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1

  如果不是小米媽媽的推薦,成媽很難想到去讀楊絳的這本《我們仨》,甚至連楊絳是何許人也都不知道。成媽僅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讀完此書,很是為他們一家三口相扶相守所感動,也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卻仍工作的態度落淚,為互愛的一家人失散而悲傷。

  楊絳是錢鍾書老先生的愛人,錢鍾書是《圍城》的作者,他們的愛女名錢瑗。此書是楊絳老先生於九十多歲後懷念已逝去的另二位家人作做。書中描述了她們顛沛流離的一生,但卻患難與共,相互理解與支援,同時堅守自己的信仰,沒有抱怨,積極的生活態度。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描寫一家三人的品質,但字裡行間及一生事蹟卻透露著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的高尚品格。

  很是為文末所描寫的一句話感動: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如此,會歷經大起大落,會歷經生老病死,端看我們用何種態度生活著。用積極的一面看待人生,人生是快樂和幸福的;用消極的一面看待人生,則人生充滿不幸。其實現代社會,我們人人是幸福的,沒有飢餓,沒有戰亂,是和平發展繁榮昌盛的好時機,幾百年才一遇。我們處在這樣的好時代,有什麼不知足的,又怎麼能不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

  我心亦然。回想著自己曾經許下的願,為社會貢獻一些心力,去落後地區資助些生活困難的孩子。但總是為生活中各種雜事纏繞和困擾,將那些心願拋諸腦後了。等成成大點要去實施了,帶著他去去落後地區,體驗當地的生活,讓他明白他是幸福快樂的。

  看完了《我們仨》,我也學到了很重要的一條,不要抱怨。其實人生中總會遇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會被誤解,會被陷害,但沒必要抱怨的。今後我也要摒棄抱怨,用平常心看待得與失。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2

  當我們抱怨這個世界太不公平的時候,冷靜下來,尋找生活中最真實最平凡的感受。時間是一把無情的雕刻刀,帶走一切,站在時間的尖端,只留下無限的回憶。改變不了結局,但還是堅強的走下去。三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的記憶。我不禁感到很感動。

  《我們仨》是著名作家江洋的代表作。看到書名自然會想到一家三口,也是如此。《我們仨》是一部回憶江洋三口之家幾十年風雨人生的作品。單純的幸福不可能是一輩子平平淡淡的,但一點點溫暖就是那麼幸福。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從江洋患得患失的夢想開始,這可能是生命即將結束的暗示。雖然錢鍾書一味安慰江洋,說這只是一個老人的夢,他會經常夢到,但並沒有緩解這樣的夢的數量。在夢裡,江洋掙扎著尋找錢鍾書,要麼走進死衚衕,要麼獨自在昏暗的車站等著,誰也不等。那句“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起回家”是那麼的真實,讓人心疼。每個人都知道生命垂危,但他們可以如此相互欣賞。家,此刻,對他們來說已經變得如此遙不可及。

  江洋是一個真實而堅強的人。面對女兒和丈夫的離去,她沒有崩潰。從走古驛道到古驛道上相聚,有一段很緊很緊的路程,只要我們三個人,就有我們的家。在古驛道上,他們三個分開了。

  江洋說:“這是一個漫長的夢。夢是生動的,醒來不如做夢,但畢竟是夢,完全是夢。”這樣的文筆和優美的文字掩蓋不了江洋心中的悲傷。女兒沒了,老公沒了,家沒了,只剩下我自己和我的回憶。

  因此,江洋開始了她的回憶。她和錢鍾書相識,相知,相戀,和諧地生兒育女,過著穿插其間的平凡生活。楊瀾說:“我們家很簡單;我們三個人很簡單。我們不互相競爭,我們只想在一起,在一起,做我們能做的。遇到困難,我和鍾書分擔負擔,困難就不再困難;有了阿源的幫助,無論什麼苦,什麼苦,都能變甜。如果我們稍微開心一點,就會變得很開心。所以我們三個是不尋常的治癒。江洋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所以他只能重溫他們三個一起生活的歲月,然後再和他們在一起。

  看著書中的描述,似乎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靜靜的感受著他們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最後,我被附錄中的真實字母驚呆了。也許在當今社會,三口之家這麼和諧簡單的已經不多見了。

  活著不一定要有驚人的成就,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人生無非就是出生、學習、工作、結婚、生子、退休、離世的過程。簡單的活著就是幸福。《我們仨》平凡的生活是我們現在的榜樣。可能有人會說,時代不同了,但不管哪個時代,生活還是要走下去,家還是會存在的。現在離婚率高,殺妻殺子殺父的現象屢見不鮮。拋棄妻子隨處可見,“物質女王”更是觸目驚心。單親家庭、同父異母兄弟、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家”字蒼白無力,一碰就碎。我們應該在哪裡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婚姻愛情?

  《我們仨》讓我看到了愛情的神話,生活的真諦就在於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需要靜下心來,看看這些正能量的書,為我們的精神家園加油。真愛是存在的,但它必須經歷患難與共的艱難歲月,才會永不離開;也有和睦的家庭,但一定是一家之主。生活不能給你你想要的,你要自己去爭取。沒事的時候,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情感,幸福就在自己手中。

  最後,我用江洋的一句話結束了我的讀後感:“世界上沒有簡單的快樂,快樂總是帶來煩惱和擔憂。世界上沒有永恆。我們的生活很坎坷,晚年也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舊病緊迫,我們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人間好物不強,彩雲易散,琉璃脆。今天就剩我一個人了。我清楚的看到之前‘我們家’的公寓只是旅途中的一個客棧。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裡。我還在找歸途。”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3

  看完《我們仨》,正值楊絳先生百歲。楊絳先生自稱,已經走到了人生邊。低調、與人無爭,一直是她和錢鍾書先生給人的感覺。在《我們仨》這本小傳中,楊絳先生敘述了她和錢鍾書及獨女錢瑗(圓圓)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高階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求的氣氛以及濃濃的親情。

  文章以一個夢開頭,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一生的伴侶。夢中的緊張和甦醒後的“埋怨”,讓我為這一對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而動容。

  其後,便是一個長長的亦真亦幻的夢的故事。錢老生病了,圓圓生病了,楊絳每日跋涉在探視的路上,走過一個又一個驛站,走過春夏秋冬幾個季節;一邊是老伴兒,一邊是愛女,都停止了和她一起前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無望的邊緣;圓圓先走了,錢老也走了,“我們仨”失散了,家,成了尋覓歸途路上的驛站,楊絳,也走到了人生邊緣。

  第三部,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楊絳和錢鍾書結婚後到英國留學、愛女出生、回國工作直到錢鍾書和錢瑗相繼去世的一系列人生歷程。平凡樸實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援和扶攜,而同甘共苦的風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愛。記得最深的是他們的“探險”。這是一個多麼適合夫妻的“節目”啊。在“探險”中,交流著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可以談工作,談家事,談路上的景緻和行人,可以看到什麼聊什麼,沒有主題,但在這隨意的聊天中,夫妻之間交換了意見,釐清了思路,增進了瞭解。生活在繼續,溝通沒有斷,感情不斷加深。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快樂。看著一個個小故事,讀著一篇篇信件,望著一副副漫畫,我彷彿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裡,處處有歡笑,有情調,有趣味。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一起“對付”媽媽;父母關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看著那些妙趣橫生的信件,看著那些親暱的稱呼,真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書中還有個細節,很是觸動了我。他們仨,出差了,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常在一起“把玩欣賞”。書後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裡有著真真實實的反映。我想,愛是需要表達的。這些“石子”,其實就是一份份愛的表達——熾熱也好,瑣碎也罷——總之,相互的愛戀和關懷,都讓這些“石子”說盡了。誠然,感情真摯與否,重行甚於言,但是,愛,如果做了,又表達了,不是更讓家人瞭解和明白了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4

  注意到楊絳先生是從微博上流傳甚廣的那篇《一百歲感言》開始的,一開始很好奇為什麼要稱呼一位女子為先生,細細探究之後才知是先生是一種尊稱,我想就應跟我們此刻叫的老師是一個意思吧。

  在買這本《我們仨》之前還買了一本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這本書前半部分有寫一些關於鬼神的事情,我看到一半覺得太滲人便跳著看了下去。《走到》對我來說比較沉重,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才會去翻看,我看書總是期望能從其中獲得能量,沒用的書我是不看的。

  這幾日清閒得要命,遂在網上翻到這本書《我們仨》,之前也看到這本書,但是沒買,可想而知我是個多麼受情緒影響的人。

  《我們仨》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叫我們倆老了,第二部叫我們仨失散了。第一部跟第二部講的是亦真亦假的夢,楊絳先生在古驛道上留意翼翼的走著,每一天去到鍾書船上陪伴他,太陽落到船頭便要起身回客棧。楊絳先生的“萬里長夢”最後在兩年之後做完了。第三部分叫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個部分詳細記述了楊絳先生同鍾書從結婚到阿瑗(女兒)、鍾書相繼去世的漫漫長路。

  我想大家都熟知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原先這些在我們看來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們有也著坎坷的一生。但是我覺得這一家雖然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但是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總是一家人,和和氣氣的一家人。他們都喜歡讀書,都熱愛工作,都實現了自我的價值。他們不追求名利,一生活的踏踏實實,我不曾感到他們覺得自我不幸。我很羨慕這樣的家庭相處方式。

  楊降先生多次在書中說鍾書是一個不願與人爭辯、能忍耐的人,書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平靜的語氣述說了鍾書以前受到的不公與委屈。這些都是楊絳先生在用自我的方式護衛她的愛人。提及往日的委屈與不公,楊絳先生並未有半字惡語或辯解,她只是細細的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並未加任何解釋,我想也許她是覺得公道自在人心吧。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人還是人。

  人生在世就得這樣活著,實現自我價值,擁有溫暖和諧的家庭,不與世爭,平淡一生。

讀完我們仨的心得體會5

  妞妞,距離你要到這個世界上只有3個月了,我想不光我和x,還有很多人都在為你的到來忙碌著,特別是你的媽媽,所以首先,感謝x,正因為有x懷胎十月的辛苦,才會有我們普通的平凡的《我們仨》!

  妞妞,爸爸之所以就著看了楊絳的《我們仨》後寫這個話題,思考的核心還是怎麼實現人生的價值,其實這個問題我和x也說不清楚,但是馬上就為人父母了,不能也教育不清楚你吧,你看這就是一個悖論了,自己弄不明白還得要教清楚孩子,所以爸爸決定告訴一個正確的路子,至於你在這個路子上走發現什麼風景,那就看自悟了吧......

  第一,要多看書,書是人類總結經驗的載體,雖然現在網路很發達,甚至有“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Google”但是爸爸還是希望你直接看原著,瞭解其他人的無數個人生,你就有很多重的精彩;

  第二,學習語言,這個其實包含了幾小點的:學習語言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資訊,這個資訊可以是技術PAPER也可以是社會經驗,然後學習語言可以直接跟人交流,以後就是學外語也不能走老爸這個不能開口的路子,雖然我在改正;

  第三,讀千卷書還要走萬里路,不能侷限在空想和死記硬背中,格物致知啊,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知道語言的魅力以及修辭手法與後現代主義的奧妙;這點看老一輩的人就要好很多的,比如錢鍾書,魯迅,還有王小波,爸爸希望你能就他們的文字去追尋上個世紀的軌跡;

  第四,學會反思,所有的人——特別是你的父母——是深深愛著你的,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垂直向下的!但是,爸爸希望你能融會貫通理論後在實踐中相輔相成,這就是反思和計劃的作用了!我們不希望你留名青史,但求物質精神雙小康吧!

  妞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爸爸的認識不知道會不會侷限在20xx年,但是我想至少大的條框是沒有出格的,這都是在善良和平和的心態上完成的,當然我和x會做好榜樣!

  還是要囑咐一句,從我和x的經歷來看,人怕沒自己的目標以及知道了沒有毅力去克服碰到的困難,人最後還是要超過自己!

  願x和你安康,我們也會是不平凡的《我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