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1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兩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監獄裡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己和監獄裡的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待自由和希望的堅持與嚮往,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都沒有放棄對希望的信念。

  安迪對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讚賞的,對他來說即便只是片刻的心靈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貴的,為此他讓獄友們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堅持刻石頭,即便進獄也沒有拋棄自己的興趣;為了重溫音樂的美好,他不惜違反監獄的規則而被獨自監禁2個星期;為了建立圖書館堅持每2個星期寫一封信,6年不間斷;為越獄,19年靠一根小小的鐵錘挖除了一條地道。這一切,無一部體現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變了監獄裡的一切,同時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靈的救贖。

  瑞德是此部電影另一重要人物,而電影正是以他的角度來講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沒有安迪的出現,也許瑞德會步上老布的後塵。然安迪不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監獄裡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終越獄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讓我們認識到體制化的可怕,人一旦體制化了,那麼一旦他離開了這個體制就會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要放棄希望,只要自己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動來救贖著眾人,同時也解救了自己,最終讓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裡。

  觀看這部影片,我們學習到了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我們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希望,只有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2

  開始以為肖申克是個人~然後才知道它是個讓人感到恐懼,暗無天日的監獄!但有些人確實閃閃發光的!所以有時候會說同樣的環境也會有不一樣精彩的人生。

  肖申克里面關押的是犯了大大小小事兒不會被放過的犯人,但是大家許多是被不得已冤枉而判刑來到這兒的。在肖申克監獄裡有的是姐妹花,有的是舊犯對新犯的壓迫,有的是每天監獄的例行檢查……總之來到這兒就是讓你像剛來到這個世界時那麼幹淨!

  安迪也是像所有監獄裡的人一樣,經歷了每個新成員所要經歷的一切。但是不同的是他與別人的結局截然不同。

  首先我看到的是希望。因為安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從進去監獄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可以在看似暗無天日環境中找尋出路。慶幸的是他最終成功了。安迪是一個銀行工作者,他被指證殺了他的妻子和妻子的外遇,所以不得不來到這個監獄。在最初的一個月裡,他沒有和任何人打交道,也沒有像許多犯人一樣熬不下來。一個月以後他和瑞德開口了,是需要他幫忙尋一把小錘子,後面接著是海報。也許海報給予他更多的是對外面世界的信念,儘管二十多年過去了依然可以堅持!

  還有在片子中有段是安迪自己利用自己的銀行工作者的才能為大家贏得了啤酒,那是在修建監獄頂層的時候。瑞德說過:安迪冒著巨大的危險換來的啤酒不僅使他增添了朋友,而且更多的也是讓這裡的大家覺得彷彿是給自己家修建屋頂呢。安迪臉上洋溢著奇怪的微笑面對這一切。

  在這裡你會明白知識可以贏得生命的價值。即使在監獄裡大家都會有書讀,並且在後來安迪利用監獄長得野心來實現大家的利益,透過自己每天寫信申請最終擴大了監獄圖書館規模(這個過程也是艱辛而漫長的)大家可以讀更多的書甚至有人還可以拿到大學文憑。這一切都跟安迪有關。

  安迪善於觀察,瞭解世事,所以抓住典獄長得心理,為他牟利,減少稅收〈會計方面的知識〉讓其依賴他。後來出去也拿到了一筆自己二十多年來應得的報酬。所以也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了自己。

  目前想到的只有這麼多了,但我覺得作者塑造了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角色!他有知識,有氣魄,是一個真正心有一片海的人!他只是常常會在嘴角閃現一道微笑。二十年過去了依然不忘初心,即使他面臨著有可能失敗,有可能出去後不適應(畢竟在裡面他還是有地位的)出去後一切都是新的,即使時間過去了二十多年!當看到電影裡他在雷聲中敲破下水管道有東西噴出來的時候你真的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3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由美國製片,片長142分鐘,1994—09—10(多倫多電影節)/1994—10—14(美國)上映。

  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飾),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彷彿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牆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於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本片根據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原著改編。

  這是豆瓣電影排行榜首位的影片。多年前,一位長輩不斷推薦,說如何如何好。後來,找了個機會看了一遍,果然不同凡響。至今影片的很多細節還記憶猶新。今天,作為經典中的經典決定再看一遍。還是有很多細節忘記了,不能相信自己能記住所有的細節。影片的主題是希望。為了心中的希望而不要放棄任何的希望。還有就是要持之以恆,當你覺得需要用600年才能完成的挖洞,持之以恆的堅持之下19年就完成了。還有就是提高適應能力,環境變了適者生存。

  只有心中有希望,生活就有希望。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4

  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題記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後,心中就有了答案:努力活著,去創造價值。

  一個殺妻銀行家被關入肖申克監獄。開始沉默關押,也不斷遭受著獄友們的欺負。後來他遇到一位朋友,開始活躍起來,他不斷豐富自己的監獄生活。刻象棋、連續幾年向上級申報要建圖書館、教獄友們知識、為他們組織考試……監獄長用他賺錢。他趁機逃了出去,將證據交於上級,開啟自己的新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即在肖申克監獄裡的救贖。這與銀行家息息相關:銀行家救贖了監獄內的人,努力讓他們生活的更好;監獄也救贖了他,他尋到了生命的真諦,努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影片中提到過,大多數人都是被冤枉的,銀行家也不例外。他們都被關押了數十年,誰能不厭倦?相比於他人的消極,銀行家對自由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強烈的。當你身處困境時,樂觀決定了你的去向。消極只會令你更加頹廢,哪怕有一絲樂觀,也應振作起來。像銀行家那樣,抱有對生活的希望,敢追敢闖。既然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生活。活在當下,活在眼前。

  生活中的我也略有些多愁善感。不知怎的,總會陷入思考,問題在腦中不斷的過濾,僅是重複,卻毫不細究,每每都會放下。心中有了計劃,想去實施,可每當去準備,卻放慢了速度,一直到放棄。心中也多有傷感和感嘆,但每當到下一個計劃,還是總無力去執行。

  透過這部電影,改進自己吧!積極地去生活,努力去行動,不斷完善,向著自己心中所期待的生活,去奮鬥,去拼搏,出發!

  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而我選擇熱騰騰的活著,活得開心,活得熱烈,去未來遇見最美的自己!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5

  內容簡介:年輕的銀行家安迪陰差陽錯地被錯判殺害自己的妻子,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然而在肖申克的數十年裡他從未放棄對自由的希望,最後用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一條通道成功逃脫,獲得了屬於自己的自由生活。

  行在校園裡,隨鈴聲起落,人流熙攘而又復寥廓。偶爾抬頭仰望天空,不經意間就被飛鳥帶遠了思緒。人生就像是被隨手拋擲空中的硬幣,總是在不經意間反轉。前一刻你還在朝五晚九的高三奮鬥,下一刻你就在朝九晚五的大學彷徨;前一刻你還是光鮮體面的經紀人,下一刻你就成為身陷囹圄的囚徒。命運總是在我們措不及防的時刻,破門而入。而我們就像是還未補好脂粉的演員,被粗魯的推向前臺,迎接疾風驟雨,或者和風旭日。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永遠無法預知什麼會在命運的前站等待著我們。

  我常想肖申克不只是存在於虛幻小說中的一所監獄,我們心中亦有囚籠。每當日曆撕下舊的一頁,開始一段新的時光,總有那麼一幢巍峨的大廈在心中悄然構建。而現實摧毀它的方式從來不需要多麼猛烈,只需要用和風細雨慢慢侵蝕它,消磨它。於一次不經意的曠課間,於一次不經意的嗜睡間,於一次不經意的放縱間,生活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而我們也漸漸地熟悉了這種生活,理想於我們只剩下麻木。恰如溫水中慢慢煮熟的青蛙,失去了縱身一躍逃出生天勇氣。“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或許直到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才恍然發現光陰躑躅,我們已黯然老去。時間只有在慢慢積累起來之後,才讓人察覺它的強大與不可抗拒,歲月是把殺豬刀。

  我相信再華麗的人生也總是要經歷那麼一段黑夜裡的行程,就像是囚禁在肖申克監獄一般,充斥著黑暗骯髒,被踐踏的尊嚴,以及一望無盡的絕望。或許只有當真實觸碰到牢籠的冰冷堅固時,才恍然醒悟自己在現實的鐵壁銅牆下是如此的脆弱無力,才發現“扼住命運的咽喉”是如此的明晃刺眼。現實於我們的幼稚天時常就是一種肆意的嘲諷。

  小學,中學,大學每當一段時光逝去,站在時間節點上的我們總是心懷感慨,為虛度的光陰唏噓不已,卻忽略了自己正處在一段不可再來的時間裡。行在大學,縱是迷茫與困惑常伴,卻不應因此而頹廢而墮落而不知所措,年輕的生命,不羈的胸膛,自是應該奮發應該向上應該朝氣蓬勃。我們要給時間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間。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英雄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大多數時候我們隊伍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要帶領自己尋找方向,衝出黑暗,而那微光就是對生命的執著,對希望的信仰。

  生活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然而面對生活的態度卻是他人左右不了的。人生裡重要的不是你身在何處,而是你正面朝何方。只要心懷希望,面朝大海就會春暖花開。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6

  肖申客,一個散發著罪惡之氣的監獄,沒有自由,沒有光明,沒有人性。

  該片以一名無期獄徒阿瑞的口吻講述了另一名無期獄徒安迪追尋自由的感人故事。安迪本是銀行的經理,卻因一起殺人案成了替罪羊,被毫不講理的送入了肖申克(之後敘述出安迪遭遇殺人案的事實)。與別人不同的是,安迪性格怪癖,剛強,在過暗無天日的監獄生活中還有著自己的越獄計謀。他逐漸與阿瑞成了死黨,得到了一個足以改變命運的小錘子。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故事最後安迪成功越獄,阿瑞服刑40年後奇蹟釋放,以監獄長的貪汙自殺和安迪與阿瑞的重逢為結局。

  生命中毅力誠可貴。安迪入獄的第一天起就定下了堅定的信念——用錘子鑿石牆!這個被阿瑞看做0年的工程,安迪用了20年就完成了。可謂是滴水石穿,兩三米場的鋼筋水泥在一把小錘子和20年的毅力前,就如那張海報一般一捅就破。當然,另一位主人公阿瑞也有著不屈的毅力。40年的等待,等白了一頭黝黑的頭髮,等皺了朝氣蓬勃的面龐,但等不掉的是樂觀,鎮定的心態。最終他的豁達、信念,使一個無期罪犯40年就出獄了。

  生命中智力誠可貴。看完本片,我們無不讚揚安迪那睿智的頭腦。安迪在短短20年間完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為人不知的鑿開水泥牆;幫監獄長“洗錢”使其無法自拔;借監獄長之手做出一個有名無實的“人物”;開辦屬於自己的圖書館——真是一個傳奇人物。如此說來,不可能的越獄又何談“不可能”

  生命中希望誠可貴。影片中安迪與阿瑞的對話實稱為經典。影片前半截阿瑞說,希望是危險的,它會把你越拉越深。安迪成功後,他說,希望是美好的,有了它才有動力。沒錯,希望是一切的動力。安迪心懷希望,他才會在逆境中爬向自由,儘管他的安全只能寄託於一張海報,儘管8000天如一日地擔心,勞累,儘管要在下水道爬行幾英里。

  生命的種種可貴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都體現了出來。有了感悟,才有阿瑞每隔10年的人生態度變化;有了勇氣,才有最恐怖的監獄頭頭請安迪喝酒;有了樂觀,才有這一對死黨乏味而有趣的監獄生活——

  總而言之,生命誠可貴。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7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老片子,其實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看過一遍了,這幾天又刷了一遍,從拍攝到現在,歷經十幾年的老片子依舊充滿了魅力。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的“自我救贖”,為了重見光明、追求自由的故事。電影中傳遞給人一種對自由的強烈渴望之情和對希望的堅持,具有著不屈的信念。這部電影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肖申克,並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座監獄,顧名思義,就是關押犯人,讓人改過自新的地方。在這裡犯人們無論幹什麼都要報告,最終讓他們成為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希望、自由和尊嚴在這裡已經消亡殆盡。正如瑞德所說:“剛進入監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在這部電影中,監獄已經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老布,一個已在監獄裡度過了半個世紀的七旬老人。在這裡他可以憑著自己受過的教育來贏得一點點其他犯人的尊重。有一天,得知自己被釋放的老布,第一反應反而是恐懼。像籠中的鳥兒被關的太久之後已失去了飛翔的能力一樣,老布已沒有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社會淘汰了。事實上,老布也曾嘗試著融入社會,可是五十年的距離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最後老布在一間昏暗的房子中自殺了。

  老布的悲劇令我們心痛。電影裡,瑞德認為老布的悲劇是因為體制化,並覺得自己,甚至是整個監獄,都正在淪為體制化的犧牲品。那麼從現實來看,一些心理素質不強的學生也正在演繹著同樣的悲劇。有些學生在學校裡待了太久,進入社會後,像老布一樣,因為缺乏生存的能力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在經歷挫折之後,就不堪重負而了斷自己年輕的生命。

  安迪本來是一個年輕而有前途的銀行家,可是他被冤枉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只不過兇手沒有找到,被判了兩個無期徒刑。進入了肖申克的高牆之內,安迪除了遭受了嚴格的管理體制,還收到了"三姐妹"肉體上的折磨。遇上這樣的事情,誰都會失去理智,然而安迪卻例外。

  安迪從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冷靜、勇敢、頑強、從不放棄用智慧來進行反抗,這正是安迪的不同之處,也正是我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所缺乏的。面對困難,我們總是過於浮躁,急著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總是過於怯懦,急著逃避而不是去面對。這也是我們要向電影中的安迪學習的。

  當所有人認為安迪要被壓垮時,他在一個暴雨滂沱的夜晚爬過500碼的充斥著惡臭的管道後尋獲了屬於他的自由。20年的`時間,一把石錘再加上安迪不屈的信念和對自由的渴望,最終挖通了一道瑞德認為要600年才能挖通的道路。實際上安迪始終都是自由的,他的心靈並沒有被肖申克的高強所束縛,對自由的渴望和對逃出去的信念也從未動搖。因為制度只能規範一個人的行為,卻不能禁錮人的思想。

組織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心得體會8

  雖然很早就有人向我推薦過這部電影,說值得一看,但我就是沒有找到它或者說沒有十分認真地找過它來看,一直到昨晚才看了CCTV-6的的播放。

  據說這部與《阿甘正傳》出於同年的電影被《阿甘正傳》大大地搶了風頭,《肖申克的救贖》成本是330萬的美金,可是最後只收回了360萬,幾乎是平本之作,而且與當年的奧斯卡無緣,但是在那之後至今,一直都是網民下載的熱門劇。

  影片沒有太多關於當時社會現實的描述,關於社會背景的交待只是一語帶過;沒有男女的感情戲;沒有動人的音樂;沒有唯美的場景;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這大概是《肖申克的救贖》輸給《阿甘正傳》的原因,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它的可看性,《肖申克的救贖》在情節的銜接連貫上做得很好,絲絲入扣,它是那種一氣呵成的電影,可以讓你從開始的第一分鐘就知道它在說什麼,而且到影片收尾也一直沒有絲毫迷糊感的電影。

  地點是美國新英格x的肖申克監獄,主要人物是兩個囚犯:被誤認為是殺害了妻子的銀行家安迪和已監禁多年的黑人瑞德。安迪被判終生監禁坐了冤獄,但是在獄中他從沒放棄過追求自由的希望,也沒放棄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權利的維護和爭取,並影響了很多獄友,幾乎改變了整個監獄。

  瑞德是個有能力的犯人,由於他和某些獄警的關係不一般,所以他能託人弄到許多監獄裡沒有的東西,香菸,牙刷,女明星的海報,還有最後安迪得之賴以逃出監獄的一把小錘子……

  在獄中,安迪和瑞德結下了深深的友誼,因為彼此都聰明機智,能很好地溝通思想。安迪更是非同俗流,他有著過人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有著哲人般睿智的心性,對生活堅持抱樂觀和熱愛的態度。他給獄警和典獄長做財務指導和免費財務服務;他堅持給州議會寫信,爭取增加監獄的圖書館經費;他爭取到啤酒和音樂用於改善同伴的生活;他喜歡讀《聖經》……

  安迪一開始就表現得與監獄裡的其它人不同,鶴立雞群,因為他根本無罪,因為他屬於高智商,本身就是上流社會的精英,只不過落難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厄運就這樣掉在你的頭上,只是我想不到這場暴風雨持續了那麼久,如果我做錯過什麼事情,我所受的苦難也可以贖回了。”

  監獄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以致於他們出獄後再也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反而又想重回監獄,布魯克斯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重獲自由並沒有給他帶來絲毫喜悅,反而最後自殺身亡。這是對當時美國刑律的莫大諷刺,本來刑律的目的是改造犯人,讓有罪的人重獲新生,重歸社會,最後這些犯人的一生卻徹底被監獄所毀,因為監獄早已毀滅他們對生活的所有希望

  安迪一直沒有放棄希望,他對瑞德說過:“希望是個美好的東西。”而在瑞德看來,希望在監獄裡是無用的,甚至是危險的東西。但最後,安迪的希望卻實實在在地給他帶來新生,實現了在旁人看來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那把瑞德形容為“如果想用它來挖地洞逃出監獄,至少得用上600年。”的小錘子挖出了逃跑的洞口,只用了19年的時間。瑞德最後也被釋放了,他幾乎也想走布魯克斯的老路,幾乎也被監獄生活毀掉。但最後,對安迪的許諾使他來到安迪所說的那個地方,按照安迪的叮囑,發現了安迪的行蹤,他追隨安迪來到了芝華士內歐——墨西哥的一個海島,安迪說那是一個可以忘卻記憶的地方……友誼又可以繼續,無論經過多少苦難,他們終於得到了回報,有了希望,至少生命還在繼續,再加上自由和智慧,迎接他們的,仍是廣闊而寧靜的天地……

  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教育,都透過安迪的話語和作為從這部電影中自然流露,它淡淡地向人們散佈著哲學理念,教人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