撥付到位資金為24.06萬元。
3、能繁母豬補貼發放情況:
20xx年我鄉實有能繁母豬1124頭,上級撥付資金3.84萬元,每頭實發50元。鄉政府墊付1.77萬元,合計發放5.62元。
20xx年我鄉實有能繁母豬1254頭,應發補貼12.54萬元,上級撥付資金8.79萬元,仍有3.75萬元缺口資金,由鄉財政墊支3.75元。
20xx年、20xx年度發放資金採取抽調鄉紀委政府職工及獸醫站人員組成工作組到各村、各村民小組進行統計,並做好補貼制度的宣傳工作,努力做到家喻戶曉,並將統計資料到各村進行張榜公示,最後由工作組將現金直接將現金髮放到農戶手中。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籌集和管理使用情況
20xx年全鄉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3815人,佔常住農業人口的86%以上,佔全鄉總人口的81.5%。全年共減免4828人次,共補償資金132870.8元,其中:門診4712人次,門診補償金額73600.8元;住院116人次,補償59270元。
20xx年度全鄉籌集合作醫療資金40020元。到12月底止,全鄉參合農民累計住院總費用160568.4元,累計補償金額96341元,全鄉參合農民累計門診總費用5427人次,累計補償金額71967元。截止20xx年底共計補償168308元。
從自查的情況來看,20xx年、20xx年三大專案資金均已撥付使用到位。我鄉嚴格按照財經制度管理、使用財政支農資金,資金都專款專用,沒有發現擅自改變資金用途和投向、貪汙挪用、虛報套取資金等問題,財務管理較為規範,能夠按照有關政策、法規和制度辦事。目前鄉政府對支農資金管理的薄弱環節在於對支農資金使用的監管。針對這一薄弱環節鄉政府將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有效的針對性防範措施,及時糾正,堅決堵塞漏洞,防微杜漸,加強制建設和工作力度,重點把好支農資金使用的最後一道關口,確保財政支農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存在問題和建議
透過涉農資金自查情況看,我們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一)、部分惠農資金髮放不夠及時,有的上級資金當年已經下撥,由於主客觀等方面的因素,到農民手中已經是第二年了,時間跨度較大,不排除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的因素存在(資金的遲撥上級、本級、下級均存在)。
(二)、由於惠農資金的發放採取“一折通”的形式發放,基層財政所和基層信用社也存在銜接協調不到位的情況,有使財政所已經將資金撥付到信用社了,但信用社有很多理由將惠農資金進行劃折發放(如網路升級、名稱有誤)。
(三)、建立長效機制。我鄉多年以來,採取了各種手段進行宣傳發動,已將上述三項專項資金的撥付、使用、發入和管理政策的具體情況向廣大農民群眾予以公開,鄉設立了免費查詢點,熱情為前來查詢的農民朋友服務,讓農民朋友充分行使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取得了很好社會效果。建議上級部門不僅要從財務政策上管理使用好涉農資金,更要隨時實地進行監管,不斷進行跟蹤管理,掌握解決資金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而不是一撥了之。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5
根據嶽池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對20xx-20xx年財政扶貧資金專案開展專項治理的通知》精神,我鎮庚即組織專班人員,深入各專案實施村組,圍繞20xx-20xx年度扶貧開發專案實施和資金使用等方面,認真開展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20xx年度到戶產業專案資金執行及落實情況
20xx年,省下達我鎮到戶產業專案資金18萬元。截止到20xx年底各村到戶產業專案已全部完工,資金已全部發放至各農戶手中,資金到位率達到100%。
二、20xx年度到戶產業專案資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強化專案監管。省扶貧資金及專案一經省扶貧辦備案審批下達,我們始終堅持“專案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專案走”的原則,按照省辦《關於進一步改進扶貧專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嚴格按下達的專案資金額度和建設內容精心組織實施。
二是堅持陽光作業。嚴格實行專案資金公示公告制,鎮、村充分利用公開欄、宣傳單等,對專案審批程式、專案名稱、實施地點、建設規模和效益、實施期限、實施單位及責任人、資金來源、資金總額等內容在公開欄進行至少為期半個月的公示公告,確保了扶貧專案和資金充分接受群眾監督,提高了扶貧專案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嚴格實行竣工審計驗收制,專案完工後,市扶貧辦會同市財政局及相關部門、鎮分管負責人、村委會負責人按照規劃實施方案組織驗收。嚴格專案建設質量監督評審制,各村成立了專案建設質量監督小組,在專案驗收上,嚴格實行質量監督小組不簽字不得評為合格專案。
三是嚴格資金使用。在扶貧資金的管理上,我們嚴格按照《四川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嚴格把握所有專案資金必須進入專案資金賬戶,然後履行審批手續後使用的規定。在專案申報、審批到資金下撥、使用的各個環節,主動接受審計、財政、監察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審計和監督,始終做到了專款專用,足額到位,無擠佔、挪用、截留現象發生。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6
根據貴州省扶貧辦20xx年4月7日辦公會議紀要(辦[20xx]2號)、《關於開展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大檢查的通知》(黔南扶貧〔20xx〕14號)檔案的要求和安排,我市聯合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有關部門進行了20xx--20xx年度財政扶貧資金使用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省州批覆專案、資金到位情況
(一)20xx年度
20xx年度,州扶貧辦、州財政局分別以黔南扶貧【20xx】42號、黔南財農【20xx】36號,黔南扶貧【20xx】124號、黔南財農【20xx】193號等檔案共批覆下達我市財政扶貧資金專案20項,專案總投資511.6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442.3萬元。其中:種植業專案9項、財政扶貧資金237萬元(含產業化扶貧專案6項200萬元);培訓專案3項、財政扶貧資金71.2萬元(含雨露計劃專案2項66.2萬元);貼息類專案3項、財政扶貧資金98萬元;專案管理3項、財政扶貧資金14.1萬元,道路建設基礎設施專案2項、財政扶貧資金22萬元。
專案分別為:在2個鄉鎮7個貧困村實施的“迷迭香種植”2500畝、“脫毒馬鈴薯種植”100畝、蔬菜種植1400畝等種植類專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37萬元;在全市各鄉鎮實施“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初級工150人、產業化培訓700人,“雨露計劃·圓夢行動”資助農村貧困學生18人、“重點村村支兩委幹部培訓”培訓
重點村村支兩委幹部50人等培訓類專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1.2萬元;實施“遷移並擴大商品蛋禽生產基地建設專案貸款貼息”、“年產10億粒中藥膠囊生產線擴建工程專案貸款貼息”、“扶貧到戶貸款貼息”等貼息類專案3項,投入財政扶貧資金98萬元;實施“扶貧到戶貼息貸款運作經費”及“專案管理費”等管理類專案3項,財政扶貧資金14.1萬元;實施沙寨鄉新蒙村、河陽鄉各里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項,財政扶貧資金22萬元。
上級下達我市專案資金442.3萬元,資金到位率100%,到20xx年4月30日,我市共撥付到專案實施鄉鎮及單位442.3萬元,佔計劃資金的100%。
(二)20xx年度
20xx年度,州扶貧局、州財政局分別以黔南扶貧
【20xx】1號、黔南財農【20xx】3號,黔南財農【20xx】11號、黔南財農
【20xx】324號等檔案共批覆下達我市財政扶貧資金專案29項,專案總投資1427.8萬元,財政扶貧資金781.5萬元,其中:種植業專案17項、財政扶貧資金630萬元;養殖業專案1項、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培訓專案3項、財政扶貧資金29.4萬元;貼息類專案3項、財政扶貧資金91萬元;專案管理5項、財政扶貧資金21.1萬元。
專案分別為:在我市3個鄉鎮10個村及都勻開發區2個鄉鎮4個村實施產業化專案“何首烏種植”3500畝、“桔梗種植”6000畝、獼猴桃種植250畝、高粱種植300畝、魚腥草種植50畝等17個種植類專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630萬元;實施林下養雞8000只養殖類專案1項、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在全市各鄉鎮實施“雨露計劃”扶貧產業化技能培訓500人、“雨露計劃·圓夢行動”資
助農村貧困學生36人、“貧困地區幹部培訓”50人等培訓類專案3個,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9.4萬元;實施“小額到戶貸款貼息補助”、“貸款貼息”貼息類專案3項,投入財政扶貧資金91萬元;實施“小額貸款運作經費”、“兩項制度”、“基期調查”及“專案管理費”等管理類專案5項,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1.1萬元。
黔南州財政局、州扶貧局共下達專案資金781.5萬元到我市並撥付到財政扶貧資金專戶,資金到位率100%。到20xx年5月30日,我市共撥付到專案實施鄉鎮及單位資金共計781.5萬元,佔計劃資金的100%。
(三)20xx年度
20xx年度,州扶貧局、州財政局分別以黔南財農【20xx】21號、黔南財農【20xx】29號、黔南財農【20xx】136、黔南財農【20xx】247號等檔案共批覆下達我市財政扶貧資金專案25項,專案總投資1641.53萬元,財政扶貧資金1025.8萬元(不含雨露計劃·圓夢行動1項、資金27.6萬元),其中:種植業專案10項、財政扶貧資金726萬元;養殖業專案1項、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培訓專案3項、財政扶貧資金34.5萬元(其中三位一體培訓資金20萬元實到19.5萬元);貼息類專案4項、財政扶貧資金59萬元;交通類基礎設施建設專案1項、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旅遊類專案1項、財政扶貧資金150萬元;專案管理5項、財政扶貧資金36.3萬元。
專案分別為:在我市4個鄉鎮10個村實施“桔梗種植”5012畝、“紅提子種植”1000畝等產業化專案及“桔梗種植”250畝、“桂花種植”80畝等10個種植類專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26萬元;實施“大鯢養殖小區建設補助”購大鯢幼苗350尾、每尾補助200元及技術
培訓150人等養殖業專案1項,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實施“蛋雞養殖扶貧專案”、“茶葉種植”、“六萬頭優質商品豬養殖基地建設專案”、“精烏膠囊產業化開發”等4項貸款貼息專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9萬元;在全市各鄉鎮實施“雨露計劃”扶貧產業化技能培訓1000人、“企業招工+培訓+就業”三位一體培訓650人、貧困地區基層組織負責人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20人等培訓類專案3個,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4.5萬元;實施寨門建設1處、串戶路硬化26公里、農家樂接待改造30戶、旅遊標牌建設1處的“民族風情生態旅遊”旅遊類專案1項,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50萬元;實施沙寨鄉新蒙村道路硬化2250平方米等基礎設施建設1項,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實施“省兩項制度”、“扶貧物件監測”、“專案管理費”等管理類專案5項,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6.3萬元。
黔南州財政局、州扶貧局共下達專案資金781.5萬元到我市並撥付到財政扶貧資金專戶,資金到位率100%。到20xx年5月30日,我市共行文撥付到專案實施鄉鎮及單位資金共計781.5萬元,佔計劃資金的100%。
二、專案完成情況
(一)20xx年度
共完成:“迷迭香種植”2500畝、“脫毒馬鈴薯種植”100畝、辣椒種植600畝、黑西紅柿種植400畝、西瓜300畝、紫心紅薯100畝;完成“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初級工150人、產業化培訓700人,“雨露計劃·圓夢行動”資助農村貧困學生18人、“重點村村支兩委幹部培訓”培訓重點村村支兩委幹部50人;實施“遷移並擴大商品蛋禽生產基地建設專案貸款貼息”、“年產10億粒中藥膠囊生產線擴建工程專案貸款貼息”、“扶貧到戶貸款貼息”等項
目貼息;完成沙寨鄉新蒙村堯花-擺客道路建設2公里、河陽鄉各里村村寨道路硬化6660平方米及專案管理各項工作。
(二)20xx年度
共完成:“何首烏種植”3500畝、“桔梗種植”6000畝、獼猴桃種植250畝、高粱種植300畝、魚腥草種植50畝,林下養雞8000只及核桃種植100畝;實施“雨露計劃”扶貧產業化技能培訓500人、“雨露計劃·圓夢行動”資助農村貧困學生36人、“貧困地區幹部培訓”50人;完成了“精烏膠囊產業化開發”、“養雞蛋禽生產”貼息專案的貼息工作,專案管理各項工作。
(三)20xx年度
20xx年度專案正在實施中,其中已完成的專案為:“六萬頭優質商品豬養殖基地建設專案”等4個貼息專案、“農業產業化技能培訓”等3個培訓專案及“道路硬化”等個專案。“桔梗種植”等產業化專案已完成專案公示、招投標、土地整理等工作,正在進行播種,專案進度為50%;“紅提子種植”專案進度為70%。
三、專案效益情況
(一)20xx年度
透過脫毒馬鈴薯種植100畝、迷迭香中藥材種植2500畝及辣椒種植600畝、黑西紅柿種植400畝、西瓜種植300畝、紫心紅薯種植100畝等種植業專案,使專案區貧困群眾人均增加收入1900餘元;透過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800人,轉移786人,每人每年平均為家庭增收5000餘元;“雨露計劃”圓夢行動專案共資助我市18名農村貧困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透過貸款貼息資金40萬元整合社會資金800萬元的到戶貸款貼息專案,為11個鄉鎮25個村187戶農戶開展種養殖業提供了發展資金,使群眾人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7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鎮扶貧資金管理,全面提升扶貧資金的監管,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根據xx檔案的精神和工作要求,在鎮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所組織業務人員對我鎮20xx年扶貧資金的來源、性質、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清理,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20xx年上級財政部門共撥入扶貧資金xx萬元。其中:xx續建村道xx公里,補助資金xx萬元,茶葉產業化扶貧專案,補助資金xx萬元。其具體情況如下:
一、xx村道扶貧專案。
該專案於20xx年開展實施,20xx年4月完成工程建設的全部內容,並向區財政局、區扶貧辦出具了申請專案竣工驗收的相關資料,該專案任務下達xx公里/xx萬元,實際完成xx公里,扶貧資金安全到位,資金使用準確無誤我鎮派出專人監管確保真正用於村道路建設。
二、茶葉產業扶貧專案。
該專案扶貧補助資金xx萬元。
1、茶苗購買發放用款xx萬元,xx村發放茶苗“福選9號”xx株,金額xx萬元;伏金村發放茶苗“烏牛早”xx株,金額xx萬元,發放“福選9號”xx株,金額xx萬元。茶苗發放準確到戶,資金落實保障有力,為茶葉栽種爭取了時間。
2、茶葉產業扶貧專案xx葉園生產便道工程用款xx萬元。該便道工程長xx公里,修建金額xx萬元(群眾自籌xx萬元,扶貧補助金額xx萬元),該工程已全面竣工。
3、茶葉產業扶貧專案xx村茶葉園生產便道工程用款xx萬元。該便道工程長xx公里,修建金額xx萬元(群眾自籌xx萬元,扶貧補助金額xx萬元),該工程已全面竣工。為我鎮茶農運輸、銷售茶葉提供了方便,為茶農脫貧致富帶去了有力的保障。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我鎮嚴格按照財經制度管理、使用財政支農資金。沒有截留、擠佔、挪用現象,目前鎮財政對扶貧資金管理的簿弱環節在於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監管。針對這一簿弱環節,我鎮財政所將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有效的針對性防範措施,及時糾正,堅決堵塞漏洞,防微杜漸,加強制度建設和工作力度,重點把好扶貧資金使用的最後一道關口,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安全有效使用。並高度重視截留挪用財政專項資金的違法違規問題,搞好專案資金的專項檢查,做到事前評估、事中監督、事後檢查驗收、跟蹤問效,杜絕擠佔、挪用,隨意調整專案資金,確保資金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專案上。逐步實現專案資金的安排與監督職能分離、責任明確和相互制約的新機制,使專案的申報、審批、實施、監督、考評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上來。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8
勐臘縣民宗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州民宗局的指導下,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務和民委的工作重點,積極做好民族經濟工作,真正做到解決少數民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特殊困難;使有限的民族專項資金髮揮了更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根據雲財農〔20xx〕147號、雲族發〔20xx〕58號檔案要求,勐臘縣民宗局對20xx民族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和梳理,現將自檢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專案申報情況
民族專項資金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是黨和政府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關心、支援的具體體現,是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在工作中嚴格執行資金的申報程式:
(一)、做好專案前期考察、評估論證工作。年初,勐臘縣民宗局領導及專案管理人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加強對專案的前期考察,統籌規劃,做到認真預算、嚴格審查、可行性研究,專案評估論證,分析專案建設的可行性,必要性,儘可能地蒐集完整的資料,建立健全年度專案貯備庫。
(二)、確定年度上報專案。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我局對年度申報專案進行了篩選,按照“統籌兼顧、適當集中、突出重點,確保團結”的原則,確定申報專案。20xx年共申報民族專項資金專案共25專案;總投資357萬元,申請國家補助資金320萬元。其中:第一批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50萬元(西民宗發〔20xx〕25號);第二批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0萬元(西財農字〔20xx〕278號);“興邊富民工程”專項轉移支付整村推進50萬元(西民宗聯發〔20xx〕01號。
二、專案資金到位情況
20xx年州民宗局、州財政局以《關於下達20xx年度民族專項資金重點專案計劃及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補助資金計劃的通知》(西民宗發〔20xx〕25號、西財農字〔20xx〕208號);《西雙版納州財政局關於下達20xx年第二批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通知》(西財農字〔20xx〕278號)和《關於下達20xx年度民委系統“興邊富民工程”專項轉移支付整村推進計劃的通知》(西民宗發〔20xx〕01號)等檔案下達了勐臘縣民族專項資金專案共25項,補助資金總額為320萬元。
三、專案執行情況
在執行專案時,“做好三個嚴格”一是嚴格按所下達的專案進行實施;二是嚴格保證質量;三是嚴格專案資金管理。20xx年,勐臘縣重點實施了交通、人畜飲水、文化體育、種養業、科技培訓等大類25個扶持子專案,專案總投資357萬元,其中投入國家補助資金320萬元(群眾投工投勞抵資37萬元)。專案涉及專案涉及10個鄉鎮11個村委會1142戶11483人。
(一)專案成果和效益
一年來,透過專案的實施,極大完成善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邊境地少數民族群眾群眾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改善了群眾的觀念,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加快了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脫貧致富的步伐。同時,在邊境地區樹立了國家大力扶持邊境少數民族發展的良好形象,對鞏固邊防、維護民族團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透過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注入,在解決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基本生活、基本生產的同時,湧現了一批“興邊富民示範村”。如勐捧鎮曼諾董自然村;回傘、曼暖遠克木人自然村,勐臘鎮曼嶺自然村等4個示範村,當前,示範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明顯提升。主要表現為:
一是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大力興建村內道路硬化、橋樑、人畜飲水等專案,大大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發展後勁明顯增強。透過大力扶持種養業等特色產業發展,生豬養殖212頭。培育了一批穩定增收的產業,達到了群眾增收,農村增效的目的,有70戶群眾受益。
三是社會事業明顯進步。透過國家補助,群眾自籌、投工投勞等資金籌措方式,新建了文化室、球場、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明顯進步;有“農村致富通”、有線電話、村村通工程、行動電話、數字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並存,覆蓋整個專案區,開展實用技術。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9
一、資金運作情況
(一)農村低保資金收支、結餘情況
XX年以來,我縣農村低保資金收入共計35245.31萬元(其中XX年收入12947.65萬元,XX年收入17297.66萬元,20xx年收入5000萬元)。支出共計32444.7132萬元(其中XX年支出10020.49萬元,XX年支出15884.87272萬元,20xx年支出6539.35048萬元)。由於農村低保實施動態管理,低保物件有進有出,我縣低保物件由XX年的173661人減少到現在的158624人,故XX年至現在共結餘農村低保金2800.60萬元,結餘的資金將調整作為即將撥付的20xx年第二季度低保金使用(預計20xx年第二季度需下撥農低保資金3530.11088萬元,待上級匹配的低保金劃撥到賬後即可下撥到各鄉鎮)。
(二)自然災害資金收支、結餘情況
XX年以來,我縣自然災害資金收入共計2444萬元(其中XX年收入665萬元,XX年收入1043萬元,20xx年收入736萬元),支出共計2444萬元(其中災後重建專案資金支出303.7萬元,生活補助資金2140.3萬元),目前無結餘。
二、取得的成效
XX年下撥農村低保資金10020.49萬元,讓83960戶173661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的保障;XX年下撥農村低保金15884.87272萬元,保障了82732戶169415人的基本生活;20xx年下撥第一季度低保金以及臨時價格補貼,保障了82732戶169415人的基本生活,有效保障了民生,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
XX年以來,我縣共下撥災後重建專案資金303.7萬元,恢復重建因災倒塌房屋925間,保障了因災造成房屋受損的532戶災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確保災民住有所居。
三、資金管理使用措施
(一)收支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上級劃撥的所有民政涉農資金都由財政部門在銀行開設專戶,實行專款專戶專賬統一管理。資金使用方面,我局堅持專款專用原則,嚴格按照資金用途合理安排資金。透過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有效避免了資金管理混亂、去向不明問題的發生。
(二)劃撥實行封閉執行,發放實行社會化發放。資金劃撥工作中,凡涉及具體救助物件的,如低保金,由財政部門按民政部門提供的花名冊將資金劃撥到金融機構,然後由金融機構按人員名單、金額將資金打入到個人賬戶;救助物件不確定的,如救災救濟資金,由民政部門提出安排意見,財政部門稽核後將資金撥到鄉(鎮),然後由鄉(鎮)造冊發放後才到財政部門報賬。我縣的農村低保金實行社會化發放與保障物件實名制管理相結合。只有民政部門提供的發放低保金花名冊的資訊與保障物件在銀行登記的.所有資訊一致,銀行才能將資金打入個人賬戶。劃撥實行封閉執行,發放實行社會化發放,減少了中間環節,極大減小了資金管理風險,有效提高了資金執行效率。
(三)使用情況公開透明,監督管理落到實處。農低保資金及災後重建專案資金使用過程中,我局嚴格以農低保物件花名冊和各鄉(鎮)受災情況為依據,按照資金分配使用程式劃撥資金,並將使用情況在民政局政務公開欄、各鄉(鎮)政務公開欄和各村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接受廣大群眾監督。工作中,我局始終堅持履行監督職責,加強對農低保資金及災後重建專案資金的督促檢查,及時查處涉及農低保金和災後重建資金使用的違法違紀問題。
四、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農村低保資金以及災後重建專案資金的使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由於個別基層幹部對農村低保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的把握、理解程度不夠,將極少的不符合條件的物件納入低保範圍,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二是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救災資金少,不能滿足現階段救災救濟的要求。
下一步我局將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創新農村低保工作機制,採取“重心前移,服務上門”,進社群、下基層核查農村低保,實施農村低保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則退”,努力打造“陽光低保”;二是健全民政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機制,確保民政涉農資金規範執行。將民政涉農資金的管理使用納入對鄉(鎮)人民政府民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對鄉(鎮)人民政府的監督制約。堅持遵循專款專用、重點使用的原則,將民政涉農資金的監督管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透過健全機制,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切實從源頭上預防、從根本上糾正、從長遠上解決民政涉農資金管理使用上存在的問題;三是強化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誰出問題追究誰”的原則,加強對民政涉農資金的監督管理;四是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我局將在日常工作中採取查看臺賬、實地檢視、走訪群眾等方式加強對農低保資金和災後重建專案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並以政務公開、村(居)務公開等形式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確保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於救災救濟資金缺乏的問題,希望上級部門幫助解決救災救濟資金。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0
為認真落實省財政廳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紮實開展涉農資金專項清理檢查,根據《市財政局關於開展涉農資金檢查工作方案》,檔案精神,管好用好財政惠農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財政涉農、惠農資金對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積極作用,防止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違紀違規行為,按照市、縣統一部署,我們集中力量對20xx年的財政涉農資金進行了認真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建立機構,落實責任
按照市、縣要求,我鄉庚即成立了鄉財政涉農資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紀委書記任副組長,等相關站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鄉財政涉農資金清理工作的領導和指導,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矛盾,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鄉財政所,由負責具體辦公,其餘同志各司其職,搞好各自分工的清理工作,鄉政府辦公室負責通知相關人員,其餘鄉幹部協助配合清理工作。
二、突出重點,認真自查
我們透過指標核對、檢視賬務、翻閱發票等認真細緻的工作,主要對涉農補助、救災救濟、專案建設等進行自查,共清理涉農、惠農資金到位922.58萬元,支出694.3萬元,在縣財政未報賬228.28萬元。
20xx年退耕還林補助38.34萬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66.03萬元,全部透過一卡通發放到戶,20xx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13.28萬元大平臺還沒有審批支付;救災救濟補助資金19萬元,一卡通到戶11.4萬元、銀行轉賬7.6萬元;危房改造補助到戶170萬元,其中第一批100萬元,按要求分別劃撥10萬元、10萬元、15萬元到青龍、五福、鳳凰三個貧困村,餘額65萬元用於戰役遺址保護修繕的房屋拆遷和土地徵用,轉到專項資金帳戶,按要求用於專案開支的拆遷及賠償;第二批70萬元,工程還沒有結束,未報賬劃款;財政扶貧資金60萬元,分別劃撥到園山10萬元、後壩30萬元、鳳凰20萬元,並按要求完成了專案實施和資金支付;移民資金45萬元工程已經完工,還未驗收報賬;一事一議資金10.93萬元,已到各村帳戶並按要求支付劃款;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10萬元,按要求和實施方案用於龍池的新村建設;新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0萬元,按檔案要求和批准的實施方案用於中壩新村建設。
三、存在的問題
透過自查自糾、賬務清理,我鄉涉農惠農資金賬務清晰,涉農、惠農資金管理基本合理規範,資金嚴格按要求到專案,效果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專案資金報賬緩慢不及時,現在還沒有報賬支付的資金228.28萬元,部分專案資金一年甚至幾年才報賬領款,造成拖欠工程款的現象;二是部分專案建設緩慢;三是惠農支出時間未達到上級財政的要求;四是由於的特殊地理環境,突發事情時有發生,加之貧困戶較多,在救濟支出上是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支付,造成資金補助到位後不是一次支付,有開“流水席”的現象。
四、整改措施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加以改進,建立健全支惠資金管理、審批、支出制度,規範財務稽核支出操作流程,達到財政惠農資金管理、使用合理化,規範化。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1
一、我市供銷社按照《關於組織20xx和20xx年度“新網工程”專項資金檢查工作的通知》(遼供財[20xx]21號)精神,制定了詳細的檢查方案,4月份為各專案單位的自檢自查階段,發現問題自行解決。5月初市供銷社成立了由領導帶隊,財務科、合作指導科相關人員組成的檢查小組,5月7日-5月19日對我市所有專案單位,進行了逐家檢查,做到文字、帳目、實地三個逐一對照,檢檢視基本上各家能做到三個環節相符,各別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辦法,要求在5月份之前完成整改。
二、總體建設情況
(一)20xx和20xx年度“新網工程”建設概況。
20xx年,新建和完善農資網點91家,日用品網點189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122家,專業合作社25家,社群服務中心15家,農副產品交易市場2家,共444家。投資2億元,網點面積達到了16萬平方米,銷售額13億元,利潤5500萬元,增加了4000個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市場佔有率達到了60%。
20xx年,新建和完善農資網點95家,日用品網點176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79家,專業合作社24家,社群服務中心13家,農副產品交易市場1家,共388家。投資2億元,網點面積達到了24萬平方米,銷售額17億元,利潤7000萬元,增加了4000個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市場佔有率達到了70%。
(二)20xx和20xx年度政府對“新網工程”的政策與資金扶持情況。
市政府20xx年下發了《盤錦市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建設規劃(20xx—20xx年)》。檔案規定“從20xx年開始,市政府每年專項列支500萬元資金用於扶持新網工程建設,各縣區、鄉鎮亦要配套專項資金,對達到新網工程建設標準的新建、改擴建網點給予一定的補貼”。大窪縣政府無償劃撥土地34.5畝,約摺合2000多萬元,
(三)20xx和20xx年度“新網工程”建設的主要管理模式和特點。
我市供銷合社系統抓住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採取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經營方式,全面落實“小超市、大連鎖”,“小網點、大網路”的發展戰略,透過上下協調、城鄉互動、內外合作、聯合發展,紮紮實實打基礎。截止目前,新建和完善各類網點1281家,其中,農資和日用品配送中心4家,農資網點290家,日用品網點517家,再生網點366家,專業合作社66家,社群服務中心34家,農副產品市場4家。累計總投資近5億元,網點面積達到4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37800人,市場佔有率達到了70%。
幾年來,透過“新網工程”建設,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依託,建立和完善了四大網路體系,達到了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收入的目的,為全市農業發展和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農業生產資料連鎖配送服務網路體系日益完善。全市供銷社系統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依託,利用網路和規模優勢建設區域配送中心,區域配送中心連鎖經營網點,發展農資直營、加盟連鎖店,打造盤錦“裕農”、“同舟”農資連鎖品牌。全系統年銷售化肥6萬噸,農藥280噸,農膜400噸,育秧片4萬捆,稻種200萬斤,有力地保證了我市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二是暢通有序的農副產品市場購銷網路體系正在形成。現有的4家農副產品市場年交易額3億元,盤錦果品交易市場已成為我市最大的果品集散基地,年交易1億多元,對活躍流通,解決農產品賣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適合農民和農村特點的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路體系全面鋪開。盤錦金色裕農鄉村百貨超市連鎖有限公司,以“金社裕農百貨,服務百姓生活”為經營宗旨。在經營中充分體現“新鮮、便宜、便利、貼心、安全、豐富、溫馨”的經營特點。目前公司經營品種1萬多個,與18個米業合作社實行農超對接,涉及20個品種,銷售額近3億元。
四是規範有序的再生物資回收利用網路體系已具備規模。全系統366家再生網點,年實現回收量10萬噸,銷售額2億元,市場佔有率為55%,為促進地區迴圈經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為淨化環境、增加社群服務功能、方便居民,市再生物資回收公司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於20xx年開始開展再生資源社群回收利用網路進社群建設工作。到目前已在市內32個社群設立了統一設計規劃、統一形象標識、統一運輸車輛、統一規範管理的再生資源回收亭。
(四)20xx和20xx年度“新網工程”的總體經濟社會效益
各類為農服務組織入社農戶9353人,帶動農民48755人,年助農增加收入491萬元。我市供銷社系統每年利潤以12%遞增,固定資產增長65%。
三、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和專案建設情況
(一)專案建設實施情況及主要問題
幾年來,我市供銷社系統共建設專案21個,其中已完工專案15個,在建專案6個,預計投資54249萬元,已投入12460萬元。
1、配送中心建設專案。現有配送中心5家,其中:農資3家,日用百貨2家,共投資6830萬元。裕農農資配送中心倉儲面積為8600平方米,貨檯面積為2440平方米,倉儲能力達到3萬噸。另外配送中心內還投資500萬元建有肥業公司。裕農鄉村百貨非生鮮配送中心佔地16650平方米,是一所高標準、多功能,集生產、加工、倉儲、配送為一體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內還設有盤錦金社裕農食品有限公司麵食、熟食加工車間。
2、農資網路建設專案。全市現有農資網路309家,其中盤山同舟205家,大窪裕農104家,共投資1450萬元。盤錦裕農農資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利用網路和規模優勢,發展農資直營、加盟連鎖店,打造盤錦的農資連鎖品牌,延伸服務領域,開展測土施肥,推廣技物結合服務,經營的產品品種的廠家直銷率達到了85%,起到了平抑市場價格、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作用。20xx年,全系統共銷售化肥60000噸、農藥300噸、農膜500噸、育秧片50000捆、稻種30萬斤,有力的保證了我市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3、農副產品網路建設專案。現有農副產品市場6家,已投資900萬元。盤錦市果品批發交易市場是我市供銷社系統唯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立於1998年,隸屬盤錦市供銷社管理的直屬企業,是以盤錦市供銷合作社為主體全資組建的。市場規劃建設面積12000平方米,其中:庫房4000平方米,果品交易區4000平方米,辦公樓1000平方米,公共服務設施3000平方米。盤錦市果蔬批發交易市場建設專案,擬佔地面積120畝,市場設有交易區、經營區、服務區、儲存保鮮庫、藥檢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預計投資1億元。盤錦中佳農貿市場建設專案,專案擬分兩期建設,一期佔地55畝,二期佔地45畝。一期建設內容:農貿市場20492.29平方米,冷庫14777.67平方米,預計總投資21839萬元,現已在建設中。
我市供銷社系統現在農副產品網路6家,共投資300萬元,主要銷售我市自產的高檔農副產品。
我市供銷社系統現有河蟹、蔬菜、大米農產品基地3個,擬投資3100萬元,已投資480萬,盤錦蘆灘河蟹養殖專業合作聯合社河蟹養殖示範基地建設專案佔地面積300畝,專案包括河蟹批發市場,農產品銷售中心,品蟹居餐廳,釣蟹園,河蟹繁育體驗園,野鴨及野生動物養殖觀光園。
4、日用百貨網路建設專案。現有日用百貨網路54家,共投資1000萬元。盤錦金社裕農鄉村百貨超市連鎖有限公司,以“金社裕農百貨,服務百姓生活”為經營宗旨。在經營中充分體現“新鮮、便宜、便利、貼心、安全、豐富、溫馨”的經營特色。公司經營品種10000多個,與18個專業合作社實行農超對接,涉及20個品種,這種農民生產的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的農超對接新形式,為農民實實在在的增加了收入,真正為提高鄉村百姓生活質量、縮短城鄉消費距離發揮了作用。
5、再生網路建設專案。現有再生網路100家,共投資930萬元,在建再生基地1個,預計投資400萬元,已投70萬元。為淨化環境、增加社群服務功能、方便居民,市再生物資回收公司建立了統一設計規劃、統一形象標識、統一運輸車輛、統一規範管理的再生資源回收亭。再生集散市場建設專案,擬佔地150畝,計劃投資7000萬元,年交易額將實現6億元,上繳稅金2500萬元,實現利潤900萬元。
主要問題:一是認識上還有差距,責任感不夠強。有些單位對專案興社和發展機遇認識不透,不善於利用政策,不善於從市場中尋找發展機遇,沒有韌勁,專案爭取建設工作遇阻而止,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二是部分專案推進較慢。雖然總體情況不錯,但專案發展不平衡,部分單位專案方案不落實的問題依然存在,執行力不到位。個別專案前期論證不夠,工作不實,協調力度不夠,對外協調能力差,導致專案進展遲緩。三是一些專案建設資金不足。尤其是裕農專案建設點多面廣,資金需求總量較大,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壯大。
(二)資金使用情況及主要問題
我市二年共5家專案單位7個專案獲得扶持資金628萬元,扶持資金均已及時全部拔付到專案單位,期間沒有截留和被挪用現象發生。5個專案單位在扶持資金使用過程中,均能按照規定的使用範圍使用和專案文字基本一致,除在會計科目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基礎性問題並得到糾正外,沒有發現違紀行為。
(三)專案建設管理情況及主要問題
我市供銷社在制定“新網工程”規劃後,同時制定了專案領導小組,市供銷社一把親自任組長,市直公司經理,縣社主任都是副組長,做到逐項任務、逐一環節、逐個時段,逐名領導分解。領導小組堅持每週一檢查,每月一排程,每季一通報,加快工作節奏,確保任務落實得早、落得實、完成好。
(四)專案效益和目標完成情況及主要問題
5家專案單位基本能夠做到文字預定的專案效益和目標。盤錦金社裕農鄉村百貨超市連鎖有限公司申報的配送中心升級改造專案,企業投資回報率為4.2%,共計安排了近千人就業,同時輻射服務人口140萬的30%,農村人口的50%。盤山同舟農資連鎖有限公司連鎖經營網路體系升級改造專案,每年增加了企業70多元的收入。對網路實行了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結算、統一標識、統一經營理念、統一服務的管理模式。企業健全了營銷網路體系,規範了經營機制,創造良好品牌效應,樹立誠實企業信譽,營造全市安全可靠的農資市場環境。
(五)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賬務處理情況及主要問題。
檢查方式採取了二個結合,一是專案的申報文字和實際實施的專案建設相結合,透過對比查驗專案申報的真實性;二是檢視會計帳薄、會計憑證和專案實施單位的自檢彙報相結合,從中查驗瞭解扶持資金的到位時間、使用範圍以及產生的扶持效果等方面情況。透過檢查未發現截留、挪用、擠佔、套取等現象發生,帳目處理合理。
四、措施和建設
一是專案稽核時應加大兩部門的提前審計與監督,不能只做事後審計與查處。
二是資金使用時,要全程參與審計與監督,不能無事放開,有事檢查。
三是扶持資金投入後,加大形成固定資產的監管力度。國家投入新網工程扶持資金是無償性的投資,專案結束後,會有一部分資金在專案建成後變成了專案單位的固定資產,實現了資產的增值,這更需兩部門事後監管。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2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鎮支農資金管理,全面提升支農資金的監管,提高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根據澂財農4號《關於全面開展支農資金檢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8月13日縣財政局召開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安全檢查的會議精神,在鎮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所組織業務人員對我鎮支農資金的來源、性質、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清理,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及1—7月,上級財政部門共撥入我鎮財政支農資金249.8萬元。其中:公路修復補助款0.7萬元,農田水利工程補助資金2萬元,農業生產救災恢復資金40萬元,沼氣建設補助經費0.7萬元,標準化養殖補助經費0.7萬元,扶貧款50.4萬元,退耕還林資金149.5萬元,對種糧農戶補貼資金8.1萬元,油菜種植補貼2.2萬元。鎮財政共兌付財政支農資金249.8萬元。其具體情況如下:
一、退耕還林資金和對種糧農民補助資金
退耕還林資金10.6萬元,退耕還林資金138.9萬元對種糧農民糧食直補資金8.1萬元,油菜種植補助資金2.2萬元,共計159.8萬元。均已全部兌現到戶。糧食直補和退耕還林資金全部實行“一折通”方式發放,切實做到了“五個到戶”和“六個不準”。
二、農業救災恢復資金
財政局撥給我鎮農業救災恢復資金40萬元,我鎮實際支付農業救災資金40萬元,對農業救災資金,鎮領導深入農戶和受災現場,按受災程度,經研究以不同的標準把救災資金解決到各受災戶,減少受災群眾的損失。
三、村道公路建設補助資金
上級財政撥給我鎮村道公路建設補助資金0.7萬元,我鎮按上級財政和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標準按時、全額將此項資金支付給各村,並監督各村資金使用情況,確保真正用於村道路建設。
四、扶貧資金使用情況
至撥入我鎮財政扶貧資金共50.4萬元。其中:
1、撥入整村推進扶貧資金29.4萬元(其中:潭14.7萬元,鋪14.7萬元);
2、撥入整村推進扶貧資金21萬元(其中:潭10.5萬元,塘10.5萬元);
資金的撥付嚴格按照上級有關檔案所規定的專案計劃進行實施,每一次專案資金的撥付均由鎮長進行具體安排部署,均成立了專案建設領導小組。各部門之間做到分工到位,責任明確,同時均成立了專案監督小組,對專案的計劃、實施和資金撥付進行全面監督。
1、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堅持做到:①按扶貧開發規劃和年度計劃執行;②未改變扶貧資金使用範圍和投向;③及時撥付扶貧資金,履行專案報帳。
2、在專案資金管理使用方面堅持做到:①遵守扶貧資金分配、撥付、審批程式等制度;②依法設定會計賬薄、填制會計憑證;③資金足額到位,做到專款專用,不擠佔、不挪用、不截留扶貧資金。
五、整改意見及建議
我鎮嚴格按照財經制度管理、使用財政支農資金。沒有截留、擠佔、挪用現象,目前鎮財政對支農資金管理的簿弱環節在於對支農資金使用的監管。針對這一簿弱環節,九村鎮財政所將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有效的針對性防範措施,及時糾正,堅決堵塞漏洞,防微杜漸,加強制度建設和工作力度,重點把好支農資金使用的最後一道關口,確保財政支農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3
一、基本情況
透過自查我鄉上級下撥自然災害救助資金59.69萬元,其中20xx年度43.49萬元,20xx年度16.2萬元(其中敬老院3萬元)。資金申請和審批程式規範、財務管理規範、賬務清晰、評定程式嚴格,除敬老院3萬元和部分冬春資金外均透過“一卡通”直接兌現到受益人手中,無優親厚友、截留挪用行為。
二、存在的問題
1、有資金使用超範圍現象。20xx年支援王坪烈士陵園建設3.22萬元,由於無資金來源,用救災資金解決。
2、資金兌現不及時。救災資金有款年度兌現情況,有些資金跨的時間還很長。
3、部分資金沒有透過“一卡通”發放。兩個年度的部分冬春資金使用由於均在年終安排,時間緊,受益戶沒有及時提供銀行賬號,存在由黨委會研究後,由政府出文,然後資金撥付到民政辦,由民政辦透過村民委員會將資金直接兌現到受益人手中。
4、沒有按要求建立受災人員冬春救助工作臺賬。
三、整改措施
1、加強救災資金管理。所有資金均透過“一卡通”及時按要求兌現到受益人手中。
2、不擅自擴大救災資金的使用範圍。嚴格按資金的使用性質兌現救災資金。
3、建好受災人員冬春資金臺賬。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4
根據嶽池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對20xx-20xx年財政扶貧資金專案開展專項治理的通知》精神,我鎮庚即組織專班人員,深入各專案實施村組,圍繞20xx-20xx年度扶貧開發專案實施和資金使用等方面,認真開展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20xx年度到戶產業專案資金執行及落實情況
20xx年,省下達我鎮到戶產業專案資金18萬元。截止到20xx年底各村到戶產業專案已全部完工,資金已全部發放至各農戶手中,資金到位率達到100%。
二、20xx年度到戶產業專案資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強化專案監管。省扶貧資金及專案一經省扶貧辦備案審批下達,我們始終堅持“專案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專案走”的原則,按照省辦《關於進一步改進扶貧專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嚴格按下達的專案資金額度和建設內容精心組織實施。
二是堅持陽光作業。嚴格實行專案資金公示公告制,鎮、村充分利用公開欄、宣傳單等,對專案審批程式、專案名稱、實施地點、建設規模和效益、實施期限、實施單位及責任人、資金來源、資金總額等內容在公開欄進行至少為期半個月的公示公告,確保了扶貧專案和資金充分接受群眾監督,提高了扶貧專案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嚴格實行竣工審計驗收制,專案完工後,市扶貧辦會同市財政局及相關部門、鎮分管負責人、村委會負責人按照規劃實施方案組織驗收。嚴格專案建設質量監督評審制,各村成立了專案建設質量監督小組,在專案驗收上,嚴格實行質量監督小組不簽字不得評為合格專案。
三是嚴格資金使用。在扶貧資金的管理上,我們嚴格按照《四川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嚴格把握所有專案資金必須進入專案資金賬戶,然後履行審批手續後使用的規定。在專案申報、審批到資金下撥、使用的各個環節,主動接受審計、財政、監察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審計和監督,始終做到了專款專用,足額到位,無擠佔、挪用、截留現象發生。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5
根據省水利廳《轉發水利部辦公廳關於開展中央財政水利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檢查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xx〕xxxx號)檔案精神,我局高度重視,組織市、區、縣水務局相關業務部門會同財務人員,對全市20xx年中央財政水利專項資金進行了全面的清理,從資金申報、專案批覆實施、專案驗收、資金撥付等關鍵程式入手,逐一進行了認真檢查核對,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專案基本情況
20xx年中央財政共安排我市水利專項資金4508.39萬元,目前資金已經全部下達。一是中央統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2230萬元,重點用於我市小型農田水利維修養護;二是中央財政補助縣級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金798.39萬元,重點用於國有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三是中央財政安排的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共計xx00萬元,重點用於農業生產及農村居民生活抗旱。省級特大防汛經費550萬元重點用於我市20xx年“6.30”洪災水庫搶險救災、鄉鎮防汛、水文測報、河道工程修復及防汛應急搶險物質購置等。四是中央財政安排的中央水利建設基金(應急度汛)經費80萬元,重點用於市本級城區堤防水毀工程修復。
我市專案專項資金使用嚴格執行了相關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實施主體主要是各鄉鎮人民政府、水庫管理單位及相關供水單位,區水務、財政部門進行嚴格監管,並由市、區、縣水務部門逐項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後由財政部門撥付資金。
二、專案建設與管理
(一)專案申報和審批。
20xx年我市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專案申報和審批嚴格按照相關資金建設指南進行報批。一是中央統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專案按照水利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xx年中央財政統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專案建設指南〉的通知》(辦財務〔20xx〕2xx號)、省財政廳《四川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實施辦法》(川財綜〔2011〕56號)和《關於下達20xx年中央財政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的通知》(川財農〔20xx〕338號)等檔案精神,水務局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編寫了《20xx年中央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維修養護專案實施方案》,並上報省水利廳、省財政廳審查,透過審查後由區、縣水務局和財政局聯合進行了批覆。二是中央財政補助縣級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金專案根據四川省水利廳、省財政廳《關於下達20xx年度中央財政補助縣級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金專案實施計劃的通知》(川水函[20xx]42號)檔案精神,由區、縣水務局編制實施方案,會同財政局聯合進行上報,市水務局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了審查,並對實施方案進行了批覆。三是中央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專案,根據省財政廳《關於下達中央及省級特大抗旱補助費的通知》(川財農〔20xx〕31號)及《遂寧市財政局關於下達特大抗旱補助費的通知》(遂財農〔20xx〕32號)檔案精神,對區水務局和財政局聯合編制的實施方案進行了批覆。省級特大防汛經費專案,按財政部、水利部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管理辦法,對水務和財政聯合編制的實施方案進行了批覆。
(二)專案資金使用管理。
中央專項水利資金使用嚴格按照相關專案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執行,由水務、財政共同監管,無超範圍、超標準使用,無虛報冒領、擠佔挪用、滯留沉澱、侵佔浪費等行為。涉及到的防汛物資採購嚴格執行了政府採購等相關規定。蓬溪縣主要做法為:嚴格按照省、市相關檔案要求及縣財務局、水務局出臺的《蓬溪縣20xx年中央財政統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專案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蓬財農〔20xx〕19號)加強資金管理。成立由財會人員、村組幹部、專案質量監督人員、村級水務管理員、社員代表共同組成的村民理財監督小組,實行集體審賬、核算,確保專款專用。建立健全工程建設、執行管理、財務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縣財政、審計部門和專案主管單位,對資金的使用隨時進行檢查、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證工程專案的順利實施和計劃任務的完成。同時在專案實施的全過程中主動接受各級紀檢、監察部門的檢查監督,確保工程建設無違規、違紀、違法事件發生。農戶自籌資金由專案鄉鎮和村社按照“一事一議”有關政策組織籌集,對資金收取數量、使用等情況進行全面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並嚴格按照計劃投入建設。
透過實行縣級部門報賬、公示公告等有效監管辦法,確保資金專款專用,特別是做到資金到專案、管理到專案、核算到專案。以資金投入控制專案規模,按專案管理資金,推行各村委會統一核算、統一報帳、統一支付的管理模式,強化對專案資金的監督管理。同時,積極配合審計等有關部門做好審計、稽查等工作,對政策落實和資金使用中出現違紀行為,進行嚴肅查處,依法依紀追查。
(三)專案實施。
中央專項水利資金在專案實施上嚴格按照經合規性審查並批覆的實施方案執行,專案實施嚴格執行了國家及水利行業有關技術標準,實施中沒有隨意變更建設地點、內容、規模等,除中央財政安排的市本級中央水利建設基金(應急度汛)經費80萬元完成28.31%,其他專案實施全部完成。
(四)專案驗收。
中央專項水利資金專案按照批覆的實施方案完成了全部建設內容,並與財政部門及時組織驗收。除射洪縣的中央財政統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專案正進行市級驗收中,全市其他專案驗收全部完成。
(五)專案主要成效。
中央專項水利資金專案實施後,一是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使我市273處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的38處渠系建築物、農村塘壩池窖98處得到了有效整治,配套改造長度54.12km;二是中央財政補助縣級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金專案使我市36座水庫、6處堤防、2座水閘、2座泵站得到了及時維護,確保了國有水利工程的執行安全;三是中央特大抗旱及防汛資金補充購買了防汛物質,水文測報設施裝置修復4處、完成水毀工程修復xx5處、防汛通訊設施修復90處、抗旱裝置購置3(臺/套)。透過專案實施一是對旱區的水源工程進行了及時修繕,增加了工程蓄水,增強了抗旱能力;二是對我市“6.30”洪災水毀工程及時修復,確保了工程安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個別工程專案在實施中進度較緩,主要是管理體制不健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專案建成後管理還需加強,落實專人定期清理渠道淤塞,保證工程良性執行。部分工程無標識、標牌和編碼,需進一步完善。儘快完成工程掃尾工作。
(二)整改情況及相關措施。
根據省、市檢查、驗收時提出的相關意見,已全面整改落實到位。
(三)相關建議。
由於我市水利工程數量眾多,所需的維修養護投入較大,地方財力有限,為了更好地發揮工程效益,懇請上級加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投入。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6
我局根據黔糧計財[20xx]110號文《關於開展糧食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檢查的通知》的通知,於5月底安排全市糧食企業對各專案資金收支使用進行自查,並由局紀委牽頭相關處室配合組成聯合檢查小組對有災後重建專案的企業採取抽查、開會、電話查詢和上報材料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災後重建資金、糧食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檢查,現將抽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災後重建補助資金的使用情況
1、資金來源
自4月份以來,各專案單位收到省級財政撥補災後重建資金300萬元,省軍糧辦撥補資金15萬元,共收到撥入災後重建資金315萬元。
2、使用情況
已經使用129.4萬元,其中:用於恢復受損倉房和倉儲裝置設施78.4萬元、新建倉房7.2萬元、新購倉儲設施裝置1.79萬元、修復受損加工設施裝置36.7萬元,其他5.31萬元。尚未使用資金185.6萬元。其中:
(1)市粑粑坳糧庫100萬元用於新建糧倉,現前期招投標的工作正在進行中,8月份動工。
(2)貴陽市面粉公司50萬元,用於立筒庫改造通風設施裝置購建,前期論證工作已進行。
(3)開陽縣財政欠撥縣糧食局10萬元。
二、20xx年扶持性補貼使用情況
根據黔財建[20xx]99號文,20xx年省財政撥給我市扶持性補貼105萬元,已使用資金102.22萬元,其中:
1、貴陽市糧油食品公司鮮面生產線改造20萬元和烏當區糧油產業化園區建設專案30萬元已竣工達產。
2、根據市經發字[20xx]65號文通知,撥扶持性資金20萬元給康樂豆製品廠生產建設,目前康樂豆製品廠的產品已投放市場。
3、修文蘿蔔乾建設專案20萬元正在與合作方落實股份,部分生產設施已購置。
另有15萬元扶持性補貼是撥花溪區燕樓鄉集貿市場建設,此專案不是我局上報。
三、20xx年糧食簡易建築費使用情況
收到省級財政安排簡易建築費67萬元,已使用資金42.47萬元,各專案單位根據倉房的具體情況進行維修改造。尚未使用資金25萬元。其中:
1、甘蔭塘糧食倉庫15萬元糧食簡易建築費用於7號倉升高改造,由於改造工程總投資90餘萬元,資金缺口大,現正籌措資金爭取在本年度啟動谷豐市場改造時一併完成。
2、開陽縣糧食局10萬元糧食簡建費,因購銷公司提供的維修內容和財政下達檔案內容不完全一致,故縣財政至今尚未撥付此款。
從自查和抽查情況看,災後重建和專案資金,各單位都嚴格遵守專案費用開支範圍和標準,按照實際發生金額,及時進行核算,做到專款專用。
資金使用自查報告 篇17
根據《關於開展內貿、外經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的緊急通知》(萍商務字【20XX】78號)檔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視,指派專人負責,認真對照檢查內容和要求,開展了20XX年度內貿、外經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自查活動。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年我局爭取到位內貿、外經貿專項資金共計42.25萬元。其中,內貿專項資金30.95萬元,外經貿專項資金11.3萬元。其資金分別是20XX年家電以舊換新配套工作經費20萬元,20XX年家電下鄉流通網路建設改造專項資金5.4萬元,20XX年家政就業培訓專項資金3萬元,20XX年摩托下鄉流通網路建設改造專項資金2萬元,20XX年家電下鄉配套工作經費0.5萬元,20XX年中小企業國家市場開拓資金11.3萬元。其中,家電、摩托下鄉流通網路建設改造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國家市場開拓資金由區財政直接撥付至企業,企業按照規定已開支,其餘資金由我局按照有關規定已開支。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
為確保這次檢查工作順利開展和取得實效,我局成立了區商務局內貿、外經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由陳鴻局長擔任組長,三位副局長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下設辦公室在區商務局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研究制定了檢查工作方案,明確了這次檢查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工作重點,確保了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開展自查
按照這次檢查工作要求,我局及時向各股室下發檢查工作通知,由分管領導負責督促各股室對照檢查內容和要求組織自檢自查,並將自查情況報局辦公室。
(三)現場檢查
由組長牽頭,各副組長具體負責各自分管線上專項資金現場檢查工作,以對照支出賬目、實地走訪企業的形式進行了現場檢查核實。
存在的不足
區財政暫時未將內貿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範疇,而我局無內貿工作經費,內貿工作經費只有從內貿專項資金及局其它經費中調擺支出。
今後的工作建議
我局將嚴格執行內貿、外經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各項規定,認真組織實施,用好管好各項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為全區的商務工作提供資金支援,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