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明史·陸樹聲傳》的閱讀答案與翻譯

《明史·陸樹聲傳》的閱讀答案與翻譯

《明史·陸樹聲傳》的閱讀答案與翻譯

  陸樹聲,字與吉,松江華亭人。家世業農。樹聲少力田,暇即讀書。舉嘉靖二十年會試第一,選庶吉士。三十一年,遭父喪,請急歸。久之,起南京司業。未幾,復請告去。起左諭德,掌南京翰林院。尋召還春坊,不赴。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嚴敕學規,著條教十二以勵諸生。召為吏部右侍郎,引病不拜。隆慶中,再起故官,不就。神宗嗣位,即家拜禮部尚書。初,樹聲屢辭朝命,中外高其風節;遇要職,必首舉樹聲,唯恐其不至。張居正當國,以得樹聲為重,用後進禮先謁之。樹聲相對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詣政府。見席稍偏,熟視不就坐,居正趣為正席。其介介如此。北部要增歲幣,兵部將許之,樹聲力爭。萬曆改元,中官不樂樹聲,屢宣詣會極門受旨,且頻趣之。比趨至,則曹司常事耳。樹聲知其意,連疏乞休。居正語其弟樹德曰:“朝廷行相平泉矣。”平泉者,樹生別號也。樹聲聞之曰:“一史官,去國二十年,豈復希揆席①耶?且虛拘何益。”其冬,請愈力,乃命乘傳歸。辭朝陳時政十事語多切中報聞而已居正就邸舍與別問誰可代者舉萬士和比出國門士大夫傾城追送皆謝不見。樹聲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難進易退。通籍②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紀③。與徐階同裡,高拱則同年生④。兩人相繼柄國,皆辭疾不出。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已,給廩隸如制,加太子少保,再遣存問。子彥章,萬曆十七年進士。樹聲誡毋就館選。樹聲年九十七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定。

  (選自《明史·陸樹聲傳》,有刪改)

  【注】①揆席:指宰相。②通籍:步入仕途。③一紀:十二年。④同年生:科舉時代指同榜考中的人。

  9.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辭朝陳時政/十事語多切中報聞/而已居正就邸舍/與別問誰可代者/舉萬士和/比出國門/士大夫傾城追送/皆謝不見

  B. 辭朝/陳時政十事語/多切中報聞/而已居正就邸舍與別/問誰可代者/舉萬士和/比出國門/士大夫傾城追送/皆謝不見。

  C. 辭朝/陳時政十事/語多切中/報聞而已/居正就邸舍與別/問誰可代者/舉萬士和/比出國門/士大夫傾城追送/皆謝不見。

  D. 辭朝陳時政/十事語多切中/報聞而已/居正就邸舍與別/問誰可代者/舉萬士和/比出國門/士大夫傾城追送/皆謝不見。

  10.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由各省舉人參加。

  B. 祭酒:職官名,漢置六經祭酒,秩上卿;後置博士祭酒,為五經博士之首。

  C. 改元:君主或王朝改換年號,每一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

  D. 別號:指人名字以外的稱號,一般是長輩起的。如陶淵明別號五柳先生。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陸樹聲有才華,不向往官場。他出身農家,有空就讀書,在會試中考了第一名;他任官時幾次請求回家,還多次推辭朝廷的任命。

  B. 陸樹聲受到賞識,傲視權臣。當初,朝廷遇到要職,一定首先考慮他;他看見座位不正,就對張居正視而不見,張居正只好替他擺正座位。

  C. 陸樹聲不受誘惑。陸樹生被人排擠,就請求退休,張居正透露說朝廷要任命陸樹聲為宰相,陸樹聲卻說,自己不求宰相之位。

  D. 陸樹聲淡泊超脫。他進入官場六十多年,做官卻不滿十二年;他和徐階、高拱都可以扯上關係,但徐、高二人掌權時,他卻託病不出來做官。

  12. 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張居正當國,以得樹聲為重,用後進禮先謁之。

  (2)屢宣詣會極門受旨,且頻趣之。比趨至,則曹司常事耳。

  【答案】9. C 10. D 11. B

  12. (1)張居正主持國政,把得到陸樹聲的輔佐作為重要的事情,以後生拜見先生的禮節先去拜見他。

  (2) (宦官)屢次召他到會極門接受聖旨,並不斷催促他。等他匆匆趕到,卻盡是官署中尋常的事罷了。

  【解析】

  【9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本句找出句中名詞代詞“朝”“時政十事”“語”“居正”“邸舍”“誰”“萬士和”“國門”“士大夫”“城”,虛詞“而已”“與”,“時政十事”意思是“時政方面的十件事情(或者:十件時政方面的事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兩項。“語”作“多切中”主語,意思是“說的話大多切中要害”,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再結合本句意思:他到朝廷告辭時,陳述了時政方面的十件事情,說的話大多切中要害,但皇帝只是答覆已經知道了。張居正到邸舍與他告別,詢問誰能替代他。他推舉萬士和。等他離開京都城門,士大夫們傾城追送,他都謝絕不見。句子可以斷開為:辭朝/陳時政十事/語多切中/報聞而已/居正就邸舍與別/問誰可代者/舉萬士和/比出國門/士大夫傾城追送/皆謝不見。故選C。

  【10題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D項,“一般是長輩起的”說法錯誤,別號一般是自己起的。故選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就對張居正視而不見”與原文不符,原文是“熟視”,“熟視”的意思是“仔細看”,不是“視而不見”。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當”,主持,掌管;“當國”,主持國政;“以……為”,把……作為;“得”,得到;“重”,形容詞作名詞,重要的事情;“後進”,指後生,後輩;“謁”,拜見;“之”,代詞,他,代指陸樹聲;“用後進禮先謁之”,以後生拜見先生的禮節先去拜見他。(2)中“屢宣詣會極門受旨”省略主語“宦官”,翻譯時補齊;“屢”,屢次,多次;“宣”,指召見;“詣”,到,來到;“受旨”,接受聖旨;“且”,並且;“趣”,通“促”,催促;“之”,代詞,他;“比”,等,等到;“趨”,同“促”,急速,匆匆;“則”錶轉折,卻;“則曹司常事耳”,卻盡是官署中尋常的事罷了。

  參考譯文:

  陸樹聲,字與吉,松江華亭人。家人世代務農。陸樹聲年輕時親自種地,有空閒時間就讀書。陸樹聲考中嘉靖二十年會試的第一名,被選任為庶吉士。三十一年,遭遇父親的喪事,請求立即回鄉。很久之後被起用為南京司業。不久,又請求辭官。再被起用為左諭德,負責南京翰林院。不久,詔令他返回京師春坊(教育太子),不赴任。很久之後,又起用他為太常卿,負責南京國子監的祭酒事務。他嚴格學規,撰寫了十二條教規以便激勵諸生。朝廷召他為吏部右侍郎,他稱病不上任。隆慶年間,再次起用擔任原來的官職,不就職。神宗即位,派人到他家中封他為禮部尚書。當初,陸樹聲屢次推辭朝廷的任命,朝廷內外都推崇他的風格節操;遇上重要的職位,必定首先舉薦他,唯恐他不到任。張居正主持國政,以得到陸樹聲的輔佐為重,以後生拜見先生的禮節先去拜見他。陸樹聲嚴肅地接待了張居正,好像不肯接受,張居正失望而去。一天,他因公事到內閣中去,看見座位稍稍偏斜,他盯了很久而不就座,張居正趕緊替他扶正座位。他的性格就是這樣耿直。北部要增加歲幣,兵部將要應允,陸樹聲極力爭辯。萬曆元年,宦官對陸樹聲不滿,屢次召他到會極門接受聖旨,並不斷催促他。等他到了那裡,卻盡是些官署中尋常的事。陸樹聲知道他們的心思,接連上奏請求退休。張居正對他的弟弟陸樹德說:朝廷將讓平泉為相臣。平泉,是陸樹聲的別號。陸樹聲聽說後稱;一名史官,脫離國政二十年,難道還希求宰相之位嗎?拘泥虛名有何益。這年冬天,陸樹聲請求回鄉更加堅決,於是指令他乘坐驛車回去;他到朝廷告辭時,陳述了時政方面的十件事情,說的話大多切中要害,但皇帝只是答覆已經知道了。張居正到邸舍與他告別,詢問誰能替代他。他推舉萬士和。等他離開京都城門,士大夫們傾城追送,他都謝絕不見。陸樹聲品行端正耿介恬雅,灑脫,一表人材,難於進用而易於退職。在官籍六十多年,卻沒做到十二年的官。與徐階是同鄉,與高拱同年考中。他們兩人相繼主持國政,他都稱病不出任官職。受張居正推舉,也始終沒有依附他。回鄉後,依然按定製供糧薪,加封他為太子少保,兩次派人問候。他的兒子叫陸彥章,考中萬曆十七年的進士。陸樹聲告誡他不要接受翰林的選拔,陸樹聲終年九十七歲。追贈太子太保,諡號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