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8篇)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8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1

  礦山救援是一項集專業性、業務性、技術性、實戰性於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有頑強拼搏、勇於奉獻的精神,更要堅持科學決策、安全救援的原則。

  在救護大隊的17年間,肖文儒參與處理煤礦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膽大心細、勇於拼搏,練就了過硬本領,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0年,在處置山西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嶺礦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後5次下井指導施救。在救援關鍵階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偵查,掌握了第一手資訊,會同地方政府人員制定了嚴密的行動方案,奮戰8天8夜,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礦工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次救援被困礦工的壯舉,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讚譽。“世界礦業史上最讓人驚歎的救援之一”“成功書寫了人類的大營救”“‘中國礦工獲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蹟之首”——許多國外權威媒體這樣評價。

  1000多名救援人員,連續奮戰14個晝夜,救出11名礦工——山東棲霞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說是國內難度最大的礦山救援案例之一。舉棋若定的肖文儒,為這個被稱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起初,現場指揮部決定佈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但因該礦岩層地質條件複雜,有構造破碎帶,2號鑽孔卡鑽廢棄。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肖文儒果斷向指揮部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臺高效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事後證明,這是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關鍵舉措。原來,13日開鑽的3號鑽,孔鑽至井下521米處時,井底偏移達7.4米。經專家組充分論證,決定由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7日13時56分,這個“生命通道”終於打通。

  救援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可謂“一山放過一山攔”。由於3號鑽孔湧水在巷道積聚,工作組建議指揮部啟用備用的4號鑽孔代替3號鑽孔,承擔“生命通道”功能。為防止4號鑽孔發生湧水,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並被指揮部採納。後來,被困人員轉至4號鑽孔下方,最終11人獲救。

  肖文儒的專業能力、業務素質在一次次救援實踐中得到有力印證,他是救援人員心中“權威”的代名詞,是新時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護大隊那些年,肖文儒不斷探索實踐救援新技術;為實現更加科學、安全的救援,他38年來不斷總結應急救援經驗,參與《礦山救護規程》制定和修訂,主編出版了《礦山事故應急救援典型案例及處置要點》等;為持續發展壯大應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層調研,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特別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建設貢獻了力量。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2

  肖文儒至今難以釋懷,多年前大同某煤礦發生火災事故,一開始還可以透過電話聯絡上井下被困人員,但由於當時技術手段落後,被困人員最終全部遇難。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救出來。”他說。

  今年1月,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發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員位於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由於地質情況複雜,不僅鑽孔工作難度極高,井下湧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圍堵後有追兵”之勢。

  4個鑽孔“多管齊下”,相繼遇到問題。肖文儒當機立斷:提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帶一臺高效能鑽機前來增援!

  這時,救援希望最大的3號鑽在鑽至井下521米處時,距井底目標偏移已達7.4米。

  一子落而滿盤活,新增救援團隊及時對發生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僅用4天,這條“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號鑽孔中,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確保了這條生命維護和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後來證明,這個方案讓轉至4號鑽孔下方的被困人員生存環境大大改善,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最終,11名被困人員獲救,這次事故救援也被業內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臨場應變、力挽狂瀾,靠的是廢寢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達旦的實戰訓練。38年來,肖文儒不管崗位、身份如何變化,他一直衝鋒在救援最前線,成長為我國礦山救援的權威專家。

  “加強瓦斯實時監測!”2017年秋,遼寧阜新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現場連續工作11個小時,當作業現場瓦斯濃度達到3.5%並繼續上升時,他立刻組織調整通風系統,將作業現場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範圍,最終,8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舉棋若定,落子無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鍊和刀鋒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國應急救援系統的“老兵”。

  從推廣正壓氧氣呼吸器、高壓排水軟管等裝備的廣泛應用,到加快救援應急通訊、礦用石膏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組織起草礦山救護規程和救援條例,到“傳幫帶”各類現場處置和技術裝備的經驗……肖文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精神和熱血擔當缺一不可”。

  他的手機上,存滿了全國礦山救援大隊大隊長和總工的電話號碼,一有機會,他就深入基層救援單位,推廣礦山救援的新知識新辦法,服務於城市救援與綜合救援。

  “運用新方法新技術,老肖為應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說,“他不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燈。”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3

  2021年初春,某煤礦透水事故發生的第二天,肖文儒就星夜馳援,抵達現場。

  春寒料峭,救援隊住的是帳篷,吃的是盒飯,每天工作到凌晨。59歲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離,重新整理了他自己最長的現場工作記錄。

  可是,他的心臟已經放了3個支架了,還患有腰椎間盤突出、高血壓、關節炎……對於這個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經常持續工作幾十個小時的人來說,這些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有一次,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衝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第一時間撥通了他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他卻很平靜地回答:“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

  在工作中他雷厲風行,在生活中卻平淡如水。

  他不允許家人因為私事麻煩組織,也不讓家人經營與他工作有交集的業務。一次,一位同學託肖文儒幫兒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絕:“對不起,我沒有那個能力。”

  當年的很多救援隊友已改行換業,有的發了大財,勸他也“下海”,但老肖始終堅持:“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這工作有價值。”

  今年7月,河南發生特大暴雨災害,肖文儒帶領14支專業救援隊趕赴新鄉開展搶險救援。12天沒日沒夜,他們吃苦受累,立下汗馬功勞。但救援結束後,肖文儒第一時間帶著隊伍悄悄撤離。

  把職務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寫“大”——這是肖文儒的老同事、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資產財務部二級巡視員孫國建對他的評價。

  經歷生死、見多離合,肖文儒的確把很多東西看得很淡,但對師生情誼卻格外珍惜。

  38年間,肖文儒把40多本厚厚的救援筆記中的心得經驗,傾囊傳給了一批“好苗子”。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指揮協調部三級主任科員喬天楷記得,2019年自己從部隊轉業來的時候,還是煤礦救援的“門外漢”,肖老師帶頭領著他們下井,逼著他們學習。徒弟們救援有功,他比誰都興奮。

  還有一份情,他埋在了心底。那是對家人的愧疚之情。

  肖文儒的兒子上小學時,曾把對爸爸的思念凝於筆端——“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為每天早晨我還沒起床,爸爸已經離開了家;我晚上都睡著了,爸爸都還沒回來。”

  肖文儒的母親生前也曾對他抱怨:“我遇到困難、想找人幫忙的時候,都想不起來你。”

  說到這些,這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鐵漢紅了眼眶。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誰人不想?但作為一名應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聲起,就應生死以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作為應急管理系統的群眾代表參加國慶70週年慶祝活動,登上了“眾志成城”方陣彩車。

  “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應急救援人的訓詞,肖文儒用畢生踐行。

  他說:“在‘全災種、大應急’要求面前,我們要從‘救’向‘防’轉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邁。”

  肖文儒仍然時刻準備著,奔赴下一個戰場……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4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從山西省雁北地區煤礦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原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工作。那時候,煤礦井下生產條件艱苦,大小事故時有發生。肖文儒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同地區上千個煤礦,幾乎每一天都有事故。當時老隊員常說,什麼叫救護隊?就是‘身背呼吸器,手拿斧和鋸,井下著了火,只有打密閉’,這四句話充分反映了當時我們國家礦山應急救援的整體水平和處置能力。”

  戴上呼吸器,就要與外界隔絕,耳朵裡全是自己呼氣和吸氣的聲音。披著澆透了涼水的草袋子,到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溫火區打密閉,忍受常人難忍的高溫與高溼的“折磨”。肖文儒說,這讓他感到,這份“水深火熱”的救援工作不僅與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著很大的差距,而且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動,讓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壓力。肖文儒說:“如果我們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那麼背後就有幾個家庭和許多人能減少痛苦,所以這就更加堅定了我繼續從事應急救援工作,也就是堅定了我‘擇一事、終一生’的決心。”從基層礦山救護隊到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多年來雖然工作崗位在變化,但肖文儒有一個習慣從未改變,只要參與救援就會實地下井勘察情況,因為只有下井掌握第一手資料,救援方案才更有針對性,救援行動才更有效。

  今年1月10日,山東煙臺棲霞市笏山金礦發生井下爆炸事故,擁有豐富礦山救援經驗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救援過程中,在打通從地面至被困人員的鑽孔後,被困人員從600多米深的地下深處,透過直徑10釐米的鑽孔傳遞上來2張紙條,上面寫著:“望救援不停,我們就有希望”“麻煩再送一部電話作為備用,聯絡不到你們,我們就找不到黨了”。當這兩張紙條從井下傳遞上來時,肖文儒在為倖存礦工感到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從業以來從未有過的責任與壓力。肖文儒說:“這兩張紙條,就說明人還活著。那已經是發生事故的七天七夜了,這些活著的人必須要救出來,感覺責任更加重大。鑽孔只是維持著他們生命,但是還要有個逃生通道,也就是救援通道,我們就主要圍繞著清理井筒。當時井筒也塌落堵塞得很嚴重,說實話壓力也很大,但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你把握住這個怎麼做都不過。我們就要想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手段,千方百計把被困人員救出來。”

  14個日夜,肖文儒帶領專家團隊和救援隊伍,吃住在一線,反覆研究救援方案,多種技術路線同時推進並創新應用世界領先的鑽機救援技術,為救援爭取了寶貴時間,成功救出11名被困礦工。這次救援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堪稱教科書式的典型案例。肖文儒說:“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我們的一切付出都值了,所以這是非常光榮的職業。”

  肖文儒曾說,“睡覺時做夢,夢見最多的是在井下搶險救援的場景”。2010年山西王家嶺煤礦特別重大透水事故,2013年吉林通化八寶煤礦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7年遼寧阜新萬達煤礦透水事故,2019年四川宜賓杉木樹煤礦透水事故……參加工作38年,肖文儒參與、指揮和指導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記錄救援事故的本子有40多本,年均出差100余天,最多的時候一年200多天。肖文儒說,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盡一個應急人的天職,只要黨和人民需要,他就無怨無悔,衝鋒在前。“我從事了30多年的應急救援,最讓我難以忘記的就是事故現場險象環生、驚心動魄的場面,同時讓我難以忘記的還有每當我們付出艱辛,最後把被困人員成功救出之後那種幸福和喜悅,所以這個工作讓我覺得值!什麼叫黨和人民的‘守夜人’?‘守夜人’就是我們要站好崗、值好班,守護百姓的安全。”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5

  多年一線救援的“火裡來水裡去”,讓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從事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後,又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造成了他心臟血管95%堵塞,因而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家人跟他說要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肖文儒總是將前往現場救援說成去地方出差、調研幾天。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衝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立馬撥通肖文儒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裡,有一個行李箱,便於他接到救援任務後“說走就走”。他說:“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得。”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卻讓人看到人民在他心裡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縣突發山體垮塌。肖文儒帶領工作組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保障救援環境安全。他沉著冷靜、精準研判,帶領工作組和當地政府部門人員進入作業區。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於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曬,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就著涼水服下藥片後,才撐了下去。

  “這些年,我最難以忘記的是驚心動魄的事故現場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歷盡千辛萬苦把人救出來。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對於這份事業,他永遠保持著衝鋒的那股勁兒。

  像肖文儒這樣連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見。當年參加全國救護大隊長培訓的同期隊友大多已改行換業,但他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專業。他說:“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願意傾盡全力。”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6

  肖文儒,男,漢族,1962年8月出生,山西朔州人,中共黨員,現任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他從事礦山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工作38年,從普通礦山救護隊員成長為傑出的礦山救援指揮專家。他先後參加、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餘起,多次冒險深入災難現場,在多起重特大事故救援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成功解救被困群眾1000多名。他牽頭或參與制定管理規定、完善救護規程,探索救援技術、培養業務骨幹,有力提升了應急救援科學化專業化水平,為提高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肖文儒同志是應急救援一線工程師的傑出代表,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他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模範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終保持“迎難而上、向險而行”的衝鋒姿態,堅定做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他專業精湛、本領高強,始終遵循“科學救援、安全救援”的'工作原則,為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始終堅守“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人生底色,彰顯了黨的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為宣傳褒揚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肖文儒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全社會向肖文儒同志學習,以先進模範為榜樣,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精神滋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心懷“國之大者”,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積極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環境,勇於創新、頑強拼搏,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7

  夢境中,常常是火光滔天,他,獨自一人,穿梭火海邊緣。38年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參與過多次重特大災難事故營救:每一場災難,都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右眼角的傷疤,是燒糊的拉鍊蹭到臉上留下的;變形的關節,是長期冷熱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習慣,在辦公室備好一隻行李箱,隨時準備,救人於危難。“我不能離開”700多起災難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眾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機裡,存著許多他參與過的救援現場照片和影片。他能準確說出每一次事故的時間和搶救人數。“這些不是照片、數字,都是一條條人命、一個個家庭啊!”“人命關天”這四個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礦務局雁崖礦井下中央變電站突發著火事故。

  當23歲的肖文儒和同事們成功帶著被困人員升井,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撲通”一聲,跪了下去:“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老人這一跪,重重地壓在了他的心上,也永遠地趕走了曾經的猶豫。應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難、太危險了!20世紀80年代,應急救援人員很多時候是在“賭命”。戴上呼吸器,披著澆透了涼水的草袋子,應急救援隊員要在井下災區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溫中工作;濃煙翻騰,他們只能閉著眼睛打密閉牆,一旦走錯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夾,後果不堪設想……一次救援,肖文儒親眼目睹隊友倒在井下。“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這工作咱別幹了啊?”肖文儒的腦海中,自己母親流著淚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親含著淚的重重一跪,最終重疊成一個聲音:“我不能離開。”選擇了應急救援,就選擇了與“死神”較量。記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隊友命懸一線。“隊長,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礦井下盲巷積存的幾十噸煤粉發生自燃,形成隨時噴發的“火山口”,高壓水槍衝起煤塵,火光瞬間迸發四射。

  “趴倒!”電光火石間,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話音剛落沒幾秒,爆炸聲響徹巷道,火舌瞬間吞噬了作業空間。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槍對準火點,一秒、兩秒……氧氣越來越稀薄,一分鐘、兩分鐘……視線越來越模糊……幸好,火勢被及時撲滅。“如果當時晚趴下幾秒,或者沒有堅持繼續滅火,可能我們就犧牲了。”肖文儒說。井下二次爆炸,是礦難救援中最大的風險點。而這樣的生死關,肖文儒硬闖了4次。從煤礦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從隧道坍塌到山體垮塌,肖文儒總是向險而奔、逆向而行。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行動才能更有效。

  多少年來,只要到了事故現場,肖文儒就要揹著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揮救援,直到天亮才發現自己被滿地炸藥“包圍”;在瓦斯濃度高達4%以上的現場,他曾兩次爬下巷道檢視,力排眾議調整救援方案。“向前一點、再向前走一點。”挺進生命禁區的每一次,肖文儒都會押上“所有的砝碼”。因為他相信,在漫無邊際的黑暗深處,還有人等著他帶去一束光。

  關於時代楷模肖文儒的個人心得體會8

  在救援中,僅礦山二次爆炸,肖文儒就經歷了4次,每一次都命懸一線。

  事實上,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礦山企業大多是地下開採,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塵、衝擊地壓等多種致災因素的影響,一旦發生事故,這些致災因素在井下有限空間內交織疊加,產生高溫濃煙、二次爆炸等次生災害。

  肖文儒回憶,上世紀90年代,他曾帶著兩名隊員對一起煤礦火災事故進行救援。當時,該煤礦通風不良,礦井下積存的幾十噸煤塵在中部巷道發生自燃。“那真是生與死的考驗,水與火的洗禮。”現在想起來,他仍忍不住感慨。

  到達現場後,肖文儒和隊友舉起水槍開始滅火,但水槍裡噴射而出的水柱攪起了更多煤塵,火光跟著就衝出來了,井下發生了二次爆炸。提前預判到這一情況的肖文儒,讓隊友們“全部趴下”。而趴在地上的肖文儒手持水槍繼續滅火。肖文儒說:“我知道氧氣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勢。如果當時我停止滅火,可能就犧牲了。”

  2018年6月5日,遼寧省本溪市龍新礦業有限公司思山嶺鐵礦措施井井口發生炸藥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傷。事故發生後,根據應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當晚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對散落在廢墟中的炸藥渾然不覺。直到天亮後救援人員清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被炸藥包圍。

  今年1月,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多人被困在600多米深的地下。肖文儒帶領專家團隊首次創新應用鑽孔救援技術,會同各方力量逐個_難題,11名礦工在被困14天后成功獲救,被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

  在救援過程中,被困人員透過鑽孔傳遞上來兩張紙條。第一張寫著:“望救援不停,我們就有希望,謝謝你們了!”第二張寫著:“麻煩再送一部電話,做為備用。聯絡不到你們,我們就找不到黨了。”

  在700多次“生死營救”中,每一次都是肖文儒和戰友們從死神手裡搶人。從上世紀80年代太原大大小小的礦山事故救援到2010年山西王家嶺煤礦特別重大透水事故救援,到2019年四川宜賓杉木樹煤礦透水事故救援,再到今年山東棲霞笏山金礦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很多重大事故的救援現場,都有肖文儒“逆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