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 篇1

  很高興園領導安排我在6月23日到海大附屬幼兒園觀看戶外活動,剛到門口,保安就很有禮貌的對我們說:“老師,歡迎你們,裡面請”。一走進幼兒園,接待的老師就安排我們簽名,請我們喝水,讓我感到特別的溫馨。

  9點鐘活動開始,先是觀看大班早操表演,小朋友們每人手拿一個小桶,穿著統一的園服,排著整齊的隊伍,特別的神氣。教師在帶操時,動作熟練、到位,引導幼兒聽清音樂的節奏,對準節拍,動作協調規範、整齊到位,並能關注到個別,全體幼兒做操精神非常飽滿,狀態非常好。小朋友們的節奏感很強,能夠跟著音樂規範的做動作,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也很強,老師一變換手勢或動作,他們就能迅速的變換隊形,他們變換動作很快、很整齊,時不時就贏來觀看老師的一陣陣掌聲,那天太陽很曬,小朋友們都是頂著烈日做操的,而且動作很到位,他們很勇敢,很棒!

  早操結束後,小朋友們在老師帶領下,分別進入各個班活動的區域,小朋友們的活動器材很豐富,活動內容多姿多彩,有跳竹竿舞、走平衡木、搭積木、玩體操圈、玩沙子、繞障礙物跑、爬梯子等,老師只是簡單的講一下活動規則後,小朋友們就開始開展活動了。

  小朋友們在玩遊戲時都自覺的遵守遊戲規則,自覺的排隊,不需要老師操心。老師只是需要提醒小朋友們多喝水。這些活動都是孩子們自發想玩的遊戲,他們玩得不亦樂乎。我最關注的是大班的竹竿舞,小朋友們自由分工,哪些小朋友打杆、哪些小朋友跳,他們合作的很默契,時不時傳來一陣一陣的歡笑聲,他們跳累了就互相交換,不管是打杆的小朋友還是跳竹竿舞的小朋友,他們都玩得特別嗨,他們還邀請來觀看的老師和他們一起跳竹竿舞,我也參加了。和孩子們一起手牽手的跳竹竿舞,感覺自己也回到了幼兒時代,可以無憂無慮的玩遊戲,非常的開心。

  幼兒玩得特別盡興,活動結束後,孩子們會協助老師將器械進行分類,整齊擺放,速度很快,太讓我佩服了!幼兒在融洽和諧“自由”的氣氛中,能根據自己的意願、興趣,自由結伴選擇活動專案、器械,玩得主動、快樂……帶給我很多的啟示。在以後的工作中,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斷創新,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給幼兒營造溫馨、快樂的生活、學習環境。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 篇2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尤其是戶外遊戲活動,不僅發展幼兒基本動作,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幼兒身體素質,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為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利用寒假時間,閱讀了臨朐縣教育局所編著的《快樂遊戲健康成長――臨朐縣幼兒園戶外活動掃描》一書。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對戶外活動有了更深刻的反思與理解,現在我將這次讀書的收穫分享給大家。

  一、戶外活動兩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

  保證幼兒每天兩小時的戶外遊戲活動時間。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面對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大肆鼓吹的超前教育,我們勇敢說不。並且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了生活化的遊戲環境和材料,開展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發展水平的戶外活動,創造一切條件讓孩子們在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中,滿足身體健康發展的需要,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

  二、混齡式幼兒自主性戶外活動

  以幼兒為本,立足於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特點,從環境改造、材料投放及園本資源等方面不斷最佳化戶外活動,增強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的實效性,開展“大帶小、小促大”的混齡式幼兒自主性的戶外體育活動。本活動以幼兒自主活動為目標,對幼兒戶外活動環境進行整體規劃改造,合理劃分區域,在園內建造小山丘、沙池水池、種樹、鋪草等,因地制宜地創設各區域,在這些區域中讓不同年齡的幼兒自由選擇,彼此聯絡,產生互動作用的活動,開展“大帶小、小促大”的混齡式幼兒自主活動,讓幼兒在良好的體育環境中充分的自由結伴、自選內容、自主活動。

  三、園本特色課程

  藝術是人們創造美和表現美的重要形式,其中美術是孩子的第二種語言,是孩子用心靈和世界對話的一種形式,幼兒感受美的方式雖然膚淺或幼稚,但是他們已經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指南》中對幼兒園美術教育作了全面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透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象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這也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比如說:石頭畫,石頭畫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較獨特且充滿吸引力的美術活動,對幼兒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四、弘揚民族遊戲,讓我們的文化繼續傳承

  跳皮筋、跳方格、老鷹捉小雞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民間遊戲,我們應該把民間遊戲引進幼兒園成為孩子們願玩、樂玩的遊戲,這樣既增加了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又發展了孩子的社會性交往。使我們的孩子眼中不再只有玩具“同伴”。當然在選取民間遊戲時,並不是全部應用,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總之,開卷有益。孩子就是一顆具有強大生命力強大能量的種子,只要給它陽光雨露他們都會迸發出強大驚人的生命力、創造力,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大大的驚喜。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 篇3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包括基本動作、體育遊戲、體操、器械練習等。由於教師一般習慣於室內組織活動,有一半以上的教師不喜歡上體育課,其主要原因有:戶外活動時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擾,秩序不好控制,加上教師本身對體育的基本動作了解得不全面、不夠準確,故覺得體育活動不好開展。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應該如何更有效地組織開展戶外活動呢?

  一、制定相應目標,保證充足的活動準備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實際發展水平,確定基本動作的學習。

  二、創設愉快的活動環境,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樂趣現代的家庭多數居住在高樓裡,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小樂園,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這裡渡過的。鑑於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戶外活動的裝置、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戶外大型玩具是幼兒園的必備設施。

  三、以幼兒為主體科學安全的進行體育遊戲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是幼兒園每天必要的生活環節之一。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對幼兒園的戶外活動也有了新的理解。積極地開展戶外活動,不僅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促進動作協調發展,而且能給幼兒帶來歡樂的情緒,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中大班的幼兒有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對各類活動器械有了不同程度的熟悉,能輕車熟路地在戶外進行活動,在老師適時的提醒鼓勵下還能自主創新各種不同的玩法。而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體力較弱,身體活動能力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他們往往不知從何玩起,左右觀望,沒有活動的積極性。

  要促進幼兒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就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科學化。首先,應把幼兒喜聞樂見的體育遊戲、操節、器械活動、體育自選活動等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配,安排宜多樣化。其次,靈活機動地運用集體活動與個體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針對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第三,必須掌握適宜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要根據人體生理機能能力變化規律、氣候、場地、器材等因素合理確定活動的生理負荷。第四,加強保護,預防損傷。鍛鍊與保護是達到同一目的的兩個方面。活動時教師要進行周密考慮,選擇平坦、清潔的場地,對器材作安全檢查,設立必要的活動規則,合理地做好組織工作,防患於未然。

  四、注重個體差異,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遊戲中教師要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遊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例如:孩子在跨跳活動中,我們把小河的寬度設計得有寬、有窄,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在寬的地方一躍而過,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過而不會躊躇不前,讓每個孩子都能透過小河,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透過觀察,教師在瞭解每個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讓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選擇,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孩子,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在戶外自由活動中,老師除了有意識地組織一些遊戲活動外,還應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每週都有大型玩具對全園孩子開放時間(不同班級的幼兒戴不同顏色的帽子,可藉此判斷不同班級、年齡幼兒的交往情況),這種打破年齡、班級界限,擴大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使孩子在活動中相互影響,共同進步。老師對孩子的活動時要認真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積極性,對於引導又不要干預過多。也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運動器械,自由結伴,讓孩子能在快樂,有趣的環境中進行與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發現到的資訊。使兒童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更好的去實踐和探索。

  最後應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遊戲以何種方式在何時結束遊戲,對一節好的體育遊戲活動來說也是必要的組成要素,值得教師認真考慮 一般來說,在全班幼兒情緒較為高漲,還未感到很累的時候結束遊戲最為合適 此時結束遊戲,能讓幼兒回味遊戲的過程,期待下次遊戲的來臨 此外,遊戲結束時,教師還應引導幼兒參與器材的收拾與整理, 在每天豐富多彩的遊戲中,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了,在愉快地情緒中鍛鍊了身體。以後我們要持之以恆地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並且把主動性讓給孩子們,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創新更多的活動內容,更有效地開展戶外體育活動。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 篇4

  最近組織和參加的各類現場觀摩和教研交流活動中,討論的話題基本都是圍繞幼兒園的戶外活動而進行,在對於幼兒園戶外的價值與目標上,大家基本都是認同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觀點,也都認同遊戲蘊含了孩子們的身體運動,遊戲過程本身就帶有了促進幼兒動作發展和體質增強的功能。那麼,我們就需要不斷的去明確其中的兩個關鍵詞,那就是什麼是真正的遊戲?怎樣才能稱之為基本活動?

  遊戲就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載體,因為幼兒學習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經由他人告知,而是經由與物質世界互動,與其他孩子互動來建構知識的。關於幼兒園的遊戲定義與其他學段的遊戲有很大的不同,這裡的遊戲更加的需要體現自主、自由、創造、愉悅的遊戲精神,而是否體現遊戲精神,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標準來觀察和判斷一下:

  第一,幼兒是否可以自由選擇或自願參加活動;即從我們從幼兒參與活動的外顯行為來判斷其內部動機:這個活動(或者活動的材料)他喜歡嗎?他參與這個活動(或者選擇使用的活動材料)是出於內心的興趣而自願參加或選擇還是被安排進行的?這個活動(或者材料)他是自由選擇、自主決定而參加的還是被要求參加的?等等

  第二,幼兒是否可以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即誰才是活動的方式方法的控制者,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來看孩子的活動方式方法來判斷。比如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式,是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遊戲的需要而決定,還是教師設定的區域內容和規則要求所限定。也就是說這個材料的使用是教師指定的運動練習方式還是孩子的自主遊戲方式。再比如,遊戲的內容和規則是孩子們自主商討決定還是教師根據區域或練習需要而制定等等。

  第三,幼兒是否會尋求或擔憂遊戲以外的獎懲,兒童的遊戲目的是滿足自身內在對世界探索的慾望和快樂的精神需求,而不是為了外在的肯定或獎懲等。因此,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是否會受成人的干預,這種干預是否是對於幼兒的遊戲行為進行對錯、好壞的評價和獎懲,是否會讓幼兒不能夠全身心的專注和投入遊戲之中,都是值得反思和改進的。

  當然,不是所有符合以上條件的遊戲都能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幼兒園裡發生的遊戲與其他遊戲的不同就在於它需要具備自然性和教育性的雙重特點,幼兒遊戲的環境和材料投放是由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所提供,這樣的環境和材料是有目的的選擇和提供的,這些材料和環境可以滿足幼兒多感官的感知,這些材料和環境可以讓幼兒獲取新的有益經驗,這些基礎具備了,然後才是孩子們的遊戲生髮,而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因為遊戲的存在而具備了多種的身份與角色,比如遊戲的觀察者、合作者、秩序和安全的維護者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在實踐中去發現和積累操作的經驗。

  幼兒園戶外活動大迴圈心得體會 篇5

  最近這段時間,無論是組織牽手活動還是學科組活動,還是其他的交流活動,話題都是圍繞“開放性戶外活動”而進行,既有聽老師談實施中的困惑或問題,也有我的一些思考和實踐的分享。

  各種場合下的對話和交流,總體感覺:大家其實都認同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和重要價值,只是一談到需要我們“放手”,就會有些猶豫,有些“不太情願”,至於其中的原因,我覺得不僅僅是對安全上的顧慮,而是這樣兩個心結需要我們自己去慢慢的解開:

  心結之一:我們太容易從孩子的自主遊戲中失去原有的那份成就感。在由老師們主導或組織的活動中,我們雖然很忙,但內心很踏實,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在盡責,覺得我們的價值在忙碌中充分體現出來了,孩子的“學習和發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活動下來,本來不會的現在會了,因此我們非常容易從中尋找成就感和滿足感。但是一旦真正的放手,我們往往就會變得身體不是那麼忙碌,因為孩子們根本不需要我們的組織與傳授,也基本不會來找我們進行組織和傳授,他們自己會玩,而且玩的遠遠比我們組織的更有趣。這時的我們很容易就會無所適從,茫然無措,進而產生一種空虛或恐慌感。空虛或恐慌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些什麼,無法理解遊戲中孩子的具體發展,無法感受自己在孩子游戲中的價值。

  心結之二:我們也許並不希望發生或者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是的,放手之後,因為材料不再由老師們控制,孩子可以自主選擇,自由的使用,場地不再由老師安排,孩子們可以自主決定,自由流動。這時候,老師們往往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場面太亂了。人亂、東西亂,秩序亂,於是我們就會有各種擔心和糾結,第一擔心當然是安全,其次是效果。但很多時候,面對這些問題又沒有好的方法來解決,更沒有成熟的經驗來借鑑。於是在我們的思維中,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避免問題,不放手也就不會有諸如此類的問題發生吧。事實上,有問題才是發展的動力,解決問題才是發展的佐證。很多時候,亂其實是我們認為的亂,孩子們並不覺得亂,就像那句經典的話語“媽媽覺得你冷”,也許,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蹲下來,仔細去看每個孩子的發光的眼神和或亢奮或專注的表情,發現的就不再是亂,而是每個閃閃發光的童年。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樣的心結不解開,無論灌輸再多的理念也無用,再多的參觀和學習也無解。其實,既然認同,那就勇敢的去做吧,從0到1是最難的突破,但只要跨出第一步,後面的事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當然,放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急不得,是需要小步遞進,循序漸進的。每次放一點,看到孩子們的能力,相信孩子們了,再放一點,慢慢的孩子們能力強了,我們的膽子也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