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

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

關於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1

  基於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著手,推行規則教育,

  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後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說,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總之,應該透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激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後果模式的行為規範,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範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佔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安全。

  根治校園欺凌,適度法律介入不可少

  與校園欺凌的嚴重程度相比,我國當前對這個問題的治理還顯得十分滯後。不論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決成年人對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問題,對於未成年人之間實施的暴力、侮辱行為卻都沒有涉及。我國對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為的法律懲戒標準過高,比如只有造成人體輕傷、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時以上才分別構成刑法上的故意傷害罪和非法拘禁犯罪,對於侮辱、則必須造成嚴重後果才能構罪並且該罪必須要當事人自行收集證據、自行去法院起訴。校園欺凌上升到《刑法》的少之又少,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最高處罰標準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且該法同時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應當說,基於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心智上的不成熟,法律在對他們進行處罰時進行額外的保護,有其正當和可取之處。但問題在於,受到校園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同樣需要保護。保護未成年人不應該片面化,更不應該異化為對不端行為的寬縱,免受同齡人的暴力欺凌和傷害同樣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主題。

  立法問題之外,更為普遍也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學校不希望法律的過多介入。出了校園欺凌事件,不到萬不得已,學校很少會選擇報警求助。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中,久而久之,校園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反而成為滋生校園欺凌的溫床。

  除了懲戒威懾,我國法律在預防校園欺凌、構建校園安全保護網方面也鮮有作為。中小學生因為社會經驗匱乏、身心發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時往往缺乏應對、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如果社會不能提供幫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懼,那麼校園欺凌的陰影就無法徹底掃除。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透過立法的形式將校方和有關單位的救護責任標準化、法律化,讓管理不善、監護不周者承擔輕則民事、重則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係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遊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遊戲、影片、文字進行清除,剷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剷除根源。

  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2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法律意識,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受xx市一中邀請,xx市公安局看守所所長xx深入校園進行預防校園欺凌法制教育專題講座。

  xx所長從當前的校園安全狀況入手,結合一些生動鮮活、觸目驚心的案例,透過聯絡實際,以案釋法,以法論事,告誡同學們必須引以為戒,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針對校園欺凌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xx所長透過講解“銅雀臺”的歷史典故,向同學們講解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更有效的保護自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引起學生們極大的興趣。

  xx所長勉勵同學們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校園的美好時光,遠離違法,遠離犯罪,做一名學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透過本次活動,有效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了法制觀念,對預防校園欺凌起到積極的作用,對建立平安、健康、和諧的校園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很大的意義。

  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3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有關“校園欺凌”事件的報道相當多,手段及其兇狠,行為及其惡劣,畫面觸目驚心,大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讓人感覺社會的黑暗似乎不會因為這些處在良好環境下的“太子”與“公主”們有所改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本不應發生的事情呢?越來越多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似乎不會因小小的新聞報道所杜絕,是什麼樣的環境讓這本該單純善良的孩子如此猖狂,一個號稱擁有“5000年優秀傳統美德的怏怏大國”,竟然無法制止如此惡劣的行為,似乎父輩的成就多麼顯著都只是徒勞,沒有繼承,也沒有能力發揚,有點可悲吧!

  按理說,在第一次的校園欺凌發生時,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也定會引起家長與老師的警覺,與教育研究人員的反思。但是事情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完美與簡單,反而將這種暴力色彩籠罩在育賢才、為師表的校園,一些充滿江湖暴力、哥們義氣的思想壓力,讓更多的學子心有餘悸,把清靜、和諧的學府弄的糟糕、洄蕩!為什麼人們沒有從中得到教訓呢?為什麼讓這種風氣繼續延續下去?試問:究竟要發生多少案例才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視,究竟讓多少祖國的花朵香消玉損才後悔莫及呢?如果說,祖國的發展必然要犧牲許多無私的奉獻者,教育的發展要以孩子之間的相互摧殘作為代價,似乎這個代價有點昂貴。

  校園欺凌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生的不斷完美。

  謹慎做出每一個選擇,讓我們的青春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燦爛。