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1課《太陽》,我將從教材理解、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板書設計這四大版快來闡述。

  【教材理解】

  本課位於本冊教材的第六單元,主題為“神奇的科技世界”,學習教材,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同時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太陽》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1、學習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學習1-3段,瞭解太陽的特點。第二課時、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學習4-8段,瞭解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係。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結合本組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制訂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說教法】

  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這樣來教的:1、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先扶後放,教給學生學習方法;3、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的理解;4、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性評價,激勵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5、透過朗讀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說教學過程】

  我將用四個板塊的設計來實現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1、故事匯入,激發興趣。2、初讀課文,認讀字詞。3、集體交流深入品讀。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我國教育家程頤提出:"教育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就是說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因此,第一步,我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后羿射日》神話故事匯入新課。第二步,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讓學生了解去探索太陽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首先,我給學生提出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書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本課課文思路清晰,這樣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第二步,學生自由讀書後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字詞教學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最後齊讀,加深記憶。

  第三步,學生默讀,我提出: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太陽的三大特點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太陽與地球的密切關係的?

  【這一環節,讓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更深一步地感知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介紹事物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捕捉資訊的能力,把學習權利交給學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三)聚焦特點深入品讀

  第一步,指名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教師相機板書:遠大熱

  第二步,瞭解太陽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我採用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請學生默讀有關段落,體會一下文章是透過哪些詞句寫出太陽的遠、大、熱的呢?並畫出有關詞句,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聚焦“遠”字,習得學法。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意在教會學生掌握學習列數字,作類比的說明方法。授之以漁,為下面兩個自然段的小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

  第一步,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突出了太陽離我們遠。

  1、學生談到數字,教師相機總結:大家看,文章列舉了幾個具體數字就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再鼓勵學生談對步行和坐飛機兩個例子的體會。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說明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這樣引導學生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突破難點。

  2、抓住“這麼遠,箭哪能射得到呢?”學生自由讀後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我會相機引導學生明白反問句更能突出太陽離我們遠。

  學生透過讀書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陽離我們很遠,這裡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陶行知說:"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並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第二步,指導朗讀:透過朗讀深入感受太陽“遠”的特點。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

  第三步,我小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透過抓重點詞句體會朗讀的方法,學習了太陽的遠,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五、聚焦“大”“熱”,自主學習。

  這一環節,我意在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困生進行學習,以防他們無所適從。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能力。

  第一步,學生自主學習,然後集體交流。

  1、先指名學生讀描寫太陽大的段落。讓學生談體會,學生談到“130萬個地球”和“一個太陽”時,師相機提問:這樣比較有什麼好處?

  眾所周之,合理的語言文字練習設計和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是相統一的,我在學生理解課文中有機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步,按照先展示讀然後談體會再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太陽的熱。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需要,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此板書簡潔明瞭,起到引領作用。

  附:板書設計

  21、太陽

  遠1.5億公里

  特點大130萬個地球

  熱6000攝氏度

  【說效果】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始終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積極地去探究,注意發掘文字固有的教育因素,培養學生的情感。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相結合,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生命活力與靈活性的廣闊天地,充分發揮文字啟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的主題是“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汙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腦筋”這個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人物的心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淺顯,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該如何下手?考慮再三,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滿意(畫好作品)——著急(弄髒作品)——更滿意(畫更漂亮)為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再透過三幅畫,理清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更滿意”的情感變化。從而形成了“心情變化為主線”,“以畫為輔助”的兩條線索。這兩條主線相互交錯,相輔相成,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字)——-多形式地悟(理解文字)——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字)”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我始終牢牢抓住那條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字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畫好了畫,滿意地端詳自己的畫時,就引導學生表演,並在表演中去體會玲玲的“滿意”;在爸爸問玲玲“怎麼了,孩子”時,就做了引讀處理,讓全班同學也一起問問玲玲;在玲玲哭了起來時,就指導學生想想,哭著說話時該怎麼說,從而讀出玲玲著急、傷心的語氣;在指導讀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從“滿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滿意”心情。

  “從讀中來,到讀中去”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從讀中去換位思考,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生就從讀中得到了心靈的意會,體驗在讀中就得到了昇華,理解從讀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讀中也得到了薰陶。

  (三)抓拓展,聯絡生活,重視交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節課中,在理解端詳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絡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學們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否像玲玲一樣動腦筋思考,將壞事變成好事呢?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自由交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

  四、教學反思

  教學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整個教學過程暴露出了一些缺點和不足。如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於嚴重,牽引的痕跡比較明顯,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課堂評價語言也比較蒼白,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課堂評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將成為我今後教學工作不斷努力、探索的方向。

小學語文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學語文組×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1、教材分析

  《xx》是××版小學語文xx年級xx冊第xx單元的第xx篇課文,該單元以xx為主題展開。《xx》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啟迪(這部分可以從課文的地位、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特點等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一階段:1—2年級;第二階段:3—4年級;第三階段:5—6年級)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4、教學時間:(根據要求安排)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為幾個課時,則說明現在講的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說明第一段主要講說明等。)

  5、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歸納課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結合xx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透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透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興趣是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透過多媒體播放/展播(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畫面等),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

  (要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目的/效果怎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寫景:美麗的景象;寫人:活動的情景),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字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

  (同上):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例如課文中出現的含有修辭手法的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寫人:主人公表現情感的畫面;寫景:與內容相關的圖片)。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課文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根據內容而定的)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字、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根據課文內容)(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

  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透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

  (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新穎):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為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寫景:優美的景象;寫人:主人公的情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寫景:可以按照課文內容畫一幅圖;寫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將大家分成兩幾組進行角色扮演,讓大家一起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感受)。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寫出幾個詞句或安排新穎的板書)(時間控制1分鐘)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透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說課稿4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雷雨》一篇是看圖學文課。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自然景象。本課我從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認“壓,亂,垂,虹”四個生字,會寫一個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時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後的景象。

  3、聯絡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雷雨前、雷雨時的情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聯絡生活感知,感情朗讀雷雨前、雷雨時的描寫。

  【說過程】

  《雷雨》一課描寫的是夏天下雷雨時景物變化的內容。對這一課的教學預設,我預設了四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進行匯入並組織學習生字詞。第二環節組織學生初讀課文並給課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三個部分。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欣賞關於雷雨前後的一些圖片,然後緊緊抓住了“烏雲、大風、閃電、雷聲、雨、彩虹”這幾個詞語,透過引領讓學生給“雷聲、烏雲、雨、大風、彩虹、閃電”按先後順序進行排列,從而讓學生對下雷雨的整個過程有個更清晰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把課文按雷雨之前之時之後的順序分成三部分。第三第四環節是對每部分內容進行精細的解讀,引領學生抓住其他一些景物以及文字中的一些經典字詞和句子,如“壓、垂”等字和“雨越下越大……”等句子來賞讀全文,讀懂全文。這樣的設計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難度,思路也很清楚。

  【說方式】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同桌合作檢查、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簡約識字環節。由於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個生字,而且“壓、亂、垂、虹”四個生字識記簡便,可以利用學過的生字透過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識記,所以在識字這一環節,我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透過讀準字音說出識記方法再讀相關詞語既“一讀二說三再讀”的形式展開教學。從而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文字的理解中。

  2、圖文結合,朗讀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兩幅插圖,在此基礎上我又補充了幾張關於烏雲、閃電、雨、彩虹的特寫圖片,力圖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安排學生對雷雨之前之時之後的一組圖片進行課件展示,在賞完圖片之後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景物,從而再讓學生對這些景物進行先後次序的排列,以此來理清課文的脈絡,把課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三個部分。又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透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總之,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

  雷雨時的情境,使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感悟。

  3、引導想象,加深體驗。透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後景色的感悟。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使學生邊讀邊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看課件。而不是採用圖解文字的方法。如:在讀到“……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不叫。”以及“……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兩個句子時,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透過議論“葉子為什麼不動,蟬為什麼不叫?”“如果是你,當時你會怎樣?”以及“蜘蛛逃走了,他可能去了哪裡?”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讓學生感悟出此時此刻天氣的悶熱。

  4、體會悟趣,訓練詞句。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以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雲是怎樣壓下來呢?我透過展示影象,然後追問:①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上的烏雲壓地面這麼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中,對“垂”字的理解,透過引導學生給“垂”字換個字,即找找近義詞的方式從而得到正確解讀。再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極為準確,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雨聲,學生自然體會領悟出雨是從小到大,慢慢變化的,從而會說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並且以“烏雲越來越( )風越來越( )閃電越來越( )雷聲越來越()……”的片語練習加深對課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可見,緊密聯絡視覺聽覺效應等方式,在此基礎上去體會詞語讀懂句子,學生自然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分三個方面設計: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然後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分別整理並板書雷雨前有烏雲、大風、閃電、雷聲;雷雨時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來板書。整個板書簡潔,條理清晰。

小學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裡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透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2、隨文識字11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透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11個字,會寫4個字

  (二)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透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四、教師教法

  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啟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五、學生學法

  讓學生透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透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六、教學程式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透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透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透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透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透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八、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為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

  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九、板書及習題設計

  1、板書:

  畫

  遠 山 有色

  近 水 無聲

  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2、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並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小學語文說課稿6

  【說教材】

  《觀潮》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裡,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說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說教法】

  “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學。透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說學法】

  根據材特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也是如,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2.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透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透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二、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我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學,抓住重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裡採用情景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我準備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後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三、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小學語文說課稿7

  一、教材解讀:

  《醜小鴨》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 《醜小鴨》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詩兩首》、《傷仲永》同屬於第一單元。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

  《醜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隻醜小鴨的成長曆程:它處處受嘲諷,處處受排擠,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高貴的白天鵝。在小學課本中,學生已經學過大量縮改的《醜小鴨》,“醜小鴨”的故事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隱喻,滲透在各種文字及其他資訊中, "醜小鴨情結"早已經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裡,醜小鴨也因此成為了身處逆境而不斷進取的典型形象,它幾乎是奮鬥者的化身,因為它的頑強不屈它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反之一推理,似乎說如果它不奮鬥就不會變成天鵝,可是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是啊,只要你是天鵝蛋,孵出的他總會是天鵝!看來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在於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鵝蛋!而不是鴨蛋。而變成天鵝的過程,不僅僅是拼搏的結果,試想,如果是一個鴨蛋,無論它怎樣的拼搏,是永遠成不了白天鵝的!再讀課文時感到早期的它敢於拼搏、不斷進取的少,反而自卑、輕視自己的多!醜小鴨自卑的原因是它沒認清自我,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醜小鴨在早期就能認清自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就不會生活得那樣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確認識自我”作為《醜小鴨》這一偉大名著的重新解讀。

  二、目標設定:

  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教語文是途徑,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顯性的,是載體,關懷人的成長和培養人的素養是終極目標。

  幹國祥老師曾提倡“深度語文”的教學理念,他的語文教育觀就是“主題、可寫、互文、對話、存在”。幹老師認為文字解讀的內涵應該包括只讀性文字、互文性文字、可寫性文字,在《醜小鴨》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上述理念,由《醜小鴨》的故事情節(只讀性文字)漸漸深入,不斷引進材料,即互文性文字,引導學生對成才觀進行深度思考,對作者的主題進行質疑。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有自己的主題意義。讓整個課堂極有思想深度。學生透過不斷地閱讀課文到課外各類材料,最後讓學生理解:要正確地認清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學生從豐富多元的文字與對話中對原童話的主題有了新的理解。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不能因終極目標實現而得到忽視,透過動作描寫、精彩的心裡活動描寫等方法的賞析、文章線索的把握、重點詞語、句子的揣摩等,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諸方面的語文素養,是本節課的又一目標。

  重點:透過對重點詞句及動作、心理活動描寫的賞析來認識醜小鴨這一藝術形象,

  難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為“醜小鴨給你的啟示” 。

  三、教學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定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看後讓學生談談對泰山的看法,讓學生體會身處逆境的泰山對生活的態度――樂觀自信。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語文教學來說,不能脫離文字,而注重文字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誦讀。透過表情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文字。

  3、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4、談話法

  充分利用談話法,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醜小鴨的遭遇,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學法: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課文、瞭解醜小鴨的形象中。圈出對醜小鴨的心理及語言描寫的句子。

  2、誦讀法

  對圈點的句子進行朗讀,讀出醜小鴨的心理,準確把握其情感。

  3、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四、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

  先播放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話點評一下主人公。引出課文《醜小鴨》。[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合作探究

  1、學生讀文章,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醜小鴨在成長期(醜小鴨)與成熟期(白天鵝)的性格特點。

  成長期:自卑、懦弱、窩囊、堅強……

  成熟期:善良、謙虛、真誠……

  2、劃出你對醜小鴨性格評價的文字依據。

  3、篩選出一組最恰當的詞語。

  自卑――謙虛

  4、抓住關鍵語句或詞語美讀,體會醜小鴨在兩個時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覺得非常悲哀,因為自己長得那麼醜陋,而且成了全體雞鴨嘲笑的物件”

  師:換成第一人稱,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說說這句話;

  師:“你”為何悲哀?

  師:評價美與醜,總有一個參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誰比覺得醜?要是你身邊都是小天鵝你還會覺得醜嗎?為什麼?“你”此時的心情怎樣?

  由以上問題學生討論出文章的主旨,教師小結:身處的環境固然對自己影響較大,但快樂與否的根本問題是――能否正確地認識自我。(板書: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很重要,接下來讓學生閱讀《認識你自己》,學生思考“我是誰、我怎樣”的問題,簡單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現醜小鴨自卑的句子或詞語,進行賞析。

  師小結: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頭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一隻美天鵝,永遠只會活在自卑的世界裡。看來自卑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過於自信就是自負,看看成熟的白天鵝吧,他怎樣教誨我們。(板書:不自卑、不驕傲)

  6、如果你就是那隻白天鵝,你在回憶自己丑小鴨時期時,你會有怎樣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闢的話把醜小鴨變成天鵝的過程的感受表達出來。(談啟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愛拼才會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別討論其概括是否恰當?

  2、遷移閱讀:《動物學校》、《老鷹和小雞》、《尋找內心的奇蹟》

  學生談讀後感受

  3、總結(認識自我名言小結)

  師結束語:最後就讓我以希臘神託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人啊,認識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負,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正確認識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書設計:

  醜小鴨 → 白天鵝

  (認識自我,不自卑,不驕傲)

  平凡 → 成功

小學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教學目標

  《長城》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在閱讀中理解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留心文章表達方法。

  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技能目標:初步瞭解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3.情感目標:瞭解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數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這是根據長城氣勢雄偉的遠景和高大堅固的近景來確定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觀察長城之後自然產生的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的讚歎,是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關鍵。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地資訊接受者,而是主動的,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資訊,而是主動地構建對資訊的解釋。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課擬採用“情景教學法”,三次運用投影,創設情景。第一次,課始,定格投影,靜態展現長城的遠景,整體感知長城全貌;第二次,學習第二自然段後,定格投影長城近景的各個部位,學生圖文對照,說各部位的位置、樣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動式投影,有重點地依次出現長城的遠景和近景,並配上相關的解說詞和樂曲,深入體會作者的聯想和發自肺腑的心聲。多媒體創設的動、靜態情景,既可以從宏觀上展示長城的雄偉、壯觀,又可以從微觀上真切地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從而縮短學生的歷史認識距離。

  2、學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側重指導“預習”和“觀察自悟”的方法。課前預習發現疑難,造成學生急待解決問題的緊迫感。課中求教於教師或同學,呈現主動學習的態勢;重點明確而有序的畫面,有益於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預習指導上,我們要求學生先看導讀和預習,總攬全域性,把握要求;再通讀課文,瞭解內容;尋找疑點,記入預習本子並由小組長檢查落實。課前做到學習什麼,解決什麼問題,胸有成竹。在“觀察自悟”指導上,我們藉助長城遠景、近景的投影,引導觀察,悟出方法。如,遠景投影,先顯示主體鏡頭長城(觀察重點),再慢慢擴充套件周圍崇山峻嶺的鏡頭,讓學生揣摩、體會,並說說觀察事物先要抓住什麼(重點)近景投影,按照課文各個部位敘述的先後順序,逐個投出“長城腳下”“八達嶺上”“城牆頂上的方磚”“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臺”等分鏡頭。領會描寫過程應有先後(順序)的理由。透過觀察、誘導,學生便悟出了方法。

  三、說教學程式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課始,我充滿激情地朗讀了世界各國元首獻給長城的題詞:

  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遊覽長城以後,留下了這樣的題詞:“我到過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中國的萬里長城是最美的!” 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遊覽長城以後,留下了這樣的題詞:“對於凝聚著中國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的長城,我深表敬佩”。美國總統克林頓遊覽長城以後,留下了這樣的題詞:“長城是一個奇蹟,一個由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蹟。”聽完這些國家元首的題詞,你有些什麼感受?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們的長城真偉大!

  生:我真想馬上去長城看一看。

  生:我很興奮。因為有那麼多的國家領導人讚美我們的長城。

  生: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由讀課文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你對長城有什麼印象,請你把知道了解的和大家分享。”這樣,對於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

  3、細讀品位,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透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中情況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並不一定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配合幻燈片的演示,再透過假設情景的表演,增強了趣味性,突破了課文難點。

  4、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因此,這一環節安排了自由讀、彙報讀、競賽讀和齊讀。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法,每個學生都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讀讓我陶醉”這樣的評價和激勵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喜悅。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發揮了學生的不同個性。

  5、結尾題詞,拓展延伸

  語文學習應該培養學生的語感,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長城》一課,我以題詞匯入教學,又以題詞結束教學。首尾呼應、結構精緻,將一條橫貫東西、逶迤曲折的人工長城演繹成融會古今、堅強剛毅的人文長城。

  課終,我鼓勵學生為長城題詞:

  師:同學們,面對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你最想說的是什麼?請把你的話寫下來,那就是你獻給長城的題詞。(學生寫題詞。全班交流題詞。)

  生:長城是個奇蹟,一個由偉大的民族創造的氣魄雄偉、年代久遠、工程浩大、施工艱難的偉大奇蹟!題詞人:張亮。

  師:超過克林頓。(笑聲)

  生:我愛我們偉大的長城,更愛我們偉大的中華!題詞人:魯平凡。

  師:感情真摯,表達凝練!

  生:我愛長城!我愛中華!題詞人:王曉夢。

  生:長城是我的驕傲,我們的驕傲,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正如美國總統克林頓所言:“長城是一個奇蹟,一個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蹟。”題詞人:李為棟。(掌聲)

  師:由我到我們再到中華民族,一氣呵成、激情彭湃,真好!

  生:剛毅、莊重的萬里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驕傲。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題詞人:任勤奮。

  師:發自肺腑之言!

  生:萬里長城下的一磚一瓦、一土一石,都蘊含、滲透 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題詞人:詹誠。

  師:“蘊含”、“滲透”,多雅緻的兩個字眼,用得真好!

  生:我愛長城,我愛中華,我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題詞人:金虹。

  師:把無比自豪的感受大聲地讀出來。

  生:(生再讀,略)

  生:這萬里長城,不是石磚建的,而是由千萬個生命、千萬滴血汗組成的。堅強、剛毅、莊重的萬里長城不是風風雨雨、電閃雷鳴所摧得垮的。題詞人:方毅民。(掌聲)

  師:說得好!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電閃雷鳴,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生:萬里長城,你是我國人民的驕傲!你是代表中國堅貞不屈的精神!你象徵一條正在騰飛的中國巨龍!題詞人:譚瑛。(掌聲)

  師:巨龍已經騰飛!巨龍必將在你們的歡呼下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那麼這種仿寫,既有語感的培養,又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

小學語文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號__號考生,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現如今,孩子們的吃穿住行,無一不在享受著親人的愛的呵護,那麼他們是否感受到了溫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呢?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傾斜的傘》這篇課文適時地呈現在我們學生面前。

  《傾斜的傘》是第三單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散文,文章以“雨中傾斜的傘”為線索,主要寫了小時候外公為“我”撐傘,把傘傾斜於我,他自己卻淋溼了;長大後“我”為外公撐傘,“我”自己也淋溼了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我”與外公之間的溫馨親情,學會關愛感恩親人。

  二、說學情

  透過以上我對教材的分析,接下來談一談我所面對的學生:

  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對於生活中的很多細節,是他們司空見慣卻不曾認真思考過的。但孩子們都有著一顆易於被感動的心,因此,讓學生透過閱讀和理解,感受文章中濃濃的親情,明白“愛”不僅僅是接納和享受,同時還要懂得付出和感恩。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透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眯、惑、”等5個生字,會寫“歪、淋、丹”等13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段落,以讀為主,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同時也是我本課的教學重點所在。

  3、透過反覆閱讀,體會“我”和外公之間的至愛親情,進而感受人間真情。這也是我本課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本課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品讀法,引導學生透過讀悟法、練習法和自主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五、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我精心設計了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出愛

  這時我會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下雨天校門外有許多撐著傘等待孩子的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為你們撐上傘時,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傘傾斜的方向呢?(讓學生自由回答),然後我透過課件出示家長接送孩子的圖片,引出“傾斜的傘”。(板書:傾斜的傘)。

  這樣的匯入,既觸動孩子對生活細節的回憶,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營造了一種“課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體會愛

  在溫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我帶領學生一起走進文章,開始我們新的學習。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情感,我設計了這樣兩個步驟:

  第一、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在充分朗讀字詞後,課件出示:淅淅瀝瀝 驚訝 灰濛濛 困惑等詞語,然後我會以“淅淅瀝瀝”這個詞語作為示範,從詞的結構和筆順來指導學生進行規範書寫。同時,為了及時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把握,我將採用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的形式來做相應檢查。(板書:淅淅瀝瀝)

  第二、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文章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主人公是誰?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在關鍵處加以引導,讓學生初步掌握:文章以“傾斜的傘”為線索,以“我”和外公為主人公,分別寫了“我”小時候和成人後與外公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板書:“我”、 外公)

  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進入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再現愛

  這一部分主要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仔細閱讀外公為我撐傘的情節,感受外公對“我”的愛。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從“困惑”一詞入手,引導學生分析使“我”感到困惑的幾個原因,再結合文中對外公進行細節描寫的詞語,如“總是一半乾一半溼”、“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了起來”等詞語來感受外公給予我溫暖的愛、無私的愛。從而使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情感步步昇華。

  第二個環節:閱讀“我”為外公撐傘的情節,感受“我”對外公的愛。我用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內容:不知從何時起,撐傘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綠色的大傘,一切和以前一樣。帶領學生抓住這一段中的三個“仍然”進行品讀。啟發學生做這樣一個思考:“一切和以前一樣”,是什麼讓一切和以前一樣?在學生交流討論後,總結出:對,是愛,是外公給予的愛,是“我”讀懂了愛,是“我”回報的愛,是傾斜的雨傘蘊含的愛。(板書:愛→←)

  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內容,一起感受這人間的真愛。

  (四)激情延伸,感恩愛

  這雨中,這傘下,籠罩著濃濃的親情。課文學到這裡,學生一定有了初讀課文時不曾有過的情感體驗,這時我會詢問學生:文章中的傘,僅僅是一把傘嗎?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進行適時總結歸納:不,這傘裡有愛心,有溫情,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把愛的雨傘下。(順勢完善我的板書)

  在情感昇華之際,我會為學生播放一段手語影片《感恩的心》作為我本節課的課堂小結。在欣賞影片,感悟旋律的同時,引領學生和我一起學習“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句話的手語表達,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把情感推向一個高潮,使關愛他人、感恩他人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穩穩的紮下根。

  課堂的最後,我會佈置這樣一個小任務:讓同學們回家以後為自己的爸爸媽媽製作一個愛心卡片。

  六、板書設計

  接下來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主要是以一個形象的傘字貫穿文章脈絡,直觀形象,更方便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小學語文說課稿10

  說教材:

  《小蝦》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可愛的小生靈”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透過對小蝦吃東西、打架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寫出了小蝦的可愛,表現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透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的認讀、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透過學習瞭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4、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作者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寫具體的。

  說教學重點:

  瞭解小蝦的生活習性,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寫具體的方法。

  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並能聯絡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說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同時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5分鐘)

  1、出示小蝦圖片,談話匯入新課。 (直觀匯入,激發興趣)

  2、板書課題《小蝦》,指導書寫“蝦”字。

  3、學生在本子上練習寫“蝦”字兩遍。(落實寫字目標)

  4、質疑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關於小蝦的什麼呢?

  二、自讀識字 (6分鐘)(掃清閱讀障礙,對課文內容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先畫下來。

  2、出示詞語,檢查生字掌握情況:(1)同桌二人開火車讀(2)全班開火車讀 (3)指名部分同學讀詞語。

  三、學習課文(28分鐘)

  1、梳理課文內容:3分鐘(提高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1)透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們讀過課文後獲得了一些什麼資訊?

  (2)按自然段梳理內容:每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小蝦的什麼知識?

  2、瞭解小蝦的外形:6分鐘

  (1)快速默讀1、2自然段,畫出描寫小蝦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個同學讀句子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兩種小蝦的樣子。

  (4)男女生分組讀句。

  (5)出示,口頭填空檢查學習效果。

  (6)出示兩種小蝦的圖片,分辨。

  3、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蝦的有趣。19分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畫出體現小蝦有趣的句子。

  (2)指名讀體現蝦有趣的句子。

  (3)畫出動作的詞、板書。

  (4)四人小組學習,模仿體會小蝦吃東西時的小心和吃飽後的自在。

  a、出示四人組活動要求。b、交流感受。

  (5)齊讀這一自然段,體會小蝦的可愛。

  (6)找出表示順序的詞,用表示順序的詞說一句話。(備用環節)

  (7)出示,小結,點名中心句並進行課堂小練筆。

小學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資料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學習這篇課文,是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透過學習課文,瞭解“舉世無雙的秦陵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激發民族自豪感。

  2、獨立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惟妙惟肖”等詞語。

  3、感情朗讀課文,從感受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入手認同它的舉世無雙、歷史價值。

  4、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並學習運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學習課文,瞭解“舉世無雙的秦陵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激發民族自豪感。教學難點是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並學習運用。

  二、說教法

  1、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運用於教學,可以使抽象、複雜的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具體、生動,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多媒體的恰當介入,會給課堂一個全新的感受。所以在課前,我多方蒐集可用的圖片,並且在音樂的選擇,語言的設計上作了一些思考,以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2、注重自讀感悟、少講析

  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好引導。在語文教學中,“精講多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學時,我選擇了以學生自己輕聲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地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朗讀有“正確、流利、有感情”三級目標的要求,四年級的學生在正確流利這方面沒有大問題,但要有感情的朗讀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讀,還運用配樂把朗讀課文變為一種欣賞。在這充分接觸文字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

  三、說學法

  (一)介紹背景,激趣匯入

  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對兵馬俑做了簡單的介紹,為學生接下來在閱讀中感悟文字打下伏筆。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透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字,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1912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多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7000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資料“50多個籃球場”、“7000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瞭解兵馬俑的多種型別,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輕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型別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交流讀後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1、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著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透過多次對這段文字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2、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著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說一說。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充套件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1、再次看兵馬俑圖片,感受它的特點。

  2、出示各國領導人瀏覽了兵馬俑後說的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說板書設計

  恰當的運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總起:舉世無雙享譽世界

  分述:規模宏大(列資料)

  17、秦陵兵馬俑型別眾多個性鮮明(聯想)

  總結:惟妙惟肖

小學語文說課稿12

  教材剖析

  《趕海》是任務教導課程尺度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敘述了“我”在童年時期跟孃舅去趕海的事,生動顯現了趕海的無窮興趣。課文語言活潑、意見意義橫生,字裡行間滿盈了童年的無窮興趣,到處洋溢位作者酷愛大海、酷愛生活的情懷。課文插圖再現了課文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悟課文。

  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詞開始,奧妙地引出下文。“每當……便……” 突出趕海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趕到海邊——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序次詳細記敘了趕海的歷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嘩嘩往下退,只要浪花還時時回偏激來,宛如不忍離開似的”付與浪花以人的樣子容貌形狀生理,使浪花奔湧跳躍的形象躍然紙上。“我開心極了,飛跑著追趕……”寫出“我”趕海的開心與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總體寫出趕海的人們的活動,又透過細節形貌,寫了“我”和一個小同伴的個別活動。此中抓蟹、捉蝦是重點,形貌得生動詳細,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寫趕海的人們在斜陽中歸家,海灘也規復了平靜。既顯現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餘地。作文的末端再一次引用歌詞,照顧開始,使全文十全十美。

  教學目的

  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巧:

  (1)準確、流暢、有情緒地朗讀課文,培育良好的瀏覽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似”。

  (3)透過接洽高低文,懂得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程序與方式:

  透過抓住文字語言,或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情勢,調動學生的生涯經驗,啟示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緒、態度、價值觀:

  懂得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酷愛大海、熱愛生涯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重點:

  透過抓螃蟹、捏大蝦領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透過學習感受趕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初讀感知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大海的背景圖,在播放《大海啊,家鄉》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情境。

  、領導學生說說大海是什麼樣子?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幹什麼?

  3、學生答覆,教師歸納: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這就是——趕海。

  4、板書課題,揭示課題,並引讀。

  5、齊讀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感情極易受到環境氛圍的沾染而發生共識,基於這一點,我藉助背景圖畫和樂曲等手腕營造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討自讀後果,改正錯音。

  3、領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讓學生瀏覽課文,弄清作者寫了趕海時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蝦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讓學生選自己愛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讀,教師領導學生用驚喜、好奇等適當的語氣讀好練習4中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標強調,整體感悟是深入領會的基本。而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是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的成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次自讀、再次自讀的環節,讓學生在重複的朗讀中去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本文的內容比擬淺易,同時“趕海”對本地的大部分學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學中,我透過抓住文字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調動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等道路,領導學生感悟趕海的樂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鄉》的歌曲,藉助精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對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齊讀課文,引誘學生抓住“每當……便……”句式,領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湧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沾染學生。

  2、領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飛跑著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海人相互迷戀、嬉戲的情趣。從“鬧著”、“高興極了”體會“我”想去趕海的迫切心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讓學生繚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依據課文的描寫,想象運動中哪些處所是有趣的。

  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覺得有趣的內容,並相互評議。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窗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換中去相互比擬、相互評價,既能豐盛學生的學習收穫,也培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集體交換,引誘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本來……”體會小夥伴抓蟹時的專注盡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本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搖擺著兩條長鬚,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這些句子的程序中,滲透著對“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懂得。

  同時在交換過程中,相機再次出示課後練習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體會並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歡樂的心境。

  3、經過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讀,引誘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展開想象,說說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麼,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盛學生的體驗。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是學生由:“理解文字——感知文字——表示文字”的一個認知昇華的過程,對鞏固學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展示斜陽西下、海鷗飛翔的景象,讓學生藉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平靜,感覺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高興心境。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再次出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覺“我”對大海深深的愛,明白課文首尾呼應的特色。

小學語文說課稿13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入境,透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讚美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寫柳樹的全貌,突出了柳樹綠的特點。柳樹枝葉翠綠,好像是用碧玉裝扮起來一樣。“萬條垂下綠絲絛”寫柳枝,突出了它們柔美而細長的特點。無數柳條如同一根根柔軟的絲帶,紛紛下垂。“不知細葉誰裁出”,寫柳葉,突出它們細巧的特點。“誰裁出”是詩人對柳葉發出的讚歎。那一片片細小精緻的新葉,是哪個心靈手巧的人剪裁出來的呢?“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對上一句的回答。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像剪刀一樣,把這細巧的葉子裁剪出來的。這一問一答,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使我們感到強烈的春天氣息,抒發了作者讚美柳樹、謳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談話匯入課題。

  1、啟發談話: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談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學習的《詠柳》,就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透過描寫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

  2、解題:“詠”,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2、自己試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每句話讀通順。

  3、指導讀課文,把課文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瞭解詩句大意。

  1、自讀詩歌前兩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同學間互相解答,教師隨機點撥,理解重點詞語:碧玉、妝、萬條、絲絛等。然後,教師指導學生說說詩的大意。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2、同樣方法,使學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點詞語,瞭解詩句的意思。

  3、把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看著插圖瞭解全詩描寫的內容。

  (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評議指導;教師範讀,學生仿讀。使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腳,讀出感情。

  2、看圖練習背誦,好像是面對真實的情景作詩。可指名到講臺上看圖背誦。

  作業佈置:

  春天是美麗的,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有無數的人描寫春天,讚美春天。這些人中有畫家,音樂家,詩人等。大家回到家後收集一下有關的資料,當然也可以把你對春天的看法收集進去。我們來開展一次“春天”展示會。

小學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幸福鳥》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找到幸福鳥,使人們過上幸福生活的動人的西藏民間故事。歌頌了旺嘉不畏艱險,勇於追求幸福的精神。故事情節生動,描述具體,語言通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語言。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對文字的解讀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能力目標: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②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前因後果。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幸福來之不易,要不畏艱險,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才能得到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

  重點:讀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難點:明白敘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後果。

  二、說教法學法

  四年級學生思想漸趨成熟,好奇心強,因此本課教學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來幫助學生理解、體驗課文內容,感受課文中的情感,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就是情境教學法;同時我秉信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之能和諧發展。”教學中我讓學生透過自由讀、默讀、個人朗讀、齊讀、比比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讀代講,品詞析句,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即賞析教學法。

  三、說教學程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透過教學實踐來完成的,所以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分四個板塊進行

  一、播放歌曲,感知樂趣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裡》。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將學生帶進對幸福的美好的憧憬裡。

  2、質疑課題,匯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提升認知

  (一)前後對比,直觀感知

  上課伊始,我利用出示了旺嘉家鄉前後兩張圖片,(出示——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畫面)抽生說這兩幅圖有什麼區別?看看文中是怎樣描述這兩幅畫面的?學生透過圖文對比看過之後體會到了旺嘉家鄉人們生活環境的艱苦。同時我相機指導朗讀變化前讀出人們悲涼、對幸福渴望的心情,而變化後的家鄉採用男、女生分角色配樂讀。這樣的比較後,我隨即讓學生觀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採用了什麼描寫手法?(出示文字比較)說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感悟對於這樣開頭和結尾兩段結構大致相同,句子幾乎一一對應,首尾照應的特點十分鮮明,這就是——前後照應。

  (二)重點品讀,強化感悟

  旺嘉的家鄉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接下來我把重點放在文字的的二部分:重點分析,圖文演示,讀講結合,突破難關。我首先提出學習要求:透過多媒體出示圖表,讓學生在自學、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表格填寫。(出示 ——表格)實施中,我把時間充分交給學生讓他們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最令自己感動的一關找到並讀出自己的體會。我沒有完全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依次來講,因為多媒體給了我很好的幫助。我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展開圖文動畫(演示),兩者的結合有效的幫助了學生理解文字。

  例如在瞭解第一關時,當畫面定格在這(出示——第一關動畫),旺嘉那血淋淋腳印出現在畫面中,這揪心的一幕令他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們在為旺嘉擔憂的同時又被他的堅強勇敢所感動,那一瞬間,無需更多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明白幸福的來之不易。抓住學生此時的情緒,我出示文字燈片,請一個合作小組的同學朗讀。(出示)“妖怪吹了吹長鬍子,平坦的道路立刻變成了亂石灘,每塊石頭都鋒利得像刀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劃(huá)穿了,雙腳被割破了,鮮血流在石灘上。”引導學生畫記動詞,體會旺嘉的勇敢,再相機指導朗讀,並分兩大組有感情地比賽讀。學生們在這樣的學法中更進一步提升了對文字思想上的感悟。

  雖然多媒體能很好的輔助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也會有缺陷。例如在旺嘉過第三關時,(出示——第三關動畫)畫面中得的旺嘉摸索著前行時的艱難學生體會還不夠深,於是我讓一個學生閉上眼睛從座位上走到講臺前。當學生跌跌撞撞走上來時,他用自己的親身體會更領悟到旺嘉爬雪山的艱難。我抓住契機讓該生用自己的體會讀文字,再大組讀,齊讀,做動作配合讀,孩子們的情緒更高漲,昇華了。

  最後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學生彙報時,我不對學生進行限制,喜歡先彙報哪部分,就先說哪部分。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透過品詞析句、自讀感悟、合作學習、有效評價等方式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讀懂課文內容。。

  (三)引導想象,拓展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教師要善於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所以,當旺嘉終於站在幸福鳥面前,幸福鳥馱著旺嘉飛回家鄉時,我打出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旺嘉會對幸福鳥說些什麼?鄉親們看到旺嘉又會是怎樣的情景?旺嘉和家鄉的人們會過上怎麼樣的生活?我讓同學們隨著旋律充分想象,暢所欲言,我告訴他們:你們的想象有多美,他們的生活就會有多幸福!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當音樂嘎然而止,同學們都還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回到現實時,他們內心裡的情感還在湧動,噴發。“同學們,你們知道幸福是靠什麼得來的?”這樣直白的問話顯然是多餘的了,因為在整堂課,讀、講、聽、看、想等的設計裡已經水到渠成的讓他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同時他們也在暗自為自己加油打氣,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旺嘉一樣做一個堅強勇敢,不畏艱險敢於追求幸福的人。隨即我進行了課文總結,點明情感目標,並給他們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小學語文說課稿15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於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裡,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溫暖的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裡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說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著,陽光燦爛。“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願望。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後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