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二十四節氣》閱讀答案

《二十四節氣》閱讀答案

《二十四節氣》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十四節氣》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四節氣

  要求創立於兩千多年前的二十四節氣,至今依舊能與各地氣候一一對應,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當時中原地區的氣候比現在溫暖溼潤得多;其次,不同緯度、高度,沿海還是內陸等等,都是造成氣候差異的因素。所以詩人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才會寫下這樣的詩句:“ 【甲】。”

  二十四節氣的確立,有天文、氣象、物候的`根據。所謂天文,即依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將太陽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設為起點,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360度,一回歸年,正好為24個節氣。因此24個節氣,準確反映了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也準確反映了四季的變化。其中8個節氣的名稱,春秋“兩分”,冬夏“兩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這樣確立的。而其餘節氣,則圍繞如何指導農事而定。當時的農業生產主要是看天吃飯,於是二十四節氣反映了氣溫變化,如大暑、小暑、處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況,如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時機,如小滿、芒種;還反映了物候現象,如驚蟄。當基本的氣候現象、規律被二十四節氣描繪、總結出來、成為陰曆的補充後,農民即可依歷而行。不過中國地域廣大,南北有差異,東西各不同,根據什麼調整呢?物候。動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師,它們會隨氣候、氣溫的變化,而有相應表現。花開、燕來、蟬蛻殼,都有時間表。陸游詩裡對此有點睛之句:“ 【乙】 ”。

  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的語言,中國人善於遵從自然之令,來調整生產生活。日久天長,這些經驗被沉澱、總結下來後,就形成了紛繁多樣的月令、農諺、民俗、民諺,世代傳承,規範、指導著中國人的生活。如“ 【丙】 ”。柿子有潤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說,並非無稽之談。只是傳到後來,被神話了。其實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節吃相應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不違背天時,是中國人順應自然的哲學觀的體現。與此相似的習俗,可謂林林總總。諸如立春吃春捲,立秋貼秋膘。

  一年365天,因為有了二十四節氣,也不再是機械、冰冷的阿拉伯數字,每過15天,生活這個舞臺的背景就會被更換一回,那是鳥飛魚躍,綠滿窗前,天心月圓。我想起杜甫的詩:“ 【丁】 ”。倘若沒有二十四節氣,杜甫也就無感而生了吧。

  但是實事求是地說,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二十四節氣的特徵已不很明顯,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二十四節氣?是相信它是靈丹妙藥,還是視其為糟粕?

  ( 取材於《中華遺產》20xx年第12期有刪改)

  《二十四節氣》閱讀題目:

  1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二十四節氣都是圍繞著如何指導農事確定的。

  B.二十四節氣的命名依據是基本的物候現象及其規律。

  C.遵循二十四節氣來規範、指導生活已成為一種文化。

  D.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認識自然進而改造自然的體現。

  16.根據下列各句內容,請分別選擇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處。(4分)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

  ②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正盛開。

  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④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

  【甲】 【乙】 【丙】 【丁】

  17.對於二十四節氣,文中結尾提到“是相信它是靈丹妙藥,還是視其為糟粕”的思考,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出作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5分)

  《二十四節氣》參考答案:

  15. (3分) C [A.“都是圍繞著如何指導農事確定的”不準確的;B.主要依據是基本的氣候現象及其規律,還有物候現象及其規律;D.是順應自然不是改造自然]

  16. (4分) [ 答案]依次為② ④ ① ③

  17. (5分) [答案要點]

  作者認識:不是靈丹妙藥,更不能說是糟粕。

  依然有用:在大部分地域,還是可以指導農業生產的;因之而產生的民

  然降低gjian 俗、民

  諺,已然成為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水乳交融。

  作用受限:二千年的氣候變遷,導致其實用性下降;中國地域廣大,南北有差

  異,東西各不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評分標準:作者認識,1分;“依然有用”“作用受限”兩個方面,一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