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1

  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關係到中國的存續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一條主線。“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認識的新昇華。

  黨的領導、中國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屬性層面的本質要求

  從屬性層面看,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屬性。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充分表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救了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發展了中國。因此,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

  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創造世界經濟奇蹟、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領導力量,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命脈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模式。中國式現代化,可以概括為中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逐步達到發達社會標準的過程。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因此,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五位一體、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國家層面的本質要求

  從國家層面看,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等五個前置詞,對應的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這五大文明。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的現代化。我們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演變可以看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遞進累加過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打開了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格局。

  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經濟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路徑。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是政治現代化的集中體現,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中國式現代化要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現代化是深度的精微的現代化,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根本標準。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特徵,體現出社會健康發展中的和諧、互容與共享。中國式現代化要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對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最好詮釋,是生態現代化的核心要義。

  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領域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

  命運與共、再造文明:中國式現代化世界層面的本質要求

  從世界層面看,中國式現代化程序體現為一個不斷向世界開放的過程。人類文明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現代化需要中國積極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本質上就必然包含對“世界將向何處去”、“人類將向何處去”的回答。

  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與對外開放是相統一的,這就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促使我們不斷擴大同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努力實現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文明對現代化道路的新探索。我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中國式現代化不能以資本為中心,走擴張掠奪殖民的現代化老路,而一定是以人民為中心,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化開闢了一條嶄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需要堅持胸懷天下,用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將中國式現代化程序置於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之中,既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透過推動中國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重大突破,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應以更加自信、自豪的心態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2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100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一、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搞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演進,就能明白,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程序中,是怎樣經過反覆比較和總結,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樣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既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未來的昭示。

  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含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標誌,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源於實踐、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真理。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堅定“四個自信”,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條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這條道路更不容易。過去,我們照搬過本本,也模仿過別人,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現在,有些人議論這個道路、那個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認識誤區,有的是別有用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我們看準了、認定了,必須堅定不移走好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要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四、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髮展、不斷前進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黨領導人民持續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著今後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要實現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必須永遠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緊跟時代步伐,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息,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勇於改革創新,勇於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盡責,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3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們黨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們黨適應我國發展實際作出的'必然選擇,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鼓舞人心的戰略部署,是催人奮進的宏偉藍圖,其所包含的事業更偉大、任務更艱鉅、工作更繁重、結果更輝煌、影響更深遠。全黨同志一定要胸懷這樣的遠大目標,不自滿,不驕傲,不懈怠,不停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乘勢而上,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鬥。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戰略步驟上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實踐經驗看,科學劃分發展階段,以相互聯絡和不斷遞進的發展階段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是我們黨非常管用和有效的治國理政重要經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到本世紀中葉,歷時30年時間,時間跨度比較長。為了更有利於明確前進方向,精準奮鬥目標,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凝聚全社會力量,統一全社會意志和行動,需要根據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總體要求,把未來30年劃分成若干不斷遞進的發展階段,分步推進,一步一個腳印前進,積小勝為大勝。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還有利於保持我們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連續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的戰略部署,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安排。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是長期戰略舉措,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階段性戰略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完成之後,不失時機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新的戰略目標,用以接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就可以保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連續性穩定性,有利於繼續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4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徵程號召新作為。作為新時代的選調生,能夠在組織的關心下,紮根基層一線服務一方群眾,這是我們的榮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做一個政治上明白、工作上清醒、服務上貼心、發展上保駕的選調生。

  樹信念,講大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沒有信念的人生,就像大海上沒有航標而航行的船,永遠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歷史和現實足以證明,只有那些將理想信念深深銘記於心,外化於行的人才能夠在一切利益誘惑面前,在一切弱化和破壞組織純潔性,戰鬥力方面勇於亮劍,並屢屢獲勝。大局者,足可管中窺豹,足可運籌帷幄,鑄就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境界。衡量一名選調生合格是否,要將政治上明不明白放在首位,只有政治上明白,才能處事上清醒,服務一方群眾,助力一方發展,政治素質是具有四兩撥千斤作用的。我們要時常吾日三省吾身,黨性覺悟夠不夠,理想信念純不純,大局意識有沒有。只有不斷修身養性,才能夠永葆政治肌體的健康。

  守紀律,將規矩,做工作中的清醒人。人生要繫好第一顆釦子,因為它是起點也決定著終點。如果一名選調生從一開始就我行我素,自以為是,在工作上不遵守工作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那是極其危險的。紀律是完成各項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制度性約束,如果有規矩沒有人去執行,去擁護制度的權威性,那紀律會變成一張廢紙,一個團隊就無形之中成為了一盤散沙,連規矩都不講了,更別說在急難險重的環境下取得勝利了。有些人就是因為紀律意識不強,在你來我往之中無形的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作風習慣,當驀然回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善服務,解難題,做群眾的貼心人。做好一名基層選調生,是一項極其不容易的事情。作為基層最前行的工作隊,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歸根結底就是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只有想清楚這個問題,才能使工作對得起組織檢驗,經得起群眾考驗。選調生其實和千千萬萬個普通公務員是一樣的,我們都是服務群眾的,只有不斷為群眾解決身邊難題,我們自身才能夠得到成長和人生意義的昇華。文章寫得再好,天花亂墜也抵不上真真切切為群眾解決一件難事,多做一點為民服務的事實,少做一些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事,我想心安了自己,也舒服了別人。

  講擔當,敢作為,做地方發展的保駕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哪裡工作就要為那一方百姓謀發展。對於一名選調生未來的路而言,有多大擔當就有多大舞臺,有多大作為就能成就多大事業。基層的事情很雜,想從方方面面出發,作出一番超越前人的事業是存在不少困難的。但不能說存在困難就停步不前,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正確樹立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姿態,不管經歷什麼,都要著眼於地方的長遠發展,哪怕就是每天或者每月每年取得一點點進步,至少我們的事業是向前的,這樣在一代又一代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事業註定會像潮水一樣奔騰向前。

  “呼吸相顧,痛癢相關。”新時代的選調生,其路遠,其情近,其志遠,其夢近。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5

  走自己的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徵,即“走中國自己的路”。其涵義是: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要依據中國國情,我們走的是中國自己的路,不是他國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現代化道路;在道路問題上,要把“中國自己”確立起來;在中國道路問題上,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鬥並總結經驗教訓得出的歷史結論,旨在破除中國道路問題上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與獨斷主義、拿來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具體體現,是黨和人民在走自己的路問題上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源於走自己的路,又發展了走自己的路。內涵是:走中國自己的路;賦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體實踐和理論內涵,即中國特色之路,中國特色本身具有豐富內涵;在走自己的路的歷程中,我們摸索出了一條基本經驗,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根本原則,也要適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國情;這條道路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現代化道路的具體實現形式,是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繼承與發展、提升與概括角度講的,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本質上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內生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源,是基礎;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說把“中國特色”轉換為“中國式”,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升為現代化道路,同時又突出了“新”。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6

  中國建設的現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歐美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言簡意賅、內涵豐富的五條論斷,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指明瞭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實現現代化,將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中國共產黨正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努力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鍥而不捨、接續奮鬥,不斷取得偉大成就。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今天,我們正在此前發展的基礎上續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歷史。就現實依據來講,我們已經擁有開啟新徵程、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是黨團結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必須全面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堅持和不斷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程序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必將繼續乘風破浪、堅毅前行。擁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創造了新中國72年偉大成就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將在黨的帶領下,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7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出了堅實步伐。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提出“三步走”戰略,即到上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上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進入新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後,我們黨又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30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有機銜接、接續推進,對未來5年和15年的發展圖景進行了描繪,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了路線圖。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到“十三五”規劃收官之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臺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8

  前幾日,我有幸參加了區委黨校組織的科級幹部理論培訓班,課上我認真聽取了教授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和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形式的分析講解,使我獲益匪淺。透過切身體會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使我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更加充滿了信心。

  改革開放三十年,每個人都能看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經濟而論無疑是大大發展大大進步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無疑得到了極大改善,也似乎更現代化了。但是,弊端漸漸顯露,保障缺失已成眾矢之的。對於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30年,這個看起來本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事實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話題。因為,這些年來,不管是社會上還是黨內,人們對過去近30年的改革開放,在認識上並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簡單地都歸咎於改革開放本身。持有這些觀點的人雖然是很少的,但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能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達成對改革的共識,重聚改革的人氣,將直接影響著未來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也關係到能否真正把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堅持為實現小康目標而奮鬥的黨的工作大局落到實處。

  眾所周知,近3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是在中國實行了30年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展開的,改革開放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又要對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一系列陳規陋習進行變革,在沒有任何可資借鑑樣板的環境下進行探索,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重構經濟和社會秩序,同步加快體制轉軌與社會轉型。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改革必將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巨大社會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探索從撥亂反正、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起步,緊緊圍繞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這個中心,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實踐。

  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視野和戰略,總結、觀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開放。大量的事實和資料,證實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突顯了改革開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對中國經濟、社會,對普通民眾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雖然與我們漸進式改革的推進策略有一定聯絡,但最主要的是由於一些關鍵性的改革還沒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繼續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就顯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們前進道路上遇到問題的惟一途徑。用這樣的視野、高度來分析認識改革開放,不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勢,研判大勢,保持清醒的頭腦,也不會由於過多地糾纏一些具體的細微末節,影響對改革開放的總體評價。這正像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說的,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停頓和倒退是沒有出路的。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對近30年改革開放最好的概括。

  回顧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無疑是為了更好地把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在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未來改革開放能否繼續深入發展,不僅關係到我們所面臨的一系列深層次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決,也關係到中國未來的前途和命運。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體來說,要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按照城鄉統籌協調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提高開放型經濟質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積極地推進對外開放;按照社會和諧的要求,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按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時代總是在進步的,倒退沒有出路!在當前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動盪的時期,我們更應該充滿信心,團結一致,堅定不移地走我們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路子。我相信我們的黨有能力讓中國普通老百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有能力讓中國的各類社會福利保障與世界接軌,讓最廣大同根同源的老百姓們也能共同分享改革收穫的成果!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9

  改革開放與科學發展的辯證關係,概括的講就是,深化改革開放是推進科學發展的動力和保證,推進科學發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於這種認識,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一、這是從我們黨近30多年來理論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中獲得的重要啟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新理論成果,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全部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聯絡即一般規律性上把握,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科學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

  二、這是破除科學發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礙、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需要。現實中,在人們的頭腦裡還存在著很多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在體制機制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轉變思想觀念,完善體制機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比如河北省在“幹部作風建設年”中出改革重拳為科學發展清障,最為典型的就是對房地產行政審批和收費專案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審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圍城”,開啟科學發展之門。

  三、這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科學發展、推進和諧發展的共同心聲和強烈願望。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援改革開放,關心和參與科學發展,這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繁榮興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順民心、應民意,就必須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深化改革,不斷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切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擴大公民有序參與,使科學發展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在科學發展征程上能夠集中更多的群眾智慧,凝聚更多的社會力量。

  總之,只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才能切實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才能有效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才能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進而為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和不竭的動力源泉。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10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四十年的路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熱鬧非凡,公路上車水馬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中國曆經了千辛萬苦,終於走上了繁榮富強,世界文明之路。

  經過改革開放40週年,一個個的點構成了我們年青一代與祖國共同的難忘記憶;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澳門迴歸,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同年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2003年我國第一艘栽人航天飛神舟五號成功發射,2005年神舟六號成功發謝,2007年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2008年,我們在戰勝了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之後,成功地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園滿完成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空間技術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跨越。

  在這段記憶裡,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愈挫愈勇的堅毅,1993年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失敗並沒有令中國人民灰心氣餒,反而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申辦奧運會,並沒有令中國人民灰心氣餒,肥而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申辦奧運會,等辦奧運會,舉辦奧運會,為世界呈現了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和殘運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奧運夢想。1998年,我們取得了抗洪搶險的偉大勝利,2008年我們經受住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特大地震災害的考驗,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民“泰山壓頂不變腰”的大無氣概,展開了氣壯山河的鬥爭,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

  改革開發,使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裡,中國人民漸漸從吃不飽,穿不好變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還用剩餘的錢買了腳踏車、摩托車、甚至小汽車。

  2008年9月27日,航天英雄翟志剛在太空行走,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太空隨風舞動,為了這面旗幟能與輝煌同在,無數炎黃子孫正在探索著富強的軌跡,續寫祖國的發展;有多少“錢學森、袁隆平”憑著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事業的執著,創造著神神話般的奇蹟,填補著中國空白領域;有多少“王進喜、孔祥瑞”靠著那份勇敢的執著和那雙堅硬的臂膀,彰顯著當代工人的豪氣,書寫著勞動者的壯麗,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中華民族這東方雄獅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征程。

  如果沒有鄧小平的帶領,沒有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沒有今天。今天我們迎來了繁榮富強的日子。我們的祖國正在日益壯大,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回望過四十年的輝煌成就讓我們滿懷驕傲與自豪,展望未來四十年的輝煌成就,為祖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星光燦爛下展翅翱翔。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11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引來了改革春風,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使中國駛進了一個高速前行的快車道。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社會保持長期穩定。從1978年至2012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先後超過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出口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成為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繼英國、美國、日本、德國之後的“世界工廠”,並於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回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我們黨帶領人民以艱苦卓絕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奮鬥,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今天,脫貧攻堅奔小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終究都要靠廣大群眾的辛勤耕耘去實現。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吹浪打,面對發展程序中的艱難險阻,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團結帶領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風雨無阻向前進,緊緊依靠人民不斷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須同時間賽跑,與時代並進。讓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懷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樹立“安全生產每天從零開始”理念,繼續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保障措施,狠抓隱患排查整治,做到從嚴管理,警鐘長鳴,防患於未然,繼續為教育系統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現代化建設心得體會 篇12

  檔案管理現代化是指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加強檔案資訊資源的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它的基本內涵包括:檔案資訊的標準化建設、檔案資訊儲存數字化和檔案資訊利用網路化。檔案管理現代化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性

  檔案管理現代化是檔案工作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傳統檔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人工對檔案實體進行精細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日益普及,政務公開全面推行,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傳統檔案管理方法弊端已突顯。加快檔案管理現代化步伐,適應時代需要,成為現代檔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檔案部門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檔案管理現代化是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和諧社會建設要求檔案部門既要為政府各項工作提供基礎服務支撐,又要成為黨和政府連結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樑紐帶。要求檔案管理工作與時俱進,服務社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諧社群建設等各個方面,做好結合文章,發揮服務效能。

  檔案管理現代化是檔案事業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檔案事業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檔案工作的外部條件和內部需求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檔案管理現代化無疑是奠定檔案事業基礎性地位、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促進傳統檔案管理理念的轉變,有利於新一代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促進檔案事業持續、協調、有序發展。

  二、制約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因素

  認識不到位,整體氛圍尚未形成。從目前情況來看,多數地方對於檔案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複雜性、艱鉅性普遍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擺上議事日程,進行全面規劃和組織推進。同時,由於檔案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目前全省乃至全國都還處在摸索階段,整體環境並不成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大範圍的統一資訊網路平臺尚未建成、檔案資訊網路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各類檔案資訊資源難以共享等,這也給檔案現代化建設造成了許多困難,直接影響檔案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步伐。

  組織規劃滯後,投入嚴重不足。檔案現代化建設週期長,投入大,難度高,必須透過合理有效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才能逐步取得成果。目前我國檔案現代化發展規劃在總體框架、目標、措施、技術支撐、標準規範以及相關內容等方面還缺乏全面謀劃和統一部署,導致各地標準不一、各自為政,難以保證檔案現代化建設沿著健康、穩定、有序的方向發展。同時,檔案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無論是基礎設施的配置、應用系統的使用,還是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等資源。但由於資金問題,多數地方只能將有限的經費投入到諸如檔案館(室)庫建設、檔案保管條件改善等更為迫切的工作中,這也是造成檔案現代化建設滯後的直接原因之一。

  規範標準不統一,相關立法規範滯後。檔案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是檔案現代化建設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但目前的狀況是:檔案專業管理軟體開發缺乏整體規劃,軟體在通用性、實用性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檔案資訊規範化管理缺乏統一明確的管理性、業務性和技術性標準,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檔案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同時,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而在檔案管理現代化中,檔案多數以電子文件的形式存在,從起草、修改到印發都在計算機上進行,具有便於修改、易於複製特性,而檔案的原始記錄性才具有法律憑證作用,這就引發了電子文件的原始記錄性和憑證作用如何確定的問題,相關法律規範的制定迫在眉睫。

  複合型專業人才不足,缺乏現代化建設的人才基礎。檔案管理現代化的前提是人才現代化,要求檔案人員既要懂檔案管理,又要掌握現代資訊科技。目前大多數檔案人員還停留在收發、查詢的階段,專業知識單一,普通操作型人才多,系統開發、程式維護、諮詢服務和資訊導航等複合型人才十分匱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和速度。

  三、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檔案管理現代化理念

  檔案管理現代化本身就是檔案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課題。檔案工作要實現由傳統模式向內涵提升、素質最佳化、知識管理的戰略轉型,必須“強化四種意識”,“實現五個轉變”:

  “強化四種意識”:強化服務大局意識。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明確主題,找準定位,選準切入點,拓寬服務面,為各級領導決策、為各部門工作提供全面、及時、有效的服務,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強化檔案為民意識。現代檔案管理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檔案服務為民思想。要轉變傳統觀念,客觀分析檔案利用的特點和規律,認真研究社會對檔案的需求,突破傳統的日常接待利用方式,採取諮詢服務、史料彙編、檔案展覽等方式,積極主動地提供檔案利用。同時,要加快實現檔案檢索查閱的公開化、網路化,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檔案文化產品。強化法制意識。檔案利用工作的政策性很強,哪些內容可以公開,哪些不宜公開;哪些可以全面提供利用,哪些需要控制使用等,必須根據不同物件和不同利用目的區別對待,嚴格按照保密規定和有關規章去操作。要強化法制意識和規範化意識,按照《保密法》、《檔案檔案整理規則》和《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等法規規章的要求,落實電子檔案在形成、收集、保管、利用、安全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逐步建立現代化的檔案管理制度。強化現代化管理意識。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檔案資訊處理手段有了質的飛躍。因此,必須樹立強烈的檔案管理現代化意識,實現資訊收集、儲存、加工、傳輸諸環節的智慧化、網路化,以適應新時期檔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實現“五個轉變”:從主要服務於政治的封閉保守型向既服務於政治又服務於社會大眾的開放型轉變;從重視檔案收集保管向重視檔案利用服務轉變;從傳統手工管理方式向以計算機管理為主的智慧管理方式轉變;從側重檔案實體管理向側重檔案資訊資源管理轉變;從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向突出法律手段依法治檔轉變。透過上述變革,走新型檔案工作發展之路,大力推進檔案服務利用社會化、檔案工作管理法制化、檔案資源結構多元化和檔案基礎工作資訊化,構建一個管理體制優、基礎設施好、資訊化程度高、服務功能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檔案事業體系。

  (二)抓好日常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工作

  檔案管理現代化首先要實現標準化、規範化,沒有標準化、規範化就沒有現代化管理。

  抓綜合管理:就是將各門類各種載體的檔案,作為一個整體實行統一的管理。這是有效保護檔案,充分發揮檔案整體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檔案管理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基礎。

  抓全程管理:在制定規範上,要明確檔案材料的歸檔範圍,並加強指導,及時反饋,避免不規範的歸檔材料產生;在檔案收集上,明確制度規範,克服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整理分類上,要採用科學方法,將各種複雜的檔案材料進行合理的分類。

  抓標準化管理。檔案標準化透過制定和貫徹各種標準、規範,使檔案現代化建設有了統一科學的準則和依據,在檔案現代化建設中,資訊的共享和網路的溝通更依賴於統一的標準和規範。要按照《檔案檔案整理規則》和《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的規定,根據電子檔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術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抓好電子檔案收集、鑑定、著錄、歸檔等的標準化管理工作。

  (三)加強檔案管理軟硬體環境建設

  硬體建設,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軟體建設,是發揮檔案作用的重要抓手。硬體和軟體,好比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兩條腿”,少了哪條“腿”,檔案事業都難以健康發展。

  大力加強檔案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檔案館和檔案室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應用,提高應用計算機管理檔案的普及率,計算機及配套設施逐步統一;加強檔案館內部區域網建設,與政府電子政務外網(政務辦公網路平臺)聯通,併力爭實現一、二級立檔單位檔案專網聯通;推進檔案館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檔案數字化工作,充分發揮檔案館室的各項功能和作用。

  做好檔案管理軟體系統開發利用工作。檔案管理應用系統建設要遵循“規範、先進、實用”的原則,既要滿足當前工作需要,又要兼顧資訊科技發展趨勢。要加快普及應用文書檔案一體化管理軟體系統,保證檔案資訊交換和為實現檔案資訊資源共享創造條件;要加強檔案資訊建庫入網工作。把檔案資料庫作為重要資訊資源,納入政府電子政務總體格局中,逐步構建檔案文獻資料庫;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網際網路網站的作用,使檔案網站成為宣傳檔案工作、開展檔案資訊服務的視窗;要積極促進檔案資訊資源共享。以檔案局(館)網站為主體,利用統一的網路出口與其他地區檔案網站連結,形成方便快捷、四通八達的檔案工作資訊網。

  (四)注重檔案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現代資訊科技對檔案事業的影響愈來愈大,為了滿足檔案管理現代化的需要,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檔案管理隊伍。主要途徑包括:

  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資訊時代檔案工作的特點要求檔案管理人員既懂得檔案管理,又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及合理的知識結構。應該著重在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管理、創新能力和對新技術的吸納、整合能力上下功夫,培養高素質的“通才”。

  抓好檔案工作人員的在職培訓。抓好檔案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傳授有關檔案工作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使檔案工作人員及時瞭解檔案界的研究動態、檔案工作的發展趨勢及現代資訊科技在檔案工作中的運用,進一步拓展學習領域,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整體水平。

  合理配置人才,最佳化人才結構。要將不同專業、學歷、年齡、職稱的檔案工作人員進行科學整合,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使不同層次的檔案工作人員互相配合、互相影響,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整體優勢,

  檔案管理現代化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課題。如何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加快推進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提高檔案工作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值得我們檔案工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