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彙總7篇

小學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彙總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掌握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村莊為何有這樣突如其來的大變故。

  3.在理解重點詞句基礎上讓學生明白亂砍樹木的重大後果,培養他們環保種樹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重點詞句體會中心。

  2.透過學文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多栽樹、護樹。

  課時安排

  二課時

  預習作業自學生字詞,理解村民靠鋒利的斧頭生活的後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這個小村莊什麼樣?村莊裡住著什麼樣的人?村莊裡有什麼樣的事情發生?)

  二、教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檢查自學生字、字詞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斧讀fǔ,不要讀成fó或fǒu

  造讀zào,不要讀成zhào

  2.分析、識記字形。

  犁上下結構,下邊是年牛字,不要寫成木字。

  棟左右結構,注意棟和煉的右半部分。

  具中間是三橫,不要寫成兩橫。

  冒這個字是上寬下窄,上扁下長;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筆的橫與兩邊是不相連的,可和下部分裡邊的橫做比較。

  3.難確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詞語。

  斧頭: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屬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

  造犁:製作翻土用的傢俱。

  不斷:連續不間斷。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一棟棟:一座座。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齊備。

  鋒利:(工具、武器等)頭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來勢迅猛,勢不可擋。

  何處:什麼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著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見、少有得多。

  四、自由讀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畫下來。

  五、作業。

  1.寫生字、字詞。

  2.讀書。

  3.查詢與環保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處,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交流資料,談感受。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文,瞭解故事內容。

  班內彙報: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人們利用手中的斧頭亂砍亂伐,結果為自己家園創造的一切被洪水無情地奪走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透過填補空白髮展思維,培養想象,鍛鍊口頭表達。

  1.請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以前是如何的美麗?

  2.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恬靜的小村莊,那裡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迴盪。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裡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

  三、學習課文26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過渡:是呀!多麼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麼最後會消失呢?

  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並作簡單批註。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2.小組討論,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根據村莊裡的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然而人們

  忽略了樹能防風、固沙,不讓水土流失的作用。由於村民的無知與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環境在不斷地惡化,最終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捲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3.拓展練習: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洪水來臨時小村莊什麼樣?洪水過後又是什麼樣?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萬馬奔騰般的洪水把僅剩下的幾棵樹連根拔掉。當人們聽到可怕的響聲正準備逃命時,洶湧奔騰的洪水已衝垮了他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辛辛苦苦換來的一切。不等呼救,他們已告別了人世,告別了美好的未來。洪水過後,原本美麗而恬靜的小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經過這裡的人和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為此嘆息道:目光短淺也!罪有應得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設計板書,練習表達。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自己設計一個板書,然後給大家講解自己所設計的板書。

  板書一:

  樹木被斧頭一棵棵砍倒,變成了房屋、傢俱、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來臨,使人們辛辛苦苦用樹木換來的一切都化為烏有。

  板書(二)

  斧頭使樹木變成了房屋、傢俱、工具等,而由於洪水的來臨,使這一切以及他們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無影無蹤。

  五、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麼?

  可以談體會,也可以說說手中的資料。六、作業。

  1.讀課文。

  2.寫一寫你讀此文之後的感受。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感謝社群服務者

  2課時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透過觀察周圍不同人的勞動,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勞動者。

  [智育目標]:

  1.瞭解不同人的勞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知道尊重並感謝他們。

  2.透過觀察、瞭解、訪問身邊的勞動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素質發展目標]:透過觀察、瞭解、訪問身邊的勞動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尊重並感謝他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社群內的各種服務者的勞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難點]:尊重社群服務者並感謝他們。

  教學準備

  有關社群服務者的勞動的圖片、資料等。

  學生活動設計

  第1課時

  (課堂匯入)

  我們生活的社群是個大家園,社群內有很多服務者,你知道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嗎?你瞭解他們嗎?

  (講授新課)

  板書 一、為我們提供方便的人們

  提問 你知道你所在的社群都有哪些便民店嗎?他們都是提供什麼服務的?

  學生活動 分小組討論,然後自由發言。

  提問 除了書中提到的便民店,你還知道有哪些便民店呢?

  學生回答 略。

  講述 社群內還有修鞋店、修錶店、配鑰匙店、廢品回收站等等很多便民店,這些為我們提供服務的人們,為我們能夠有一個舒適的社群環境而辛勤地工作著,他們的勞動應該受到大家和社會的尊重。人們的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提問 你知道廢品回收站嗎?回收廢品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回答 略。

  講述 物質的回收和再利用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它既能促進環保又能節約資源,是一件利國又利民的好事。

  承接 每天清晨,人們還在熟睡中,是誰把大街小巷打掃得乾乾淨淨,為我們創造了舒適的環境呢?

  學生回答 略。

  講述 社群的環衛工人每天辛勤地工作著,把我們的社群打掃得乾乾淨淨,創造了舒適的環境。

  活動 談談你是如何看待社群服務者的。

  小結 這些社群服務者為了給我們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勤勞地工作著,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感激他們為社群所作的一切。

  過渡 城市社群有如此多的社群服務者,那麼農村社群有沒有呢?

  活動 學生分小組討論,談談農村社群是否有社群服務者,如果有,都提供了哪些勞動。

  小結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與城市的人們一樣,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服務,例如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生活解決不了的困難,都能得到社群服務中心的幫助,它們被稱為“農民的致富中心”。透過這些服務使得他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社群的服務者的勞動,不論是城市社群還是農村社群,服務者的勞動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為我們創造了舒適的社群環境。他們的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並感激他們的勞動。

  第2課時

  (課堂匯入)

  社群裡有很多為我們提供方便的勞動者,那麼,還有其他方面的服務者嗎?

  (講授新課)

  板書 二、為社群安全服務的人們

  提問 當你在社群內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學生回答 略。

  講述 社群裡有保安人員和社群民警,它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安全的保障;社群里居住的退休人員,他們是社群治安保衛積極分子,義務為我們的安全服務。

  提問 你知道你所在社群派出所的位置和功能嗎?

  學生回答 略。

  教師 社群派出所一般都有值班電話,24小時有人值班,維護社群的安全。你一定要記住自己生活社群的派出所的電話,做到“有困難,找民警”。你可以回家後,調查一些社群治安的資訊,並向自己的家人彙報,把與民警聯絡的電話號碼寫在家裡人都能看得見的地方,以便急需時使用。

  承接 你已經知道了社群派出所的位置、電話和功能,那麼你知道他們的工作情況如何嗎?

  案例

  在寶應縣公安系統內,有這樣一位普通的民警,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始終兢兢業業,對身邊的群眾一貫懷有真真切切的感情,身為一個警察,他在真正的意義上做到了與老百姓心連著心、手牽著手、情繫著情。他就是被人們譽為“陳先巖式”的社群民警、寶應縣公安局城北派出所蘇中社群警長唐積桐。

  這些年,不論颳風下雨,唐積桐每晚都堅持到社群裡轉上幾圈,有時一直到深夜。要是發現誰家的門沒關好,老唐就喊一聲主人的名字,讓他把門關緊;要是發現有什麼情況,老唐就立即投入緊張的戰鬥。平時,不管在哪裡,老唐只要看見摩托車或電動車的主人不重視防盜,他都不忘提醒幾句。有一次,老唐在東昇路十一巷巡查時,發現有輛黑色摩托車停在門口,沒有上鎖。他好不容易敲開車主家的門,卻得了開門的小夥子一句“煩死了,還讓不讓人休息”的呵斥。對此,老唐也早已習以為常,他耐著性子同那個小夥子談起防盜的常識,直到他心服口服。當老唐幫他將摩托車推進了院子,那小夥子終於不好意思地笑了,連聲說“感謝”。

  閱讀 教材P.53材料“王奶奶笑了”。

  活動 談談自己對社群保安人員和社群民警的認識。

  小結 社群裡的治安人員和民警的工作非常辛苦,我們要尊重和感激他們的勞動,同時也要增加自己的安全防範意識,居家生活一定要注意自我安全的保護。

  板書 三、提供文化服務的人們

  講述 社群裡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提高了,生活的富裕帶來了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文化追求,湧現出了許多社群的文化使者。

  提問 你知道所在社群有哪些文化場所嗎?這些設施和服務的人們為我們提供了什麼方便?

  學生回答 略。

  講述 社群裡有圖書館和文化站,在這裡我們可以讀書、學習,瞭解更多的文化知識,並且那裡的叔叔、阿姨、老師都給我們提供了非常熱情周到的服務,讓我們在更加舒適的環境中學習。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社群文化站、活動中心等等,在那裡他們可以更加愉快地生活,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提問 社群裡服務的人很多,透過你對社群設施和服務人員的調查,你對社群的感受有哪些呢?

  學生活動 分小組討論並自由發言。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其他一些社群服務者,並透過調查社群設施和服務網點,更加深刻感受到他們的勞動為我們的社群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激發了我們對於社群服務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 板書設計

  主題四 感謝社群服務者

  一、為我們提供方便的人們

  二、為社群安全服務的人們

  三、提供文化服務的人們

  教後反思:

  我們生活的社群裡,不僅有許多方便我們生活的設施,還有許多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服務的人們,他們默默地為生活在社群裡的人們提供良好的幫助,其中有為社群清潔衛生服務的人們,為社群安全服務的人們,為社群文化生活提供服務的人們等。教材呈現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周圍不同人的勞動,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勞動者。

  我引導學生進行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透過調查獲得的資料,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各學科知識列出社群服務的網點位置,社群服務的專案、種類和數量。使學生了解勞動者的服務勞動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知道尊重並感謝他們。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些普通的幾何圖形,不同的人看到它,會有不同的理解。由圖形你會想到什麼呢?請你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從你的視覺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對幾個圖形的聯想組成一個小故事。

  表達提示

  ⒈可以選擇一個也可以選擇幾個。

  ⒉把你想象的故事寫具體。

  ⒊可以模仿童話或寓言的寫法,寫出點啟示。

  授課時間: 累計節數:

  習作指導

  一、選材指導:

  表達要求選擇自己善長的角度,不要毫無意義的亂想亂寫。

  二、寫法指導:

  不論寫什麼都應該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特別是要好好寫一寫感受最深的地方,從這件事悟出一個什麼道理、得到哪些啟示。同時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先說一說,再動筆寫。

  四、要充分運用生活積累,把所選的景物的獨特之處寫出來。

  五、互評草稿,受到啟示。

  六、修改草稿,再讀。

  七、徵求同學的修改意見後,抄在作文上。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過程和方法:

  透過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字內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父母親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學習其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前談話】

  講美軍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錄找陣亡士兵遺骸的故事,展現人們對人遺體的尊重。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有一個詞語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母親)

  2.母親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母親就是我們溫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達,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3.出示課題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範讀:那會兒,我的內心一直籠罩著巨大的悲哀與苦痛。一想到從此以後我再也得不到媽媽的呵護了,淚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我無法面對沒有媽媽的孤零零的生活。(就在母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一位警官來到我們家,對父親說:“先生,您同意醫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嗎?”

  4.面對這個近乎沒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親,會作何反應?痛失慈母的我,又會作何反應?

  設計意圖:配樂範讀,展現琳達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緒,從而調動學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慮問題。逝者已去,作為女兒此時最應做的莫過於讓母親靜靜離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訪,卻使得事情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故事講到這兒,嘎然而止,要求學生去讀文字,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也為“父親同意角膜捐贈,我反對角膜捐贈”的衝突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體會“我”對角膜捐贈的反對

  1.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翻到86頁,藉助螢幕上的溫情提示,自由地讀讀課文,(點擊出示溫情提示)。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好,開始吧!(溫情提示內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關知識)

  2.學生藉助溫情提示,自由讀文。

  3.反饋學習生字詞情況:

  讀完了課文,誰來跟這幾個朋友打個招呼?盲童、屢屢、摟住、遵從

  4.交流讀文體會:

  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裡體會到了?

  ⑴課件出示句子一:“當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⑵課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抓住“當然”、“痛快”體會父親對角膜捐贈的支援;抓住“怎麼能、、衝、哭喊、應該”等處體會我的反對;同時進行感情朗讀)

  ⑶是什麼讓我如此反對呢?(預設:對母親的尊敬和愛)

  ⑷反覆引讀:

  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

  師:“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深愛著母親的我無法接受捐贈母親角膜的決定,使我忍不住衝著父親哭喊……

  師: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責怪父親……

  師:使我忍不住痛哭失聲……

  設計意圖:採用一個“欲擒故縱”的教學策略,在此處將父親對器官捐贈的態度與我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了我對捐贈事件的強烈反對,從而預設衝突,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為本課的後續教學設作好鋪墊。

  三、快讀課文,感受“我”態度的轉變

  1.同學們,一個對捐贈母親角膜如此強烈反對的“我”最終會不會同意器官捐贈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能夠體現我同意“角膜捐贈”的語句?(學生讀文)

  2.交流,引導質疑:課件出示:

  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師:請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根據學生提問,梳理出主問題“我為什麼同意了器官捐贈?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

  設計意圖:找到恰當的教學切入口是組織好通篇教學的關節點,更是學生深入解讀文字的“索引和文眼”。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緊抓“我”對“捐贈器官”一事的態度為線索,前一環節充分渲染“我”的反對態度,本環節展現“我遵從父親遺願”捐贈角膜,這樣就製造出最大的心理衝突,此時將我的態度作一前後比較,引導學生質疑,“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梳理出本課研究的主問題“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樣學生的探究就展開了。

  四、課堂小結:

  五、教學反思:

  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極為寶貴。然而,遺體捐獻志願者戰勝了短暫,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獲得了永恆。相關資料的連結,讓每個學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和熱心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結尾的疑問旨在喚醒學生的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具有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願望和熱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文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

  讀的能力;

  3.透過各種形式的讀書,觸動心靈,昇華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探究“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9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語句,並反覆地讀一讀,想想從中讀懂了什麼?(學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2.交流學生學習體會:句子一: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⑴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兩句話的?

  ⑵再讀這句話,思考“在父親的眼裡,怎麼樣的死是有意義的?”(預設: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⑶引用資料,比較理解:

  課件出示: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透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角膜捐贈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數百萬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我們能給予他們什麼?而父親呢?

  ②反覆引讀(個體讀──集體讀):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因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親就認為……

  師:了卻自己的心願,拯救他人的幸福,這是一位博愛的父親……師:“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一位崇高的父親……

  句子二:課件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⑴初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麼?”(抓住“美妙、自豪”等詞語體會父親博大胸懷。)

  ⑵引導聯想:(個體想──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透過父親的話,我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⑶結合想像,感情朗讀。

  ⑷再度想像,迴歸課題:

  師:是啊,我們會為這位父親驕傲,透過盲童那雙重見光明的眼睛,彷彿還看到了什麼?那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迴歸課題,點擊出示)

  句子三:課件出示:孩子熱淚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⑴初讀,指名說“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裡體會到的?”(抓住“熱淚盈眶、跑、緊緊、擁抱”體會溫迪的感動,感受父親對“我”的影響)

  ⑵感情朗讀。

  ⑶拓展想像:溫迪會對外公說些什麼呢?彷彿在對我們說些什麼呢?(預設:“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等)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進入了探究與體驗相結合的階段。在“心理衝突”的推動之下,學生要在本環節中完成對“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問題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比較強的文章,僅採用“探究的方式”來解讀顯然是不夠的,應當在探究的過程中展開體驗式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成學生對文字內涵的深層解讀和對人文思想的深度領悟。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本環節,或許讓學生找到體現“我態度轉變原因”的語句並不難,但他們在尋找過程中所經歷的“思維、感悟”過程,卻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也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師必須引領學生“鑽到文本里面去”,也必須引領學生將“所得”傾吐於自己的表達之中。教師緊抓“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主問題,學生就會順著問題追究下去。學生尋找理由,教師從旁引導,以移情體驗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同時也很樂意參與。透過讀句子、說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字、進行想像和表達,體悟文字的人文內涵。

  二、迴歸課題,昇華情感

  1.引讀(課件出示):是啊,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2.解讀句子:自由地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讀懂了什麼?(父親還留下了什麼?)從哪裡讀懂的?(抓住“真正”,“遠非”來理解)

  3.回讀父親的話:

  師:父親還為我們留下了“激動”,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雙永遠閃亮的眼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父親說過的話(課件播放《愛的奉獻》並出示父親的話)

  師: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師: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愉快地說──“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

  師:父親驕傲地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4.迴歸課題,昇華理解:

  師:是啊,同學們,父親的眼睛真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讀一讀課題,你讀懂了什麼?

  總結:這雙眼睛裡留下了捐贈者寶貴的角膜,留下了父親的諄諄教導,留下了為別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價值。這真是一雙永遠閃亮的永生的眼睛。

  設計意圖:

  此環節,本課教學的點題、昇華部分。將父親的話在此作一彙總,並作配樂朗讀,用意在於加深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人文把握,體悟“父親”的崇高人格,為最後的點題做好引子,使課題及其內涵的揭示成“水到渠成”之勢。

  三、課堂小結

  四、佈置作業

  寫一封號召人們支援器官捐贈的倡議書。

  五、教學反思:

  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極為寶貴。然而,遺體捐獻志願者戰勝了短暫,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獲得了永恆。相關資料的連結,讓每個學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和熱心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結尾的疑問旨在喚醒學生的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具有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願望和熱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獨立認識10個生字,在預習中嘗試運用合適的方法理解“殘酷、斬釘截鐵、 催人淚下”等詞語的意思,並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借助提示覆述趙一曼被捕後的英雄事蹟。

  3、感受趙一曼愛國抗日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1、學習複述,講述趙一曼被捕後的英雄事蹟。

  2、感受趙一曼愛國抗日的英雄氣概。

  教學難點:

  1、學習複述,講述趙一曼被捕後的英雄事蹟。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生平事蹟

  1、教師板書:英雄 你知道哪些英雄?他們為什麼被人們尊稱為英雄?(交流)

  2、教師補充板書:女英雄趙一曼

  (1)今天,我們將認識一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趙一曼。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介紹趙一曼,PPT出示。

  3、教師補全課題“15抗日”,介紹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突出鬥爭的艱難。

  4、讀題 說明: 從課題入手,抓住關鍵詞,讓學生回顧已有的知識,講講他們知道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蹟,拉近文字與學生的距離。充分發揮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透過資料的收集讓他們大概瞭解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抗日戰爭的介紹,渲染當時鬥爭艱難。

  二、檢查預習,理清脈絡

  1、開小火車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練習

  ①寇( ) 艱( ) 縣( ) 韓( ) 據( ) 押( )

  冠( ) 根( ) 懸( ) 朝( ) 劇( ) 鴨( )

  ②多音字: 惡{ 重{ 看{ (強調“寇”的字形,以及三個多音字在課文中的讀音。)

  說明: 有預習,就要有反饋,但反饋只需抓住重點,無需面面俱到。

  3、剛才我們開小火車通讀了課文,現在請你輕聲地自己再一次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話說 一說,人們為什麼稱趙一曼為女英雄,課文講了她的幾件事?(學生交流 教師板書歸納理出脈絡) 板書:掩護隊伍 嚴守機密 英勇捐軀(PPT出示)

  說明: 讓學生經過幾次閱讀後,試著講述讀了課文後印象深刻的事,一來為複述打下基礎,二來透過板書理清了課文的脈絡。

  三、讀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請根據板書,從課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小節。

  2、交流:掩護隊伍(第2節) 嚴守機密(第3-10節) 英勇捐軀(第14節)

  3、選擇其中的一件事重點了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學習建議: “掩護隊伍、嚴守機密”學習小建議;

  讀一讀相應的小節 劃一劃描寫趙一曼英雄氣概的語言和動作的句子

  圈一圈突出趙一曼英雄氣概的關鍵詞語

  說一說你的感受 “英勇捐軀”學習小建議: 讀一讀相應的小節

  說一說趙一曼的遺憾是什麼?希望什麼? (學生小組學習,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4、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掩護隊伍

  抓住趙一曼的語言:堅定地說…… 動作:舉起槍就向敵人猛射 教師引讀 (理解趙一曼當時堅決的口氣,透過朗讀體會她一心保護戰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氣概。) 說明: 本節內容主要透過抓關鍵詞:趙一曼的語言、動作,透過朗讀加深理解。

  嚴守機密

  抓住趙一曼與敵人之間的對話進行朗讀指導,教師引讀補充:戰敗後,投降的日寇回顧當時審訊趙一曼的過程。 學生分角色讀—表演讀 (理解“大聲回答”、“斬釘截鐵地說”,並透過分角色朗讀,感受趙一曼當時寧死不說出機密的堅強意志。) 說明: 這部分內容透過有感情地朗讀來感受英雄堅強的意志,教師的適當補充內容,讓學生能真實地瞭解敵人的兇殘,感受英雄的大無畏氣概。

  英勇捐軀

  1、教師結合遺書的內容理解“催人淚下”的意思。

  2、填空: 女英雄趙一曼的遺憾是 ,希望 ,希望 。

  說明:抓住遺書中的關鍵句來體會感悟趙一曼的思想感情,教師適時的補充更渲染了趙一曼對兒子的思念和這對母子舍小家為大家的壯烈情感。

  四、突破難點,複述課文

  1、讀課文的最後一節,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了課文,選取你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事蹟,根據老師的提示,同桌試著複述有關內容。

  提示:掩護隊伍:1935年,11月的一天,趙一曼所在的部隊被日寇圍困, 。 嚴守機密:被捕當天的夜晚,敵人 。 英勇捐軀:1936年8月12日,趙一曼在開往珠河的火車上 。

  3、同桌複述

  4、個別交流(學生複述,教師進行及時評價,指導)

  說明:讓學生選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蹟進行復述,即激發他們的興趣,也尊重他們的個性思維。教師的提示,提醒了學生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的。

  師過渡:在趙一曼與敵人進行鬥爭的過程中還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故事,課文的第11-13小節也有敘述,請你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護士和看守都被女英雄趙一曼感化了?

  說明:有了前三件事的鋪墊,再讀課文的11-13小節,抓住一個問題,深化感悟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忘我的愛國情懷。

  五、總結、佈置作業

  1、 朗讀全文

  2、推薦學生閱讀描寫抗日英雄的書籍,結合三年級的作文要求寫一篇讀後感《英雄在我心 中》。

  板書設計: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掩護隊伍 嚴守機密 英勇捐軀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嗅、奈、煞”等7個生字,會寫“嗅、呆、奈”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3.透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鬥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許多機會接觸大自然,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對農奴的同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今天學習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書:麻雀)(課件出示2)

  二、自學——引導學生了解大意

  1.先自讀課文,看有幾個角色?要搞清楚人物關係,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

  (板書: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2.你還讀懂了什麼?

  三、再自學——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提示:(課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蔭道上發生了什麼事?

  (2)獵狗想怎麼樣?

  (3)老麻雀是怎麼對付的?

  小麻雀掉下來

  老麻雀飛下來掩護準備搏鬥

  獵狗張開露出愣住後退

  2.根據剛才討論的,把這些重點句用波浪線畫下來。

  小麻雀從巢裡掉下來了。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準備著一場搏鬥。

  獵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後退。

  3.按這種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課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打獵回來的路上,“我”的獵狗發現了一隻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寫獵狗想傷害小麻雀,老麻雀飛落下來,保護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急忙喚回獵狗,走開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局。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啞、龐”(課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結構;“嗅、嘶、啞”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齒、軀、掩、護、幼、搏、龐、量、愣”(課件出示6)

  指導書寫:“嗅”別忘記大上有一點;“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電”。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並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五、範讀課文

  透過朗讀感受鮮明的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2.透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鬥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生字、新詞

  1.聽寫。

  2.認讀詞語。

  嘶啞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課件出示8)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讀後回答問題: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

  (時間:打獵回來時。地點:林蔭路上)

  (二)學習第2自然段,自由讀課文,讀後師生討論問題。

  1.討論事情發生的起因。(課件出示9)(多媒體出現下面三個問題)

  (1)獵狗發現了什麼獵物?

  (發現了一隻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麼神態?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無可奈何”是什麼意思?“呆呆地”與“無可奈何”這兩個詞可以用來描寫人或動物的哪些方面?(神態、心理等)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從巢裡掉下來的?

  (它拍打著小翅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

  指導朗讀:“猛烈”寫出了風很大,要重讀;“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寫出了小麻雀毫無辦法,要突出它沒辦法,不知怎麼辦好,聲音要拖長一些。“嫩黃”與“絨毛”要讀得稍重一些。

  (教師示範)學生練習,然後指名朗讀。

  2.討論事情的經過。

  (1)獵狗發現小麻雀後,是怎樣做的?接著又發生了什麼意外情況?(課件出示10)默讀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板書:吃)

  指導朗讀:讀這句時,要突出緊張的氣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個問題。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怎樣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引導學生討論理解。“絕望”是什麼意思?注意此時老麻雀是什麼樣子。(板書:救)

  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現出老麻雀的絕望。

  (2)老麻雀這麼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麼?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拯救”一詞怎樣理解?一隻麻雀鬥得過一隻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裡可以看出來?(課件出示11)

  (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鬥不過,為什麼還要飛下來?(板書:鬥)

  (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板書:強大的愛)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麼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為什麼會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後退”說明了什麼?(課件出示12)

  指導朗讀:“愣住”“這麼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討論事情的結局。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為什麼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由於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鬥,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後退了,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課件出示13)

  四、拓展作業

  你對母愛有什麼體會?用一兩句話寫在書後面,寫好後給大家讀一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簡介交通工具發展史的說明文。文章圍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這一中心句,敘述了交通工具的發展,從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文章是按時間先後順序寫的,告訴我們要想走得快走得遠,就要發展科學技術。

  本課要求會認16個字:初、騎、較、載、涯、內、燃、軍、艦、艇、幻、核、宇、宙、航、類。寫會9個字:騎、較、獨、內、息、軍、幻。

  教學目標:

  1、認會16個字,寫會9個字。

  2、在讀懂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到要想走得快走得遠,就要發展科學技術。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建議:

  本課生字仍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本課新詞較多,不要糾纏在專業術語上,對那些應該學會的書面語,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等應該引導學生用熟悉的理解詞語的方法結合課文理解這些詞語。

  課後可以佈置學生蒐集各種交通工具的資料、圖片,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蒐集資料的能力。

  文章是按時間先後順序寫的,但是學生還不善於縱向思考問題,教師可以提示他們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板書;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交通工具填到相應的詞語下面;然後再透過朗讀,在讀中比較,體會交通工具在不同時期,發生了什麼變化。

  拓展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幻想:將來我們身邊回出現那些交通工具?這也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

  拓展習題:

  一、下面的成語你都認識嗎?快讀一讀吧!

  南轅北轍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夢成真

  糊里糊塗搖頭晃腦添磚加瓦身強力壯

  高聳入雲目瞪口呆千家萬戶一日千里

  二、說一說,填一填。

  在天空中。

  在海底。

  在軌道上。

  在宇宙裡。

  相關資料:

  核潛艇:一原子核能為動力的潛艇。水中排水量約三千噸至近萬噸,水中最大航速約20節至30餘節,續航力有的位20萬海里,能長時間地連續在水中進行戰鬥活動。

  宇宙飛船:用多級火箭做運載工具,從地球上發射出去。能在宇宙空間航行的工具。

  太空梭:是飛機和火箭的結合體,它既能像火箭那樣發射到宇宙空間遨遊,又可像飛機那樣降落在機場。

  磁懸浮列車:運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使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懸浮。科學家將磁性懸浮這種原理運用在鐵路運輸系統上,使列車完全脫離軌道而懸浮行駛,成為無輪列車,時速可達幾百千米以上。

  精品教案:

  (一)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各種交通工具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我們出門旅行的時候要靠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人類古代的時候遠行要靠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習了《遠行靠什麼》這一課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合作識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

  2、小組內合作識字,互幫互助。

  3、檢查識字效果。

  三、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1、再讀課文,思考:從古到今,人類遠行靠什麼?

  2、教師提示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小組合作整理交通工具的發展史。

  3、班內交流。

  4、小組討論:為什麼會有新的交通工具不斷髮明出來?

  5、全班交流。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激發想象,拓展延伸。

  你認為未來的交通工具會是什麼樣的?

  1、學生自己設計,畫下來。

  2、全班交流。

  五、練習寫字。

  1、指名讀要求寫的字。

  2、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小組內說一說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學生練習書寫。

  4、評議作業。

  六、課外延伸

  課外蒐集有關交通工具的資料、圖片,班內展示。

  遠行靠什麼(二)

  一、展示蒐集的交通工具資料。

  1、小組內互相交流資料,

  2、推薦學生上臺簡單介紹資料。

  3、人們越走越遠,而且越來越快,這與交通工具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遠行靠什麼》。

  二、初讀感知,愉快識字。

  1、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自由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質疑:在讀課文時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了嗎?

  3、在小組內用你自己喜歡方法試著解決問題。對於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多讀幾遍課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詞典。可以看圖理解。可以換詞理解。可以同桌討論。

  4、小組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5、教師檢查。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在不同的時期,人類遠行依靠什麼交通工具?

  2、小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時間

  交通工具

  最初

  後來

  二百多年前

  不久

  現在

  將來

  1、彙報交流。

  配合交流情況朗讀有關段落,師生集體評議。

  4、讀讀1----5自然段,體會:不同的時期人們遠行依靠的交通工具發生了什麼變化?

  5、默讀第六自然段,思考:我們身邊出現了哪些更新型的交通工具?

  課件出示新型的交通工具:電力機車、核潛艇、磁懸浮列車、太陽能汽車、宇宙飛船、太空梭。

  6、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將來的交通工具將會是什麼樣的呢?小組繼續彙報填表情況。

  7、其他小組補充。

  8、丁丁冬冬介紹交通工具。

  小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

  四、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五、拓展作業。

  1、未來的交通工具會是什麼樣?有什麼功能?請畫下來,與小夥伴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